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茶一味】泡的是茶,修的是你

2021-02-17 淨土一方人

泡茶,看似很簡單的一件事。

愛喝茶的人幾乎每天都得泡茶。投茶、注水、出湯、斟茶,就是泡茶的整個過程。

越是簡單的事,越不容易做好。

在泡茶的過程中,每個人的心境不同,心性不同,泡茶的動作不同,泡出來茶湯的口感也各異。

工作時,隨手抓一把茶葉投入杯中,加水,泡的是一份匆忙。茶味太淡了,就多浸一會兒;茶味太濃了,少放些茶或多添點水即可,倒也不必太講究,隨意就好。

逢三五個朋友聚在一起,擺起茶具正兒八經地泡茶,這時就可以看出泡茶人的心態、性情、修養、以及對茶的理解。

有的人天天泡茶,其投茶、注水、斟茶的動作雖然十分熟練,但茶具擺得不七不八的,注水勻茶時亦茶湯四濺。足見其性格毛燥,做事大大咧咧的;有的人泡茶時全神貫注,雙手齊用。注水斟茶時頭側向一邊,兩眼緊盯茶水唯恐滴漏,動作顯得十分僵硬。可見其做事拘謹,精神緊張,沒有充分自信。

大家都說:喝茶可以修身養性。

喝茶就是喝茶,如吃飯穿衣一樣是日常的生活需要而己,如何修身?怎麼養性?

其實,日常生活中每一件細微的事情,用心做好了就是修身,就是養性。

對於泡茶喝茶而言,每天認真、用心、又自然地泡茶,把每個細節做好了就是修行。

那麼該如何對待茶,用心泡好一道茶呢?

一、對茶要有恭敬心。

不論你多麼熟悉這道茶,多麼熟悉你手中的茶具,每次泡茶時都要有一份恭敬心,

恭敬你手中的每一道茶。

用心擺好茶具,

用心掌握投茶量,

用心去感受茶,

用心去體驗每一道茶湯的滋味變化,及時調整每一次注水的動作與茶葉浸泡的時間。

每一次注水、每一次斟茶,做到心隨水,水隨心。

二、對茶要有平等心。

不論你面前泡的是所謂名茶、高檔茶、市值千金的茶,還是一道看似很普通很不起眼的茶,或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茶,請心平氣和,一如平常地用心對待。

泡茶時,茶的好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對待茶的心態 。

每一次倒出來的茶湯,與其說是你在是品茶,不如說是茶在檢驗你的心境與修養。

三、以茶為師以茶為戒。

你怎麼對待茶,茶湯釋放出來的就是什麼味道。

剛開始喝茶時,我們每個人似乎都是茶的師傅,都是品茶大師。我們常對茶指指點點,說這一道茶如何如何,評那一道茶怎樣怎樣。

只有茶無語,靜靜地承受;

只有茶無語,默默地釋放。

如以茶為師,我們可以學會堅忍 ;

如以茶為戒,我們可以學會包容 。

百年老字號「唐師傅」純天然傳統手工製作

六堡黑茶

中國是茶的鼻祖,而目前中國的茶市場往往是以次充好,大量的化肥農藥,製作過程為了利益不惜昧著良心放置大量的糖精香精各種調和味道口感的添加劑!為此,在當地被稱作黑茶王的82歲老先生特別表示:為了弘揚真正的傳統工藝手工茶,健康茶、放心茶,一生堅持自己制茶!老先生不會上網、不懂上網也不懂營銷,老先生特別委託本平臺一起來弘揚真正的好茶!特委託慈心悲願菩提精舍做為老先生六堡黑茶傳統工藝手工茶經紀人!全權代理,帶著使命感接下此重任!

老先生講:我年紀大了,不缺錢,喝茶令我82歲高齡耳聰目明,身體矯健!但是中國已經很難喝到真正的中國茶,傳統茶!我只想做好的茶,弘揚原生態良心茶、傳統茶,你們年輕人也應該這樣做!不要丟掉老祖宗的美德。

各位茶客、藏家、商家預訂購者可點擊本文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微店訂購,隨喜感恩。

傳統的才是傳承,才有其收藏保健價值,細品傳統工藝茶每一年每一泡每一時刻不同的明顯變化才是六堡黑茶的獨具特點,三十年的六堡茶可以打通氣脈……老先生帶著一種使命感如是說!

凡本微信公眾平臺標明「轉自」或「來源」的作品,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平臺所有,僅代表原作者個人觀點,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所公眾號觀點。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在微信後臺留言,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非常感謝!如您有墮胎救助問題、立體農業、自然農法土壤修復、酵素技術推廣等需要諮詢,請您致電本微信平臺發布的聯繫電話或微信。歡迎轉載分享,共同關愛地球,共建淨土;關愛生命,請勿墮胎!

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嘆,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為得普賢殊勝行

相關焦點

  • 禪茶一味才會有真味!
    這樣的一個過程經歷了很久,當時甚至因為一款茶,特地去原產地學習和了解,漸漸也因茶結交了很多朋友。後來,偶然的機會喜歡上了普洱茶。起初,也是因為它的耐泡,喝一個早茶几個小時,一泡普洱茶就夠了。並不像之前的一些茶,總是要好幾泡才行 。
  • 喝茶講究三正、三穩、三淨、三修,淨空法師說:莫將一味變一昧!
    淨空法師說:莫將一味變一昧!從諗禪師常言:「吃茶去」,僅此三字,茶別無所有!一天坐著與朋友喝茶,聊著聊著說起了中國的茶文化。他問我,你怎麼看待中國的茶文化?對於茶道文化,你有怎樣的見解呢?我說:你問的這個可是大問題,著實讓我不知道從哪裡說起。
  • 書城大家 | 鄭培凱:「茶禪一味」五題
    淡交社出版的《茶道辭典》,有「茶禪一味」詞條,說的是村田珠光(1423-1502)在大德寺修禪,體悟了禪道與茶道「不二一如」的精神,再經過武野紹鷗(1502-1555)及千利休(1522-1591)的發揚光大,逐漸(請注意,是「逐漸」)成為日本茶道與禪道結合為一的表述。這三位日本茶道大家,生活在中國明代中葉之後,與北宋的圓悟克勤及南宋來華的榮西,相距三四百年。
  • 禪茶一味,無上妙品!大益1901傳心開湯品鑑
    我們都知道中國是茶文化的起源地,是茶的原產地,而茶葉自古以來也是中國出口貿易的一大重要品類,茶葉及茶文化的傳播遍及世界,包括在唐朝時期傳播至朝鮮半島。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精髓的重大組成部分就包括禪茶文化。
  • 普洱茶燒排骨:禪茶一味,不油不膩,口感清爽,配合茶葉味道相當...
    你知道什麼是禪茶一味嗎?你的第一直覺就是告訴自己那是泡茶呀,其實不是,石子一開始也是這樣想的,這實際上是一道菜,俗名「熟普洱茶燒排骨」。有意思吧,泡普洱茶與排骨聯繫到一起了,這道美食採用的熟普洱茶三泡之後的茶湯和排骨一起燒制。
  • 禪茶瑜伽--相約美麗的竹海仙境
    春暖花開,鳥語花香,三陽開泰,萬物生發,大自然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藝茗樓茶藝學校特推出禪茶瑜伽的活動,讓茶和瑜伽相融合,讓我們一起走進禪茶瑜伽的魅力世界
  • 都說日本禪茶「雅」的如此脫俗?可它的鼻祖才真的是譽滿東亞!
    而關於禪茶一味的開端,人們普遍認為來自於南北朝時期的禪宗始祖菩提達摩,而菩提達摩與茶的故事是那麼的簡單質樸。於是,禪宗中流傳下了坐禪中「唯許飲茶」的習慣,而歷史上也有許多高僧在清雅的茶湯中入禪頓悟,於是「禪茶一味」的文化漸漸在佛教中流傳開來。
  • 禪茶悟道
    心源,本是一壺茶,包容百味,因吐納而常新。因此,茶的意境,乃禪茶悟道。禪是一種生命的體驗,直指生命的真如,而茶的文化精神和禪的哲學意境是相融相通的。"法是茶'茶是法'盡十方世界是個真心;醒即夢,夢即醒,轉八識眾生即成正覺"。
  • 茶禪一味——茶的文化與歷史(下)
    茶禪一味——茶的文化與歷史(下)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推薦閱讀書單:紀錄片《茶,一片樹葉的故事》《茶馬古道》《禪茶一味》,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陸羽《茶經》,岡倉天心《茶之書》描述茶的一句話:「它不像葡萄酒那麼傲慢,也沒有咖啡那麼自我,更沒有可可那樣故作天真。」日本禪僧仙厓義梵在《茶道極意》中曾說:「夫茶者,在心不在術,在術不在心。心術兩無,便顯一味,是為茶之妙道。
  • 菩提帕莎別院 許茶禪一味
    來到西雙版納要說的都是和茶有關的故事,無論行走在版納異域風格的大街上,還是在各種特色的餐廳裡,除了茶之外,佛教的元素咋這個城市似乎是與生俱來的,而對於普通人而言,能夠感受一番茶禪之旅,倒也不乏是一種修行。
  • 吉州本覺坊煮茶論道
    那麼禪茶有什麼聯繫呢?禪是一種境界,是在靜坐中去除各種雜念,讓心重歸清淨的不二法門,茶能醒人,讓人變得閒適優雅,我們在生活中總能遇到大大小小的煩心事,讓人頭疼惱怒,長此以往,不僅有害身體,更是對自己以後的生活質量有極大的損害。
  • 旭升源文化傳播《拈花一笑,禪茶一味》資壽寺禪修之行
    同時我們活動的第一個環節「遇上美麗的自己」也開始了,我們的化妝師為大家精心設計了以前從未有過的造型,照著鏡子裡美麗的自己,大家驚呼,原來這樣也很美啊!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行程,我們已經到達了此次活動的目的地——位於靈石縣蘇溪村的資壽寺,張東雲老師給大家講了寺廟禮儀後,我們進行了活動的第二個環節「精彩的自我介紹」我們每天都忙著找關係、找工作、找位子
  • s1305 日人日常茶事圖組《茶の湯日々草》
    峨嵋派茶道s1109 中國茶道與日本茶道 3篇s1110 飲茶禮節- 叩指禮 蹭茶的學問s1111 中國茶文化價值觀 車輪式泡茶練習法s1131 泡茶注水新>s2181 日本茶道宗師千利休逸事s2182 茶事公案「壹」「吃茶去」新s2183 茶事公案「貳」「人生如茶 空杯以對」新s2184 茶事公案「叄」「坐請坐請上座 茶泡茶泡好茶」
  • 「禪茶」林清玄:人生需要準備的,不是昂貴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
    需要清熱敗火就泡綠茶,需要提神消疲就泡紅茶,需要平肝益血就泡白茶……因需選茶。這裡有一首關於禪茶的詩分享:何南鳳(1588-1651),廣東梅州興寧市石馬人,是佛教臨濟宗傳人,又是才華橫溢的詩人。字道見,家名覺從,號知非,又號雷山,又稱半僧先生,初堂老人,牧原和尚,跛足道人。
  • 長泰天竺巖茶:千年禪茶溢芳香丨福建特色小品種茶優秀徵文
    自古茶事,博大精深,禪宗神機,精行儉德。生於長泰這片熱土,生活的錘鍊使我對茶的悟性,有一種難解情懷,天竺巖茶也賦予我感悟與深思。長泰茶道文化源遠流長,它以茶為載體,體現中華傳統思想和人文精神的宗旨,崇尚「和、敬、美、禮、廉」的精神,品茶靜心,回歸自然。
  • 【禪茶一味】禪在平常日用中
    經常會聽到參禪、坐禪、修禪這樣的詞語,可禪在何處,什麼是禪?一直很迷茫,不曉其答案。就在今年,終於找到了困擾多年的答案。庚子年春節前半月,因胃脹噯氣被查出慢性胃炎。因此不得不少量多餐。為了把中藥粉吃完,於是開始尋找數據學習製做食療糕點。製作糕點的過程中有些麻煩,但是發現其製作過程中容易專一,心比較靜,很享受。糕點成品出鍋後,還會有種成就感。
  • 小隱於野 大隱於茶 醉美禪意茶室字畫
    衝泡之後,茶芽朵朵,葉脈綠色,似片片翡翠起舞,顆顆葉片臥底後,飲之唇齒留香,回味無窮。喝茶的人喜歡以茶會友,請三五好友來到茶室內、圍在茶桌前,品茗暢聊,豈不快哉!關於茶室字畫內容,給出以下建議:李文志新品行書《禪茶一味》作品來源:易從網茶文化中的一種獨特文化現象為禪茶文化,這兩種文化經過漫長歷史的發展逐漸互相滲入,互相影響,最終形成一種新的文化形式,即禪茶文化。禪茶一味,就是心與茶、心與心之間的想通。以茶為載體,來悟道的契機。
  • 【禪茶人生】欲達茶道通玄境,除卻靜字無妙法
    道家的「虛靜觀復法」在中國的茶道中演化為「茶須靜品」的理論實踐。宋徽宗趙佶在《大觀茶論》中寫道:「茶之為物,……衝淡閒潔,韻高致靜。」徐禎卿《秋夜試茶》詩云: 靜院涼生冷燭花,風吹翠竹月光華。  戴昺的《賞茶》詩:  自汲香泉帶落花,漫燒石鼎試新茶。  綠陰天氣閒庭院,臥聽黃蜂報晚衙。連黃蜂飛動的聲音都清晰可聞,可見虛靜至極。
  • 好茶你要如何去泡她?(泡法速查手冊)
    對於各類茶,只有順應了她的茶性,泡出來的茶湯,才會給你最好的品質,才會收到通竅、養膚、清心、康體等養生功效。現將茶友們分享的各種茶葉最佳衝泡方法匯集成篇,以供大家需要時速查!不同茶類最佳衝泡方法這類茶比較細嫩,不適合滾燙的沸水衝泡,水溫以80℃~85℃為宜,茶水比例以1:50為佳,衝泡時間為2~3分鐘,泡出來的茶,湯色清翠碧綠而透明清澈,最好現泡現飲。
  • 深藏於購物中心的茶食餐廳,嘗到今秋zui鮮的禪茶素食丨海絲茶旅
    在西安市高新區,車水馬龍的益田假日裡購物中心裏面,藏著一家古色古香的素食茶空間,店內裝修別具一格、質樸安靜,其名曰——「素心七碗茶」,名字的由來便是這首唐代盧仝的作品——《七碗茶詩》。整個茶空間由竹簾懸掛或屏風間隔,內虛外實,掩映其間。環顧四周,「素心七碗茶」竟還在室內築起小橋流水、竹林假山,說是「一處一風景」一點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