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也是雙星系統?它每2600萬年回一次,還與第九行星有關

2020-12-22 奇點使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

據報導,自從1610年土星被發現以來,有關太陽系邊緣存在著一顆神秘X星的說法,就不斷被提及,特別是後續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等陸續被發現,包括柯伊伯帶中的很多天體也受到一股來自於太陽系邊緣神秘力量的影響,更讓這種猜想越來越被認可。

那麼,太陽系邊緣究竟有什麼呢?前段時間,來自國外的科學家團隊通過研究後認為,太陽系或許曾經存在著一顆伴星,這意味著,太陽系或許曾經是雙星系統。

太陽系或存在一顆「復仇星」

在浩瀚的宇宙之中,恆星是最常見的居民。恆星的數量非常多,拿我們所在的銀河系來說,現代科學研究認為,銀河系中恆星的數量大約在1000億顆-4000億顆之間。

而且通過分析,科學家們認為,銀河系中的恆星系統,一半以上都是雙星系統,這是什麼概念呢?意味著很多恆星系統中,都有著兩顆恆星,像太陽系這種只有一顆恆星,而且運行還非常穩定的恆星系統,其實還是很難得的。

研究者表示,當時有一名叫穆勒的科學家通過演算,發現地球上物種大滅絕是存在周期性的,大約每隔2600萬年,就會發生一次。於是,這名科學家認為,這或許與太陽系邊緣存在著一顆伴星有關。

當時科學家們已經提出了奧爾特雲存在的概念,認為當這顆伴星運行到近日點的時候,就會干擾彗星的軌道,這個時候的地球,就更容易被撞擊,自然地球上的災難發生頻率也就變得更高。

科學家們將這顆假想中的太陽伴星稱作「涅墨西斯星」,也稱作「復仇星」,認為這顆伴星處於和太陽互相公轉的軌道上,它的運行周期是2600萬年。

那麼,「涅墨西斯星」究竟是何時出現的呢?研究認為,它或許曾經和太陽同時從一片星雲中孕育而生,只不過它並不如太陽一般耀眼,它的質量要比太陽小很多,它或許是一顆紅矮星,也可能是一顆質量不夠恆星級別的褐矮星。

此外,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涅墨西斯星」或許一開始系外星體,當它靠近太陽系的時候,被太陽的引力捕捉,之後就處於太陽系邊緣的位置,由於太陽的引力範圍大約在2光年左右,而太陽系邊緣又是非常黑暗的,所以,才會一直都沒有發現「涅墨西斯星」。

其實,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都想要尋找「涅墨西斯星」,從1986年開始,科學家們進行了多次的嘗試,卻一點收穫都沒有。

太陽系真的存在伴星嗎?

來自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學院的副教授張曾華表示,雖然一直都沒有找到太陽系的伴星,但事實上,它或許真的曾經存在過,因為絕大多數的恆星在誕生之初都是雙星系統,而且質量越大的恆星,出現雙星系統的概率就越高。

假設一顆恆星誕生於一片巨大的氣體雲之中,那麼這片氣體雲之中便有可能孕育出多顆恆星來,比方說距離我們只有4.2光年的半人馬座,它就是一個三星系統。

所以,太陽系曾經是雙星系統並不稀奇,問題的關鍵在於,如果這顆伴星真的存在,那麼它如今在哪裡?人類又該如何確認它的身份?

張教授表示,假設太陽的伴星真的存在,那麼現在最有可能的一種猜想是,這顆伴星如今早已經擺脫了太陽系的控制,和太陽「相忘於江湖」了。

為何這麼說呢?因為在宇宙中,如果一個雙星系統中的2顆恆星距離非常遙遠,那麼伴隨著恆星系統的演化,它們之間的引力牽引也將伴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薄弱,並且還會隨時受到來自星系潮汐力和其它大質量天體的幹擾。

因此,這顆伴星或許早已經和太陽系分道揚鑣,如今或許已經進入到其它的恆星系統之中,也可能成為一顆孤獨的恆星處於銀河系的某個角落。

人類有機會找到這顆曾經可能存在過的太陽伴星嗎?張教授表示,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在浩瀚的宇宙之中,恆星隨時都會出現,而且同期會出現的恆星也是非常多的,很多恆星不僅年齡相同,而且質量大小也都基本一致。

所以,在銀河系中想要尋找到這顆可能存在過的太陽伴星,無異於是大海撈針。不過,從目前的數據來看,很多證據也都指向太陽系邊緣並不簡單,神秘的X星極可能是真實存在的,如果想要揭曉答案,那麼就只能未來人類的觀測手段足夠發達,才可以有機會揭曉了。

資料來源

《科技日報》9月14日文章《太陽或曾有「孿生兄弟」,第九大行星與它有關》

相關焦點

  • 另一個恆星系統的第九行星|第九行星|恆星系統|行星|太陽系|軌道|...
    最近,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擁有「九號行星」的系統,該發現為這一假說注入了新的活力。這顆名為HD 106906b的行星繞著336光年外的一個雙星系統運行。它的質量約為11個木星,軌道半徑是地日距離的730多倍。目前根據14個e-TNOs的軌道,猜測出第九行星的公轉軌道(淺綠色)。
  • 太陽系有沒有可能是一個雙星系統?看完這個你就知道了!
    就目前來看,太陽系是一個雙星系統的可能性並不大。雖然多恆星系統在宇宙中並不少見,例如,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系統就是一個多恆星系統,其中包含三顆恆星;天狼星是一個雙星系統;北極星是一個三合星系統。然而,並不存在有力的證據能夠表明太陽也有一顆伴星。
  • 太陽系原來是雙星系統?除了太陽以外,我們星系還有「第二太陽」
    在2006之前,所有與天文有關的書籍,對於太陽系行星的描述都是九大行星。除了我們現在所了解到的八大行星之外,還有一顆冥王星。這是因為冥王星的體積實在是太小了,而且在它的附近發現了更多的星球,從而推動國際天文聯合會重新定義了行星。根據重新定義的行星,冥王星正式從地球九大行星中除名。
  • 冥王星之後,第九行星有了新線索,科學家發現一顆軌道異常的行星
    (海王星以外的太陽系的情況是我們後來才慢慢知道的)因此把發現海王星的方法用在發現冥王星的身上,只能說是一次歪打正著。那麼我們現在知道了柯伊伯帶的存在,還發現了其中的一些矮行星,為什麼還認為有位置的大行星呢?
  • 太陽系中發現多顆軌道異常天體,太陽系的第九行星真的存在?
    為什麼說科學家幾乎確定太陽系存在第九行星呢?這就和科學家發現的塞德娜以及2015 TG387兩顆天體有關了。2003年11月14日,位於聖地牙哥東北部帕洛馬山天文臺的塞繆爾·奧斯欽望遠鏡(Samuel Oschin telescope)首次觀測到塞德娜,當時帕洛馬山天文臺正在搜尋黃道離散天體。
  • NASA專家發現,第九行星存在太陽系邊緣,質量比冥王星重5000倍
    因為其軌道與太陽系內大多數天體圍繞太陽旋轉的平面有異乎尋常的傾角,他們利用太陽系計算機模擬系統,研究了其奇怪的軌道是如何形成的。模擬器顯示,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不會使2015 BP519以這樣的軌道旋轉。
  • 系外超級行星確認!離奇的運行軌道或暗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存在
    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IAU)正式定義行星概念,新定義將冥王星排除行星範圍,將其劃為矮行星(類冥天體)。此後,人們就一直希望找到真正的第九行星。迄今為止,已發現的4300多顆確認的系外行星都有共同之處:即與其宿主恆星軌道距離較近,而距太陽系較遠。現在,天文學家又發現了一顆巨大的系外行星,該行星圍繞著一顆雙星運行,繞行一周需要15000年。
  • 哈佛大學研究稱,太陽系有可能曾是雙星系統,另外一顆去哪兒了?
    哈佛大學研究稱,太陽系有可能曾是雙星系統,另外一顆去哪兒了?在宇宙當中,太陽系是極為特殊的一個星系,因為只有太陽這一顆會發光發熱的恆星,我們所知道的木星,金星,土星等等它們都屬於行星,所以在銀河系當中。太陽系是只有一個恆星運轉的行星系統。
  • 新研究稱太陽系曾是個雙星系統,那麼太陽的「雙胞胎兄弟」哪去了
    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只有太陽這一顆會發光發熱的恆星,地球、金星、火星、木星等都是行星,所以太陽系是個單一恆星的行星系統。但是天文學家們發現在銀河系等星系中,像太陽系這樣的單一恆星系統並不是特別多,大多數行星系統都是有多顆恆星的。
  • 我們地球所在的太陽系,有沒有可能是一個「雙星系統」?
    雙星系統有不同的類型,包括物理雙星、光學雙星、目視雙星、分光雙星、食雙星、密近雙星和X射線雙星,我們平時所說的雙星系統一般是指「物理雙星」,也就是指一顆恆星圍繞另外一顆恆星運動,並且互相有引力作用。雙星系統如果從「物理雙星」的角度來看,太陽系顯然不是一個雙星系統,因為太陽系內應該只有太陽這一顆恆星,太陽附近並沒有存在第二顆恆星。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的「表親」給天文家提供了重要線索
    然而,直到現在,它的軌道還是個謎。這是因為這顆系外行星與它系統中心的一對恆星的距離遠得令人難以置信::是地球和太陽距離的730多倍。由於在這個距離下,恆星的引力相對較弱,這顆行星的軌道運行極為緩慢,每15000年才公轉一圈。通過哈勃太空望遠鏡的測量,研究人員得以描繪出這種蝸牛般緩慢的軌道。他們發現軌道被拉長並以一個奇怪的角度傾斜。
  • 雙星系統有兩個恆星,那行星還能穩定的運行嗎?冥王星給出答案
    ——擊壤歌冥王星雖已被貶為矮行星,但對它的研究讓我們得到了關於地外遙遠行星重要的信息!假如,一顆行星繞一個雙星系統公轉,當有兩個引力源存在的時候,這個行星的運行會發生什麼?以我們目前的觀測水平,我們無法看到對地外行星進行比較細緻的研究,但冥王星卻為這個問題帶來了一定的啟示!
  • 太陽系重排,雙星的證詞,早期太陽繫到底發生了什麼?
    簡介:科學家研究的一對兒小行星發現直接指向早期太陽系對行星的再安排。關於小天體的公式指出「一對兒」小行星是早期太陽系不穩定的殘餘。科學家對「一對兒」小行星的研究提供了深入洞察早期太陽系的渠道美國西南研究院研究了古天體群中已知的唯一的大型雙星——特洛伊型小行星,發現了太陽系早期行星重排的證據。
  • 太陽還有一顆伴星,被稱作「復仇女神」,它一出現便會引發災難
    但是,在太陽系中,科學家卻將一顆尚未被發現的天體稱作了「復仇女神」星,這顆星被當做太陽的伴星,經過大量的研究,科學家推測,當「復仇女神星」靠近的時候,太陽系也會陷入到巨大的危機之中。眾所周知,在人類出現之前,地球上曾經至少發生過多次的物種大滅絕,經過測算,科學家認為,大概每隔6000萬年左右,地球就會迎來一次災難。那麼,為何地球的周期性災難如此「準時」?
  • 冥王星是意外發現的,體積只有月球的1/5,被除名太陽系大行星行列
    在我們的小學課本上,經常能夠看到太陽系有九大行星的,可是如今太陽系只剩了八大行星,還有一個行星到底去了哪裡?這個行星到底是如何發現並命名的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冥王星。冥王星的發現是一個意外的收穫1930年美國宇航局科學家在研究天王星與海王星的時候,一次意外的錯誤測算,錯誤的認為天王星和海王星的附近還有另外一個衛星伴隨,基於這個錯誤的測算,科學家們順藤摸瓜,深入對海王星和天王星的周邊進行觀測,不查不要緊,這一查竟然發現了一個行星的存在。
  • 140萬年後,太陽系可能會迎來第二顆「太陽」,會產生哪些影響?
    太陽系是地球所在的恆星系,也是人類生存的母星系。它誕生於50億年前的一片星雲之中,經過數億年的演化,逐漸形成了以太陽為恆星,八大行星環繞的穩定恆星系。有了穩定的星系環境之後,地球的生命才具備了誕生的條件。地球穩定環繞太陽運行,月球環繞地球運行,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簡單的天體系統。
  • 太陽系周圍10光年內有什麼天體?
    南門二AB是一對雙星,它們會繞著共同質心旋轉,軌道周期為79.9年。比鄰星是紅矮星,它的質量遠小於南門二AB,所以比鄰星會繞著南門二AB旋轉,軌道周期為54.7萬年。在這個「三體」中,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一顆行星,它是類似於地球那樣的巖質行星。這顆系外行星並非同時受到三顆恆星引力的影響而運動,它其實只是比鄰星的行星,所以得名比鄰星b,它在一個穩定的軌道上繞著比鄰星旋轉。
  • 為什麼月球和地球不是雙星系統,而冥王星和卡戎卻是雙星系統?
    【每日科技網】  首先我們來看看什麼是雙星系統。  一般來說,雙星系統是指恆星系統。兩顆恆星相對於其它恆星來看,位置很接近,但兩顆星由於質量相差不大都形不成主星地位,兩顆恆星只能圍繞著空間一個共同的質心運動,這樣就是一個雙星系統。宇宙中這樣的恆星雙星系統比較多。
  • 太陽系是雙星系統?如果有另一顆恆星,出現後地球會變成什麼樣?
    太陽系是雙星系統?如果有另一顆恆星,出現後地球會變成什麼樣?自此之後,人類開始了對於宇宙的觀測圖像等多顆星球,木星等一些星球的發現也是在伽利略望遠鏡的幫助下所發現的。在對宇宙當中的恆星系統進行觀測的過程中,科學家們將其進行了分類。根據恆星系統當中恆星數量的多少,分為了但恆星系統,雙星系統以及多星系統,在我們生存的太陽系當中只有太陽這一顆恆星,所以太陽系是一個單恆星系統。
  • 哈勃望遠鏡發現類似於「第九號行星」的行星
    天文學家在南十字星座中發現了一顆新的系外行星,這可能有助於揭開太陽系的奧秘之一。研究表明,這顆行星類似於"第九號行星"——一些科學家認為,這是一個位於冥王星後面、影響著宇宙天體軌道的神秘物體。這顆行星被命名為HD106906b,它距地球336光年。它的質量是木星的11倍。該行星圍繞兩顆明亮的年輕恆星旋轉,但距離它們很遠——相距738個天文單位。為了進行比較,太陽與冥王星之間的距離為29.7—49.3個天文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