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臺北國際書展落幕 二手書店首次進駐盼珍藏知識

2021-01-06 華夏經緯網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丁一鳴):2017臺北國際書展2月13日落幕。整個書展頗受歡迎,首次設置的二手書以及古籍善本拍賣更是銷售成績亮眼。

  2月8日到13日,第二十五屆臺北國際書展一連六天在臺北世界貿易中心舉行。在世貿一館和三館展廳裡,書香四溢,人流如織。有很多來買書的人都表示,雖然現在電子書大行其道,但摸到書頁、聞到書香的感覺仍然是他們心中閱讀的真諦:「紙本拿到手,可以翻動的感動是和電子書不大一樣的,你既可以看到實體書設計的版面、美編的風格、美術設計的風格,我覺得跟電子書看的感覺還是不太相同,所以我還是會購買紙本書。」「我喜歡真正摸到書的感覺。今天我來到這家出版社,我覺得有碰到我蠻喜歡的書籍,它的質感非常好,從網路上面你是不可能看到這樣的狀況。」

  這次臺北書展並沒有設置參展主題國,而是突出臺灣本地的出版閱讀事業。民眾可以見到臺灣第一臺印刷機,看到用羅馬拼音拼出、閩南語印出來的臺灣第一份報紙。臺北書展基金會董事長趙政岷表示說,本屆書展參展商數量比去年同期有較大增長:「今年書展參與的廠商家數比去年成長了10%。所以今年不管是大型的出版社還是小型的出版社,大家是百家爭鳴。今年的臺北國際書展在展區上有很大不同,今年雖然沒有主題國,但是我們把臺灣的主題發揚光大,從過去到現在到未來,我們看過去六十年臺灣的出版史、閱讀史。」

  這次臺北書展有10項首創,包括首次集合了獨立書店和獨立出版商成立專區、首次舉辦編輯力論壇等等,而二手書店進駐書展也是史上首次。臺灣著名的連鎖二手書店茉莉書店的營運長戴莉珍說,有一些知識不應該被看完就扔:「其實有些書都是蠻珍貴的,看一看就丟了,好像有點不環保,也有一點就把知識丟掉了的那種感覺。所以我們希望藉由這個機會,呼籲大家就是說其實我們有一些書、有一些知識是可以珍藏的。」

  本次臺北書展是連續第五年開設簡體館,有近百家大陸出版社參展,共計展出近3000種、8000冊圖書,其中有很多日曆書以及流行文化小說等書籍頗受臺灣讀者歡迎。簡體館的臺灣業者表示說,他們進口了很多簡體字的書籍,銷路很好:「北京三聯或者中華書局這種比較有品牌、老字號的出版社,他們大概去年一整年、2016年的新書,我們大概也都進來了。」

  主辦方希望,對比去年總參觀50萬人次的數字,希望本屆臺北國際書展能夠衝破60萬人次參觀紀錄。

來源:國際在線



 

 

責任編輯:虞鷹

相關焦點

  • 大陸「日曆書」試水臺北國際書展 部分種類已售完
    大陸「日曆書」試水臺北國際書展 部分種類已售完 2017-02-15 18:37:3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夜讀 在臺北無人二手書店
    臺北無人二手書店,門牌上寫著「BOOKS SELF-SERVICE(自助圖書服務)」。 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攝2020跨年夜,臺北市大安區辛亥路上的商鋪多已放假歇業,只有一間無人二手書店依舊沒有打烊。這間開張不到一年的無人二手書店沒有名字,黃色的招牌上只寫著「BOOKSSELF-SERVICE」(自助圖書服務)。店主叫吳雅慧,是「舊香居」的第二代經營者。她與父親吳輝康已經在臺北經營了近半個世紀舊書生意,父親創立的「舊香居」曾是華人世界最知名的舊書店之一。「我想知道在沒有店主的書店,書和人是如何互動的。」
  • 讀書日「發現」臺北二手書店
    新華社臺北4月22日電(記者賈釗、陳鍵興)臨近世界讀書日的這個周末,臺灣大學附近的胡思書店舉辦了學術講座和紀念詩人洛夫的朗誦會。這家二手書店的入口在背街小巷,招牌也比旁邊的小吃攤低調,卻吸引了不少讀者和名家慕名而來。
  • 「無人」書店續寫臺北二手書店風華
    位於臺北市辛亥路上的一家書店沒有名字,黃色招牌上僅有英文「BOOKS SELF-SERVICE」,意為「書籍自助服務」。大開間的店堂三面都是書架,看上去像收銀臺的小桌上擺著投幣箱,絕大部分時間看不到店員。
  • 臺北國際書展上的桌遊力
    故此身為出版人,一直想像著臺北國際書展的夢幻場景,再加上近幾年涉足了桌遊行業,得知書展已成為臺灣桌遊廠商表現的最大舞臺,更是有一種「非去不可」執念。圖書與桌遊都是出版物,帶給人真實的觸感與實在的擁有感,現在想想,目標受眾真是高度契合,桌遊廠商參加書展真是再合適不過。
  • 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書展亮相臺北誠品書店
    東方網通訊員黃鐘亮、記者項穎知6月24日報導:由誠品書店與上海世紀出版集團聯合主辦的「書香上海·閱讀世紀」書展6月18日起在臺北信義誠品3樓開幕。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旗下26家出版單位,總計1500種、5600套冊書籍集中亮相誠品書店,展出持續至本月底。
  • 特寫:「無人」書店續寫臺北二手書店風華
    新華社臺北5月15日電(記者傅雙琪、吳濟海)位於臺北市辛亥路上的一家書店沒有名字,黃色招牌上僅有英文「BOOKS SELF-SERVICE」,意為「書籍自助服務」。大開間的店堂三面都是書架,看上去像收銀臺的小桌上擺著投幣箱,絕大部分時間看不到店員。
  • 臺灣誠品書店8月進駐香港 將成香港最大書店
    中新網7月23日電  據臺灣《旺報》報導,座落香港銅鑼灣的希慎廣場,雖然尚未完工,現場仍是封鎖的工地,但下個月中旬,臺灣誠品書店將正式進駐,這將是誠品書店首家臺灣境外分店,也是誠品經驗移植他鄉的試金石,對於誠品的到來
  • 廣州方所書店在哪裡?2019方所書店入圍倫敦書展年度最佳書店
    方所書店入圍倫敦書展「年度最佳書店」  日前,2019年倫敦書展國際圖書行業卓越獎(London Book Fair InternationalExcellenceAwards)的入圍名單於倫敦書展官網公布,中國方所書店,越南BOA書店、紐西蘭惠靈頓聯合書店,一同入圍了「年度最佳書店」提名。
  • 舊書添新意 揭秘臺北溫羅汀二手書店共生的「法寶」
    【字幕】為什麼喜歡逛二手書店?  【同期】臺北市民 黎人明  二手書都是半價以下甚至是有三分之一的價格。  【同期】臺北市民 黃瀞雅  那它這邊的書況好,然後進書的速度也快。  【同期】臺北市民 林女士   這邊有一種挖寶的感覺,你會覺得不經意地你會挖到寶這樣子。
  • 書店,臺北的文化鄉愁
    如果說,誠品書店讓臺北有了不打烊的溫暖,那麼,臺北的二手書店才是城市最好的心靈治癒。有人情味的臺北,在羅斯福路、新生南路或中山北路的長巷裡,隱匿了大多門臉低調又別有洞天的二手書店。有名的,無名的,洋氣的,樸素的,星羅棋布、個性十足的獨立二手書店儼然臺北的一處風景,讓舊書的舊,有道不盡的棄用之美。
  • 臺灣寫真:無人二手書店——延續臺北人文之風新嘗試
    中新社臺北9月3日電 題:無人二手書店——延續臺北人文之風新嘗試  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邢利宇  當颱風「利奇馬」輕襲臺北、城區商鋪大多關張放假時,位於臺北大安區的一間無人二手書店卻沒有打烊。  街道上暴雨陣陣,店內三三兩兩坐著看書之人,一派悠閒。在二手書店林立的臺北溫羅汀聚落,無人書店的出現頗令讀者新奇。
  • 都在曬馬英九書單,其實這六本才是臺北書展主角
    2016年臺北國際書展2月16日至21日舉行,「2016臺北國際書展大獎」(TIBE BOOK PRIZE)在書展現場頒獎,並頒發獎金10萬元及獎座予得獎者
  • 臺灣特色二手書店 賣的不只有書
    提起臺灣的書店,你會想到24小時不打烊的連鎖書店還是主題鮮明的獨立書店?但無論是論設計、個性還是情懷,它們可能都比不上遍布臺灣的特色二手書店,因為在這些二手書店裡,你更能有一種找回舊時光的感覺。在這裡,你消費的與其說是書籍,毋寧說是老書背後蘊含的時間的味道。  由於臺灣的紙質書籍相對比較貴,臺灣的二手書交易比較繁榮。
  • 小日子,專注體驗一件事的美好丨雜誌*書店 2
    雖然我還是喜歡去二手書店,淘便宜的雜誌。2018年6月的時候,我又回到臺北,終於讓我圓了一個小心願——到小日子商號去,把《小日子》從創刊號到最新一期,全都翻一遍!那是一個周日的傍晚,赤峰街上傳來飯菜的香氣,小日子商號就這樣靜靜佇立在街角。
  • 茉莉——臺灣最用心的二手書店
    那就交 給二手書店處理,為舊書找到新歸宿,延續它們的生命!茉莉的起源:來自金門的蔡家,剛到臺灣時僅能靠著大哥和二哥(即茉莉二手書店老闆蔡謨利)微薄的收入為生。後來在光華商場經營舊書店的舅舅,建議蔡母接下隔壁歇業的舊書攤店面,一起經營生意。
  • 傅月庵:臺北的書店
    文.傅月庵臺北像個大臉盆,四面環山,淡水河貫穿而過。
  • 「聚焦」上海書展落幕,為出版業轉型升級探索上海樣本
    昨晚,2020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落幕。截至8月17日,書展圈內圈外相關頁面瀏覽總量1.14億次,線上活動觀看量611.37萬次,「上海書展·閱讀的力量」線上平臺訪問量55.58萬次。上海書展從安全出發,努力攀登出彩的境界。一起來看文匯報的報導↓昨夜,黃浦江上大屏打出了上海書展的臨別贈言。
  • 這裡有一份上海書展的最強攻略等著你
    關於怎樣看展,你要先知道這些本屆上海書展從8月17日持續到8月23日,每日開放時間為早上9點到晚上9點(閉關前30分鐘停止入場),書展的主會場依舊在上海展覽中心(延安中路1000號)。門票價格為日場10元,夜場5元,現場購票點在上海展覽中心2、3、6號門,上海書城及新華書店主要網店也可購票。票務團購消息詳見上海書展官方網站。
  • 每間書店都是一則掌故
    彭礪青 圖書館館員,香港    今年2月臺北書展,僅在臺北書展會場留了一天,其餘日子都在較為溫暖的臺中。臺中比臺北的「古早味」更濃,這裡的街道更老舊,尤其是臺中火車站附近的舊區,找不到一幢摩天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