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9月14日電 (記者 高凱)13日晚,「時光不負、青春敢為」大學第一課主題演講活動在清華大學舉行。從科學院專家到名校教授,再到在校大學生,當日演講者的發言充滿對於青春成長的啟發與鼓勵。
該活動由騰訊視頻主辦、清華大學新聞中心合作舉辦,活動由知名主持人朱迅主持,集結了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北鬥導航系統科學家徐穎,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教授付昊桓,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彭蘭,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魏坤琳和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羅新五位專家學者。此外,青年演員趙今麥、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學生鄭煦韜作為青年代表也進行了分享。
青年演員趙今麥。主辦方供圖
七位嘉賓圍繞「青春」和「夢想」,結合自身經歷,與廣大學生共話成長。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一個民族之所以偉大是在面對困難和風險時從不放棄,不退縮,不止步,百折不撓地為自己的命運和前途奮鬥。」正如清華大學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新聞中心主任覃川所言。他強調,自強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底色,自強成就卓越,創新鑄就未來。
無畏挑戰,讓不可能成為可能,是我國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的方向。徐穎教授現場回顧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發展歷程。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科研團隊就開始了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發展道路的探索,這期間不斷攻克各種難題,才迎來今年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的好消息。
如果說北鬥讓我們看到中國「智」造的實力,那麼「中國超算」的故事則見證了中國速度。
四年前,以付昊桓教授為核心的中國超算團隊成功研製出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將每秒十億億次的超強計算力切實轉化為基礎科研和工程創新的探索能力,全面提高了中國應對極端氣候和自然災害的減災防災能力。以徐穎和付昊桓為代表的科研工作者是時代的造夢者,也是時代的追夢人。兩位教授還在現場向新一代年輕人發出邀請,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敢於挑戰,超越自己。
「大學第一課」開講 大咖共話青春成長。主辦方供圖
計算機的超速發展已經開啟萬物互聯、人工智慧的時代。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說,自出生起即身處智能時代,人機關係是他們未來將要直面的人生課題。彭蘭教授認為,人與機器不應該是此消彼長的關係,創造無止境,新一代的年輕人要敢於想像,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才能創造出更完美、更和諧的人與機器的關係。
年輕人不僅要敢於想像,還要勇於質疑。魏坤琳教授鼓勵當代大學生做「問題青年」,多提問題,提好問題。在他看來,好奇心推動創新,創新造就民族的未來。回望歷史進程,羅新教授則強調年輕人要做勇敢的追隨者。他表示,文明的進程是領軍人物的貢獻,也是一個又一個追隨者的貢獻。他呼籲大學生們要經常提醒自己:現實轉瞬即逝,唯有歷史永恆。
作為中央戲劇學院的一名新生,趙今麥上臺分享了她成長路上的迷茫與感悟,她的率真與坦誠讓大家看到了青年群體的力量,同時,趙今麥也希望所有同學們能帶著熱愛直面挑戰,創造美好。
「希望大家在大學期間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方向,一路堅持,最終學有所成。」鄭煦韜以自己在清華大學天格計劃的經歷,鼓勵在場的同學們積極投身航天事業。
七位嘉賓從各自領域出發,幫助年輕人將成長中的「困惑」轉變為前進中的「力量」,不負青春好時光。
據悉,本次直播實現了「萬人同看一堂課」,接下來還將在騰訊視頻知識頻道上線,為更多學生提供精神養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