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B-70「女武神」,6發249噸3馬赫,一架比航母還貴的夢幻轟炸機

2020-12-14 騰訊網

冷戰之初,由於航空發動機技術的快速發展,戰鬥機時速也隨之提升,超音速戰鬥機時代悄然來臨。在美國與蘇聯兩極化的時期,雙方開始了在戰略轟炸機上的競爭。上世紀五十年代,美國希望對前蘇聯保持威懾,能夠深入前蘇聯廣闊的腹地,進行戰略轟炸或投擲核武器,但當時的B-36「和平締造者」、B-47「同溫層噴氣」、B-52「同溫層堡壘」等轟炸機速度不夠,很難擺脫蘇聯噴氣式戰鬥機的攔截,因此他們計劃研製一款新型戰略轟炸機——代號B-70。

1957年,北美公司贏得了B-70轟炸機項目的競標,他們研發的飛機擁有一個光滑流暢的、猶如雕塑般美麗的外形,但與此同時她仍然擁有極為強勁澎湃的動力和一個優美的名字——XB-70「女武神」,人類截至目前研發過的最夢幻的戰略轟炸機應時而生!

「女武神」即Valkyrie,來源於北歐神話中飛翔在戰場上空的女武神,她們中一部分是奧丁的女兒,另一部分則是從地上挑選,其職責是飛臨戰場上空,賜予戰死者美妙的一吻,並引領他們帶往英靈殿,以在諸神的黃昏來臨之前擴充神域的兵力應付戰場所需。美軍借用這個神話傳說可能是希望XB-70戰略轟炸機一旦臨空,就能毀滅一切目標。

不過,B-70轟炸機項目並沒有它們的名字那麼唯美,期間一波三折。先是美國空軍的一系列項目需求和飛機規格設計更改需求,讓北美公司的工程師們抓狂;接著是美國總統艾森豪推崇洲際彈道飛彈,1959年底B-70轟炸機項目被取消,只同意生產1架作為研究機,讓北美公司的工程師們絕望;然後是美國空軍司令託馬斯 S 帕沃將軍的堅持,又使B-70轟炸機計劃在1960年8月恢復,可以生產1架原型機和11架YB-70作為測試飛機,又讓北美公司的工程師們看到希望;隨著總統甘迺迪當選,他接受了國防部長羅伯特 S 麥克納馬拉的建議,縮減B-70轟炸機計劃,只生產3架XB-70原型機,最終讓北美公司的工程師們覺得失望。最終,北美公司的工程師們只生產出了2架XB-70原型機。

【逆天的機體設計】

XB-70翼展32米,機長59.74米,機高9.14米,機翼面積585平方米,採用了鴨式、大三角翼、無平尾的布局,前緣向下傾斜,翼尖與主翼採用鉸鏈方式接合,在高速飛行時翼尖可垂下 25 度至 65 度,可以在超音速飛行時抵消上角效應,避免升力中心過度向後移動,使飛機穩定飛行。

XB-70進氣道位於三角翼下,可以使激波形成向上的氣流提供額外的升力。兩個大型的方箱進氣口可供一般人直腰走進,每一進氣道提供三具發動機所需空氣。

XB-70裝備6臺通用公司的YJ93-GE-3渦噴發動機,單臺發動機在開加力時推力可達136.8千牛,全推力狀態下單臺發動機每小時要消耗27噸燃料。六具發動機並排安裝在尾部及飛機中心線兩側,使XB-70最大飛行重量達249476千克,可攜帶22.5噸常規武器或核武器。

XB-70使用了大量的不鏽鋼材料,大約佔到全機70%作用,除此之外,還使用了鋁合金以及鈦合金結構等。在兩層不鏽鋼之間夾一層蜂窩狀結構材料,作為機身的主要結構,該結構是用黃銅將薄鋼皮焊接在六角形蜂巢鋼結構物上製成的,其強度與實心鋼差不多,同時也是良好的熱絕緣體,能使高熱保持在表皮而不致損及內部。使用這樣的材料完全可以解決飛機在飛行中由於速度高,因氣流摩擦緣故導致機體表明溫度過高的難題。

為了降溫,需要用燃油來吸熱,吸飽了熱量的燃油直接送進發動機燃燒,然後由後面冷的燃油來不斷補充。不過這「冷」的燃料也已經是非常熱了,以至於裡面只要混進2%左右的氧氣就會被點燃甚至爆炸。為了防止意外燃燒,在燃料空出的地方全部注入了氮氣。

XB-70主起落架採用四輪設計,安裝耐熱金屬輪胎,剎車盤高達41個。即便剎車系統如此設計,也無法應付飛機誇張的質量,著陸中剎車盤經常達到1000多度,所以降落時一路火花帶閃電是不可避免的。

XB-70駕駛艙的儀表和操縱裝置相對傳統,駕駛艙本來準備有4個位置的,正/副駕駛員,領航員和投彈手。但由於經費問題,飛機出來後只保留了正/副駕駛員的位置。

飛行員和副駕駛各配備一個重453千克逃生艙,可在161-3380公裡/小時的速度範圍內和27500米高度以下安全彈射。彈射時,乘員的座椅被蛤殼門封閉形成逃生艙,然後在一具43.59千牛推力的火箭推動下脫離座艙。逃生艙後方的兩個伸縮臂展開,末端兩個錐形減速傘張開穩定住姿態,下降到4600米時主傘張開,使逃生艙徐徐下降,在落地前一刻減震氣囊打開,成功落地後乘員自行走出逃生艙並取出生存工具包。如果落在海上,逃生艙可在額外氣囊的幫助下漂浮長達三天。

該機採用獨特的可動機鼻斜坡而不是超音速客機慣用的可下傾機鼻,機鼻斜坡在超音速時升起以降低風擋傾斜角度,減小阻力。

【命運多舛的原型機】

第一架原型機 -(NA-278)機身編號62-0001,總飛行次數83次,總飛行時數160小時16分,現存於俄亥俄州戴頓,美國空軍博物館。

第二架原型機 -(NA-278)機身編號62-0207,總飛行次數46次,總飛行時數92小時22分,於1966年6月8日墜毀於加州巴斯託北方沙漠地區。

1964年5月11日,第一架原型機在加利福尼亞州帕姆代爾第42號工廠正式公之於眾。它曾在第17次試飛中實現了3馬赫速度,但卻因為結構問題造成機翼前緣損壞,後來被限制在2.5馬赫。

1964年9月21日,第一架原型機進行首次試飛,但其一直有蜂巢結構太脆弱、液壓系統漏油、燃料洩漏等毛病。首飛著陸也是險象環生:XB-70在設計上要求主起落架的後輪先觸地,但是當時左起落架卡住了,跛腳著地,導致飛機在滑行的過程中摩擦出了一場輕微的火勢,飛機在跑道上滑行了約3200米才停下。

1965年5月7日,第一架原型機在試飛中兩側進氣導管前緣的分隔板在高速狀態下破裂,碎片飛進發動機裡一次損毀了6具噴射發動機。

這是受傷的5號發動機,看她的發動機葉片,傷痕累累。當時XB-70在2.58馬赫巡航途中,飛機上一塊蜂窩結構的表皮突然脫落,被吸進了右邊進氣道,導致6臺發動機中的4臺熄火。後來嘗試了幾次點火後,這5號發動機終於再次轉動,給本已癱瘓的右進氣道提供了點推力,最後飛機靠3臺發動機返回地面,而剩下的3臺完全報廢。

1965年10月14日,第一架原型機成功地加速到3馬赫的高速,不過因高速飛行時承受的過大應力損毀機翼的蜂巢結構,左翼前端約600公分長度的結構被撕裂消失。

1969年,第一架原型機在進行最後一次飛行後,便永遠的離開了天空,被送進了美國空軍博物館進行收藏。

第二架原型機在機翼上加了5度的反角,改進了液壓系統,表面也處理的更加光滑,進氣系統也改成全自動的。經過結構優化設計,第二架原型機的飛行速度也比較給力。1965年7月17日,首飛就飛到了1.4馬赫。1966年1月3號,首次飛到3馬赫。1966年5月19號,以2.5馬赫飛了62分鐘,裡面包括了33分鐘的3馬赫巡航。

1966年4月30號,第二架原型機的前起落架困在門裡無法放下,飛機液壓系統和備份電力系統也出了問題,嘗試了兩次硬著陸衝擊想把起落架衝下來但都失敗,在天上兜了幾小時燃油快耗盡後,有人想到對備份電力系統的斷路器進行串線,好讓電力系統啟動。副駕駛員臨時在他攜帶的小包裡找到了一個夾文件的回形針,並把它掰直,用回形針進行了跳線,最後前起落架終於放下來。

但是第二架原型機的飛行卻成為了一場災難。美國軍方為了給這種巨型轟炸機拍攝宣傳片,專門出動了數架戰機進行伴飛,安排這次飛行的目的是要拍攝「五架均使用通用電氣公司的發動機推動的不同型號的軍用飛機」的畫面。但在拍攝過程中,第二架原型機與伴飛的F-104戰鬥機發生碰撞。

兩機相撞後F-104倒扣飛過第二架原型機的後機身, 第二架原型機的垂尾被撞掉,左翼嚴重損壞,F-104在火焰中解體並凌空爆炸,第二架原型機的垂直尾翼也被撞得粉碎。

【3馬赫家族】

說起XB-70引以為傲的3馬赫飛行速度,其實歷史上還有很多款飛機的飛行速度在其之上。

第一款是貝爾X-2技術驗證機。X-2機長13.84米,高3.6米,翼展11.55米,機身使用不鏽鋼和K-monel銅鎳合金材料,裝備1臺柯蒂斯XLR25 液體火箭發動機。它是一種裝備火箭發動機、後掠翼機身設計的驗證機,主要用於研究飛行器在高空高速飛行條件下空氣動力加熱對機體結構、飛行穩定性和操控有效性的影響。

1956年4月,X-2試飛首次實現了1.4馬赫,隨後又達到了2.53馬赫的高速,7月又在6340米的高空達到了2.87馬赫,9月又實現了在11734.8米高空飛行。

1956年9月,X-2達到了3.196馬赫,但是飛機在調頭返回愛德華茲空軍基地一瞬間控制系統失靈,飛行員在即將墜毀的一瞬間按下了逃生艙脫離的按鈕但為時已晚,X-2最終墜毀在地面上。

第二款是米格-25截擊機。它是前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製的高空高速截擊殲擊機,是世界上第一種速度超過3馬赫的戰鬥機,北約組織給予的綽號為「狐蝠」。

該機翼展13.95米,機長22.30米,機高5.70米,空重15噸,正常起飛重量36噸,最大平飛速度(帶飛彈)M2.8,實用升限24400米,採用中等後掠上單翼、兩側進氣、雙發、雙垂尾布局型式。

米格-25於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設計,它的研製主要是為了對付美國的研發中的XB-70轟炸機與A-12/SR-71「黑鳥」高空高速偵察機,這種偵察機的最高速度同樣達到3馬赫,普通的截擊機根本無法追上。1961年,米格-25原型機在試驗中創造了在22670米的升限以3000千米/小時飛行的世界紀錄,當時世界上任何一架飛機都無法達到這一性能。

經過計算,速度達到3馬赫時,機體需要承受300度以上的高溫。為了應對高速飛行帶來的高溫問題,前蘇聯的科學家們也是煞費苦心,最終使用的是鎳基合金鋼。鎳基合金鋼的高溫性能相當優異,在400°乃至以上的溫度下也能保持足夠的強度,不過直接結果就是米格-25重得出奇,其結構重量達到了7.9噸,空重達到了19.6噸,即便安裝了兩臺加力推力超過10噸的發動機的情況下,其起飛推重比也只有0.6左右。

第三款是YF-12截擊機原型機。YF-12戰鬥機是美國空軍根據A-12偵察機所發展的三馬赫攔截機,也是美國唯一成功試飛驗證過的三馬赫攔截機。

YF-12截擊機和美國的SR-71「黑鳥」高空高速偵察機在外觀上實在是太過於接近了,導致很多YF-12截擊機都被誤認為是SR-71「黑鳥」高空高速偵察機。下面第一幅圖是YF-12截擊機,第二幅圖是SR-71「黑鳥」高空高速偵察機,小夥伴們可以仔細甄別下。YF-12截擊機將機頭兩側的邊條翼切掉了一部分,並使用了圓錐形的機頭雷達罩,這是在外形上區別於SR-71「黑鳥」高空高速偵察機的最大不同之處。

YF-12截擊機一共留下了三架原型機,一架被NASA拿去做進一步的研究,一架在後面的飛行事故中墜毀了,而最後一架則被拆解,作為SR-71「黑鳥」高空高速偵察機機隊的備用零件來源。

第四款是SR-71超音速偵察機。SR-71超音速偵察機採用了大量當時的先進技術,鈦結構、渦噴/衝壓變循環發動機,是第一種成功突破熱障的實用型噴氣式飛機,實戰記錄中沒有任何一架曾被敵機或防空飛彈擊落過。1964年12月開始試飛,1966年1月交付使用,1990年全部退役。

SR-71偵察機有三種改型:A型,戰略偵察型,共生產25架;B型,教練型,共生產2架;C型,由A型改裝的教練型。採用低安裝的二角翼,機身稜角分明,雙鰭向內傾斜,無尾帶邊的三角翼,翼身融合體雙垂尾布局,發動機裝在半翼展的1/2處。SR-71為了承受持續超音速飛行時因空氣摩擦產生的高溫,需要採用一系列專門研製的新材料,包括耐高溫燃油、密封劑、潤滑油以及其他組件。

SR-71保有在1974年9月1日創下的從紐約到倫敦的紀錄:1小時54分56.4秒。協和式客機飛行同樣的路程要3小時20分,而最快的亞音速客機波音747則需要7小時。

SR-71飛行速度快到一定程度時,與空氣摩擦產生大量熱量,從而威脅到飛機結構安全的問題。因此機身大量採用低重量、高強度的鈦合金作為結構材料,其重量佔機體重量的93%,可承受230度的氣動摩擦溫度,發動機尾噴管周圍區域的溫度更是高達510度,座艙蓋的特殊耐熱玻璃可承受340度的高溫。

第五款是X-15高超音速技術驗證機。X-15高超音速研究項目是由 NASA 牽頭,聯合美國空軍、海軍和北美航空公司共同進行的。在近十年的時間裡,X-15先後創造了6.72馬赫和108,000米的速度與升限的世界記錄,它的試驗飛行幾乎涉及了高超音速研究的所有領域,並為美國後來水星、 雙子星、 阿波羅有人太空飛行計劃和 太空梭的發展提供了極其珍貴的試驗數據。

X-15機長15.30 米,機高3.53米,翼展6.79米,採用中單翼設計,最初裝備兩臺 XLR-11 火箭發動機(後改為 XLR-99), 機身表面覆蓋有一層稱作 Inconel X 的鎳鉻鐵合金,可抵禦高速飛行時產生的1200度高溫。由於火箭發動機燃料消耗量驚人,所以 X-15 必須由一架 B-52 載機帶入空中。從載機上釋放後,X-15 自身攜帶的燃料只能飛行 80~120 秒,餘下來的 10 分鐘左右只能是無動力滑翔。

1964年2 月,兩架 X-15 被改裝為 X-15A-2。後者機身加長了 71 釐米,機翼下增加了兩個分別裝有液氨和液氧的罐體,它們可以為 X-15A-2 多提供60秒的飛行時間。 1967 年,X-15A-2 創造出了6.72 馬赫的世界最快速度記錄。

【造價不菲但實用性差】

一架XB-70造價高達7.5億,即使批量化生產成本降級,也會在3~5億之間,夠買幾十架F4鬼怪戰機了,也夠買至少20枚洲際飛彈,美國海軍在1961年服役的全世界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企業」號的造價也只有4.5億美元,也就是說,當年的XB-70造價快趕上2艘「企業」號核動力航母的造價。

隨著洲際飛彈的技術革新,XB-70的存在價值越來越小,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XB-70的速度確實達到了3馬赫,但是需要在一萬米以上的高空進行投彈,誤差達到十多公裡甚至幾十公裡,這和洲際飛彈300~500米的精度差太多了,而且洲際飛彈可以達到20馬赫以上的速度,這樣的優勢是XB-70永遠達不到的。

空軍在基於新形勢的武器系統規劃時,也覺得女武神實在是效費比太低。由於防空飛彈技術日益升級和普及,3馬赫速度的轟炸機也不再顯得能金身不破。各大國空軍紛紛由追求高空高速,轉向低空突防,以便利用地形規避雷達和戰機搜索。但XB-70完全是為超高空飛行設計的,一旦進行低空飛行,速度就只能降到1馬赫上下,比舊款的B-52都沒有什麼優勢。但女武神的造價,卻遠高於同溫層堡壘。

從第二架原型機墜毀,再到第一架原型機進入博物館,XB-70最終沒有進入批量生產,但XB-70的短暫生涯還是有非凡意義的,通過對其的研發和測試,美軍實際上已跨入了超音速巡航的門檻,以至於今日的F-22、F-35在寰宇內鮮有對手。

相關焦點

  • 不得意的傑作,蘇聯的「女武神」,蘇霍伊T-4超音速戰略轟炸機
    圖-22戰略轟炸機雖然是蘇聯研發的第一種超音速戰略轟炸機,但是該機出現了很多的問題,比如航程短、在載滿油以及載彈量高的情況下,圖-22戰略轟炸機速度就非常的慢,無法規避北約的防空飛彈系統以及攔截機。看到美國正在研製速度為3馬赫的XB-70「女武神」超音速戰略轟炸機時,蘇聯認為必須需要下一代超音速戰略轟炸機。
  • 造價堪比同等重量黃金,紅色超音速巨獸——蘇霍伊T-4轟炸機
    而後,美國空軍又上馬了綽號"女武神"的XB-70超音速戰略轟炸機和SR-71"黑鳥"超音速戰略偵察機項目。SR-71是一款最大速度可達3馬赫,實用升限達2.4萬米的高空高速戰略偵察機。而XB-70則是一款具備3馬赫飛行速度和2萬米升限的高空高速轟炸機。儘管蘇聯也開始著手研發M50超音速轟炸機,不過該項目並不成功。
  • 新型轟炸機亮相,掛載7枚鷹擊-12加2個電子吊艙,變身航母殺手!
    此外,在掛載武器彈藥能力方面,轟-6J轟炸機除了機翼下方的6個掛架可以掛載6枚鷹擊-12反艦飛彈之外,在機腹彈艙的位置還可以在掛載一枚鷹擊-12(不知是內置和外掛),這樣下來轟-6J轟炸機最多就可以掛載7枚鷹擊-12反艦飛彈了(官方報導中提到的數字)。
  • 世界最大轟炸機,190噸航程48300公裡,任何國家都不敢擊落戰機
    許多國家紛紛採用,人們利用核能除了發電之外,還想像著將這些能源放在需要利用他的地方,比如人們利用核能將它放置在航母和潛艇上,這也就衍生出了核動力航母以及核動力潛艇,甚至推出了核動力的巡洋艦,人們也在思考既然核能可以攜帶在航母和潛艇上,那可不可以將核能放在飛機上,於是全球的科學家開始著手研究,如何將巨大的核反應堆放在飛機裡。
  • 轟6不斷魔改,字母都快用完了,它能升級成超音速轟炸機嗎?
    首先我們來看看超音速轟炸機與亞音速轟炸機在作戰使用上的區別,飛行速度快一點到底有啥用?比如轟6攻擊2000公裡外的航母,減去巡航飛彈1000公裡的射程,需要飛1個多小時,這一個小時內,航母艦載機至少可以組織3波次起飛,並且前出上千公裡攔截轟6,轟6根本無法得到發射飛彈的機會。
  • 中國轟炸機超越俄羅斯?論性能,俄圖95轟炸機一架頂轟6K三架
    最近,中俄兩國轟炸機組織第二次聯合空中戰略巡航相當亮眼,而且中國空軍出動4架轟-6K轟炸機參與空中戰略巡航,俄羅斯出動2架圖-95轟炸機聯合編隊,在日本海和東海空域進行中俄兩國年度空中聯合巡航。俄羅斯出動圖-95戰略轟炸機,這款在俄羅斯空天軍裝備數量最多的戰略轟炸機,相對俄羅斯服役著16架圖-160戰略轟炸機,圖-95戰略轟炸機至今在俄羅斯空天軍服役56架。
  • 法國袖珍超音速幻影Ⅳ轟炸機,戰鬥機改來的核保護傘!開闢新時代
    法國的武器一般都有非常高的技術含量而且設計非常優秀,甚至有些超前,很多武器都不計成本,雖然價格很貴,但是得來的性能也是非常強的。法國海軍的戴高樂號航母以及很多核動力潛艇,甚至包括現在很火的陣風戰鬥機都是這種類型的。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說一下世界轟炸機中最短小精悍的一架,法國的幻影Ⅳ戰略轟炸機。
  • 這架戰機究竟有何特殊之處,為何退役14年,如今仍被人津津樂道
    上世紀六十年代,為應對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蘇聯推出了一款可搭載百萬噸級核彈頭、射程超過600公裡的KH-22反艦飛彈。並且,這款威力巨大的反艦飛彈由剛裝備蘇軍航空兵的圖-22M「逆火」超音速戰鬥轟炸機攜帶,一發即可幹掉整個航母艦隊。
  • 十多噸的轟炸機從航母起飛,這事美國也真敢幹,此舉打亂日軍算盤
    在偷襲當中美軍太平洋艦隊的6艘主力戰艦幾乎都全部喪失戰鬥力,這就是珍珠港事件。而在那個以戰列艦為核心的年代,此舉無疑是將美國海軍的戰力幾乎清零。但讓美國人感到慶幸的是,美軍還有3艘航母可以動用,既然日本可以用航母偷襲夏威夷,那麼,美國同樣可以使用航母對日本本土進行轟炸,於是美國針對日本的報復在1942年初就提上了日程。
  • 美國狂造608架「超級大黃蜂」!可指揮無人「咆哮者」
    (阿富汗戰爭期間兩架F/A-18E戰鬥機正在執行任務)F/A-18E/F"超級大黃蜂",是美軍基於原版的F/A-18C/D大黃蜂為基礎改良而來的一種多用途艦載戰鬥機,是目前美國航母艦載機的絕對主力。在冷戰期間,美軍航母最大的威脅來自於蘇聯的圖-22M"逆火"超音速轟炸機掛載的Kh-15飛彈。
  • 全球最大的戰略轟炸機圖-160到底多強?在世界上處於什麼位置?
    該機雖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戰略轟炸機,但是卻一點都不笨重,而是非常的靈活,擁有著2馬赫以上的速度。圖-160戰略轟炸機具有可變後掠翼,最大起飛重量為280噸,最大升限為21000米,該機裝備了四臺NK32發動機,每臺其最大推力達到了25噸,能夠讓該機的最大突防速度達到2.05馬赫,即使美國目前最先進的F-22(實用升限約19800米、最大飛行速度約2.2馬赫)戰鬥機也很難達到對俄羅斯圖-160的攔截,畢竟圖-160戰略轟炸機擁有著很大的載油量。
  • 美國空軍到底需要多少B-21隱身轟炸機?少於200架都不好意思出門
    美國空軍目前的計劃是先購買100架B-21轟炸機,未來購買總數甚至可能高達200架或更多。根據美國智庫「戰略和預算評估中心」的分析報告,為了在未來戰爭中取得戰略優勢,美軍需要大幅增加轟炸機數量,未來美國甚至需要288架B-21隱形轟炸機。
  • 準備再用10多年,俄一航母殺手迎來新生,各種升級讓美軍忌憚三分
    俄羅斯塔斯社報導,第二架經過深度現代化升級的圖-22M3M轟炸機在喀山機場完成首飛,首飛對飛機起降特性進行了評估,並驗證了信息控制系統的運行情況。自上世紀70年代初首飛以來,圖-22M「逆火」就始終是蘇俄空軍和海軍航空兵一種重要的遠程戰略和海上打擊轟炸機,攜帶多種武器是它被人稱為「航母殺手」。
  • 20分鐘就能拜訪美國,優雅的「白天鵝」——圖160戰略轟炸機
    現階段大約有16架圖-160在俄軍中服役,儘管圖-160的數量並不算多,但它依舊是俄羅斯最信賴也是最具威懾力的空中打擊平臺,是俄羅斯空基核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很多俄羅斯人心中,圖-160不僅是一款戰略轟炸機,更是民族尊嚴的象徵。
  • 全球唯一的不鏽鋼戰機,飛得比飛彈還快:在6架F15包圍中擊落F18
    嚴格來講,它是一款截擊機,作戰定位是用於攔截突入蘇聯領空的高速偵察機、轟炸機、戰鬥機。考慮到蘇聯漫長的邊境線,這就要蘇聯空軍必須具備一款超高速度的頂尖飛機,能在最短時間內趕赴事發地點,還要有足夠遠的航程。在這種作戰思想的指導下,米格-25誕生了。它的最大特點就是速度快、航程遠。
  • 二戰日軍圍攻美國航母,一口氣放飛130架戰機,卻被打下來98架
    此外,這些潛艇還進行了大量的偵察活動。1944年6月18日下午,日軍偵察機首先發現美軍航母,但此時的米切爾仍未獲知日軍航母的準確位置。翌日早晨,米切爾意識到自己艦隊此時很容易遭到日軍攻擊,於是命令所有戰鬥機做好準備——或做好空中戰鬥巡邏準備,或在甲板上列隊隨時準備起飛。直到10時,駐關島日軍飛機發起首次襲擊,日軍航母也派出更多的飛機前來增援。
  • 一架轟炸機就價值24億美元,美國B-2隱形轟炸機,為什麼那麼值錢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S薩姆系列對空飛彈系統,美國為了能突破防禦於是設計了一款隱形戰機,這便是B-2隱形轟炸機的由來。這款飛機必須達到能夠悄無聲息的突破蘇聯的飛彈防禦系統,還需要擁有能尋找到蘇聯各類洲際飛彈發射架及其餘戰略目標的能力,於是這款戰機就必須擁有隱形功能,不僅僅需要擁有強大的飛行穿插能力來避開蘇聯雷達的偵測,還要擁有強大的火力支持才能摧毀敵方建築,經過美國多年時間以及超大力度的財政支持下,耗費巨資打造的B2轟炸機於1997年終於服役,B2轟炸機的外觀酷似外星科技飛碟,每架飛機的造價都在24億美元,相當於半艘美國尼米茲級航母
  • 世界上最小的戰略轟炸機,起飛重量和F35相當,卻是核戰大殺器
    在各國空軍的武庫裡,戰略轟炸機絕對是最稀缺的「奢侈品」。在人們印象中,這些傢伙不僅龐大而且昂貴,B-2隱形戰略轟炸機,一架20億美元,不過,法國曾有世界上最袖珍的一種超音速戰略轟炸機,也就是2005年退役的幻影IV(希臘字母「4」),發展思路獨樹一幟,成本也是最低的。
  • 不被認可的傑作,蘇聯二戰中唯一的重型轟炸機,Pe-8轟炸機發展史
    當時蘇聯在最困難的時候就建造出來了世界上第一架金屬機身的四引擎重型轟炸機。蘇聯高層提出的新重型轟炸機的指標為:該機的速度要達到每小時440千米,載彈量為3噸左右,實用升限最低10000米,航程是4500公裡。除此之外,蘇聯空軍還希望該機具備空戰能力,需要在空中擁有很強的火力。
  • 獨一無二的「潛水航母」:排水量6500噸,能搭載三架艦載機
    儘管"潛水航母"這一思路並不是日本獨創,早在二戰爆發前的三十年代就有包括英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嘗試過。但是他們最終都放棄了,畢竟潛艇作為飛機的搭載平臺實在是太小,而且艦載機的回收和儲存都是大問題。只有日本將"潛水母艦"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