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2020年是最難求職就業的一年,然而依然有不少職場人義無反顧地改換門庭。離職並不只是說一聲「再見」那樣簡單;當你滿懷期待地轉投新東家時,也別忘了與過去的公司、過去的同事、甚至是過去的自己做一次「告別」。無憂最新出爐的「2020年職場人離職狀況調查」,看看大家在離職這件事上都是怎麼做的:為什麼離職?什麼時候離職?離職的注意事項有哪些?與此同時,我們也給出了一些建議,希望能夠給到大家幫助。
接近年末,還有7成人想離職!
根據無憂「2020年職場人離職狀況調查」結果顯示,7成受訪者表示今年仍有離職意願;明確表示沒有跳槽意願的受訪者僅佔到6%;而還有部分受訪者正在猶豫糾結於是否要在年底離職,這一人群比例達到24%。
大環境不佳、年終獎近在眼前,為什麼這麼多職場人仍想在這個階段離職呢?根據無憂此次的網上離職調查顯示,促使職場人下定決心離職最主要的原因是對薪資福利不滿,排在第二、第三位的依次是工作陷入瓶頸以及公司在走下坡路。可見,薪資依然是影響員工去留的首要因素。而細看數據我們發現了一個差異:與其他人群不同,促使有3—5年(含5年)工作經驗的職場人離職的首要原因並非是薪資,而是因為工作陷入了瓶頸,需要尋求突破。(見圖1)
圖1:促使職場人下決心離職的最主要原因
1成人工作1年就離職,能力不夠就想飛
在一家公司做了多久會考慮離職?來自無憂「2020年職場人離職狀況調查」的結果顯示,38%的求職者在工作1—3年(包括3年)後會考慮「挪一挪」;考慮3—5年(包括5年)換東家的求職者佔到32%;有接近20%的求職者希望在一家公司做到5年以上(見圖2)。在跳槽如此常見的求職環境下,仍有相當多的一批人期望「穩穩的幸福」。當然穩定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期望在一家公司、一個行業領域內深扎、積累與沉澱。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有11%的求職者在工作1年內(包括1年)就會考慮離職。這種跳槽觀念其實並不可取,1年的工作經驗只能稱之為「經歷」,你只是對自己手頭的工作流程、公司的經營範圍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你所觸及的知識領域也僅是皮毛而已。一般來說,當你積累了3—5年的工作經驗後才能較為完整地掌握工作流程、對公司及其產業運作有一個系統的認識和參與。
圖2:在一家公司做多久,你會考慮離職?
超7成人離職,提前一個月通知公司
下定決心離職了,你會提前多久通知公司?根據無憂「2020年職場人離職狀況調查」結果顯示,75%的受訪者表示會提前一個月及以上通知公司,22%的受訪者不到一個月,表示「想走就走,不會提前通知」的受訪者為3%(見圖3)。好聚好散是職場人的跳槽宗旨,如果要留下良好的職業口碑、樹立良好的職業形象,在決定離職時就要估算一下自己手頭的工作,提前通知公司,儘量留出足夠的工作交接時間。
圖3:離職,你通常提前多久通知公司?
決定了通知離職的時間後,職場人又會採用哪種方式宣布離職的消息呢?根據此次調查結果顯示,57%的受訪者選擇「先私下告訴上司」,28%的受訪者表示「一直不說,等到上司或HR告知」,「先私下告訴同事」的受訪者佔比13%,僅有2%的受訪者會「在公開場合宣布」。
用加薪挽留,54%的職場人仍堅持說「不」!
提出離職後,老闆加薪挽留,你會留下嗎?根據無憂「2020年職場人離職狀況調查」結果顯示,明確表示會留下的受訪者僅有3%。54%的受訪者表示不會,如果是因為公司發展不佳、個人的職業發展受阻等原因選擇離職,即使因為加薪留下來,根本問題沒有解決,之後還會有離職的想法,而且這個操作很有風險:你提出離職後,領導突然「良心」發現,用加薪升職等條件來挽留你。領導並不是捨不得你,而很可能是沒人填補這個人力空缺,怕出現斷檔。挽留只是一時,轉頭就利用這個檔期找人來替代你。。43%的受訪者則表示「看談判情況」,當員工提出辭職時,老闆都喜歡給員工「畫大餅」,這時需要搞清楚,公司所謂的加薪是不是畫餅?如果老闆一向言而無信,那就果斷地離開,如果老闆已有所行動,在促使你跳槽的問題已解決的前提下,可以考慮留下。
9成人離職後仍會聯繫同事
都說「買賣不成交情在」,再不濟,同事也是和你朝夕相處的人,可能面對面在一起的時間比家人還多。除非於公於私都和這位同事有仇,一眼都不想看到他,大多數職場人無論在職/離職,還是會和同事保持著比較良好緊密的關係。根據無憂此次的網上離職調查顯示,將近9成人離職後,都不會刪除同事的聯繫方式,其中4成受訪者表示「順其自然」,更有46%的受訪者會主動交換,留下關係好的同事的聯繫方式。(見圖4)
圖4:離職後,你還會和原來的同事聯繫嗎?
客氣和睦,是和同事相處的職場之道。但當離職了後,還被前同事追著問工作問題的話,你會回復嗎?根據此次網上離職調查結果顯示,65%的受訪者表示離職後仍然願意答覆前同事關於工作的問題,28%的受訪者坦率地表示會「偶爾答覆」,僅有7%的受訪者表示不會答覆。
關於如何回應這個問題,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但這問題關涉到離職時的交接工作。離職做交接時,還要以郵件形式告知領導和同事,包括交接的工作進度、工作文檔、注意事項、聯繫人等等一併附上,這樣一旦後續出現問題,也有據可依。
8成人餓死也不吃「回頭草」!
離職,並不都是美好的開始,也有可能是另一段「孽緣」的開始,想轉身逃離。後悔離職了,你會不會吃「回頭草」?根據無憂「2020年職場人離職狀況調查」結果顯示,逾8成受訪者都斬釘截鐵地表示不會!
可以嘗試的「回頭草」:和年少時青澀,摩擦很多的愛情很相像,「分手」未必就是不愛。當離開原公司超過1年後,發現還是原公司的企業文化、共事氛圍更適合自己,並且當初的離職原因也得到了解決和改善,原公司也正好有這麼個職位空缺,這時候的「回頭草」其實等同於「跳槽」。你可以用跳槽的思維來評估是否要吃這個「回頭草」,而不是一味倔強地拒絕,再次錯過合適的拍檔。
離職面談,近6成人很謹慎
提離職,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就是被領導詢問離職原因。根據無憂「2020年職場人離職狀況調查」結果表明,57%的受訪者在離職面談時「看情況,有些問題不說」。這也是最穩妥的方式,因為個人原因選擇離職,說出來也無傷大雅;但是對公司/領導/同事的不滿就爛在肚子裡吧,說了也不一定有改變。
只要想在職場好好混,不該說的話、不確定能不能說的話,最好不說。有31%的受訪者就是抱著這種心態,選擇了「只說官方話,不提意見」。也有12%的受訪者認為「走都走了,說大實話」。雖說離職就是一走了之,可誰也沒法預料未來。所以那些想在離職前說大實話解解氣的人,還是稍微冷靜一下,有些不能擺在明面上的話,可以儘量避免。既然決定離開,何必徒增彼此的煩惱呢?
成熟的職場人,說話就要有所保留!
離職面談,到底哪些問題會讓你有所保留?根據「2020年職場人離職狀況調查」結果顯示,46%的受訪者選擇了「真實的離職原因」,排在第一位,這和前面的結果保持一致。緊隨其後的選項是「關於上司的」,42%的受訪者投了這一項。還有38%的受訪者選擇了「關於對公司的看法」,31%的受訪者選擇了「關於同事的」。(見圖5)
圖5:離職面談,哪些問題會讓你有所保留?
已經走到了離職面談這一步,其實領導已經沒那麼在意你的離職原因了。工作難免使人與人之間產生矛盾、摩擦,而很多問題不可能是單方面的原因。上司直面你,讓你為他提意見,提好了皆大歡喜、如果沒提好反而戳了上司的痛處怎麼辦?平常和上司關係尚可,臨走卻得罪了上司,委屈不?同理,關於公司/同事的看法,可以適當有所保留。假如你拿不準說出來的後果,那就先獨善其身。
文中出現的圖片均由 123RF.com提供(除署名外)轉載請聯繫或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