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單線聯繫的「特殊人物」是誰?

2020-12-17 金臺資訊

(《世紀風採》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他既是張學良的摯友,又是蔣介石及宋美齡身邊的「紅人」,更是周恩來單線聯繫的「特殊人物」。他的公開身份是國民黨高官,實際上卻是我黨優秀的地下情報工作者,他為中國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卓越貢獻。他就是我黨隱蔽戰線的傳奇人物、戰略情報家、中國的「佐爾格」———閻寶航。但很多年以來,他的經歷一直鮮為人知。

從進步人士到秘密黨員

閻寶航,1895年生於遼寧省海城市望臺鄉,23歲畢業於奉天師範。同年,他和幾個同學創辦了奉天貧兒學校,共有千餘貧窮少年入學半工半讀,接受教育,這一善舉得到了張學良、郭松齡等人的支持。1921年,閻寶航擔任奉天基督教青年會實習幹事,在這期間,張學良經常去青年會活動,他們的關係也隨之愈加密切。

1926年,奉天基督教青年會決定介紹閻寶航去英國留學。1927年,正值四一二反革命政變,革命處於白色恐怖的低潮,閻寶航卻毅然通過蘇子元向中共滿洲省委組織部長吳立石同志申請加入共產黨,但由於蘇子元奉命離開瀋陽,閻寶航出國手續已辦完,不得不啟程出國,他的入黨要求未得實現。

不久,閻寶航赴英國愛丁堡大學研究院攻讀哲學和社會學,爾後又去丹麥等地考察。1929年春,閻寶航完成了在愛丁堡大學研究院的學業課程。此時,國內及東北的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於是,閻寶航改變計劃,提前回國。

濟南慘案發生後,東北民情激憤,組成「東北國民外交協會」,閻寶航被公推為常務會主席。由於日本帝國主義加緊推行其侵華政策,更激發了閻寶航抗日愛國的思想,他開始在東北組織抗日活動,先後組織和領導了遼寧省國民外交協會、遼寧省國民常識促進會以及遼寧省拒毒聯合會3個反日群眾社團。

1929年冬末,閻寶航被推選為出席太平洋國際學會第三屆會議中國代表團籌備主任。會前,他在瀋陽籌備中國代表團事宜,從張學良秘書王家禎處得到一本《田中奏摺》,這是張學良以重金在日本秘密收買得來。《田中奏摺》就是以後名聞於世的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和世界的秘密計劃。震驚之下,他徵得籌備會同意,將其譯成英文,在日本東京舉行的會議上親自宣讀,揭露日本帝國主義的侵華罪惡陰謀,並將材料印出200本,分送英、美、加等出席會議的代表。

1934年1月,張學良從歐洲返回國內。在張學良的推薦下,蔣介石聘請閻寶航擔任「新生活運動促進總會」書記兼總幹事。「新生活運動促進會」是蔣介石的「夫妻店」,蔣、宋兩人分任總會長和指導長,那個時候,閻寶航和蔣介石還曾共用一個大辦公室。同時,在張學良的保舉下,閻寶航還出任「委員長行營」少將參議。閻寶航博得了宋美齡的信任和眾多國民黨上層人士的敬重,成了蔣介石、宋美齡身邊的「紅人」,這成了他後來所從事的地下情報工作的一件漂亮而華麗的「外衣」。

早在去歐洲留學前,閻寶航就和共產黨人韓樂然、任國楨等有了聯繫。1937年,閻寶航在南京第一次見了周恩來。周恩來和他就抗戰形勢、國共重新合作、張學良將軍恢復自由等問題一直談到深夜,由於兩人「談話投機」,意興頗濃,當晚周恩來便住在了閻寶航家裡。此後,他與周恩來交往甚多,得益匪淺。當年9月,經周恩來、劉瀾波等介紹,他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決定吸收閻寶航入黨時,黨內有人提出閻寶航經歷比較複雜的意見,周恩來說:「他複雜,你不複雜,他能做的事,你能做得來嗎?我們吸收一個黨員不是看他出身怎樣,社會地位怎樣,而是看他的共產主義覺悟,有沒有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的決心。」當時決定閻寶航作為秘密黨員,但依舊以民主人士、黨外人士身份出現。周恩來親自給閻寶航取了個代號「閻政」。

1939年,受周恩來、李克農囑託,為建立情報機構,閻寶航舉家遷移重慶,住在重慶村17號,即「閻家老店」。這也是東北流亡老鄉、民主志士的「避難所」,陶行知、沈鈞儒、高崇民、於毅夫、範長江等都曾在「閻家老店」落腳。不過,閻寶航從事的地下情報工作,當時只有周恩來、董必武、葉劍英、李克農幾人知道。直到抗戰勝利,閻寶航置身於險惡環境一千多個日日夜夜。在那段日子裡,他臨危不懼,從容不迫,化解了許多次險情,出色地完成了黨中央和周恩來交給的重託。

為人稱道的三次情報傑作

閻寶航在重慶交際甚廣,同國民黨要人幾乎都有來往。他與東北元老人物莫德惠、萬福麟等人保持密切關係;和宋美齡、馮玉祥、孫科、于右任等國民黨名流有密切接觸;同國民黨CC系、復興社、軍統、黃埔系、政學系的頭面人物陳立夫、戴笠、康澤等也有特殊關係。他正是利用這些關係,從事著黨的地下工作。

1941年春,德國法西斯準備進攻蘇聯,為增加勝算,打算策動日本同時從東方進攻蘇聯。而日本由於陷入侵華戰爭的泥沼中無法脫身,又曾在局部戰場被蘇軍打得大敗,對德國的建議持觀望態度。德國為使日本能從中國戰場上騰出手來北攻蘇聯,拉攏國民黨集團脫離美、英、蘇的影響圈,便在6月初明確地告訴國民政府駐德使館武官桂永清,德國決定於6月22日前後進攻蘇聯。桂永清得信後迅速向蔣介石報告。那幾天國民黨上層氣氛整個都不一樣,喜氣洋洋。

此後不久,德國軍方代表訪問重慶。德國駐華大使館武官為其到訪舉行酒會,閻寶航也應邀出席。但見燭光搖曳,氣氛不同以往,賓主把盞碰杯之間彈冠相慶。閻寶航見狀便不解地問于右任:「今晚為何如此興高採烈?」于右任是個爽快的人,一把拉過閻寶航,在其耳邊喜不自禁地悄聲說道:「德國馬上要進攻蘇聯了!」閻寶航聽罷,極力使自己在很短時間裡鎮靜下來,不動聲色來到孫科身邊。他用平靜的口吻向孫科「取證」。誰料孫科將「絕密」和盤託出,並且補充了一句極為重要的獨家「佐證」:「這是委員長親口對我說的!」閻寶航表面不動聲色,內心深感震驚,這是關係到世界命運的一件大事。他當即藉故匆匆離席。如何火速報告周恩來呢?因事先有約定:凡事通過情報系統聯絡,絕對不能去重慶辦事處。晚上也不便去蘇聯大使館。天無絕人之路,閻寶航回家後,發現此時情報小組成員李正文正好在家裡。於是,李正文立即將這份重要情報通過秘密渠道送交周恩來。隨後,李正文又親自將這份情報送到蘇聯大使館。蘇聯大使館武官羅申得此情報後,立即向蘇聯國內發回消息。

不過,蘇聯方面起初並沒有重視這份情報。為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大局,周恩來急電延安,請毛澤東直接向蘇聯高層轉報德國即將進攻蘇聯的消息。6月16日,毛澤東命令迅速將閻寶航情報電告共產國際,通過季米特洛夫轉交史達林,此時距德國突襲蘇聯還有6天時間。

史達林很快就看到毛澤東的電報,在這前後蘇聯的情報人員如佐爾格等人也發來類似情報,儘管他仍不完全相信這些情報,但中共領導人直接發來的電報,反映了中共中央對情報真實性的明顯傾向,對他觸動很大。6月21日凌晨,蘇聯方面從一名德軍投誠人員口中獲悉:德軍將於22日凌晨向蘇聯發動進攻,這才使閻寶航及蘇聯間諜佐爾格等人的情報得到確切證實。蘇聯紅軍總算提前了24小時進入緊急戰備,得以免遭滅頂之災。1941年6月30日,蘇德戰爭爆發後的第8天,史達林特意給中共中央發來了一封電報:「感謝你們提供了德國進攻的準確情報,使蘇聯提早進入了戰備狀態。」這是史達林給中國共產黨的唯一的一封感謝電。

相關焦點

  • 《周恩來傳》作者反駁文革期間周恩來軟骨頭說
    為周恩來做傳:直面文革時的周恩來2013年是周恩來誕辰115周年,《周恩來傳》再次受到關注。儘量減少或挽回『文化大革命』損失的事,由誰來做?他選擇的可以說是對他最難最痛苦的做法。他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這句話不是套話,真是咬緊牙關在撐著。」金衝及毫不客氣地反駁。1998年,繼《周恩來傳》上冊之後,下冊也出版發行。這是國內第一部以大量沒有公開發表的檔案為基礎來寫的作品。
  • 周恩來與書
    周貽奎就讓楊氏到家在東嶽廟附近的龔家請周恩來的表舅龔蔭蓀幫忙,讓周恩來和他的兩個弟弟一起到龔家塾館寄讀。龔家的女主人是周恩來嗣母陳氏的親姨娘,她的兒子龔蔭蓀就是周恩來的表舅。龔萌蓀對周恩來兄弟3人進行簡單的面試後,只同意周恩來一個人在龔家讀書。而周恩來的兩個弟弟一個因為年歲太小(周恩壽),一個因為頑皮(周恩溥)而被婉拒。
  • 1939年,周恩來為何秘行皖南?
    世事紛攘之亂局,中共代表團駐地重慶曾家巖50號,客觀上已成為國統區黨聯繫群眾最便捷的紐帶和橋梁,也是大後方茫茫霧都中群眾尋路覓航的燈塔。二第二天,新四軍軍部為周恩來的蒞臨舉行歡迎晚會,項英在會上向大家介紹周恩來和葉挺並致歡迎辭。
  • 周恩來參加組織生活無法按時到會 給警衛請假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周恩來回到延安,每天看材料、寫文稿、會來客,忙到半夜12點是家常便飯。何明德與周恩來同處一室,平時主要負責打掃衛生、端茶遞水等事務,遇到有人來訪,就跑到外邊警戒放哨。半夜等到周恩來就寢半個小時後,他還要四周巡視,直到住居周邊安全無異常後才敢入睡。從那以後,何明德緊緊跟隨周恩來,開始了他長達6年的警衛生涯。
  • 前美國總統理察·尼克森眼中的周恩來總理!
    他在他的《領導人》一書中寫道:「在那平凡的歷史時期,我有難得的機會在最近的三十五年期間直接地研究世界領袖人物。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重要領袖人物中,除了史達林以外我都認識。我訪問過八十多個國家,不僅和這些領袖們打過交道,而且目睹他們進行領導的情況。」
  • 周恩來的領導藝術:說服、協商、務實和交友
    ⑥儘管「文化大革命」個人崇拜達到狂熱,他佩帶的像章也特殊,毛澤東像佔1/3,為人民服務5個字佔2/3,形象地說明,在周恩來的心中,崇敬毛澤東與信仰為人民服務的統一。 再次,善於定位,即找到自己在領導集體中的恰當位置。任何領導集體,核心只有一個,不能人人都當核心;任何核心也離不開其他成員的輔佐。
  • 誰來演《青年周恩來》?金靖承很「特型」,雙料影帝黃曉明人氣高
    靳東曾在電視劇《開天闢地》中飾演周恩來▲靳東曾在電視劇《開天闢地》中飾演周恩來劇情真實展現青年周恩來和他的戰友們求學、天津五四運動、留學、黃埔軍校《青年周恩來》籌拍,誰能飾演青年周恩來呢?單從外形相似度來看,演員金靖承最佳人選。
  • 周恩來是怎麼樣考慮中日關係的?
    在中日兩國不能建立正式貿易關係的情況下,從民間貿易入手,用推進兩國貿易的辦法,逐步把民間交往與官方交往聯繫起來,以「民」促「官」;逐步把經濟關係與政治關係銜接起來,以經濟影響政治,走出一條從「民間外交」到「半官方外交」,再到關係正常化之路。在此後的1956年6月28日,周恩來在接見日本國營鐵路工會訪華團時,對他早已形成的這一構想作了追述。
  • 花神咖啡館與周恩來早期旅法革命活動
    在一塊墨綠色大理石的周恩來雕像下面,刻著鄧小平親筆書寫的「周恩來」三個大字和「1922―1924周恩來在此居住」的文字介紹。這是目前國內已知的唯一一處被當地政府立牌紀念的周恩來在歐洲進行革命活動的紀念地。2008年,筆者赴法公務活動之餘,在當地華僑的幫助下,意外地發現了一處被巴黎市政府立牌紀念的周恩來旅法革命活動舊址――花神咖啡館。
  • 外事活動間隙 周恩來經常對翻譯人員進行「考試」
    冀、唐兩位高翻未能通過周恩來的「考試」,周恩來要他們回來後好好看地圖,以後還要「補考」。在政治會談中,中央領導經常提及二次世界大戰的教訓,類似「綏靖政策」「閃電戰」「蘇臺德區」等,都有固定的外語表述,不能隨便譯。還有一些歷史人物,如克勞塞維茨、梅特涅等,需要了解他們是誰,在歷史上起什麼作用等。這些歷史詞彙和歷史人物也經常是周恩來的「考題」。他還告誡外語幹部要懂得外語環境。
  • 周恩來把毛澤東的對臺政策概括為「一綱四目」
    可以說,陳誠是美國人和蔣介石都看好的人物。美國人支持陳誠競選,是為了讓陳誠當選「總統」後,在政治上實現一種過渡,讓蔣介石放棄權力,他們也就便於挾持陳誠搞「兩個中國」了。但是,蔣介石雖然對陳誠有好感,但對美國人搞的這一套陰謀也很清楚。他表面上也說同意搞民主競選,但實際上從來就不打算放棄權力。  在到底誰會當選臺灣「總統」的問題上,大陸的共產黨也起著重要作用。
  • 周恩來、陳毅在昆明的日子
    周恩來總理、陳毅外長出訪,經常路過昆明,在昆明小憩數日。在這裡,周恩來仍是日理萬機,來自北京的電報、電話仍日夜不斷。在此逗留期間,多為出國歸來,為了消除疲勞,有時周恩來和陳毅也忙裡偷閒,找機會讓自己輕鬆一下。周恩來喜歡喝酒,但絕不多喝,吃飯時喝兩三杯茅臺就不再喝了。他也喜歡跳交誼舞,看文藝節目。跳舞他花樣不多,但舞姿極其優雅。
  • 林默涵對周恩來的往事珍藏|江青|林默涵|周恩來|文藝十條|中宣部
    幾天後,林默涵到西花廳參加周恩來召集的一個會。周恩來一見到他,就關切地問「文藝條例」是否送給了中央,得知已送,周恩來點頭說:送了就好。4月30日,經中共中央總書記鄧小平批示,「文藝條例」以中央名義發至全國各地。廣大文藝工作者交口稱讚,譽之為「文藝大法」。
  • 周恩來是怎樣進行執政考試的呢?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周恩來一直擔任國務院(政務院)總理,併兼任外交部長、中央軍委副主席、政協第二、三、四屆主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層領導者中,周恩來是怎樣進行執政考試的呢?「下山不忘山,進城不忘鄉」 時刻關心人民群眾的疾苦保持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繫「下山不忘山,進城不忘鄉」,這是周恩來在1951年10月9日接見老根據地代表時講的一句話。
  • 感受周恩來的人格魅力
    嫁給周恩來的父親後,又開始掌管周家這個敗落大家庭的全部事務。 周恩來的曾祖父周攀龍早先給縣官當師爺,到了晚年才得任山陽知事。周攀龍去世後,周恩來的大伯周貽賡在奉天一個衙門裡當「主稿」,「主稿」屬於中下級職員,收入有限,對於家庭支持不多。周恩來的父親周貽能在外做點文書之類的工作,也無錢養家。周恩來的兩個叔父:貽奎殘疾,貽淦夭亡。在這個破敗的大家庭裡,周恩來的母親萬氏便成了頂梁柱。
  • 鄧穎超追述與周恩來相識相愛經過
    這是在周恩來病逝後鄧穎超首次向親屬透露相關內情。周恩來病重期間,鄧穎超嚴格遵守黨的紀律,即便周恩來的至親想去探望,也都被她勸止了。早在「文革」初期,鄧穎超就向親朋透露了周恩來擬定的「三不」原則。有一次,鄧穎超對來訪的友人談到此事時說:「前一段,自己(指周恩來)規定了『三不』,不見客,不回信,連侄兒們也不見。
  • 革命伴侶 模範夫妻——周恩來與鄧穎超
    在四等艙裡,坐著197名赴法勤工儉學的學生,其中就有來自天津的周恩來、郭隆真、李福景等。他們是到巴黎公社的故鄉去進一步探求救國救民的真理。  留在國內的鄧穎超等覺悟社社友,則開始走向社會。鄧穎超到北京師大附小當了教員。  他們雖然相隔雲山萬重,但卻從未間斷彼此的聯繫。憑著鴻雁傳書,他們交換著情況,交流著思想。
  • 陳鈴|周恩來的故交任白濤:夏衍致周而復的佚簡釋讀
    筆者近期新發現一封夏衍致周而復的信,所用信紙為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箋,雖字數不多,卻涉及人物眾多,有很強的可讀性。經比對,此信不見於《夏衍全集》書信日記卷和《春秋逝去的賢者:夏衍書信》,也未曾有專文提及,當為夏衍的一通佚簡。
  • 高德偉人 人格楷模——周恩來人格論
    馬克思和恩格斯說:「『歷史』並不是把人當作達到自己目的工具來利用的某種特殊的人格。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⑦因此,歷史的發展必然會打上人格的印記。(5)根據人的行為來判斷人,是「人格的原則」。⑧馬克思指出:普魯士書報檢查官「不根據行為來判斷人,而根據你們杜撰出來的那一套對人的意見和行為的動機的看法來判斷人」,這是「任意破壞人格原則」。
  • 林默涵對周恩來的往事珍藏
    同江青打交道,本應是周揚的事,但周揚卻怕和這位「尊神」多接觸,要林默涵同她聯繫。 這部抗戰題材的作品,以一盞紅色的號燈貫穿全劇,生動描寫了東北異姓一家祖孫三代為了抗戰和革命事業前僕後繼、英勇獻身的感人故事,特別是塑造了李玉和勇敢頑強、堅貞不屈的英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