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拆解:揭秘斑馬AI課0元導流課的增長模型

2020-12-13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語:斑馬AI課,是專為2-8歲孩子提供多學科在線學習的智能教育平臺,是「猿輔導」公司在啟蒙階段的布局產品。在本篇文章中,作者為我們揭秘了斑馬AI課0元導流課的增長模型,看看在這個流量越來越貴的時代,作為猿輔導旗下的核心產品斑馬AI課為了持續低成本獲客而做出了什麼努力。

一、案例名稱

斑馬AI課0元導流課(贈思維0元課)。

二、案例簡介

松月之前總結過:訓練營=課程+作業+社群+活動。

這次我也想借最後一個大作業來拆解斑馬AI課0元導流課訓練營整個周期的運營動作和用戶體驗全過程,希望能從中學到一些我沒接觸過的社群活動玩法,甚至能結合我上一家公司做的社群sop看看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在本篇拆解中,我將斑馬AI課「英語+思維」0元導流課劃分為三個階段:

  • 第一階段:引流獲客階段
  • 第二階段:課程服務階段
  • 第三階段:轉化跟進階段

依據AARRR的模型邏輯,通過對案例中的提到的渠道、內容、用戶、社群、產品、數據等角度做進一步分析和拆解,吸取這個案例從流量引入到流量變現的全鏈路徑拆解。

三、案例框架拆解

1. 模型框架

新用戶選擇導流課理由:在斑馬AI課APP首頁居中位置就能看到【英語0元課(贈思維0元課)】,利用佔便宜心理就會下意識點擊下單最終報名成功。

一是能讓站內活躍流量進入體驗課程環節中,二是通過0轉低的新路徑,讓48元低價課多了一個依靠社群轉化過來的渠道的增量,實現低價課的用戶增長。

註:細心的是,斑馬AI課為了防止老用戶重複購買0元課的問題發生,系統設置了只有從未購課的新用戶才能領取0元課,包裝後以(新人專享0元課)字樣在0元課詳情頁裡特別說明。

2. 優缺點

1)優點

  • 在5天的課程學習過程中,通過AI互動課+社群運營+輔導老師全程陪伴服務,可以提升用戶對於課程內容體驗和感知,挖掘用戶內在需求;
  • 社群體驗課在曬單氛圍中,可以利用從眾心理促進提升轉化率;
  • 通過0元再轉48元低價課,能篩選出更精確高意向用戶,為低價體驗課做篩選和導流。

2)缺點

由於免費門檻過於低廉,新用戶質量參差不齊,再加上在輔導老師緊缺的情況下,不得不擴大老師帶班人效,輕服務的背景下,必然導致用戶體驗的服務質量下降。

然而轉化率重要因素之一又是看用戶體驗(課程+服務),所以提升完課率成為了提升轉化率的核心因素之一。

3. 價格定位

1)導流課:0元

  • 課程配置:4天AI課程+1天外教TV互動課+7天老師答疑輔導
  • 教具設計:無配套教材
  • 課程活動:完課打卡贈斑馬幣+曬單兌好禮

2)體驗課:48元

  • 課程配置:10節AI互動課+豐厚課程活動+10天老師一對一點評輔導
  • 教具設計:價值108元超值隨材禮包(含6本英文繪本+19-30張單詞卡+1本練習冊+12-18張有聲單詞卡)+曬單贈200斑馬幣
  • 課程活動:完課挑戰得斑馬幣+推薦好友返現

3)正價課:2800元

  • 課程配置:240節趣味動畫課+1對1全程輔導教學+288件配套隨材包郵寄送
  • 教具設計:288件配套隨材包郵寄送(含12套學習禮盒+贈點讀筆禮盒+驚喜福袋
  • 課程服務:隨時退課+自主調班+無限回放+隨材包郵+1對1輔導

四、案例流量轉化漏鬥

1. 第一階段:獲客引流拆解

1)  課程產品

斑馬AI英語+思維0元課涵蓋的年齡範圍和對應課程設計內容如下:

2)渠道

邀請有獎——用戶分享路徑

  • 路徑:打開斑馬AI課APP–>首頁打開0元課詳情頁–>點擊右下角浮窗【邀請有獎】–>生成唯一的邀請海報–>選擇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保存圖片
  • 亮點:邀請有獎畫面左上角出現了邀請倒計時,增加緊迫感;右上角可以查看自己的邀請記錄
  • 待優化1:邀請有獎只在【點開0元課詳情頁】才會顯示,建議拓寬覆蓋範圍,比如首頁就能懸浮或者在體驗課和系統課的詳情頁都能顯示出來,增加曝光。
  • 待優化2:邀請有獎落地頁活動規則設置過於隱蔽,點開倒計時旁「?」才能知曉原來活動僅限141期英語0元課用戶參加=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其他48元體驗課、2800系統課並沒有看到邀請有獎的浮窗。

邀請有獎——新用戶下單路徑:

3)創意

以下為在斑馬AI課0元體驗課中的整個體驗過程,然後將會從【課程服務】、【轉化跟進】對其進行拆解:

【⬆斑馬AI-英語+思維0元課-思維導圖】

2. 第二階段:課程服務階段拆解

1)課前準備學習階段——首聯加老師微信流程

12:22分我購買0元課成功後–>彈出邀請有獎海報–>關閉掃二維碼添加Shirley老師微信–>當時我第一次添加出現添加失敗的情況;同時在12:22分收到一條添加老師的簡訊,14:37系統再次發來一條添加老師的簡訊。

因此我再主動添加,等過了5天老師才通過好友驗證,不得不說加好友的反響並不快速。

英語添加老師微信路徑:通過APP底部打開【我的課程】–看到添加老師微信的卡片–添加完成後–發送寶貝英文名–跳轉到【邀請有獎】活動。

思維添加老師微信路徑:通過APP底部打開【我的課程】–看到添加老師微信的卡片–添加完成後—-跳轉到【福利說明】也就是推薦有禮返50元現金活動。

亮點1:在添加老師微信這一個動作,設置了3種添加方式(①購課流程裡添加,結果添加失敗②APP我的課程卡片裡添加③簡訊觸達提醒添加);

亮點2:在確定添加老師微信成功後,會跳轉到活動頁,英語跳轉至【邀請有獎】落地頁,目的是為了引流更多新用戶報0元課,思維跳轉至【轉介紹-推薦有禮】落地頁,目的是為了引流更多的用戶報48元體驗課。

待優化1:明明英語和思維是同一個助教,為啥要分兩次添加同一個老師呢?為什麼就不能放到一起只讓用戶添加一次不就行了?或者說添加的目的還為了觸發【邀請有獎】和【轉介紹-推薦有禮】兩個活動。

所以我從運營視角會比較好奇英語和思維的添加老師路徑上哪個活動的PV,UV是最大的,或者說二者活動的落地頁瀏覽量基本等同?

待優化2:【轉介紹-推薦有禮】的參與條件是滿足購買過斑馬AI課任意一科體驗課或系統課的用戶可成為推薦人。

但前提是此添加老師微信的路徑下,都是剛購買的0元課新用戶,其實並不滿足這個參與條件,如果能在【轉介紹-推薦有禮】活動落地頁添加一個報名 體驗課的入口按鈕的話,一定會提升0元課新用戶自發再去購買體驗課的自然增長率。

對0元新用戶來說,我先花48元2人拼團買體驗課,然後再參與【轉介紹-推薦有禮】活動,推薦1位好友還能返現50元,相當於我買的體驗課是免費的,這樣一來用戶的參與門檻上和心理上其實還是傾向於參與轉介紹活動的。

【⬆圖片來源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2)課前準備學習階段——開課前的社群班會

班會內容有:

  1. Shirley老師自我介紹+寶貝自我介紹;
  2. 上課方式&課程模式——11月23-11月30,前4天AI課每科所需時間15分鐘,英語+數學30分鐘;
  3. 這周有啥活動?——完課打卡贈800斑馬幣;
  4. 課程預告——英語&思維的課程表圖片。

亮點:課程模式介紹採用發1分鐘的宣傳視頻,最後提到了系統課的隨課教材,為後續推課設下埋點,這個創意很不錯。

待優化:自我介紹環節可以放到最後一個環節,否則會影響輔導老師發消息被插樓發消息情況發生;要麼就是班會前1天建微信群做自我介紹+預告明晚有班會,這樣能把自我介紹的發言和班會提到的上課注意事項分開進行會更有好的體驗效果。

3)課中開始學習階段

亮點:通過用服務號開課提醒/催完課提醒/課程結束提醒的系統功能非常高效,節約了輔導老師的工作效率,但相對應的輔導老師也因此喪失了與用戶催上課溝通的一個環節。

待優化1:【課程到期提醒】文案使用並不恰當,明知道課程是永久回放,但用課程到期的字眼會讓用戶的觀感不是很好。

待優化2:【課程到期提醒】備註有連結引導購買2800元的系統課,這對於一開始的推課邏輯:從0元–>48元–>2800元的學習路徑並不符合。

如果能更有針對性的推送消息模板,保持和社群輔導老師推課的內容一致的話,可能在用戶從體驗到最後被轉化的效果會更好,有一條宗旨就是不要給用戶多個選擇。

  • 13點當天課程提醒/15點茶話會/17點視頻小作業

亮點:很難想像一個0元課可以做到這麼多社群活動,除了常規的群公告提醒上課以外,還增加了茶話會(圖片+文字)、視頻小作業的互動內容,老師的服裝是穿上了斑馬AI課文化衫,增加了品牌的曝光。

待優化:可能由於班級群本來人少的緣故,雖然增加了特色環節:茶話會和視頻小作業,但群內活躍度很低,幾乎沒人參與和回復。

建議增加學習積分板塊,完成一項在微信班級群布置的任務就給予一定的表揚和鼓勵,也可以安排水軍提前在群裡來熱場舉個例子,只有當有學生參與了,其他觀望的家長才會展開行動,而不是只是把學習環境放在了斑馬AI課APP裡面。

3. 第三階段:轉化跟進階段拆解

活動時間:星期一至星期五,持續5天。

活動規則:完成英語+思維4天課程並打卡朋友圈,截圖發班級群,即可獲贈福袋。

①思維答疑會

亮點1:輔導老師預告答疑會時引導用戶在群裡回復「確定參加晚上7:00答疑會」,這樣一是能初步篩選出意向購課用戶(試問不感興趣為什麼還要在群裡回復確定參加?),二是能讓後面爬樓的家長直接看到今晚7:00原來有個答疑會,避免用戶重新爬樓了。

亮點2:購買下遊體驗課入口共設置3個位置,提升覆蓋面(①服務號提醒報年課②APP首頁可打開2人成團頁面③班群答疑會由輔導老師發出的下遊課程海報圖)。

待優化1:建議答疑會預告設置成群公告+設置群待辦,提升用戶看群率。

待優化2:答疑會結束後並沒有將答疑內容進行打包整理,沒有考慮其他用戶想要圖方便的心理。

待優化3:思維答疑會的文字內容有些單薄,文字排版不夠優化(可參考長投小白訓練營的文字排版格式),可以再做的更精緻些,可參考以PPT的圖片形式+文字+語音講解,不會因為老師頭像是卡通人物,所以能更增加老師的真實性。

待優化4:缺少如何在APP拼團的步驟圖,這一步很關鍵,而且再加上要去APP裡找課去拼團,還有分享到班級群,路徑有點多,所以可以做個步驟圖或小視頻方便指引家長順利拼團。

②英語答疑會

亮點和待優化同思維答疑會一樣,內容簡單,缺乏排版,群活躍不高。

額外亮點:在英語答疑會上發現增加了斑馬教學法BANMAS以及告訴贈送的配套學習禮包涵蓋了什麼內容,這個要比思維答疑會的內容要補充的多一些。

額外補充待優化:雖然答疑會結尾提到了報名體驗課一共有14天的學習周期,不光有挑戰得斑馬幣活動還有【推薦有禮】活動,但沒有任何宣傳海報圖去刺激用戶或者給出一些用戶返現的截圖示例增加真實性,畢竟0元用戶的粘性不強,是需要這些能夠外化的東西以及實物來刺激的。

①人設:細心,負責任,上進的輔導老師。

②話術風格:可愛,體貼,沒有非常AI的話術(朋友式語言),私聊第一條發語音。

③朋友圈:朋友圈提醒上課/提醒優惠/幫用戶擴散成團連結/逢節日送溫暖祝福。

待優化1:朋友圈可多展示一些學員效果外化的內容和素材,通過口碑效應,激發用戶購買慾望,畢竟別人家的孩子才幾歲就這麼優秀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或思維運算快準強,那麼我也要持續學下去才行。

待優化2:增加優惠截殺倒計時海報,增加緊迫感(但可能本身APP裡99元體驗課一直顯示2人成團48元,因此無法給予0元用戶其他更區別待遇的優惠福利,進而無法做優惠截殺……那就失去了購買體驗課時間急迫性了,從而轉化節奏被無限期次的延長……)

亮點:利用微信群的從眾效應(群體轉化),激發用戶的衝動不理智消費,本次課程就利用了曬單的方式,來刺激其他觀望用戶趁早下單,而且參與曬單的學員還可以獲得額外200個斑馬幣。

待優化:可以借鑑報名接龍的方式,如核桃編程採取的是預約滿多少人累計優惠更大,這樣更能通過從眾效應圈住社群裡的人一起抱團購課(前提是群人數要保證在50-100人之間)。

五、可復用點&待優化

1. 可復用點

1)產品角度

100個斑馬幣可抵扣1元,作用是促進完課率/增加APP使用率/通過曬單活動促進轉化率。

【⬆斑馬商城部分展示】

2. 待優化點

1)產品角度:無邀請語/無個性化海報

只在0元課詳情頁才會顯示,建議拓寬覆蓋範圍,比如首頁就能懸浮或者在體驗課和系統課的詳情頁都能顯示出來,增加曝光;

另外生成的海報並沒有可一鍵複製的邀請語或可上傳圖片的個性化海報,這個需要再和產品提相應的需求,可參考火花思維。

缺少同步和關聯性,邀請有獎的活動僅限於141期英語0元課用戶參加。

但我在141期班級社群並未看到輔導老師在社群/朋友圈/私聊通知任何有關邀請有獎的活動,顯然這個動作並沒有有效同步覆蓋,不免讓活動在前期宣傳就大幅下降。

2)服務角度:無私聊/結營班會動作

至少在我潛伏作為用戶體驗過程中,除了加好友發了一段語音,其餘並沒有收到輔導老師任何私聊話術,不知道在私聊這一塊是否有標準統一的私聊話術sop

5天的學習周期結束後,我以為周末會有一個結營班會,結果沒想到周日等來的居然是直接全部群解散的通知。

我再去翻看輔導老師朋友圈,發現她接下來下周一又要開始帶1元課的新班,感覺整個0元課的流程並不完整,至少可以把這一周學習的資料包進行個歸納和整理髮到班群。

我後來私下問老師才知道原來周日是優惠最後一天,在解散141期班群之前也沒有在群內做任何優惠截殺的通知提醒,不免讓我這個運營人覺得轉化很佛系的感覺。

3)社群活動角度

茶話會等內容還有物料圖片素材可以再美化一下,感覺有些粗糙,內容並不吸睛。思維答疑會中,輔導老師發的配套學習禮包圖片結果是英語體驗課的圖……犯了低級錯誤。

其實社群活動的抓手有很多,希望不管是圍繞課程的茶話會或答疑會,還是圍繞社群活躍的完課打卡贈福袋或限時曬單贈斑馬幣的活動。

應該是針對目標人群(上課體驗是2-8歲的孩子,購買決策又是家長的情況下)的需求來設計有效果的運營動作,通過數據來驗證活動是否有效,孩子的學習沉浸感和家長的參與感究竟有幾分?

4)轉化角度

為什麼不推英語+思維的聯報體驗課?為什麼要分開做兩次答疑會?

明明每天的課程都是英語和思維一起學習的,各學15分鐘,一天學習半個小時。

但是在社群轉化引導上,有點困惑是為什麼不把英語和思維放在同一天的答疑會一起說,這樣可以推雙周的英語+思維聯報課78元的價格,不然前一天只買一科,第二天再買一科,並沒有一開始替用戶做出最優選擇去下單。

答疑會增加一些針對痛點去回答的內容,而不是僅僅只陳述我們有什麼課程,應該告訴用戶我能為你解決什麼問題為核心去進行答疑。

建議在正式轉化前(答疑會開始前),適當增加報名英語或思維體驗課的學員外化效果的截圖素材,發到社群去引導0元課用戶下單購買。

設置也可以增加配套學習的禮包的開箱視頻,增加用戶想要學習禮包的欲望,從而下意識的會選擇購買課程(簡單說就是:以禮盒贈課的形式)。

缺少服務承諾,一般教育類產品都有3天聽課不滿意退款等條例,是刺激用戶做出最後購買決策的臨門一腳。

我在體驗課的詳情頁Q&A部分發現了購買是否可以退費的問題,回答其實是只要在購買3日內(且開課前)退課,並將課程隨材禮包自付郵費快遞至「斑馬AI課」指定倉庫就能全部退費。

其實這點可以加在答疑會或結課班會去講,尤其是對於四十幾塊錢的體驗課,家長並不會太過於仔細翻到最底部看詳情頁的。

輔導老師在朋友圈轉發拼團連結時可單獨提醒高意向的標籤用戶(前提是提前建好未轉化的高意向用戶標籤:如141期未轉化高意向)。

這樣能省下私聊詢問是否要拼團的時間成本但不能設置過多的次數,一次即可;在朋友圈新增優惠截殺倒計時海報,再次提醒未報名用戶抓緊時間。

及時的水軍曬單,通過拼團接龍的方式營造報名的活躍氛圍(如朋友圈劇本/水軍劇本等)。

最後一天解散群之前可增加社群or私聊告知成為體驗課用戶就能參加【推薦有禮】返現50元現金的活動, 相當於讓用戶白買了一個體驗課+價值108元配套學習禮包,這樣還能不心動麼?

六、個人思考

在流量越來越貴的當下,作為K12頭部公司猿輔導旗下的核心產品斑馬AI課也在持續發力為持續低成本獲客而努力著,通過這樣的一個獨特的轉化漏鬥模型:0元課–>48元體驗課–>2800正價課,讓48元體驗課多了一個依靠社群服務+轉化的用戶增長的渠道。

作為用戶之一,我發現整個0元課儘管有一些可圈可點的運營動作,但其實對於學員每學完一節課的階段激勵或表揚的措施還是不夠的;如果斑馬幣的作用只是為了轉介紹或者提升轉化率的目的而使用的話,其實就忽視了教育產品獨有的「學習效果見效慢」的特性。

我也做了一些調查了解後,0元課的輔導老師會在結課後一段時間基本不再主動聯繫用戶。

直到結課後第二周後,再次通過私信,測試家長的報名意向。在這點上,和大多數其他啟蒙產品不同的是,斑馬的社群服務更像『孩子的課後輔導課』,主要是提供服務,轉化節奏上做得比較輕(後幾天有進行拼團。

但即使社群參與拼團人數很少,輔導老師也放任自留,沒有進一步私聊未轉化用戶做轉化動作(比如我),和其他同類產品比起來,仿佛『一股清流』。

運營的目的是為了讓用戶『沿著自己設定的目標』向前走,一步步直到轉化。

如果能考慮更豐富的促活、留存的群內活動,為用戶設計『驚喜』,使用戶持續感受群價值,也許能對提升轉化率形成實際更有效的補充。

【圖片來自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訓練營/體驗課思考模板】

 

囈昀,96年雙子座,愛吃火鍋的四川妹子,前網易有道輔導策略,現跳槽去了頭部教育公司做運營策略。坐標北京,工作經歷1年半+,歡迎交流,周末可約舞~

公眾號:囈昀錄,分享個人成長,微信號:sEqInGbT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相關焦點

  • 深度拆解斑馬AI課(上):月營收3億的體驗課是怎樣的?
    『斑馬ai課』面向的是2-8歲的兒童及其父母,啟蒙市場規模估計3000+億,有著廣闊的想像空間,但這個賽道裡玩家眾多,競爭激烈,那麼,斑馬在各個環節上的做法是怎樣的?主要包含:斑馬簡介:斑馬ai課是誰?主服務模型是什麼?流程還原:5天體驗課到底做了些什麼?分析思考:運營上有什麼可借鑑的打法/啟示?一、簡介:『斑馬ai課』是誰?
  • 增長模型拆解:分享有禮裂變玩法的底層邏輯與細節設計
    編輯導語:如今獲客成本變高,很多人會使用線上的分享裂變的方式獲取客戶,比如有禮裂變,通過轉發獲得禮品;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增長模型拆解的有禮裂變的玩法和設計,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自從轉型運營,就一直做裂變和轉介紹業務,雖然一直輸出關於這兩個用戶增長模型的認知和運營經驗,但實際從未系統地對「分享」這個行為進行系統解讀。分享是非常簡單的,比如群裂變,轉發海報進群就能成為上手容易、效果顯著的增長玩法。
  • 斑馬ai英語教學怎麼樣?有沒有學習過的家長說說
    很多家長在給小孩找少兒英語培訓機構時候,往往第一時間沒有嘗試體驗課而是上網搜索,但是網上充斥著很多不真實的信息和評價,很大可能性會看得雲裡霧裡不知所措。就像這家斑馬ai英語來說,很多寶媽都想知道斑馬ai英語教學怎麼樣,而我為了真實了解有關斑馬ai英語的情況,就親自申請了體驗課在家陪著孩子上課,也算旁聽了一節課,分享下我的感受斑馬ai英語是一家專業致力於青少年英語教育的機構,採用的是線上授課的模式,不需要家長來回奔波帶孩子上課,在家就能學到最純正的英語。
  • 2020年首個深度案例拆解:揭秘「極光單詞」的「篤局打卡」如何帶動...
    注意:上述假設的數據模型中,僅計算了第一步的留存,比如從報名試聽課的學員,到真正上課的學員;從上課的學員,到聽完課的學員;從聽完課的學員,到關注公眾號的學員…… 同時,也沒有計算留存帶來的裂變分享、口碑傳播的複利效應
  • 斑馬ai英語教學怎麼樣?收費多少?我的真實經歷分享!
    2.斑馬ai英語教學怎麼樣斑馬ai英語在教學上是這樣設置的,他們目前所推出的課程是根據北美課程框架體系所制定的課程,所學習的內容也是偏向於美式英語的,所適合的孩子年齡段主要是幼兒園階段和小學階段,在教學上是有1萬多名來自於北美地區的外教老師來對孩子進行教學,並且一般情況下一個外教老師只負責一個孩子的學習
  • 營銷增長能力提升實戰課
    課程內容側重給大家搭建營銷增長四個模塊的思維框架,配合案例拆解+實戰演練的形式,老師線下深度溝通去輔助理解整個知識框架和落地思路。拆解案例:嗶哩嗶哩/海爾空調/奧妙/超能等等(2)渠道整合板塊《借勢》作者、《極限挑戰》第3季宣傳顧問、10年以上整合營銷經驗@魏家東老師將會為你詳解:從單一到多元,深入探討不同渠道的增長屬性?
  • 連裂變的頭部玩家都''放棄''裂變了,增長還能怎麼做?
    關於這門課程,可能很多同學會問:這個課為什麼能幫助做運營/營銷/增長的我,解決營銷與增長的問題?可以幫我解決哪些營銷增長核心業務問題?」四大板塊內容全新升級,理論和實操緊密結合。課程內容側重給大家搭建營銷增長四個模塊的思維框架,配合案例拆解+實戰演練的形式,老師線下深度溝通去輔助理解整個知識框架和落地思路。
  • 品牌如何持續保持增長?(案例篇)
    《品牌必看》品牌如何持續保持增長(案例篇)健行其實沒有啥好說的,主要都是看怎麼做,怎麼落地這一系列的問題要怎樣解決,所以今天主要是以案例的方式來說,用案例來告訴我們實際操作。GROW 2.0 榜單及行業解讀去深度的解讀案例,在案例裡發現我們自身是否存在問題,以及藉助別人的成功案例,實現自己的成功。此外,針對每個行業,我們還挑選了典型案例,供各品牌借鑑。
  • 深度拆解:在線教育公司如何不花錢做增長活動?
    本文作者分享了如何不花錢做增長活動的方法,以課程、學習資料等為活動獎勵的增長活動玩法案例及設計思路,希望對你有幫助。在之前文章中曾分享過在線教育行業的增長活動矩陣,主要結論如下圖:以用戶分層和用戶生命周期為主要框架搭建增長活動矩陣,保證不同用戶在不同時期均可參與對應的增長活動,為產品帶來新增用戶。
  • 斑馬ai課成中小幼黑馬
    今年天貓雙11,在淘寶直播間下單也成了網課人的最愛,東奧、斯爾教育、中華會計網校、猿輔導、作業幫直播課、斑馬ai課等多個"網課直播間"人氣火爆,11月1日凌晨,東奧直播間的累計觀看超過了70萬;猿輔導的直播間前則守著為孩子搶寒假班的家長,觀看量超過了6萬。
  • 《案例拆解》花小豬新人免費打車活動,背後竟隱藏不少目的
    1、案例名稱丨花小豬打車新用戶免費領取立減卷,邀請好友再領取現金活動2、案例行業丨生活出行3、案例目的丨利用用戶「佔便宜」的心理,以此達到獲客、裂變、轉化的效果。6、案例路徑丨7、活動亮點及可復用丨亮點一:文案角度全局核心文案關鍵詞即打車可以更便宜、打車0元起、立減卷、優惠卷、折扣卷、18元、打車免費。咱們細看細想一下!
  • 【贈300個獨家投稿渠道】14堂零基礎拆解書課:把讀過的書變成錢!
    點擊播放 GIF 0.6M其實,相比寫電視劇的拆解稿,現在更流行的是寫拆書稿。什麼叫拆書稿?識別下方二維碼,進入課程課程將會告訴你,如何高效讀書、如何輕鬆寫出高質量稿件、如何提升過稿率……最重要的是,與其他只教你寫卻不告訴你怎麼投稿的課不同,這個課還會贈送300個投稿渠道,讓你真正通過拆解稿賺到錢
  • 拆解斑馬AI課:如何做到月營收5億元,正價課用戶超150萬?
    回顧彼時,修佳明提到,「斑馬AI課一直在一個未知領域內探索,並不知道思維是否合適斑馬英語的模式,所以最初是兩個APP。」 兩個月後,斑馬AI課驗證了數學思維也適合AI課的模式。2019年11月,斑馬AI課語文課程上線。 到2020年2月,斑馬英語正式更名為斑馬AI課,把三個學科整合到一起。
  • 電訴寶:「爸媽嚴選好課」0元學課程被質疑虛假 售後提現難
    近日,國內電商專業消費調解平臺「電訴寶」接到用戶投訴「爸媽嚴選好課」,稱0元學課程被質疑虛假,售後提現難。此外,「爸媽嚴選好課」還存在退款問題、虛假促銷等問題。上海市的章女士於2020年2月27日在「爸媽嚴選好課」平臺為孩子購買了「限時0元打卡-海底小縱隊學英語」半年課程,費用為998元。此次0元學課程的參與條件為:2月26日-2月29日成功購課,並且在3月2日24:00前兌換課程的用戶可以參與限時0元學活動。
  • AARRR已過時,「6R」模型才是新一代用戶增長模型
    編輯導讀:在用戶運營體系中,AARRR是一個經典的框架模型,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用戶生命周期,採取有針對性的營銷。但是隨著流量紅利逐漸消失,增量空間變小,增長變得越來越難,AARRR模型不再是今天這個時代有效的黑客增長模型。本文作者為我們介紹了一種新的用戶增長模型——「6R」模型,與大家分享。
  • 活動拆解:10元風暴活動拆解及技巧分享
    本文作者通過親身的體驗,對10元風暴活動進行了拆解,為我們分析了為什麼要做掌上風暴活動?掌上風暴和各個崗位運營有什麼關係?這個活動的巧妙之處在哪裡?以及對於運營有哪些啟發?招商銀行掌上風暴,2010年首次活動,到今年已是第11年了。為了年底KPI的達成,關鍵指標的衝刺,招商銀行已經將「掌上風暴」打造成現象級的營銷活動。
  • 「如何讓100元變1萬元」「從0開始增加收入」……很多網上理財課...
    原標題:「如何讓100元變1萬元」「從0開始增加收入」……很多網上理財課,通過這樣讓人心動的宣傳,把一批金融「小白」圈進了「課堂」—— 網上理財課 實現了誰的財富夢
  • 雙11首日業績:東奧成交額破5000萬,斑馬AI課居中小幼培訓首位
    會計課熱賣之外,5000多套2021年法考課程在一個小時內賣出。今年法考報名人數和去年相比增長16.8%,創歷史新高。同時,在中小幼培訓類目裡,斑馬ai課、至慧學堂、作業幫直播課在開賣首日位居前三。此外,嘰裡呱啦、猿輔導、瓜瓜龍、瑞思英語等首次參加天貓雙11的教育機構紛紛入圍中小幼培訓品牌TOP10。
  • 案例拆解|Processon歲末寵粉活動
    編輯導讀:本文作者通過親身的體驗,對Processon的歲末寵粉活動進行了拆解,對活動用戶的參與路徑、可復用的點以及存在的問題都一一展開了梳理分析,並總結了幾點實用建議,供大家一同參考和學習。
  • 案例拆解:從800萬到3000萬逆勢疫情增長——打造個人IP突圍小眾市場
    摘要2020年疫情之年,很多行業生意下降,但有小眾市場婚姻管理師品牌從2019年800萬營業額增長到今年近3000萬。本文將進行深度解析,打造個人IP有哪些關鍵點?如何在小眾市場實現突圍?如何通過個人IP助力自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