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種含有吡咯烷生物鹼的植物,建議人們請謹慎食用或藥用

2020-12-21 xy人生雜談

幾種含有吡咯烷或吡咯裡西啶生物鹼的植物,建議人們儘量少吃。有研究實驗發現,吡咯烷生物鹼對小鼠有誘導皮膚、骨、肝和其它組織惡性腫瘤的風險。目前,吡咯烷生物鹼對人類致癌作用任不清楚。我國已經發現38種植物含有此生物鹼成份的植物(其中包括能食用和藥用中草藥)。吡咯烷生物鹼的特性是不易溶於水。主要副作用可能會對肝竇內皮細胞造成損害,引起肝小靜脈狹窄,甚至閉塞,這種損害難以修復,目前沒有任何治療方法。其中能藥食兩用的,不建議長期或過量食用。下列幾樣就屬於吡咯烷生物鹼或吡咯裡西啶生物鹼含量較高的植物,主要有千裡光屬、豬屎豆屬和天芥菜屬。

(一)豬屎豆:屬於亞灌木類草本植物。中文學名豆科植物野百合。別名野黃豆草、野花生、野苦豆、大馬鈴。具有清熱利溼、解毒散結、消腫止痛的功效,近年試用於抗癌取得較好效果。種子和幼嫩莖葉都有毒,豬屎豆種子和葉含有大量生物鹼,可通過皮膚吸收,豆科植物野百合具有嚴重的肝臟毒性。

(二)千裡光:屬於菊科植物千裡光屬。具有清熱解毒,清肝明目的作用。現在人們當做野菜,喜歡食用它的嫩芽。含有較高的吡咯裡西啶生物鹼,直接對肝臟有毒性。

(三)天芥菜:別名苦地膽、紅花毛蓮菜、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功效清熱瀉火、涼血、消腫、解毒。

(四)土三七:又名景天三七、費菜,具有活血散瘀,消腫定痛,寧心安神的作用。與三七是兩種不同植物,作用弱於三七,三七無毒,土三七有小毒。目前人們最喜歡食用它的幼嫩莖葉,含鈣量高,還有多種營養成份和微量元素,人們把它稱之為高鈣菜、保健菜。已發現含有吡咯烷生物鹼成份,請注意不要過量或長時間大量食用!已報導有人把它當成中藥三七泡酒飲用或內服,吡咯烷生物鹼遇酒,會對肝臟產生毒性。

(五)羊耳蒜:別名珍珠七、雞心七、借母還胎等。功效:活血調經、止血止痛、強心鎮靜。

(六)山紫菀:別名馬蹄紫菀、土紫菀。與紫菀一字之差,紫菀屬菊科紫菀屬植物,無毒,是一味良藥能潤肺化痰、下氣止咳。山紫菀學名蹄葉橐吾,是菊科橐吾屬植物,在民間,有很多當成紫菀使用,山紫菀的吡咯裡西啶含量高,對肝臟毒性大。

(七)款冬:屬於菊科款冬屬植物,多年生草本。別名冬花、鬥篷菜。具有潤肺定喘,鎮咳祛痰的作用。

(八)狗舌草:菊科植物千裡光屬狗舌草,具有清熱解毒、利尿的功效。《全國中草藥彙編》用於肺膿瘍、尿路感染、白血病、口腔炎、癤腫。本品含有較高的吡咯裡西啶生物鹼,對肝臟有毒,有抗腫瘤作用,亦有報告具有致肝癌作用者。

(九)佩蘭:為菊科植物,又名雞骨香、省頭草。具有芳香闢穢、祛暑化溼、醒脾開胃的作用。是一味常用中藥。

(十)澤蘭:菊科澤蘭屬,與佩蘭十分相似,別名地瓜兒苗、蛇王草。具有活血調經、祛瘀消腫的功效。

參考:

[1] 半邊蓮中抑制α-葡糖苷酶的2種新的吡咯烷生物鹼。

[2] 吡咯裡西啶生物鹼的細胞毒性及致毒機制研究進展。

相關焦點

  • Nature:藥用託烷生物鹼在酵母中的生物合成
    近日,發表在Nature上的一篇文章研究了藥用託烷生物鹼在酵母中的生物合成。茄屬植物中的蘆薈生物鹼是神經遞質抑制劑,用於治療神經肌肉疾病,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基本藥物。茄屬(Solanaceae),古柯(Erythroxylaceae)和旋草(Convolvulaceae)科的植物中都存在諸如古柯鹼和阿託品之類的生物鹼(TAs),這些類型的藥品會因為區域性事件等的整體增加導致供應短缺,例如澳大利亞野火和COVID-19等事件。
  • 歐盟重新評估聚乙烯吡咯烷酮(E1201)和聚乙烯聚吡咯烷酮(E1202...
    食品夥伴網訊  2020年8月10日,據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消息,歐盟食品添加劑和調味劑小組( FAF )重新評估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E1201)和聚乙烯聚吡咯烷酮(polyvinylpolypyrrolidone
  • 線葉豬屎豆,豬屎豆屬植物開發利用
    據目前所知,不少種已供藥用,另外本屬的種子已在油田、礦山、紡織、醫藥及食品等工業廣泛應用。尚有不少種的莖皮可做繩索、漁網、麻袋及造紙的原料。豬屎豆屬植物在民間多供藥用,為尋找出含量高、毒性小的抗癌有效成分的植物,提供了豐富的植物資源。
  • 植提 | 淺述幾種多肉植物的藥用價值
    多肉植物,亦稱肉質植物、多漿植物,為具有肥厚多漿汁肉質器官植物的總稱。多肉植物大部分生長於乾旱或半乾旱地區,主要依靠吸收自身體內貯藏的水分維持生命,是一類極耐乾旱植物。多肉植物種類繁多、形態各異,管理簡單,對養分、水分的需求低,近年來受到廣大花卉愛好者的喜愛,多肉植物不僅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部分多肉植物具有一定的藥用功能。
  • 原料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olyvinylpyrrolidone)
    * 一種粘合劑、乳化劑穩定劑和成膜劑    聚乙烯吡咯烷酮
  • 豬屎豆,可提取植物膠的小飛鳥
    豬屎豆屬植物含有吡咯衍生的吡咯烷類生物鹼 ,生物活性較強,不少種類可供藥用,有清熱解毒、祛風除溼、消腫止痛等效用,治風溼麻痺、癬疥、跌打損傷等症。 近年來試用於抗癌取得較好效果,主要對鱗狀上皮癌、基底細胞癌、急性白血病、子宮頸癌、陰莖癌療效較好。國內一些省區有用本屬植物的種子代替中藥潼蒺藜使用,應當糾正。
  • 息縣入侵植物之野茼蒿
    如喜旱蓮子草被稱為革命草的故事一樣(喜旱蓮子草故事請翻前面的文章或直接公眾號內搜索喜旱蓮子草),革命菜的命名也有著非同尋常的傳奇故事,抗戰時期馮白駒將軍帶領瓊崖縱隊抵抗軍閥圍剿時缺乏糧食,這種隨處生長的野菜便成了軍隊的主食,助人們挺過危難,後來人們就把它稱為革命菜,它不僅是革命隊伍的功臣,還作為一種常見的野菜為南方各省的人們解決了多少臨時的饑荒,直到現在它仍是人們吃夠了山珍海味後的野味美食。
  • 春天來臨,食用野菜謹防中毒!!!
    2020年全省正月期間就發生5起食用有毒植物中毒事件,其中2起分別為食用當地名為「隔山消」、「牛打卡」的野菜,其它3起分別為食用疑似厚果崖豆藤果實、桐油果、不明樹根而引起中毒。由此可見,食用野生植物的葉、果實、根均有風險,食用需謹慎。
  • 有毒植物與生活
    二、有毒植物的認識誤區人們對有毒植物往往存在一些誤區,比如認為有毒植物明顯有害,不大可能對人類具有有益的用途;或認為有毒植物都是陌生的野生植物,在我們周圍習見植物,特別是食用及栽培植物都是無毒害的。然而實際情況是,有毒植物無處不在。我國有毒植物種類繁多,分布廣泛,民間一向有採摘野生植物食用的習慣,而且在中醫治療中大量使用各類中草藥,誤食和接觸有毒植物的機會較多。
  • 含維甲酸殼聚糖納米顆粒聚己內酯/聚乙烯吡咯烷酮同軸電紡纖維
    B Biointerfaces:含維甲酸負載殼聚糖納米顆粒的聚己內酯/聚乙烯吡咯烷酮同軸電紡纖維用於骨再生DOI:10.1016/j.colsurfb.2020.111110藜蘆酸(3,4-二甲氧基苯甲酸)(VA)是一種具有治療潛力的疏水性酚類植物化合物,但迄今為止尚未報導其可促進骨骼再生。
  • 目錄 | 有害植物(196種)
    事實上,從物種起源來看,至今存在於世上的植物全部都是「有益」的,並無「有害」之說,只是一些植物在代謝過程中產生某些有毒、有害成分,如有毒的生物鹼、蛋白、有機酸、無機化合物或有毒的胺、酚、蒽、肽、萜、醚、醇、甙類等,當人們誤食或攝人過量,才會產生有害作用,出現不良的後果。像「天綠香」的嫩莖,在馬來西亞、印尼和我國部分地區民間均作為一種野菜而有著悠久的採食歷史。
  • 光強在藥用植物研究中的應用現狀
    光強在藥用植物研究中的應用現狀1.研究目的植物中有用化學物質特別是藥用有效成分主要為植物的次生代謝產物。次生代謝產物在植物與生態環境關係中充當著重要的角色。楊久玲對3種景天科地被植物進行了光適應性的研究,發現3種植物的葉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隨光強減弱而降低[11]。2.5光強對植物葉片膜系統的影響弱光造成植物葉片細胞膜脂過氧化程度提高,使膜脂受到傷害。
  • 食用蘆薈須謹慎
    蘆薈是一種草本植物,它是或可藥用、或可美容、或可觀賞的純天然綠色植物。近些年來,蘆薈也被擺在餐桌上供人食用。但是,蘆薈有幾百個品種,並不是所有的蘆薈都能食用,可以食用的只有以下 3 種。庫拉索蘆薈可用於醫學、美容和食用,其原汁、濃縮汁及結晶粉,可作為各種保健食品的原料。因其含豐富的膠質,對皮膚的保健和美容具有十分顯著的效果,所以也常作為美容化妝品的原料。木立蘆薈又名小木蘆薈,亦稱日本蘆薈、木劍蘆薈、樹蘆薈,因其外形如直立的樹木而得名。葉子呈灰綠色,細而長,凝膠含量少。
  • 我國有毒蜜源植物及毒性 !歡迎收藏 !
    當蜜源植物花期過後或者氣候乾旱導致植物蜜露分泌下降,蜜蜂會採集有毒蜜源植物花蜜或蜜露生成含有植物源毒素的蜂蜜。含有植物源毒性成分的蜂蜜對蜜蜂和人的毒害作用存在一定差異,有的僅對蜜蜂或人產生毒性,有的對蜜蜂和人都有毒性。國內外對食用蜂蜜中毒事件都有報導,在土耳其東部黑海地區因蜜蜂採集杜鵑花屬植物花蜜產生的含有梫木毒素 蜂蜜導致「狂蜜病」 。
  • 這3種野菜聰明人從不碰,尤其第二種,堪稱「致癌大戶」,別疏忽
    這3種野菜聰明人從不碰,尤其第二種,堪稱「致癌大戶」,別疏忽1、香椿其實,香椿中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而這種亞硝酸鹽進入人體後,會轉化為亞硝胺,而亞硝胺這種物質就極易致癌,經常性大量食用,會加速人體一些疾病的復發的,所以,希望以後的每年夏天,大家儘量少碰香椿吧!2、蕨菜
  • 這7種中藥別亂吃,否則傷肝又傷腎
    因為該藥材中含有吡咯烷生物鹼,長期大量食用就會導致小靜脈內皮細胞受損、阻礙肝腎小靜脈,從而導致肝腎傷害。 特別是對腎臟傷害無法逆轉,嚴重情況下,還有可能發展為慢性腎衰、尿毒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