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蟬蛻?
蟬蛻,中藥名。其全形似蟬而中空,稍彎曲。長約100px,寬約50px。表面黃棕色,半透明,有光澤。頭部有絲狀觸角1對,多已斷落,複眼突出,頸部先端突出,口吻發達,上唇寬短,下唇伸長成管狀。胸部背面呈十字形裂片,裂口向內捲曲,脊背兩旁具有小翅2對;腹面有足3對,被黃棕色細毛。腹部鈍圓,共9節。體輕,中空,易碎。無臭,味淡。功能:宣散風熱、透疹利咽、退翳明目、祛風止痙。
來源:為節肢動物門昆蟲綱半翅目蟬科昆蟲黑蚱羽化後的蛻殼。
產地:主產山東、河南、河北、湖北、江蘇、四川,安徽等地。以山東產量較大。 別稱:蟬退、蟬衣、蟬殼、蚱蟟皮
性味歸經:味甘、鹹,性涼。歸肺、肝經。
功效:宣散風熱;透疹利咽;退翳明目;祛風止痙。
主治病證:用於風熱感冒,溫病初起,咽痛音啞,麻疹不透,風疹瘙癢,目赤翳障,急慢驚風,破傷風證,小兒夜啼不安。
1.《別錄》:主小兒癇;灰服之主久痢。
2.《藥性論》:治小兒渾身壯熱驚癇,兼能止渴。
3.《本草拾遺》:研,一錢匕,井花水服,主啞病。
4.《本草衍義》:治目昏翳。又水煎殼汁,治小兒出瘡疹不快。
5.《綱目》:治頭風眩暈,皮膚風熱,痘疹作癢,破傷風及療腫毒瘡,大人失音,小兒噤風天吊,驚哭夜啼,陰腫。
用法用量:煎服3-6g,或單味研末衝服。
使用注意:孕婦慎用
相關配伍:
1、與薄荷、牛蒡子、金銀花、連翹等同用,可用於風熱火毒上攻之咽喉紅腫疼痛,聲音嘶啞等症。
2、與荊芥、防風、苦參等同用,可用於風溼浸淫肌膚血脈,皮膚瘙癢等症。
3、與菊花、白蒺藜、決明子、車前子等同用,可用於風熱上攻或肝火上炎之目赤腫痛,翳膜遮睛等症。
4、與天麻、僵蠶、全蠍、天南星等同用,可用於破傷風證牙關緊閉,手足抽搐,角弓反張等症。
在方劑中的一些應用:
1. 治風溫初起,風熱新感,冬溫襲肺,咳嗽:薄荷一錢五分,蟬退一錢(去足、翅),前胡一錢五分,淡豆豉四錢,瓜婁殼二錢,牛蒡子一錢五分。煎服。(《時病淪》辛涼解表法)
2.治痘瘡出不快:紫草、蟬蛻、木通、芍藥、甘草(炙)各等分。每服二錢,水煎服。(《小兒痘疹方論》快透散)
3.治驚癇熱盛發搐:蟬殼(去土,炒)半兩,人參(去蘆)半兩,黃芩一分,茯神一分,升麻一分,以上細末;牛黃一分(另研),天竺黃一錢(研),牡蠣一分(研)。上同勻細,每用半錢,煎荊芥、薄荷湯調服,無時。(《小兒衛生總微論方》蟬殼散)
4.治小兒噤風,初生口噤不乳:蟬蛻二七枚,全蠍二七枚。為末,入輕粉末少許,乳汁調灌。(《全幼心鑑》)
5.治破傷風:蟬蛻(去土)不以多少。為細末。摻在瘡口上,毒氣自散。(《楊氏家藏方》追風散)
6.治癍瘡入眼或病後生翳障:蟬蛻(洗淨,去土)、白菊花各等分。每服二錢,水一盞,入蜜少許煎,乳食後,量兒大小與之。(《小兒痘疹方論》蟬菊散)
7.治內障:龍退(即蛇皮)、蟬退、鳳凰退(鳥花雞卵殼),人退、佛蛻(即蠶紙)。上等分,不以多少,一處同燒作灰,研為細末。每服一錢,熱豬肝吃,不拘時侯,日進三服。(《眼科龍木論》五退散)
8.治疔瘡:蟬退殼、白僵蠶各等分。上為末,醋調塗四圍,留瘡口,俟根出稍長,然後拔根出,再用藥塗瘡。一方不用醋,用油調塗。(《聖惠方》蟬蛻散)或用蟬蛻炒為末,蜜水調服一錢,另以唾液調末,塗搽患處。
9.胃熱吐食,用蟬蛻五十個(去泥)、滑石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碗,加蜜調服,此方名清膈散。
現代營養學研究:
金蟬若蟲又名黃金蟬、知了龜、知了猴等,蟬若蟲(知了龜)有極高的藥膳營養價值和獨特的口感,尤以剛出土的若蟲含蛋白質最高,是難得的高蛋白、低脂肪的野味佳餚。蚱蟬除了食用價值外,還有著極高的藥用價值,蚱蟬風味獨特,營養豐富,又有良好的藥食保健作用。據中國營養學會的專家研究表明 , 每 100 克蚱蟬的乾粉末中含水分 4 克 , 脂肪 7.19 克 , 蛋白質 71.4 克 , 碳水化合物 10.9 克 , 微量元素鉀 30 毫克 , 鈣 17 毫克 , 鋅 8 毫克,所以蟬的營養價值的確很高。
石氏醫院藥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