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 | 秋季艾灸 雪中送炭 借天時,灸出健康!

2021-03-05 鳳保灸

夏季通常被視為艾灸的最佳季節,因為夏季自然界陽氣最盛,艾灸又是補陽的最佳手段,所以藉助天時之利,做艾灸更利於祛除身體裡的寒氣,「冬病夏治」的意義,就在於此。

一晃到了秋季,涼風颯颯,暑熱消退,自然界陽氣收斂,很多人又受到燥邪影響,所以就很擔心,秋季能否繼續做艾灸呢?

答案無疑是肯定的。夏季做艾灸,是錦上添花,秋季做艾灸,就是雪中送炭。秋季天氣轉涼,秋風瑟瑟,人體內的陽氣也呈內斂及下降的趨勢,科學地進行艾灸保健,可以達到溫通經脈、調和氣血的目的。

秋季艾灸的三大好處

秋季天氣變化多樣,寒熱交雜,早晚溫差大,皮膚腠理開合,易受寒涼,耗損陽氣,免疫力下降。此時若陽氣不足,就容易受天氣刺激而出現體虛自汗,感冒流涕,過敏發燒,皮膚紅疹,夜寐不安,多夢易醒等症狀。

艾灸肺俞、腎俞、合谷、關元、足三裡、三陰交,可以起到補益肺腎,調節陰陽,增強營衛,提升免疫力的功效。

秋季的主氣為「燥」,人體津液會加速耗損,陽氣不足的話,固攝津液的能力減弱,水分和膠原蛋白會加速流失,加速皮膚衰老,使人出現脫髮、頭暈頭痛等症狀。

艾灸既可以補氣養血,又可以疏理氣機,取足三裡、三陰交艾灸,可以固攝人體津液,濡養臟腑百節。

「自顧逢秋悲寂寥」,秋季對應著五情中的「悲」,此時日照逐漸減少,氣溫降低,落葉枯黃,秋風瑟瑟,特別是老年人,最容易出現焦慮抑鬱、消沉少言,悲傷失望等情緒;此外氣溫逐漸降低,陽氣衰弱,容易造成身體氣滯血瘀,進而出現關節疼痛,胸悶氣短等症狀。

艾灸的溫熱效應,可以清除經絡中的寒溼,使氣血正常運行,營養物質正常輸送,氣滯血瘀引起關節疼痛自然不藥而愈。

針對秋季常發生的燥邪,推薦多吃寫滋陰潤肺的食物來調養。《飲膳正要》中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就是說適當食用芝麻、粳米、糯米、白蘿蔔、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軟的食物,以益胃生津,同時禁止吃寒涼的食物,以免傷及陽氣。

受生活習慣方式改變的影響,傳統中醫提出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已經不那麼貼合現代人的實際情況。比如,本來主升發陽氣的夏季,現代人天天呆在空調房,喝冷飲,吹涼風,拒絕外出,體內的陽氣根本生發不起來。到了秋季,身體沒有儲備足夠的陽氣,就很容易變得虛弱。

忌悲

中醫理論認為,秋天對應的臟器是肺,悲傷容易傷肺。反過來,肺氣虛了,機體的耐受能力下降,也易產生悲傷的情緒。所以,秋天自我調養要做到內心寧靜舒暢,切忌悲觀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同時,還應儘量收斂神氣、平和心態,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咽津

秋季多乾燥,人容易出現口乾舌燥等不適。咽津具體方法為:舌頭在嘴裡攪動,以刺激唾液的產生,然後分成3次咽下,並有意識地將其送入丹田。

潤肺

秋天的飲食強調滋陰潤肺。《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就是說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白蘿蔔、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的食物,以益胃生津;也可熬生地粥,以滋陰潤燥。另外,吃百合、秋梨等也可潤肺。

食酸

酸味能收斂肺氣,辛味則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儘量少吃蔥、姜等辛辣食物,適當多吃酸味的果蔬。

秋凍

秋天剛至的時候,暑熱未盡,早晚溫差大,天氣變化無常,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裡不同天」的情況,這時不宜立刻增加衣物。秋天微寒的刺激,可提高大腦的興奮性,使皮膚代謝加快,機體耐寒能力增強,更能適應即將來臨的冬季。當然,秋凍也要適度且因人而異,不能凍得打寒戰,老人、體虛的人則要注意保暖。

秋膘

炎熱的夏季,人們普遍胃口較差,立秋以後,天氣雖熱,但人們身上再無黏膩不適的感覺,於是想要吃點好的,以補償入夏以來的虧空,因此民間有「貼秋膘」一說。貼秋膘最常吃的是燉肉。不過,一來現代人普遍飲食熱量偏高,二來很多人本身體重就超標,所以貼秋膘一定要適度,不宜大吃大喝,特別是少食肥甘厚味。

所以,秋季更需要艾灸,你記住了嗎?

相關焦點

  • 既便利又安全的養生產品——懸灸貼艾灸貼
    中醫常說「夏季艾灸,錦上添花;秋季艾灸,雪中送炭。」艾灸是一種非常好的養生療法,但艾灸所用的艾草是一種純陽性植物,經過燃燒作用力較強,稍有不慎容易燙傷肌膚。大眾普遍使用的傳統艾灸方式——艾柱懸灸,自己獨自在家也比較難操作,去養生館即耗時又費錢,不太符合現代人忙碌的生活。
  • 艾灸時皮膚出水泡,這不是燙傷,而是灸花!灸出水泡各不同
    中醫專家指出,艾灸時皮膚出水泡 這不是燙傷,而是灸花。  灸花(瘡)就是身體裡的邪氣自己在找出口,是將我們身體裡的病邪排出體外的一種表現,常表現為起泡甚至流膿。用同樣的火力艾灸的時候,有病灶的地方就會比其他的地方敏感,會感覺更熱、更痛、更有刺激性。比如艾灸後背的時候,如果你有胃病,那麼在胃腧穴的位置會比其他地方更痛,更容易起灸花,這就是在提示你這個地方或這條經絡有疾病。
  • 中醫艾灸用灸盒和直接灸效果一樣嗎
    大家都把「養生」掛在嘴巴,冬天不少人三不五時拿起艾灸自己燻一頓,或者在美容院、保健中心美容、沐足後順便灸一下,卻不知邁入了多少誤區。你知道嗎?艾灸使用的不同艾條、手法甚至有煙無煙都會產生不同的效果,若選錯還有可能起負面效果。灸療是中醫學中最古老的療法之一。
  • 讓艾灸養生變得簡單點,一貼一開輕拍調溫-左點小艾蘊生小宮灸
    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前的明火艾灸養生也在悄無聲息發生著變化。在這個智能養生時代,足不出戶也能養生的健康生活方式開始流行了起來,「養生」這個代名詞也不再是中年人的必帶標籤,在很多的年輕人身上反而更為常見。現在的艾灸養生不區分年齡和性別,只要是有所需就可直接使用,沒有什麼條條框框的約束。我想左點小艾蘊生小宮灸對於當下喜歡養生的人來說,已經成為了日常攜帶的常見養生產品。說到艾灸養生,也已經是中國千百年來的健康養生方式之一,對於這次我親身體驗的這一款左點小艾蘊生小宮灸來說,其實也是承襲了宮廷古法艾灸,順應當下國潮養生文化的智能健康生活。
  • 【辛氏節氣養生】立秋——灸一灸,身體有的「收」
    此時正值夏季中伏,但總體來說高溫天氣不是很多,反而氣候忽冷忽熱,出現了較大的溫差。這些氣候現象,不足為怪,是與乙未年特點相應的。那麼對人體而言,由於夏季沒有足夠的熱,加之乙未年金運不足,則會導致秋季該燥不燥,勢必會有皮膚溼疹、肢體自感酸寒等現象普遍發生。
  • 灸友親歷:艾灸5穴位,例假快速回潮!
    ,表現出來就是:經量減少,並且呈現出黑色。同樣的,其它的灸後異常反應原理也大多如此,並且,這種情況只是暫時的,接著灸下去,等病邪完全排除了,身體也就變得更健康了。而這位灸友的留言,讓我想起了似曾相識的一幕———
  • 灸眼、灸胸、灸菊花……古法艾灸太野了!
    蹦迪唱k打電玩都不足消除這種焦慮,許多人轉頭求諸老祖宗的養生智慧:傍晚上街溜達一圈,艾灸館、按摩室、中醫理療店裡面烏央烏央的,長滿的都是8090後。哪位養生朋克,不渴望來一場酣暢淋漓的按摩、刮痧或者艾灸呢?
  • 艾灸養生|| 為什麼艾灸的女人更美?
    專心致志:好動的你在艾灸之時一定要沉靜下來,把注意力集中在感受熱力的傳達上,這樣才能充分補充體內正能量。適應節氣:艾灸如果能配合節氣,比如在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自然界陰陽變化明顯的時候艾灸,效果會事半功倍。
  • 善真堂艾灸--調理眼疾就靠一招:燻灸眼部(艾灸杯、艾灸棒
    理所當然的,會有灸友問艾灸可不可以防治近視。我們的回答是肯定的,只要堅持艾灸!曾經有人通過幾年的堅持艾灸,特別是燻目灸後,在其56歲年齡能夠將視力由0.7恢復到1.2,可見燻目灸的厲害了!       眼球周邊包含了印堂,太陽穴,魚腰穴,上明,球後穴等穴位,燻灸可主治諸眼疾:如目赤腫痛,視神經萎縮,眼皮跳動,眼瞼下下垂,口眼歪斜,白內障,青光眼,近視遠視、視物模糊、眼乾眼澀等!
  • 保健養生用艾灸,常灸這3處穴位好處多
    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家都逐漸開始注重保健養生,艾灸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種養生方式方法,這種方式方法常見於中醫養生學說,艾灸主要是適用於調理身體,預防疾病,這是因為每個人的體質是不一樣的,因此艾灸對於人體的調理的效果也各有不同
  • 子午養生儀 艾灸儀坐燻 坐灸儀子午坐 艾灸儀器坐燻儀
    子午養生儀 艾灸儀坐燻 坐灸儀子午坐 艾灸儀器坐燻儀凱康坐灸儀是一款新型艾灸保健養生儀器,凱康坐灸儀為成千上萬的人帶去健康和幸福!凱康燻灸儀是根據傳統艾灸的原理,結合現代的電子技術和磁療方法而設計的新保健養生艾灸儀,能夠進行溫灸、溫針灸、隔物灸、操作的現代艾灸儀器。凱康燻灸儀將用艾絨製備好的專用艾壯,安置在具有發熱元件及磁化裝置的艾腔中 ,當專用艾壯被加熱後,患者的皮膚同時被加熱,其汗毛孔舒張,使艾絨的有效成份、揮發物迅速通過穴位經絡,直接作用於病灶,從而達到治療和保健目的,磁療起到催化劑的作用。
  • 做三伏灸的注意了?(附:艾灸的迴旋灸、隔姜灸及長蛇灸手法視頻)
    但夏養心的「心」不僅是養護人的君主之官--「心臟」,而且還有人的精神心理健康。若「心」沒調養好,容易造成心陽不足:表現為神疲乏力、胸悶氣喘、血壓高、失眠、心悸等症狀;心陽上亢:表現為胸悶氣喘、脾氣急躁、面紅目赤、失眠、頭暈眼花等情況。
  • 艾灸達人工作室臍灸療法
    具有綠色自然、簡單易行、效果突出等諸多優點,是一種不可多得的現代綠色養生方法。臍灸方法:第一法:艾條懸灸。將燃燒的艾條直接懸在臍中上方(1釐米左右)施灸,以覺得有溫熱感為度。每次灸15~30分鐘,每日1次,連灸10次為1療程。全年可不定時灸3~5個療程,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因體質素虛而出現的胃腸功能紊亂、神經衰弱等疾病用此法防治效果較好。
  • 艾灸的「三不灸」,一旦灸錯,後果嚴重!
    艾灸是中醫傳統療法,據傳起源於舊石器時代,從有文字記載起已傳承幾千年歷史,是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養生治病手法。艾灸是通過艾絨燃燒產生的溫熱對人體穴位或病灶進行熱灸,以此促進氣血循環來達到治療作用。《黃帝蝦蟆經》已載有松、柏、竹、橘、榆、幟、桑、棗等八木不宜作為灸火之說,因為其對人體有所傷害,所以逐漸被淘汰,但桑樹灸在後世亦有用之人。槐木火灸,病瘡易瘥,但艾葉燻灸則療效最著,所以才逐漸選用用艾葉來代替其它灸療。當然,艾灸選用艾條作為燃燒物,主要還是艾草的獨特藥性。
  • 艾灸有無灸感,效果有所差別;那怎樣艾灸才能有灸感?
    >立即點我↑關注"刮痧技師圈"即可學習健康養生知識灸感是在做艾灸時感知的一種氣的變化。這種氣的變化根據不同的體質可以表現為:酸、麻、脹、痛、癢、冷、熱、風、寒、涼等。這些灸感出現時是多樣化的,有時象蟻爬,有時像流水,有時象冷風吹,有時忽隱忽現。
  • 看肚臍,知健康!艾灸肚臍這個穴位增壽10年,快灸起來!
    8.肚臍凸出:當腹部有大量積水或卵巢囊腫時,肚臍就會向外突出。9.肚臍凹陷:肥胖或腹部發炎時,如粘連性結核性腹膜炎,肚臍會向內凹陷。10.肚臍淺小:表示身體較為虛弱,體內激素分泌不正常,渾身無力,精神狀況不佳。
  • 智能隨身灸,重構艾灸新體驗!灸大夫升級款i9體驗評測
    前些年,在一位中醫朋友的推薦下,我開始接觸艾灸,平日裡有點小毛病,我就灸一灸,幾天就能搞定。一直到現在,我依然選擇艾灸來做日常保健。說起艾灸,接觸過的人應該知道,它是通過點燃艾條,燻烤人體的穴位,以達到保健治病的一種自然療法。艾灸,一是需要尋找穴位,二是控制一定的溫度,要做好這兩點,一般都需要專業人士操作。
  • 艾灸雖好,切記不可盲目灸,超全艾灸知識大普及
    對於頑固皮膚病的根除率比較低,而且最麻煩的是在根除皮膚病過程中驅邪外出時部分患者皮膚症狀加重,很多人接受不了。只要灸時沒有引起副作用,都應該堅持灸,尤其是慢性病,灸的過程中病情反反覆覆,需要有一定耐性。肚臍下冷涼預示宮寒!肚臍上冷涼預示胃寒!腰上冷涼預示帶脈寒!肩上冷涼預示膽不通!手臂冷涼預示肺氣虛!頸部冷涼預示膀胱虛!
  • 生理周期4個階段,如何循時艾灸,越灸越美?
    這些天,翻看後臺留言,老師發現有一種現象比較普遍:一些30-50歲的女性粉絲,身體沒有大毛病,就是常出現容顏憔悴、神疲體乏、容易感冒等西醫口中的「亞健康症狀」。她們大多對艾灸有一定了解,部分人也經常做保健灸,問題是:她們從月頭灸到月尾,只知道選擇神闕、關元、足三裡等幾個常見養生大穴,不知變通。
  • 化膿灸:艾灸效果排第1
    在過去直接灸就是化膿灸,只是在近現代隨著醫療手段的多樣性,人們因為害怕直接灸灼穴位的疼痛,而又因為其治療效果的卓越,不忍拋棄這種療法,這樣才演變出直接非化膿灸,我叫它「麥粒灸」,這是不準確的,因為麥粒灸也可以直接灸出膿瘡。化膿灸才是古法艾灸!在古代化膿灸是中醫治病的最後一招,「火有拔山之力,灸有回陽之功「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化膿灸的力度要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