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Netflix上架的全新記錄片《智能社會:進退兩難》,內容描述社群媒體造成的社會亂象,身為全球社群龍頭的Facebook自然成為眾矢之的,也因此罕見發文反擊,列出7點駁斥片中論點。
這些年來Facebook飽受隱私、假新聞、仇恨內容、幹預美國大選等眾多爭議纏身,早已受到輿論強烈壓力,面對Netflix這部抨擊社群媒體的新記錄片,更不滿認為片中的見解一點也不公允,只是在汙名化社群平臺的影響。
這部93分鐘的記錄片中,採訪了Facebook、Google、Twitter等科技巨頭的前高管,探討科技成癮、假新聞及陰謀論充斥平臺、操弄選舉、廣告算法等眾多甚囂塵上的議題。
Facebook認為,社群媒體帶來的影響值得探討,但批評《智能社會:進退兩難》一片內容偏頗,只是在妖魔化社群平臺。
Facebook在文中指出,社群媒體的影響是個需要討論的問題,但《智能社會:進退兩難》用聳動的內容,蓋過了需要討論的真正議題,「比起對技術進行探究,它扭曲了社群平臺,塑造成困難且複雜社會問題的代罪羔羊。」
Facebook抨擊,這部電影立場偏頗,沒有採訪任何現正任職於社群媒體的受訪者,也沒有任何持不同意見的專家出現,並且沒有確認目前社群平臺為解決各項問題所付出的努力,反而讓那些已不在業界的人士侃侃而談。
批記錄片內容偏頗,Facebook列7點逐一澄清
這篇文中主要駁斥記錄片的7項抨擊主張,譴責社群平臺誘使用戶成癮、把用戶當作商品、算法瑕疵、隱私爭議、極端主義、被利用操弄大選及假新聞泛濫。
1. 絕無誘使用戶成癮
Facebook澄清,他們的動態消息(News Feed)服務並非以增加用戶花耗時間為宗旨,而是希望能為用戶挑選有價值的信息。好比2018年時,他們就曾為創造更有意義的社群交互,調降病毒式視頻等內容的推薦順位,導致每日使用時間一舉下滑5,000萬個小時。
Facebook澄清,他們並非以促使用戶沉迷為出發點開發產品,而是希望為用戶挑選更有價值的內容。2.用戶不是產品
同時對於視頻中一再強調將用戶當成商品、銷售數據的做法,Facebook強調廣告是平臺維持運營的商業模式,但他們僅告知企業觀看廣告用戶的群體特徵,不會洩露任何個人信息。
3.不要妖魔划算法
而記錄片針對算法的指控,Facebook回應利用算法促進用戶體驗是很普遍的做法,算法及機器學習技術幫助他們推薦用戶可能感興趣的內容,就連Netflix、或者《智能社會:進退兩難》本身,都需要依賴算法推薦給受眾。
4.保護人們隱私
除了強調審慎保護用戶個人信息外,Facebook聲稱他們也賦給用戶管理自身資料的權限,且與敏感個人信息劃清界面,不允許合作夥伴傳輸醫療信息等私密消息,避免無意間掌握人們隱私。
Facebook強調他們嚴守規範保護用戶隱私,不僅不會向企業透露,也不接受任何敏感個人信息。5.最小化極端主義影響
Facebook坦承,極端主義及民粹存在已久,其歷史甚至比社群平臺更長遠,聲稱他們已採取適當措施最小化其傳播及影響,如減少農場標或假新聞內容,並強調這些內容僅佔社群平臺非常小一部分。
6.避免幹預選舉
Facebook曾有被俄國利用於操弄2016年美國總選大選的前科,2020年度的大選即將於11月到來,社群龍頭強調,他們已創建完善的防護,阻卻有心人幹預選舉。
例如,前些時候Facebook才刪除了中國180多個協同幹預政治風向的假帳號。這些帳號發布有關中國對東南亞地區影響、支持反對特定美國候選人的信息,Facebook聲稱類似的網絡他們已刪除100個以上。
7.打擊假消息及仇恨言論
假新聞、仇恨言論泛濫的議題,已經困擾Facebook多年,2020年爆發的新冠狀病毒(COVID 19,俗稱新冠肺炎)疫情,也引發大量假消息在平臺上流竄。
但Facebook指出,任何他們放任平臺假新聞傳播,甚至從中牟利的指控都是錯誤的,他們擁有超過70個事實核實夥伴,負責核實全球各種語言的內容,同時光是今年第二季就刪除了2,200萬則仇恨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