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越來越多的健身愛好者鍾情於硬拉,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什麼是硬拉。硬拉在健身中的重要性無需多說,深蹲、臥推、硬拉,是三個最經典的力量訓練動作,俗稱「三大項」。
不論是剛入門的新手還是資深訓練者,都是必練動作,且要持續學習、改進和突破。硬拉最主要的動力來源是臀部和大腿後側肌群,也叫「下肢拉」,應該歸為下肢訓練動作。
但是由於硬拉的動作過程中背部肌肉會作為穩定肌群全程參與,比如下背部肌群始終負責穩定、以保證腰背挺直,站起後的展肩動作也會明顯地刺激上背部。
所以它對背部的訓練效果也是非常明顯的。上身繃直負重的過程,會有效改善圓肩駝背的體態。每次練完硬拉,你都會感覺到自己上半身更挺拔。
可以看到明顯的看到屈膝和俯身,由半蹲姿態開始伸髖、伸膝完成提拉,這叫屈腿硬拉(又稱為傳統硬拉),屈腿硬拉可以拉起大重量。通過肌肉演示圖我們可以看到主要鍛鍊了背部(尤其是下背部),其次鍛鍊了臀部肌肉和膕繩肌(大腿後側)。雙腳呈八字形站立,槓鈴放於體前,屈膝俯身,雙手正握槓鈴。
握距約與肩寬或寬於肩,頭稍抬起,挺胸,腰背繃緊,翹臀,上體前傾約45度,腿肌用力伸膝提鈴,稍停。然後屈膝,緩慢下降還原。硬拉和舉重的提鈴過程基本一致,提鈴時切不可含胸、弓腰,背要繃緊,抬頭,上體始終保持張緊狀態。做屈腿硬拉時肌肉工作方式有兩種,即等長收縮和等張收縮背部是等長收縮,即動作用力過程中背部肌肉收縮的長度沒有改變,可見動作過程中背不宜後仰,避免受傷。腿部是等張收縮,動作用力過程中腿部肌肉收縮,長度改變,為提高鍛鍊效果,屈膝下降槓鈴時最好不讓其觸及地面。關於握法說明,過去許多健美運動員都採用一正一反的握法。現在一些著名運動員都不主張一正一反,而是傾向於雙手正握。因為正握能更好地控制槓鈴使身體平穩,而一正一反會引起槓鈴轉動,軀幹也會跟著扭轉,容易引起腰部損傷,所以建議使用正握的方式訓練。直腿硬拉主要鍛鍊了膕繩肌、臀大肌、以及背部肌肉。直腿硬拉使用的重量不及屈腿硬拉,因對腰部壓力大,腰部有傷的不建議練習這個動作。兩腳開立,比肩稍窄。微微屈膝(注意「直腿硬拉」中的直腿意思並不是挺,而是相對於另外一個"屈腿硬拉"而言比較直)這個做硬拉和其他大重量動作的站直大多都是要稍微屈膝,這樣才能保護好腰椎和膝關節),向前屈同時注意整個動作都要腰背挺直。兩手用正、反握握槓,握距稍寬於肩勿低頭。收縮下背部肌肉,把上體向上向後挺起,兩肩儘量後移,最後盡力收縮骶棘肌,靜止一秒鐘,再慢慢屈體向前,直到自己感覺腰背無法再向下方。上拉時呼氣,放下時吸氣。(1)柔韌性要求高,你可能無法在上肢平行於地面的前提下,把槓鈴下放到地面,那麼你可以用一個木箱或是其他墊板,把槓鈴位置墊高以縮短距離。它是介於直腿硬拉與屈腿硬拉之間的一種動作。羅馬尼亞硬拉省去了從地面拉起到膝蓋的這一部分!讓你的臀部和腿後側完全變成主角!動作開始於槓鈴位於骨盆前方高度,雙臂伸直,握住槓鈴。將臀部向後移(這一點非常重要),槓鈴隨著大腿下放,在此過程中,你應該能明顯感覺到大腿後側膕繩肌的拉伸感。當腰部不能保持平直,開始發生彎曲時就停住動作,此時槓鈴的位置,叫做臨界點,這在不同人身上是有差異的,不必強求。從臨界點開始收縮股四頭肌(大腿前側)、股二頭肌(大腿後側)和臀部肌肉,將臀部前移,身體站直,臀部收縮,還原為下圖姿勢,注意骨盆不必頂出。(2)對膕繩肌柔韌性要求較低,容易上手,可以作為初學者的首選。
如果你想練背,可以採用屈腿硬拉,如果你想強化膕繩肌,可以試試直接硬拉。如果你是初學者,又想練臀部,我們還是傾向於羅馬尼亞硬拉。
而羅馬尼亞更容易上手,對柔韌性要求低,也已經能對後側鏈和腿部肌群有一個很好的訓練效果,因為增加了一點屈膝可大幅減輕腰部壓力,同時還可以避免直腿硬拉中的較高的柔韌性。
當然,直腿硬拉將是我們的終極目標,當我們的腰背腿臀的整條肌肉鏈和柔韌性,已經通過羅馬尼亞硬拉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就會自然過渡到標準直腿硬拉。總之,這三種硬拉,都能有效鍛鍊臀部,就看你的選擇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