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成功的道路,往往是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需要我們有堅持不懈的精神,還需要我們有持久的耐心以及不斷奮進的耐力。
若你沒有足夠耐心等待成功的到來,那就得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對失敗成功從堅持做起,不輕言放棄,積累更多的堅持,必然會走向成功之路。
心理學家做過一個試驗:將一隻飢餓的鱷魚和一些小魚放在水箱的兩端,中間用透明的玻璃板隔開。剛開始,鱷魚毫不猶豫地向小魚發動進攻,它失敗了,但毫不氣餒。接著,它又向小魚發動了第二次更猛烈的攻擊,它再一次失敗了,並且受了重傷。
它繼續攻擊,第三次、第四次……多次攻擊無望後,它不再進攻。這時,心理學家將擋板拿開,鱷魚仍然一動不動,它只是無望地看著那些小魚在它的眼底下悠閒地遊來遊去,放棄了所有努力,最終活活餓死了。
或許,我們會在心中嘲笑鱷魚的情弱與愚蠢,然而,遺憾的是在很多情況下,當失敗如影隨形,當挫折接踵而至,我們不也像鱷魚一樣,因為面臨一次次的挫折而放棄追求嗎?難道我們真的要放棄所有的努力靜靜聽任命運的安排嗎?為什麼不再試一次呢?
成功需要有恆心,只有恆心才能成就偉業,在不斷的努力中,讓我們慢慢地走向成功的殿堂。
一個富有冒險精神,對朋友真誠、友善的小男孩伴著他那傳奇的經歷,徵服了全球億萬讀者。你知道他是誰嗎?他就是哈利·波特,英國女作家J·K·羅琳所創作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說」中的主人公。
你想知道J·K·羅琳是怎樣完成這部小說的嗎?和其他作家一樣,年輕的羅琳酷愛寫作,是一個天真爛漫、充滿幻想的英語教師。幸福的家庭、稱心的工作都足以讓羅琳滿足。可
沒想到的是,甜蜜的家庭、美滿的婚姻和理想的工作在一瞬間變成了昨日雲煙。丈夫離她而去,工作沒有了,她甚至居無定所、身無分文,再加上嗷嗷待哺的女兒,羅琳一下子變得窮困潦倒。
但是,家庭和事業的失敗並沒有打消羅琳寫作的積極性,用她自己的話說:「或許是為了完成多年的夢想,或許是為了排遣心中的不快,也或許是為了每晚能把自己編的故事講給女兒聽。
她整天不停地寫呀寫,有時為了省錢省電,她甚至呆在咖啡館裡寫上一天。就這樣,第一本《哈利·波特》誕生了。然而,羅琳向出版社推薦這本書的時候,卻遭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拒絕,沒有誰對這本寫給孩子的童話書感興趣。
可羅琳並不氣餒,直到英國學者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哈利·波特》創下了出版界的奇蹟,被翻譯成35種語言,在115個國家發行引起了金球的轟動。
羅琳終於成功了,可誰又知道這成功的背後包含著多少辛勤的汗水,但她的經歷又一次證明了,成功的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只要我們有信心、有熱情、有目標、能夠持之以恆地堅持努力,不管經歷多少的困苦總能走向成功。
與此相反,一個沒有毅力,沒有耐性的人,將無法從事符合自己能力的工作,這樣就導致半途而廢,像猴子掰棒子那樣,最終一無所獲。
其實,人不可能都是天才,持之以恆才是成功概念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元素。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持之以恆就是成功的保證。凡是走向成功的人士,在奮鬥的過程中,除了志向遠大、吃苦耐勞之外,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具有持之以恆和鍥而不捨的精神。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樣東西能夠取代堅持到底、執著的毅力。學無所用的高學歷人才遍地都是;一事無成的天才也很常見。只有剪切、執著的毅力才能使人無往而不勝。
成功的秘密,在於知道什麼是對你最重要的事物,然後拿出實際的行動,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對事物要有一種不動搖的信念,要以超乎常人的堅持不懈、堅強的毅力和耐力,勇於挑戰的行為,發揮艱苦創業的實幹精神來徵服阻礙我們的一切困難,勇往直前地朝自己心中的目標邁進,才能不斷地靠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