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連環畫再出山,千幅名家繪圖,讀書人的傳家寶!

2021-02-19 環球人物

圖片來自網絡

那時,在巷子口、廣場邊,總有一個神秘的地方吸引著無數男女老少。

在那裡,人們總是捧著一本小冊子,看得津津有味。

時而感嘆劉備、關羽、張飛桃園結義的豪邁,時而為許仙白娘子的愛情揪心,也會被流浪的三毛惹得心酸落淚或哈哈大笑。

這個神秘的小冊子,就是今天的主角,一種頗為古早的物件——連環畫。

在電視、網際網路沒有普及的上世紀80年代甚至更早,一個連環畫小攤兒,就是孩子的「迪士尼樂園」、成年人的精神放鬆處。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是我國連環畫藝術的輝煌時期,那時湧現了一大批無可複製的連環畫經典之作。1979年,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再版的《三國演義》連環畫,風靡一時,重印達千萬次之多,成為一代人的記憶。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套誕生在五六十年代的連環畫,堪稱「經典中的經典」:

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攜手錢笑呆、陳光鎰、顏梅華、徐宏達、 趙仁年等40多位實力老牌畫家,耗時近兩年,精編而成。

全套書以四大名著中的主要人物、經典故事為主線共50冊,囊括了四大古典名著中最經典的故事情節、重點篇章。

《三國演義》20冊:

桃園結義、董卓進京、虎牢關、鳳儀亭、小霸王孫策、白門樓、煮酒論英雄、白馬坡、千裡走單騎、戰官渡、三顧茅廬、長坂坡、群英會、赤壁大戰、定軍山、走麥城、火燒連營、空城計、二士爭功、三國歸晉楊志賣刀、智取生辰綱、大鬧五臺山、火併王倫、宋江殺惜、獵虎記、鬧江州、殺四虎、枷打白秀英、清風寨

亂判葫蘆案、寶玉初會黛玉、王熙鳳、元春省親、黛玉葬花、拷打寶玉、晴雯、瀟湘驚夢、黛玉焚稿、查抄賈府

大鬧天空、高老莊、智激美猴王、通天河、真假猴王、火焰山、假西天、獅駝國、怒打假國丈、無底洞

拍攝時,將書全部擺了出來,在影棚裡cos了一個書攤兒現場。

果不其然,吸引路過人無數,一個兩個翻開書就讀得停不下來,各年齡段的「試讀用戶」都紛紛給出好評。

「80後」有娃的家長表示:「童年回來了」「要給孩子搞一套」。

「90後」及「00後」認為,自己小時候如果有這麼一套連環畫,語文和歷史還能多考個幾十分,說不定就上了北大清華。

個別「老謀深算」的人,甚至暗搓搓研究起了四大名著連環畫的收藏價值,準備入手等升值。

懂行的人都知道,連環畫現已稀貴,而四大名著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

在沒有計算機作畫工具的年代,那時候的連環畫都是老藝術家們慢工細活,一筆一墨親手繪製而成。

不僅成為中國連環畫的一張名片,也轉換成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老版的《三國演義》現已絕版,目前的收藏價值已經高達5000元,可見其在一代人心中的藝術地位和收藏價值之高。故這套四大名著連環畫在圖書界的收藏價值十分了得,加之連環畫本身深厚的藝術及文學內涵,愛書之人千萬別錯過。

《中國四大古典名著連環畫》精編版,現有售▼

限時特惠¥268(定價¥368)

特惠至11月22日23:59

 為什麼要讀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作品,是中華文化傳承最具有代表性和辨識度的一部分。

從語文試卷到歷史課本,每個中國人的一生都躲不開四大名著。其中的故事、場景、人物已經深深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

有人說,《紅樓夢》寫人間世情,《西遊記》是玄妙頓悟,《三國演義》是人間相爭,《水滸傳》論人性大義。

這些也是人們活在世上必須面對的四種人生修行,怎麼做,在書裡都能找到答案。

大部頭、文言文、複雜的人物關係,這些都讓許多人,尤其是孩子對名著敬而遠之。連環畫用栩栩如生的場景、生動有趣的情節,讓人輕鬆閱讀,汲取名著精華並且養成閱讀習慣。不僅大人讀著不撒手,聰明的家長也會為孩子選擇連環畫這種「圖像小說」。它們生動有趣,用孩子的語言說故事,讓孩子願意讀下去;它們能傳達原著豐富深厚的意蘊,潤物無聲地滋養孩子的精神世界。

註:國際上通常認為,繪圖藝術價值明顯高於普通漫畫的作品,可稱為圖像小說。

此外,連環畫的藝術價值更是大大超出預期。

作為一種古老的中國傳統藝術,連環畫的起源可以拓展到壁畫、文人畫、民間的花紙年畫、木雕和磚刻。

集繪畫、文字、裝幀於一體,題材具有中國傳統文化和一定的歷史時期特色,具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表現力。

不同於日漫的分鏡敘述,連環畫是一段文字配一幅插圖。難就難在這裡:只用一張圖把一段文字描述清楚。這是一個高水準的藝術創作過程。

要畫的傳神,就要讓觀眾看畫就大概能猜到文字內容,還能產生聯想,想到畫面之外的內容。

比如這張《智激美猴王》的封面圖,第一眼看去,先被「罵罵咧咧」的八戒吸引;再看看悟空,撓頭中透著點賭氣的玩世不恭;一旁的猴子猴孫們專注地觀察著二人。
仔細看看,還能看到一隻調皮的小猴子伸手去玩悟空長長的「髮飾」,非常貼合猴頭好奇活潑的性格了。

神態、構圖、場景都細膩到位,十分傳神,值得玩味。

還有元妃省親這張,以三位《紅樓夢》裡的重要女性為主。賈母與王夫人依依不捨,元妃卻只能別過頭去,神情悽楚。兩側的男性,一邊是似身處其中卻又游離在主視線之外的「神瑛侍者」賈寶玉,一邊是代表皇家森嚴等級的太監。

這般隱喻,將「下凡遊歷」的寶玉、看似榮華鼎盛實則身不由己的元妃表現得淋漓盡致,沒有一個表情和人物是多餘的。

傳統線描為主,既有傳統的大氣磅礴,又兼顧清雅的浪漫。

彰顯中國美術獨特魅力,每一張都是美的享受。

《中國四大古典名著連環畫》精編版,現有售▼

限時特惠¥268(定價¥368)

特惠至11月22日23:59

這套《中國四大古典名著連環畫》精編版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重磅設計推出。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是中國國家級美術專業出版社,建立於1952年8月,在美術書籍領域是當之無愧的正統老牌,被稱為「中國連環畫的搖籃」。點擊視頻,看看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社長顧偉介紹這本書。由40多位名畫家共同完成,作品的創作時間跨度從20世紀50年代末至80年代。這些畫家普遍是上世紀20年代生人,老牌專業,且是資深「連迷」「連友」。

比如被稱為連環畫「四大名旦」之一的錢笑呆老先生,他16歲開始畫連環畫,以描繪古裝仕女題材見長,無論小家碧玉,還是大家閨秀、巾幗英雄,都描繪得細膩精巧,讓人捨不得移開眼睛。

陳光鎰先生原稿《董卓進京》

另一位「名旦」陳光鎰老先生,幼年習畫,天資聰穎。抗戰時期,就以自編自繪的連環畫謀生,處女作《獅兄》想必很多資深書友都聽說過。

他的風格大膽,構圖張揚,美術造詣極高。每一個細節都認真對待,嚴格考究,力求完美,因此也非常受到少兒讀者的喜歡。

還有被譽為連環畫界「四小名旦」之一的顏梅華,《楊志賣刀》就是他的代表作品。

陳光鎰的代表作品《董卓進京》,胡若佛的代表作《黛玉葬花》,張令濤的代表作品《王熙鳳》……這些流傳了幾十年的經典全都再現。

值得一提的是,這套連環畫中的《水滸傳》是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首次再版,與過去出版的《水滸傳》連環畫相比獨有特色。

採用顏梅華、錢笑呆、徐正平、趙仁年、龐先健、魏忠善、周申等實力派畫家繪製的作品,意義非凡。

精巧輕盈,單手可握。可以隨身攜帶隨時閱讀。

品相上,採用古典大氣的對開門禮盒裝,精緻典雅,古韻綿長。

設計貼心,每格皆有提拉線,方便取出書籍。

註:本文內容由品牌方提供,與平臺無關。

相關焦點

  • 首發丨四大名著連環畫再出山,千幅名家繪圖,讀書人的傳家寶!
    全套書以四大名著中的主要人物、經典故事為主線共50冊,囊括了四大古典名著中最經典的故事情節、重點篇章。90後及00後同事認為,自己小時候如果有這麼一套連環畫,語文和歷史還能多考個幾十分,說不定就上了北大清華。個別老謀深算的同事,甚至暗搓搓研究起了四大名著連環畫的收藏價值,準備入手等升值。懂行的人都知道,連環畫現已稀貴,而四大名著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在沒有計算機作畫工具的年代,那時候的連環畫都是老藝術家們慢工細活,一筆一墨親手繪製而成。
  • 彩繪「四大名著」圖書上市:畫出來才知道我們的四大名著有多絕
    《群雄逐鹿:彩繪三國演義》中的「劉豫州敗走漢津口」□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王峰我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數百年來廣為流傳,然而在現代快節奏閱讀習慣的影響下,閱讀習慣逐漸碎片化,青年讀者就有了看不下去的感覺。日前,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了解到,「彩繪四大名著」系列圖書上市,為何要用「插畫+文字」的形式呈現名著?
  •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系列《四大名著珍郵》大版票典藏冊橫空出世
    四大名著,不僅僅是中國古典文化的四座偉大豐碑,也概括了中華民族的精神疆域,四大名著還被全球確定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世界寶貴的文化遺產。20幅原創繪畫,精準演繹《西遊記》經典故事;繪畫為清代名家所繪,工筆勾描,生動傳神,感染力極強!與版票內容互相呼應,互為詮釋,精彩繪畫、經典郵票,盡展中國古典文學魅力!
  • 連環畫_中國網
    作品名家名家:經典連環畫作品具有很高的藝術性,每一個畫幅的繪製都凝聚了創作者的智慧和技法,體現了畫家的不同風格,造就了一批批的連環畫家。如1940年代的「四大名旦」(沈曼雲、趙宏本、錢笑呆、陳光鎰),「四小名旦」(趙三島、筆如花、顏梅華、徐宏達),此外還有程十髮、劉旦宅等。
  • 聊聊給孩子看的四大名著之《紅樓夢》:幾歲開始讀?版本怎麼選?
    文 | 維尼媽媽沐瀅前幾天寫了篇關於四大古典名著孩子們何時閱讀的問題,原文戳這裡:四大古典名著,孩子多大開始讀?先讀哪部?如何引導閱讀?也給大家種了個草,我將會說說童書版本的四大名著,那些是值得推薦的版本。本該先說《西遊記》的,因為畢竟在這四部書裡,它是更適合孩子們率先閱讀的一部。不過因為我個人的偏愛,關注和收藏更多的是《紅樓夢》,那麼今天就先從《紅樓夢》說起吧!
  • 古代流行的十大名著是哪幾部?為什麼現在只說四大名著?
    說到古典文學,許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四大名著,不過在七十年前,中國並無四大名著的說法,在四大名著之前,流行的是馮夢龍的「四大奇書」之說。清代戲劇理論家李漁曾在為醉田井堂刊本《三國志演義》作序稱:馮夢龍亦有四大奇書之目,曰三國也,水滸也,西遊與金瓶梅也。
  • 中華小說千千萬,看四大名著是怎麼煉成的?
    本文轉載自【百度百科:說文解物】,經作者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與原文作者聯繫中國的四大名著在中國的文學界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在眾多的中國的經典中,為何偏偏選擇了《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這四本書作為四大名著呢?
  • 中國只有「四大名著」?不,其實是六大名著,只是被刪除了2本
    我國家喻戶曉的四大名著便是歷史文學的傑出作品,這不僅僅是四部名著,更具有非常高的文學地位與研究價值,是我國的一大瑰寶。01四大名著: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曹雪芹的《紅樓夢》、吳承恩的《西遊記》、施耐庵的《水滸傳》。
  • 薈萃千年成語典故,名家名繪再現風採 | 詩意空間
    歷史  ×  神話  ×  名著薈萃千年典故再現成語風採▽長按二維碼即可購買孩子在一起七嘴八舌聊起三顧茅廬、草木皆兵、八仙過海時頭頭是道,大人在一旁都聽得目瞪口呆,這可比上課記住的名著典故多得多。當年的原版連環畫,如今都已是文物級珍品,市面上再難見到。
  • 小人書大世界:四大四小名旦、南顧北劉、南雷北燕,名家輩出啊
    我們通常認為連環畫都是在60、70年代才風靡一時的,其實錯了。在1930年前後,到解放之前的上海,連環畫也曾經大行其道。很多繪畫者藉此謀生,並成名成家,名利雙收實現了自身人生價值。「連環畫四大名旦」,正是從30年代開始有的稱號。
  • 小學生名著導讀:《水滸傳》有故事的好漢們
    其中四篇文章,分別節選自古典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紅樓夢》。這就讓原本初中生高中生才會閱讀的四大名著,提早到小學高年級。對於小學生而言,古典四大名著不說什麼內容看不懂,文言文表達超綱,就是那一百回或者一百二十回的大部頭,那麼多字,能否靜得下心來看完都是一種挑戰。那麼,作為一個小學生,又該如何進行四大名著的閱讀呢?
  • 我的大開本連環畫情結
    各出版社選材謹慎,大多選具有影響力的名家名作,或歷屆全國連評獲獎作品,且要避題材撞車。因而印數大多在數萬冊,少的甚至數千冊,而且是幾個較有名氣的出版社,例如,北京人美社、上海人美社、遼寧、天津、河北、廣西、四川各美術出版社,故而存世量少,顯得彌足珍貴。其次,大開本由於畫面大,在人們的視覺上更感到舒展,顯得落落大方。在製版印刷上,避開了小本的缺憾。
  • 中國有四大奇書和四大名著,但是七大名著真的存在嗎?
    原來四大名著是假的,真正的叫法應該是七大名著。一時間流量飛起,輿論譁然,當然這個輿論只限於一些喜歡獵奇,又不愛動腦的人。這些人大概是沒有讀過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可能根本不知道,在民國之前,小說家可沒有太高的地位,即便有洛陽紙貴,也不會被官方大力推崇。你去看看當年歷史上對三國、水滸、西遊、紅樓。哪一個是被列為官方經典的。
  • 古稀老人筆墨綴餘生手抄名著七年不輟
    東方網8月20日消息:南匯下沙鎮原工業公司幹部李企榕退休7年,用小楷手抄了《紅樓夢》、《三國演義》等6部古典名著,共計100餘本700萬字。如今,他又埋頭手抄名著———《東周列國志》。  今年73歲的李企榕自幼酷愛文學和書法,退休後因閒著無事,便萌生了抄寫名著的想法。從1994年4月開始,他每天花五六個小時,邊抄寫,邊閱讀,酷暑嚴寒從不間斷。
  • 中青報刊文駁四大名著不適合孩子閱讀:不同年齡段可適當改編
    中國青年報10月10日消息,9月26日,秦春華老師在《中國青年報》發表《「四大名著」適合孩子閱讀嗎?》一文,他認為四大名著不一定適合孩子——特別是小孩子閱讀,四大名著半文半白,小孩子讀起來困難很大;《史記》《楚辭》《詩經》太過艱深……四大名著等古典名著中蘊含著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第六屆全國架上連環畫展(西寧站)開幕啦
    ,把握民族奮進脈搏,弘揚時代精神,展現當代中國連環畫在多元化的國際背景下別具一格的審美特色。同日下午14:30由中國美術家協會連環畫藝委會主任、魯迅美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學院院長李晨主講的以「式微的『小人書』與全媒體時代的連環畫」為主題的學術講座在青海省文化館群星劇場面向廣大青海連環畫愛好者開講,並進行了網絡同步直播。
  • 「四大名著」與人生
    「四大名著」, 是國人婦孺皆知的精典故事,是中國歷史小說史上的一座豐碑,以其知識性、趣味性、傳奇性和人物刻畫的逼真、形象而令人記憶深刻。小說畢竟是小說,歷史故事畢竟是歷史故事,如果像「四大名著」裡的人物去生活,那麼這個人生可能就是一部悲劇。
  • 論連環畫中古代人物的服飾表現
    故繪製古典文學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服飾是連環畫創作中的重要內容。筆者在研究和閱讀了很多經典連環畫作品後認為,連環畫中古代人物的服飾表現崇尚線條自然隨和,整體造型又極富創造性,本文就此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其次,連環畫創作需要先根據文本內容起稿、修改,再勾線描正稿,勾線是連環畫繪製中最關鍵的環節,是中國畫中的傳統白描畫法,勾線可以自然而流暢的表達古代人物形象中的服飾輪廓和皺褶。
  • 「陰丹士林」連環畫(圖)
    陰丹士林商曾說「顧客手中的每一枚銀元都是辛苦所得」,相形之下的廣告立意注重生活實用觀,接地氣,近民生,寓「教」於樂、潛移默化的親和力博得了消費者的廣泛認知與好感,陰丹士林連環畫式廣告便是一例。  《陰丹士林家庭空中歷險記》連環畫廣告為八開畫頁,上分九格,描繪了光頭先生一家的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