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為明日之星的維納勒斯(Maverick VIALES)在2017年由SUZUKI轉投YAMAHA後,無論冬測及季初表現一支獨秀,並且一口氣摘下揭幕戰—卡達及第二站阿根廷冠軍,及後更奪得第五站—法國冠軍,隊友羅西其後接力,摘下第九站—荷蘭站冠軍。可是高峰過後,YAMAHA廠隊卻迎來20年來最黑暗的日子,不僅在2017年季中至季尾與冠軍絕緣,並且要等到2018年季尾的澳洲站,換句話說相隔25場分站後,維納勒斯才打破冠軍荒,替YAMAHA奪得2018年唯一分站冠軍。可是根據2019年農曆新年期間舉行的馬來西亞冬測成績及賽後訪問來看,YAMAHA廠隊似乎正逐步走出陰霾,有望在2019年大翻身。
●馬來西亞冬測一連三天合計成績。
根據過去兩年訪問,兩位YAMAHA廠手正面臨著輪胎打滑問題,這不僅影響戰車加速,與此同時加速輪胎損耗速度,嚴重影響輪胎在比賽期間咬地力。部份原因是引擎的馬力輸出特性及電子管理程式未能配合新輪胎,簡單來說是MotoGP在自2016年改用Michelin輪胎後,YAMAHA仍然無法為戰車找到合適設定及正確進化方向,以配合新胎的特性,導致車手在自由練習賽及正賽成績出現極大反差,表現飄忽,這反映車隊在調校方面已迷失方向,車手也無所適從。從另一方面看,很大原因是對手進步太快,尤其是DUCATI戰車進化速度,還有HONDA車隊擁有強悍及越趨成熟的馬奎茲,更加突顯YAMAHA戰車不足。
YAMAHA痛定思痛後,終於出手改革,而最近的變革是撤換統領YAMAHA戰車發展的工程總監-津谷晃司(Kouji Tsuya),新旗手是擢升自車架部門主管—鷲見 崇宏(Takahiro Sumi)。另一項重要改革在2018 MotoGP季尾成立以義大利為基地的歐洲試車隊伍,試車手是因病退出Motogp的前YAMAHA TECH 3車手—Jonas
FOLGER。
於2019馬來西亞冬測期間,YAMAHA車隊經理-Lin Jarvis及總裁—辻幸一氏均有談到成立歐洲試車隊伍的好處,前者說過去只依賴日本工程師及日本試車手測試及研發新部件,並且只會在日本賽道測試,然後讓MotoGP車手直接使用,以免MotoGP車手浪費測試時間,但Lin Jarvis卻表示已汲取教訓,即使是最後一支成立歐洲試車隊伍的車隊,但遲到好過冇到;此外,Lin Jarvis說(Jonas FOLGER)與羅西及維納勒斯的關係良好,有利提升戰車實力,而總裁—辻幸一氏則表示歐洲試車隊伍可於賽季期間測試及研發新部件,可以加速開發時間。
●因病終止MotoGP生涯的德國車手(Jonas FOLGER),是前YAMAHA TECH 3車手,絕對勝任YAMAHA試車手的職責。
●擔任YAMAHA歐洲試車隊伍試車手的(Jonas FOLGER),必須兼顧羅西及維納勒斯(Maverick VIALES)的駕駛風格提供意見,與昔日擔任車手的責任有很大分別。
YAMAHA兩位廠手—維納勒斯(Maverick VIALES)及羅西的看法大致相同,前者說日本試車隊伍局限在日本茂木賽道測試,歐洲試車隊伍的測試地點更廣泛,維納勒斯更認為(Jonas FOLGER)很快,駕駛風各與自己相近,因此有利分析數據;羅西則表示歐洲試車隊伍非常重要,再者(Jonas FOLGER)更年輕(25歲)(日本隊伍以37歲的中須賀 克行為試車核心),經驗豐富且十分快,絕對有很大幫助。
說回今次2019馬來西亞冬測表現,總結三天成績後,維納勒斯(Maverick VIALES)取得第五名,在第二天測試更奪得首位,羅西的總成績是第十名。綜觀兩位車手的平均圈速表現,維納勒斯比羅西更為優勝,因此被主要競爭對手及其他車隊負責人視為今季黑馬,而YAMAHA同時展示新戰車的實力。
事實上,兩位YAMAHA廠手今次除了測試新引擎外,還有測試新包圍等等的部件,羅西說雖然戰車的實力仍有待提升,但輪胎咬地力的問題已大幅改善,他更認為YAMAHA已重拾正軌,不再迷失方向,在戰車的進化及設定方向走對了路。維納勒斯也認為戰車的性能在一連三天的測試中表現穩定,不再出現時好時壞的情況,輪胎在炎熱氣溫下仍可做出多次1分59秒平均圈速,這是過去兩年難以做到的,因此兩位車手異口同聲表示非常滿意新戰車的表現。
今季最後一場卡達冬測將於2月23日展開,YAMAHA是否可以回覆正常戰鬥力,相信卡達冬測就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