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1 1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冬天到來,天氣逐漸轉冷,養生伴侶保溫杯紛紛「上線」。保溫杯相關謠言也緊隨其後,保溫杯泡茶太久會讓人中毒,保溫杯中不能盛放枸杞水……到底是真是假?該如何挑選一款合適的保溫杯呢?往下看↓↓
●這個冬天別再信關於保溫杯的5個謠言
>>謠言一:保溫杯泡茶太久會讓人中毒
有傳言稱,保溫杯泡茶後會產生茶垢,茶垢會腐蝕保溫杯,進而析出重金屬,導致人慢性中毒。
真相:由茶水淤積而成的一層垢物,不含腐蝕性成分。保溫杯內壁使用的不鏽鋼屬於惰性材料,很難被腐蝕。那為什麼保溫杯泡的茶,茶湯色濃,顏色發暗,味道苦澀?是因為長時間高溫衝泡加快茶葉中芳香物質的揮發,影響了口感,與「重金屬」「有毒物質」沒什麼關係。
>>謠言二:保溫杯裝豆漿,會溶出皂甙毒素
網傳說法稱,豆漿裝在不鏽鋼保溫杯(壺)裡,會使豆漿裡的「皂毒素」溶解出來,喝了會危害人體健康。
真相:已經煮沸的豆漿中並不存在皂甙,不可能發生「豆漿中毒素溶出」的現象。和直接將豆漿放置於空氣中相比,豆漿存放於保溫杯(壺)中更加安全。這是因為將豆漿放入保溫杯(壺)擰緊蓋子後,形成一個「密閉空間」,保溫容器中存在的空氣和微生物都有限。
>>謠言三:保溫杯中不能盛放碳酸飲料
許多人認為飲用保溫杯盛放的碳酸飲料對身體有害,因為碳酸飲料中的酸、鹼、鹽會腐蝕杯子,並導致合金元素溶出。
真相:不能拋開劑量說毒性,碳酸飲料雖然本身具有酸鹼性,但非常微弱,即使連續泡幾天,對於符合標準的不鏽鋼杯,也完全不用擔心會有合金元素溶出。即使有微量的合金元素腐蝕溶出,食具所用不鏽鋼中的鉻、鎳、錳、鉬等合金元素也都是我們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不會影響我們的健康。
>>謠言四:枸杞泡得時間越長效果越好
許多人認為枸杞在保溫杯裡泡的時間越久,水的顏色越深效果就越好。
真相:枸杞用不鏽鋼保溫杯衝泡雖不會產生危害健康的物質,不過熱水泡枸杞時,如果熱水溫超過了80℃,並且長時間浸泡,那麼枸杞中的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很多都會流失。而且用枸杞泡水,其中的藥效並不能完全發揮出來。由於受水溫、浸泡時間等因素的影響,枸杞中只有部分藥用成分能釋放到水中。
>>謠言五:磁鐵吸住的保溫杯就是好保溫杯
面對市場上品類、材質眾多的保溫杯,不少消費者會通過是否有磁性來區分材質好壞,認為能用磁鐵吸住的保溫杯才是好保溫杯。
真相:根據國家標準GB9684的規定,食具用不鏽鋼材料包括奧氏體不鏽鋼、奧氏體—鐵素體型雙相不鏽鋼、鐵素體型不鏽鋼等,其中奧氏體不鏽鋼沒有磁性。
日常較常見的304和316不鏽鋼即屬於沒有磁性的奧氏體不鏽鋼,其主要合金元素是鐵、鉻、鎳,價格相對高昂。低鎳(節鎳)含錳奧氏體不鏽鋼也是沒有磁性的,其使用錳和氮代替部分鎳,價格相對便宜,不過性能和安全性並不差。因此磁性並非評判保溫杯好壞的標準。
●選擇保溫杯要注意「三看」
一看標籤標識,是否詳盡科學。
二看材質。內膽材質首選304和316不鏽鋼,但其他材質只要有明確標識且符合國家安全標準,也可安心選擇。杯蓋內部以及吸管的材質,看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標準。
三看外觀。關注杯體外表面、焊接處、印刷文字和圖案是否有異常,查看杯蓋開關按鈕是否正常,旋合性能和密封性是否有保障,各部件是否容易拆洗重裝。
>>對金屬過敏的人謹慎選用保溫杯
不鏽鋼保溫杯只要滿足質量標準,其使用安全性基本沒有問題。但對金屬元素過敏的人,一定要根據所標註的不鏽鋼牌號上網查詢一下相對應的不鏽鋼具體成分。例如鎳過敏患者最好不要選擇304不鏽鋼產品,而對錳過敏的患者則不要選擇低鎳含錳的不鏽鋼產品。
>>經常用沸水浸泡燙洗可以殺死細菌
細菌在合適的溫度下會大量繁殖,而豆漿、牛奶等富含營養物質,長時間儲存在合適的溫度下,微生物也會藉機大量繁殖,這些食物很容易發生變質。經常對保溫杯進行燙洗可以使這類飲品保存更長時間。
來源:河北新聞網綜合
內容屬於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闢謠】保溫杯泡茶會中毒?來看看讓保溫杯「躺槍」的5個謠言》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