志願軍入朝作戰,吃的「炒麵」是什麼做的,為什麼能維持16天?

2020-12-17 燕子趣談

提起炒麵,人們的第一印象想必都是炒麵條。在很長的一段時期裡,本人也曾有過這樣的想法和疑問——油滴滴的炒麵條,志願軍戰士是怎麼帶著行軍的?又是怎樣一口炒麵一口雪的?當油滴滴的炒麵條遇上東北零下三四十度的嚴寒,那玩意兒還能吃嗎?就更別說是就著雪吃了……其實,這完全是一個錯誤的認識,當年志願軍吃的炒麵並不是我們現在經常吃的炒麵——炒麵條。

1950年,志願軍正式入朝參戰。雖然史達林答應給武器裝備、給飛機,但志願軍剛剛進入朝鮮時,史達林的這些允諾有很大一部分還停留在口頭上、紙面上,並沒有完全交付到位,尤其是米格飛機,已經交付的數量非常有限,整個朝鮮半島和中朝邊境的制空權完全掌握在所謂聯合國軍手中。

面對著所謂聯合國軍的狂轟濫炸,志願軍的後勤補給成了大問題!加之彼時中國的輕工業百廢待興,根本沒有能力大量生產壓縮乾糧、供應軍需。這還不包括東北、朝鮮半島冬季零下三四十度的嚴寒,在如此惡劣的自然環境下,新鮮食品很難長期保存、攜帶。志願軍急需一種可以提供必需營養,又便於保存、攜帶的單兵口糧!就在這個時候,時任東北軍區後勤部部長李聚奎將軍想起了當年西路軍兵敗河西走廊後,自己一路喬裝乞討回延安途中在大西北吃過的一種食品——炒麵。

▲志願軍炒麵的「發明者」——李聚奎上將

何謂炒麵

李聚奎將軍所說的炒麵,並不是我們現在常吃的炒麵條,那其實就是實實在在的「炒-面」——幹炒麵粉!將生麵粉放在鍋中炒熟,不加水、加少許底油和少量食鹽幹炒即可。說白了,這其實就是一種「低配版」的餅乾。當然,口感要比餅乾差太多了,但對於彼時缺衣少食的志願軍而言,可著實是解決了大問題!

經過短期試驗之後,東北軍區後勤部開始小批量生產、供給前線的志願軍戰士。因為方便攜帶、易於長期保存,可乾食、可水泡甚至還可以煮成粥糊,炒麵廣受志願部戰士好評。隨後,在志司、總後等部門的推動下,全國掀起了炒麵支援志願軍的大潮!炒麵的成分也逐漸形成了「標準化」——七成麵粉、三成雜糧粉和千分之五的食鹽,加少許底油炒熟,之後分裝成小袋運往朝鮮前線。

這就是抗美援朝初期志願軍的單兵口糧!跟所謂聯合國軍的壓縮餅乾、各類罐頭和飲料等等相比,簡直可以用寒磣來形容!可恰恰就是這些吃著寒磣單兵口糧的志願軍戰士硬生生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把所謂聯合國軍逼回了三八線以南、逼回了談判桌上!最可愛的人,志願軍當之無愧!

炒麵雖然方便攜帶、易於長期保存,但缺點也是非常明顯的,那就是營養結構極度單一,只能提供能量,嚴重缺乏維生素、蛋白質、脂肪等人體必需物質!說白了,其實就是缺蔬菜、缺肉類食品。除此之外,炒麵的口感也相當一般,長期食用炒麵的志願軍戰士不僅經常吃得口乾舌燥、甚至滿嘴起泡;而且因為缺乏維生素的攝入,不少戰士還患上了夜盲症等維生素缺乏性疾病……

米格走廊保障志願軍的後勤保障生命線

隨著史達林允諾的米格飛機逐步到位,年輕的中國飛行員們駕駛著米格飛機在朝鮮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軍威!年輕的中國空軍在中朝邊境所謂聯合國軍擁有制空權的藍天上的硬生生撕開了一條口子,在其下形成了後來聞名世界的米格走廊。由於有了米格走廊,國內通往朝鮮前線的後勤補給生命線才有了穩固的保障!之後,國內的新鮮蔬菜、肉類源源不斷地被送樣朝鮮前線。到了抗美援朝中後期,志願軍戰士們已經不需要再一口炒麵一口雪了,甚至隔三差五地還能吃上一頓肉打打牙祭,新中國的現代化軍事後勤保障事業也由此正式起步!

相關焦點

  • 志願軍入朝作戰吃的「炒麵」,可維持16天,營養究竟有多少?
    炒麵,在一段時期,成為了戰場上的主角,這也確實是不得已而為之。尤其是在入朝參戰的初期,我們在空軍方面的劣勢便被放大。先輩們的智慧是無窮的,炒麵應運而生,成為了戰備食品的新寵。 炒麵是什麼,為何具有如此魅力 當時雖然條件艱苦,但仗必須要打下去,要一直打到完全勝利。時任東北軍區後勤部長的李聚奎想起自己在西路軍時期吃過的炒麵,具有利於保存,方便攜帶的特點。於是命人做了樣品,送到了志願軍司令部,之後炒麵便迅速得到推廣。
  • 志願軍入朝作戰吃的「炒麵」是用什麼做的?
    炒麵是我軍曾經著名的軍糧。甚至很多70、80後童年記憶中,基本都吃過這種「零食」。炒麵俗稱「焦屑」,小時候吃的「焦屑」通常是由農村唾手可得的全麥乾麵粉炒制而成,加上白糖、豬油,用熱水衝泡而成,那個香味簡直了。
  • 抗美援朝志願軍吃什麼?周總理親手為戰士做炒麵!
    隨著抗美援朝經典影片《上甘嶺》《英雄兒女》《奇襲》的熱播,很多人都關心志願軍當時吃什麼。周總理親自動手為志願軍炒麵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由於我軍沒有制空權,部隊白天隱蔽防空,夜行晝伏,有糧食也難以生火做飯。
  • 志願軍入朝作戰是如何對外公開報導的
    鄭學富  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並不是像某些影視劇表現的那樣,披紅戴花、敲鑼打鼓,歡送子弟兵上前線,而是秘密入朝,嚴格保密,目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新華社等國內新聞媒體在志願軍入朝參戰的報導上,按照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的指示,嚴格掌握時機和把握分寸。
  •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志願軍穿什麼?
    1950年冬,穿50式冬服的解放軍指戰員紛紛要求加入志願軍部隊,參加抗美援朝讓黨中央掛念的志願軍冬服志願軍入朝後主要遇到三個困難:一個是武器裝備的劣勢和彈藥不足;一個是吃的問題特別是熱食供應困難;還一個就是冬服緊張。
  • 舌尖上的抗美援朝戰爭:炒麵和火雞腿,志願軍和美軍各自吃什麼?
    志願軍之所以能打退美軍,甚至在二次戰役創造了幾乎全殲兩路聯合國軍的戰役局面,靠的就是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至高無上的軍人榮譽感,鋼鐵一樣堅定的戰鬥意志,以及爐火純青、至臻化境的步兵戰術。假如,志願軍的武器和後勤補給能夠再強一點,美軍沒準就被攆下海了。美軍的野戰夥食一直是世界軍隊裡最頂尖的。在夥食補給十分匱乏的志願軍來看,美軍的戰場夥食簡直是鐘鳴鼎食的奢華。
  • 志願軍總計100多個師,入朝作戰,一個師到底有多少兵力?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志願軍的故事,例如志願軍統帥的人選、志願軍的武器裝備等等。今天,我們聊聊志願軍每個師的兵力問題。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志願軍陸續出動了27個軍入朝作戰。由於每個軍的兵力差異很大,因此,出現了每一層編制都有差別的問題。那麼,志願軍的一個師到底擁有多少兵力呢?每個師又有多大的差距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 炒麵在朝鮮戰場,提高了志願軍戰力,洪學智:長期食用會影響健康
    有一次,我見到一個戰士,在防空洞裡吃一口炒麵,就一口雪。我問他:「你不覺得苦嗎?」他把正送往嘴裡的一勺雪收回來,笑了笑,說:「怎麼能不覺得!咱們革命軍隊又不是個怪物!不過我們的光榮也就在這裡。」他把小勺兒乾脆放下,興奮地說:「拿吃雪來說吧。我在這裡吃雪,正是為了我們祖國的人民不吃雪。他們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裡,泡上一壺茶,守住個小火爐子,想吃點什麼,就做點什麼。
  • 揭秘志願軍首批入朝作戰的4個軍,3個軍解放了半個中國
    在整個解放戰爭中,38軍從松花江邊一直打到雲南中緬邊境,縱橫5000公裡,轉戰11個省市,殲敵16餘萬,攻佔大小城市100餘座,幾乎解放了半個中國。 40軍在抗美援朝中首戰大捷,被總司令彭德懷譽為"入朝作戰第一槍",毛澤東主席也欣然將這一天——1950年10月25日,定為志願軍出國紀念日。
  • 志願軍戰士的「炒麵」,到底是什麼原材料做的?
    說到炒麵,很多人都不陌生,它是一種中華美食,在祖國的北方隨處可見。但是大家熟悉的炒麵,是將麵條做熟,然後再用油炒,在裡面加上蔬菜和肉類,不僅味美可口,而且營養豐富。李聚奎1928年就參加革命,1937年他率領的西路軍遭到了馬家軍的圍剿全軍覆沒,李聚奎為了尋找黨中央,他孤身一人打扮成乞丐,爬雪山、過草地,行乞千裡,什麼樣苦都吃過,當然也包括挨餓。在討飯過程中,西北老百姓曾給過他一種叫「炒麵」的食品,李聚奎覺得它作為志願軍戰士的食品,再合適不過了。
  • 志願軍吃的炒麵,摻了30%的雜糧,是為了增加纖維素嗎?
    深度摘要:在之前的文章裡,提到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志願軍吃的炒麵,摻了30%的雜糧,小編在文章裡是認為小麥麵粉不夠,才摻了雜糧,但有人卻認為這是為了營養均衡,增加纖維素,原因到底是怎樣?在本號之前的文章《志願軍吃的「炒麵」到底是什麼?
  • 電影《金剛川》背後的歷史:志願軍入朝最強攻勢,打殘韓軍四個師
    文|三將軍近日,由管虎導演,吳京、張譯等參與拍攝的一部講述中國志願軍入朝作戰歷史的電影《金剛川》在各大影視劇院相繼上映,引起了不小的反響。事情還要從1951年志願軍發動第五次戰役說起,志願軍入朝以來共發動過五次大規模的進攻。其中,第五次戰役中,志願軍方面在第四次戰役結束後,未能得到充分休整,就在第二天投入新的作戰,試圖殲滅敵軍主力。
  • 王琪琳 入朝作戰時年僅16歲 軍帽被彈片削飛100多米
    「我是1952年去的朝鮮,所在部隊是東北軍區地監(地面監視)205團,屬於志願軍特種部隊。我是一名電報員,主要工作是監視美軍飛機的動向。」家住南京市鼓樓區熱河南路街道的王琪琳奶奶,今年86歲,70年前入朝作戰年僅16歲。
  • 志願軍一戰繳獲大批補給,拿著罐頭興奮不已:戰士們這下有吃的了
    1950年11月7日,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打響,由於志願軍第一次戰役中並沒有打痛美軍,因此麥克阿瑟仍堅持總進攻的戰略態勢,由東西兩線向北進攻,我軍判斷出美軍的意圖,並決心集中兵力採取誘敵深入的方式,實現殲擊敵人的目的,為此志願軍調集6個軍的兵力,在西線展開作戰,切斷美軍的退路。
  • 彭德懷入朝作戰,主席設宴壯行,只讓一個人作陪,此人是誰?
    也就是說,組建志願軍時,部隊建制有四個軍,除此之外還有三個炮師也已經到位。彭德懷入朝作戰的首批部隊,就是這四個軍和三個炮師。彭德懷元帥彭德懷就要入朝作戰了,主席設宴為他壯行。起初,志願軍統帥人選並非是彭總。
  • 我軍「一把炒麵一把雪」,對手「咖啡火雞加啤酒」,靠什麼打贏?
    彭老總一拍桌子,居仁堂頓時寂靜一片,只有彭老總的聲音在迴蕩:「這也困難,那也困難,你們愛國,難道志願軍戰士不知道愛國?」「你們去前線看一看,戰士們吃的什麼,穿的什麼!那麼多年輕的娃娃挨凍、餓肚子,除了戰死在戰場上,還有餓死的、凍死的!」
  • 總理過問志願軍棉衣:一定要用新棉花,除了保暖還能止血
    到10月份志願軍出國前,各地共生產棉衣34萬套,棉鞋36萬雙,棉帽、絨褲、棉背心、棉大衣各40萬件,棉手套、襪子各70萬雙,保證了首批入朝志願軍的需求。 二、主席特別叮囑:必須保證抗美援朝前線,每個戰士一天一個雞蛋 志願軍入朝前,總後根據國內戰爭經驗,製作了一批高粱面做的窩頭和雜糧做的麵餅。這些口糧便於攜帶和食用,但志願軍遭遇了寒冬,這些窩頭和麵餅都凍得硬如石頭,根本無法下咽。
  • 抗美援朝時,第二批志願軍如何禦寒?周總理:全部用新棉花做棉衣
    另外,我軍是前往他國作戰,當時國內人民生活溫飽問題尚且未解決,志願軍所需要的食物需求量一時間也很難一下滿足,更別提讓大家吃上一口熱飯。另外一個問題便是志願軍面對嚴寒,急需過冬的棉衣。當時為了讓志願軍志願軍能夠有棉衣穿,在出國作戰的前期我方中央軍委總後便安排各大軍區為志願軍戰士趕製各項棉衣、棉鞋、棉帽等物品。第一批志願軍都給予配發,但是隨著入朝軍隊人數的不斷增加很多部隊根本就來不及配發棉衣。
  • 1950年,志願軍一口炒麵一把雪,美國軍隊到底吃什麼?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志願軍的文章,例如志願軍的武器裝備、兵力編制等等。今天,我們聊聊雙方軍隊的夥食。認真的說,在50年代初期的戰爭中,雙方官兵的夥食差距非常大。其中,志願軍主要以炒麵為主,由於沒有水,只能一口炒麵一把雪。那麼,對面的美國軍隊,夥食到底怎麼樣呢?
  • 入朝作戰,39軍白刃戰挫敗美騎1師,總統女兒:不敗神話破滅了
    中國歷史上沒打過一場勝仗,出什麼兵啊?他們集結兵力只是想嚇唬我們!」這樣,杜魯門才放心地回美國去了。美王牌師號稱160年不敗,與39軍初次交手就栽跟頭,神話就此破滅在這種兩難局勢之下,中國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奔赴朝鮮作戰,保家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