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遙控點亮100光年外雲塊:中國科學家發現神秘「心跳」

2021-01-08 澎湃新聞

相隔100光年,一個黑洞和一團氣體雲「鎖」了。前者射出的噴流和後者釋放出的伽瑪射線保持節奏一致。

來自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中心(DESY)、西班牙空間科學研究所和南京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近日在《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上發表論文,報告了這種令人驚奇的遠程關聯,題為《微類星體SS 433驅動的伽瑪射線心跳》。

論文的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DESY洪堡學者李劍博士在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表示,這種神秘「遙控」機制還需要更多的後續觀測和理論分析。他相信,在未來數年裡,SS 433是個檢驗微類星體附近宇宙射線產生和傳播理論的試驗田。

宇宙中的「粒子加速器」

類星體是1960年代的四大天文發現之一,它的尺度遠小於星系,亮度卻奇大無比。後來,科學家們發現類星體的中心通常是一個質量動輒達到數百倍太陽的超大質量黑洞,在吞噬周圍物質的過程中形成高能噴流。

而微類星體顧名思義,是微縮版本的類星體。以該研究中的SS 433為例,它由一個10到20倍太陽質量的恆星級黑洞,和一顆約30倍太陽質量的恆星構成。兩者以13天為周期,互相旋轉共舞,過程中恆星物質源源不斷地被黑洞吸走。

微類星體SS 433和100光年外的氣體雲「鎖」了 來源:DESY

「物質掉進黑洞前會形成一個旋轉的吸積盤,就像水在下水道口會形成漩渦。」李劍說道。「然而,其中一部分物質沒有掉進下水道,反而高速噴出,在吸積盤的兩面形成兩股方向相反的噴流。」

這類微類星體猶如宇宙中的天然粒子加速器,高能粒子噴流在黑洞附近的強磁場下會產生從射電波段到伽瑪射線的多波段輻射。

100光年外的遙相呼應

李劍從2014年起尋找微類星體附近的伽瑪射線。他和合作者選中了SS 433這個獨特系統。

SS 433位於銀河系內的天鷹座,距離地球15000光年。它持續強勁地向外部星際空間噴射物質,像吹氣球般孕育了W50星雲。

李劍解釋道,選擇SS 433是因為它是銀河系內唯一一個處在超臨界吸積狀態(supercritical accretion)的緻密星體, 有著穩定、持續且高能量的噴流,在多波段都有輻射。其次,作為一個著名的微類星體,以往積累的觀測數據比較多,對系統參數了解的相對充分。

有趣的是,SS 433黑洞吸積盤和兩個天體旋轉的軌道並不完全處於同一平面,而是有規律地「搖擺」,專業術語稱為進動。這導致兩股噴流也並非直線,而是螺旋射出,「搖擺」進動的周期大約是162天。

當時,研究團隊分析了NASA費米太空望遠鏡過去6年的數據,並沒有找到明顯源於SS 433的伽瑪射線信號。此後,他們持續追蹤了5年,終於在2019年發現有一片區域周期性地釋放伽瑪射線,節奏與SS 433的搖擺相呼應,標記為費米J1913+0515。

然而,這是一片黑暗區域,並不存在任何已知星體。到底是什麼在與黑洞遙相呼應呢?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給出了答案:那個位置存在一團氣體雲。

為何「心跳」?

到了這裡,謎題還沒有完全揭開。要知道,這團氣體雲與黑洞相距100光年,甚至都不在噴流的方向上,這種遠程關聯令人驚奇。

李劍表示,噴流直接周期性地點亮氣體雲不太可能,經過與星際介質的相互作用,黑洞噴流的螺旋形態在幾個進動周期後就會消失。

研究團隊給出的一種可能解釋是,噴流末端或黑洞附近產生了高速的質子,從吸積盤邊緣溢出。每當這些比原子還小的粒子擊中了一小團稠密的分子氣體雲,就會產生伽瑪射線。這就解釋了周期性「心跳」的產生。

為了驗證這一想法,李劍和合作者在本月用西班牙IRAM 30米望遠鏡進行了共計16小時的觀測,以尋找假設中的稠密分子雲。這些新的觀測數據將幫助找到神秘宇宙「心跳」的真正起源。

此外,團隊還計劃尋找雲塊是否有更高能的伽瑪射線輻射,或者X射線輻射。

「理論方面則是基於觀測現象,進一步給出更完善的模型解釋。目前我們的模型還有不少問題。」李劍說道。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小黑洞造成一百光年外的「心跳」
    一個天文研究組發現就在我們銀河系內一個非常特別的天體系統:一個黑洞伽馬噴流的脈動周期,竟然和100光年之外一個星雲的伽馬射線信號周期完全相同。 這個有趣的黑洞SS 433位於離地球1.5萬光年的天鷹座(Aquila)內,周圍有一顆質量為太陽30倍的大型恆星圍繞它旋轉。由於它們靠的很近,這顆恆星繞行黑洞一周只需13天。
  • 雙黑洞吞噬恆星 100光年內都可聽到慘叫
    雙黑洞吞噬恆星 100光年內都可聽到慘叫時間:2020-11-30 00:0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雙黑洞吞噬恆星 100光年內都可聽到慘叫 據安徽日報報導 記者11月28日從安徽師範大學獲悉,近日,該校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舒新文教授研究小組,在一個河外星系中發現了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
  • 26億光年外的潮汐破壞事件:兩顆黑洞吞噬掉一顆恆星
    基於人類現在的認知,黑洞可以說是宇宙中最強大最恐怖的吞噬怪獸,其巨大的引力能吞噬包括光線在內的一切靠近它的物質。而就在最近,來自我國的一個科研團隊在一個距離我們地球26億光年的河外星系中發現了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
  • 黑洞要來了?距離6000光年,小型黑洞正飛向地球!
    導讀: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它無時無刻不在吞噬各種物質,一旦被黑洞「盯上」,幾乎所有的天體都難逃厄運!而最近,科學家發現,銀河系中心的巨型黑洞可能正在吞噬地球!星系中心的巨型黑洞雖然科學家們無法通過光學儀器發現黑洞的存在,但卻可以通過黑洞與周圍物質之間的作用來發現黑洞!
  • 宇宙中出現一個十字架,尺寸約100光年,它究竟是什麼?
    據推測,宇宙的範圍約為460億光年。在這個巨大的宇宙中,充斥著很多巨型天體、星雲、星系、黑洞等,其中的黑洞變化莫測,形成原因還不能解釋清楚。此外,宇宙還有密度巨大的中子星、璀璨光芒的恆星,還有各種做著自轉和公轉的行星,以及不規則運動的小行星或者彗星,比如每隔60年就會光臨地球的哈雷彗星。
  • 科學家首次發現兩個黑洞爭食一顆恆星景象,發生在26億光年外
    在遙遠的宇宙中發現了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黑洞一起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被認為是人類首次觀測到雙黑洞「爭食」一顆恆星的奇觀。相關研究論文已經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 該研究小組通過分析來自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和上海天文臺等的衛星觀測數據,在一個距離我們約26億光年的星系中發現了雙黑洞吞噬恆星的證據。
  • 5500萬光年外,這個超級黑洞爆發的噴流太驚人
    去年四月份,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向全世界公布了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將橢圓星系M87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呈現在世人面前。這個黑洞隨後被天文學家命名為M87*,而且最近還喜提一個洋氣名字——波維(Powehi)。
  • 何其幸運,我們是第一批看到黑洞的人類
    當黑洞照片呈現在面前時,全場立即驚呼又瞬間肅然,此後是掌聲雷動!  宇宙是神秘而美麗的。我們從這裡望見什麼?不僅是黑洞,更是人類科學智慧: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這是人類科學不斷求索挑戰未知的漫漫長路,亦是全球科學家攜手求證的見證,更是面向永無止境的科學探索的再出發。何其幸運,我們是第一批看到「黑洞」的人類。
  • 距離太陽系最近的黑洞是哪個?距離多少光年?
    離太陽系最近的黑洞是麒麟座V616,距離約2800光年,第二是天鵝座X-1,距離為6100光年,第三是天鵝座V404,距離為7800光年!一般所指的黑洞是恆星型黑洞,超大質量的恆星(一般需要大於30倍太陽質量以上)在超新星爆發過程中形成的!
  • 科學家發現藏身宇宙塵埃中的特大質量黑洞
    英國科學家最近發現了隱藏於我們視線中的五個特大質量黑洞。這一發現導致科學家們推測,宇宙可能隱藏著數百萬個神秘的黑洞怪獸,它們會吞噬掉任何接近它們的東西。特大質量黑洞位於大多數大型星系的中心,沒有任何東西能夠逃離它的萬有引力,即使是光線也不行。
  • 環繞超大黑洞的旋轉氣雲首次現身 證實天文學家預言「活動星系核...
    根據觀測數據描繪的環繞超大黑洞的「甜圈」狀氣雲圖片由日本國立天文臺提供一個以今西昌俊為主的日本國立天文臺和鹿兒島大學的研究小組,通過觀測螺旋星系M77的中心核,捕捉到了環繞超大黑洞的半徑約20光年的「甜圈」狀分子氣體,並首次清晰地觀測到分子氣體以黑洞為中心旋轉的情形。
  • 人類發現首個中等質量黑洞
    中等質量黑洞介於恆星級黑洞和超大質量黑洞之間,質量為太陽的100到1000倍。此次探測到的中等質量黑洞其質量是太陽的142倍。研究黑洞,有助於人類了解宇宙的演變,並最終了解人類自身的起源。因此,這項重要發現,無疑也再次激發了人們對於黑洞,這個宇宙中最神秘天體的強烈好奇。
  • 飢餓又貪婪,危險而誘人,盤點2019年的七個神奇黑洞
    讓我們為黑洞周慶祝這神秘的宇宙天體!對黑洞來說,2019年是相當重要的一年。2019年4月,這些神秘的怪物終於露面了,這是地球上有史以來第一張黑洞照片。通過視界望遠鏡,天文學家終於向世界提供了黑洞存在的物理證據。
  • 中國科學家發現雙黑洞「吞噬」恆星現象 距地球約26億光年
    光學瞬態觀測已經發現了數十個星系中心的大質量黑洞引起的恆星潮汐中斷事件(TDEs)。儘管進行了廣泛的搜索,但X射線後續觀察在其中大多數沒有或只顯示了微弱的X射線探測線索。
  • 回望2019:那些關於黑洞的7大科學發現
    正如你所知,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它的密度非常高,這也導致了它的引力出奇的大,乃至於連光都無法在黑洞的引力下逃逸。黑洞存在於宇宙的意義似乎就是:沒完沒了地吞噬一切。如果你能靠近黑洞,結局就是被瞬間撕碎,或者是變成一根頭髮絲。下面,讓我們來盤點一下關於黑洞的7大發現。
  • 巨大又貪婪:回顧2019年度之最——7個金屬的黑洞發現
    26,000光年的地方。圍繞在超級黑洞附近的塵埃和氣體之環幾乎延展了一千光年6.一個非常,非常大的超級黑洞我們已經知道超級黑洞都很大,但在8月份,在南智利使用阿塔卡瑪大型毫米波天線陣的天文學家們發現了它們中目前為止最大的一個
  • 十年前我們測量了一個黑洞,現在發現當年「小看」了它
    就在這同一年,天鵝座X1作為恆星級黑洞的候選體也被偶然探測到了。從黑洞研究的歷史角度來看,天鵝座X1的發現具有重要意義。天鵝座X1是天鵝座內發現的第一顆X射線雙星系統,也是人類歷史上發現的第一個恆星級黑洞雙星系統(這一系統包含一顆黑洞和一顆恆星)。
  • 銀河系中心超級黑洞可能比原先測定的遠兩千光年
    由日本太空專家完成的一份銀河系新星圖發現,銀河系中心那個超級黑洞與地球的距離,比科學家以前所知的更近2000光年。 銀河系正中心位置盤踞著一個超級大黑洞人馬座A(Sgr A*),質量是太陽的420萬倍。日本國立天文臺最新公布的這份星圖顯示,這個黑洞距離地球25,800光年。現在天文界記載的數據是由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1985年提供的,為27,700光年。
  • 哈勃望遠鏡能看到134億光年外的星系,為何發現不了外星文明!
    哈勃望遠鏡能看到134億光年外的星系,為何發現不了外星文明!哈勃空間望遠鏡是在軌道上環繞著地球的望遠鏡。美國航天航空局聯合歐洲航天局,將哈勃空間望遠鏡於1990年發射,它已經填補了地面觀測的缺口,此外哈勃空間望遠鏡拍到的最遠的照片,是134億光年外的原始星系,只比宇宙小8億年,有人曾經提出疑問,它為什麼拍不到外星的文明。
  • 目前為止人類發現的最遠天體是什麼?它就在130億光年外!
    利用亞利桑那州大型雙目望遠鏡天文臺(LBTO)的望遠鏡,一個研究小組最近觀測到一個距離地球130億光年的布拉扎星系。這個天體被命名為PSO J030947.49+271757.31(或PSO J0309+27),是迄今為止觀測到的最遠的天體,這意味還有更多的天體存在,只是人類暫時沒有發現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