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鉻鍍層取代重汙染六價鉻電鍍的技術及必須性

2021-01-06 hc360慧聰網

    慧聰表面處理網:

    一.前言

    六價鉻電鍍嚴重汙染環境、危害人類的身體健康,受到國際上廣泛的密切關注,歐洲聯盟、日本和北美各國的環境保護部門都制訂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規,限期取代嚴重汙染環境的六價鉻電鍍,也不準許六價鉻電鍍產品進入他們的市場。六價鉻電鍍也是我國電鍍的主要汙染源,嚴重汙染著空氣、水源和土地,嚴重危害著人民的身體健康。遵照中央關於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需要和保護環境,協調發展、人文關懷的精神,研究取代嚴重汙染環境的六價鉻電鍍的技術和應用,將可以從源頭上治理電鍍對我國環境的汙染。

    為此,本文介紹了當前國內外取代六價鉻電鍍的研究現狀和有關技術及政策,各國的實踐表明取代六價鉻電鍍,將明顯改善環境治理狀況,而且可以提高電鍍產品的質量,同時節約大量的汙染處理費用,具有極其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二.六價鉻電鍍

    六價鉻鍍鉻是電鍍行業中應用最廣泛的鍍種之一,量大面廣,鋼鐵、鋁、塑料、銅合金和鋅基合金壓鑄件上都要鍍裝飾鉻,功能電鍍(硬鉻)的電鍍工件包括液壓汽缸和柱塞、曲軸、印刷板/滾筒、內燃機活塞、塑料模具、和玻璃纖維工件的製造、切削工具等,也用於修復磨損的工件,例如滾筒、模具、汽缸和曲軸的修復。

    六價鉻鍍層具有良好的硬度、耐磨性、耐腐蝕性能和裝飾性,不僅用於裝飾性鍍層,而且大量用於功能性鍍層以及工件的修復等,也可利用微裂紋鉻層作為潤滑鍍層應用(硬鉻)傳統的鍍鉻技術一直採用六價鉻(鉻酸)作為主要的電鍍原料,六價鉻鍍層白亮、硬度高,耐磨損和防腐蝕性能好,而且工藝簡單,維護方便。但是六價鍍鉻是最嚴重的、最難處理的電鍍工業的汙染源之一。鉻是生物正常的代謝過程的必須的元素之一,缺鉻將造成糖、脂肪等新陳代謝混亂,但鉻含量過高,則對生物和人的身體造成嚴重危害。美國環境保護局(EPA)將六價鉻確定為17種高度危險的毒性物質之一。鉻在水中以三價和六價形式存在,其中六價鉻的毒性很大,大約是三價鉻的100倍,如果水中六價鉻的含量超過0.1毫克/升的濃度,就會對人體產生毒性作用。六價鉻對皮膚有嚴重的刺激性,能造成皮膚潰瘍,長期攝入會引起扁平上皮癌、肉瘤和腺癌等疾病。六價鉻的廢水、廢物不能象氰化物一樣在自然界自然降解,它在生物和人體內積聚,能夠造成長期性的危害,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強烈致癌物質,也是嚴重的腐蝕介質和重汙染環境的物質。我國各地區擁有大量的六價鉻電鍍槽液,總量估計在千萬噸以上,嚴重汙染我國的水、土壤和大氣環境,每年用於治理電鍍廢水的費用中60%以上是用於處理含六價鉻的廢水、廢氣和廢物,六價鉻電鍍造成的環境汙染損失,廢水處理費用和人員職業病害少說也在數百億人民幣以上。[1,2,3]

    六價鉻鍍鉻槽的成分是鉻酸和硫酸,比率範圍是75:1到250:1(重量比)。槽液的酸度極大,pH0。槽液可以用氟化物催化。鉻酸中鉻是+6價氧化狀態,被還原成+3價,最後為零價。六價鉻低的電流效率造成了如下問題:低電流密度區的覆蓋能力差,高電流密度區過量沉積(例如工件的邊緣)。對於工件表面的均勻覆蓋能力稱為分散能力。許多情況下,是過量電鍍,然後加工到最後尺寸。有些情況下,需要輔助陽極使工件獲得均勻的鍍層。六價鉻電鍍溶液的主要化學原料是三氧化鉻(鉻酸)。三氧化鉻含有接近52%的六價鉻。槽液一般含有130~230g/L六價鉻。六價氧化態的鉻是鉻最毒的形式,美國環境署將它列為17種最毒化學品之一。

    六價鉻是著名的人類致癌物質列為危險的空氣汙染物質(HAP)。由於陰極電流效率低和高的溶液粘度,當電鍍生產時,氫和氧的氣泡產生,形成含有六價鉻的水霧。1995年1月25日,美國環境署發布最終標準「硬鉻和裝飾鉻電鍍和鉻酸氧化槽的國家排放標準」(40CFRParts9和63)。EPA最近提出的鉻酸排放標準,鉻為0.05mg/m3到0.03到0.010mg/m3,取決於工藝,槽的尺寸,和使用的除霧技術。如果使用三價鉻工藝進行裝飾鉻電鍍,沒有排放標準,僅僅要求保持記錄和提供報告。美國職業安全和健康局(OSHA)計劃於2004年10月提出新的六價鉻化合物的規定。當前允許的最高濃度為100微克/m3。含鉻酸的空氣通過潮溼的洗刷控制排放。這些系統採用其他工藝的廢水進行處理。含六價鉻的廢水首先酸化到pH2.5。然後用二氧化硫或亞硫酸鈉還原成三價鉻。最後,溶液中和以氫氧化鉻的形式沉澱下來。廢水中規定總鉻的濃度是0.1到1.0ppm。美國環境署在潔淨水動議中規定鉻酸是最重要的汙染物質。在安全飲用水動議中,最大汙染水平(MCL)鉻酸含量為百萬分之零點一(或0.05milligram/liter).MCL是公共供水系統飲用水允許含有的最大汙染含量。

    美國資源保護和回收動議(RCRA)中,由於它的劇毒性質,規定濃度超過5mg/l,廢物就是一種危險成分和危險廢物(D007)。失效的鉻酸電鍍槽要作為危險廢物進行處理。沉澱的氫氧化鉻淤泥規定為F006危險廢物。每磅鉻酸進行廢物處理後,將產生9.5磅的淤渣(35%固體)。

    另外,六價鉻電鍍一般採用鉛陽極。長時間使用鉛陽極會形成鉻酸鉛,鉻酸鉛從陽極上剝落,沉澱在槽子當中,形成鉻酸鉛淤渣,採用過濾機或過濾泵清除,作為危險的廢物處理。

    六價鉻電鍍溶液一般採用鋇化合物形成硫酸鋇來控制硫酸鹽的濃度。這也必須作為危險廢物進行處理。

    三.取代六價鉻電鍍的非鉻方法

    由於對於環境和工人健康的關切程度的提高,許多公司正在尋求取代硬鉻和裝飾鉻的非鉻電鍍方法。

    下表提供了一些非鉻取代硬鉻和裝飾鉻電鍍方法。許多代鉻技術是建立在鎳的基礎上的。鎳鹽也是33/50項目列出的自願減少的17種危險的化學物質之一。在所有的應用領域,由於它的綜合的性能,沒有一種鍍層能夠在所有的應用領域取代六價鉻鍍層。應根據每一種應用的最重要的性質選擇取代的鍍層。溶液的商品名字和製造商包括在下面的表中。但是,所提到的公司、工藝或產品名字,並沒有得到美國環境保護署的認可。

    如上表所示,國際上現有的代鉻鍍層並不能完全代替六價鉻電鍍,而且代鉻鍍層大多數是以鎳為基礎,鎳鹽同樣是一種汙染物質,而且對於雙組分或多組分電鍍在工藝實施上,廢水處理上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價格成本上也高於六價鉻電鍍,並不是取代六價鉻電鍍的最好的方法。

責任編輯:侯俊梅

相關焦點

  • 新聞背景:六價鉻汙染緣何猛於虎?
    這是因為鍍鉻所需原料——鉻酐的生產過程會產生大量的鉻渣中含有致癌物鉻酸鈣和劇毒物六價鉻,這些鉻化合物一旦滲入水體和土壤,完全可以隨地下水的流動直至滲透到巖基層並對巖基產生腐蝕作用,其汙染將無法去除,成為持久損害地下水和農田的汙染擴散源。
  • 迪賽環保:為什麼要消除六價鉻的汙染?真相在這裡
    從2005年開始進入金屬表面處理領域的環保化替代研發,至2010年公司的無鉻鈍化劑系列產品通過專家鑑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11年在大型鋼廠批量使用,到如今批量熱鍍鋅無鉻鈍化劑市場應用的全面推進,公司始終將「消除金屬表面處理領域的六價鉻汙染」作為自己的環保目標,不斷推動著國內金屬表面處理領域無鉻鈍化技術替代傳統六價鉻鈍化的進程。
  • 【乾貨】六價鉻汙染土壤、地下水修復技術最新進展及驗收標準建議
    【乾貨】六價鉻汙染土壤、地下水修復技術最新進展及驗收標準建議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鉻化合物廣泛應用於化工、輕工、冶金、紡織、機械等行業,建國以來共有鉻鹽廠近60家,目前在產14家,關停企業遺留場地是我國鉻汙染場地的主要來源。
  • 「專治」六價鉻的新土壤修復技術誕生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高速發展的工業給環境帶來大量的重金屬汙染,自2005年以來我國逐步進入重金屬汙染事件高發期,由此引發的食品安全和生命健康問題屢見不鮮。土壤重金屬汙染的形勢越發嚴峻,數據表明,全國約有19.4%的耕地調查樣點超過土壤環境質量限量標準。如何治理好土壤中的重金屬,已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然而要在短時間內卸掉土壤不能承受之「重」面巨大挑戰。
  • 「案例分享」重慶某六價鉻汙染場地土壤修復工程案例
    關鍵詞:六價鉻汙染;原位固化穩定化;場地修復;工程案例由於傳統的粗放管理和野蠻生產,電鍍等工業生產活動對我國部分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了嚴重的鉻汙染,其中六價鉻的水溶性、強氧化性和致癌性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產生了嚴重威脅[1-2]。土壤具有多孔性、強吸附性和不均性,但受汙染土壤的上述性質會導致汙染物質源源不斷地向水體、植物等擴散[3-4]。
  • 福建省電鍍行業汙染防治工作指南(試行)
    詳情如下:福建省生態環境廳關於印發《福建省電鍍行業汙染防治工作指南(試行)》的通知各設區市生態環境局、平潭綜合實驗區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局: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國發〔2016〕31號)和《關於加強涉重金屬行業汙染防控的意見》(環土壤〔2018〕22號),提升我省電鍍行業汙染防治水平,減少重金屬汙染物排放,
  • 晉江一周連查兩起環境汙染案件 六價鉻超4萬多倍(圖)
    閩南網10月23日訊 這一周,執法人員連續在晉江英林和靈源查獲兩起環境汙染案件,其中英林一隱匿山區養豬場的電鍍加工點六價鉻竟超標43900倍。目前,兩案均移交公安機關做進一步處理。  據悉,新《環保法》實施以來,晉江運用新環保法對環保違法行為予以嚴厲打擊,今年1~9月,共移送行政拘留案件16起,移送涉嫌環境犯罪案件9起,均居全省首位。
  • 【專家觀點】水合硫酸亞鐵修復六價鉻汙染土壤、地下水- 你所不知...
    導讀:鉻汙染土壤和地下水中的鉻主要以六價鉻和三價鉻兩種價態形式存在,其中三價鉻毒性低、穩定性較高,而六價鉻毒性強易遷移,為了達到降低鉻毒性和遷移性的目的,最常用的修復技術為化學還原法。  2.2  難以達成嚴苛修複目標  單獨使用FeSO4·xH2O可一定程度上降低汙染土壤中總鉻與六價鉻的浸出濃度以及鹼消解六價鉻含量,尤其是在早些年六價鉻的汙染修復項目普遍僅僅以鹼消解六價鉻含量這一項指標執行驗收的情況下。
  • 化學還原法處理電鍍含鉻廢水的工程應用
    李國會 馬相賓 裴燏     (中國環境管理幹部學院河北秦皇島066004;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七二三工廠河北永年057150)     摘要:用亞硫酸氫鈉作還原劑處理含鉻電鍍廢水時,不調節廢水pH值會出現暫時定性檢測不含六價鉻的假象,過一段時間廢水中又會出現六價鉻
  • 無六價鉻裝飾鍍層的世界
    麥德美樂思以優異性能滿足嚴苛汽車需求四十年電鍍歷程四十多年來,塑料電鍍(POP)的工藝一直被用來改進零部件的外觀,提高耐腐蝕性以及減少損耗、減輕重量,如門把手,儀錶板和排擋頭等。塑料電鍍是一種將非導電材料例如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塗覆多種金屬層和裝飾性鉻導電鍍層的製程。
  • 可抑制水體中六價鉻被植物吸收
    新華社合肥6月3日電 記者從中科院技術生物與農業工程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吳正巖課題組近期利用廢舊紙箱研製出一種高效去除水體中重金屬的納米複合材料,為重金屬汙染修復和廢棄紙箱循環利用提供了新思路。美國化學會學術期刊《朗繆爾》日前發表了該成果。
  • 水中六價鉻這樣可怕還不檢測嗎?
    六價鉻均以含氧酸根的形式存在,在酸性溶液中主要是橙色的Cr2O72-,在鹼性溶液中主要是黃色的CrO42-。那麼它對人體是否有危害呢?不對水中六價鉻進行檢測可以嗎?有關六價鉻帶來的危害!六價鉻為吞入性毒物/吸入性極毒物,皮膚接觸可能導致敏感;很可能會造成遺傳性基因缺陷,對環境有持久危險性。但這些是六價鉻的特性,鉻金屬、三價或四價鉻並不具有這些毒性。六價鉻是很容易被人體吸收的,它可通過消化、呼吸道、皮膚及黏膜侵入人體。有報導,通過呼吸空氣中含有不同濃度的鉻酸酐時有不同程度的沙啞、鼻黏膜萎縮,嚴重時還可使鼻中隔穿孔和支氣管擴張等。
  • 工業廢水大探秘之電鍍廢水
    01 電鍍廢水處理特點及分類  電鍍作為全球三大汙染工業之一,電鍍廢水中含有鉻、鎳、銅、鎘、鋅等重金屬以及氰化物、酸鹼、光亮劑、添加劑等有毒有害汙染物。  國家規定檢查汙染環境的19種物質,電鍍廢水中就有14種。這些汙染物進入環境後難以被降解,不僅會造成水汙染,而且毒性大、對人類危害極大。我國每年排放電鍍廢水達到40億噸,佔工業廢水總量的1/5。因此,有效處理電鍍廢水具有重要意義。
  • 廢水六價鉻超標1300倍 鍍鋅作坊老闆被判坐1年牢(圖)
    老陳說,鎮上也有人在做電鍍,時間也比他早,他並不知道後果有那麼嚴重。對於電鍍加工,他也並未到環保部門審批。同時對於電鍍的汙水,他更沒有專門的防滲漏收集池。老陳只是在家庭作坊外面挖了一個一米深的小池,然後一根排汙的管子通到池子裡。做了近4個月的電鍍加工,老陳總共獲利約4萬元。  今年8月1日,慈谿市環境保護局執法人員在接到舉報後,找到了老陳的作坊,並對電鍍廢水進行現場採樣。
  • 雲南鉻汙染導致地下水六價鉻含量超標200倍以上
    中廣網北京8月30日消息(記者劉樂)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雲南陸良縣鉻渣汙染事件近期備受關注,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就此赴事發地,進行了歷時9天的調查和走訪,今天(30日)在北京公布了調查結果並給出呼籲和建議。
  • 行業普遍電鍍廢水處理方法
    #電鍍廢水處理行業普遍電鍍廢水處理方法電鍍廢水作為一種高難度的工業廢水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處理工藝複雜且不易把控困擾著不少生產企業,作為專業工業廢水處理一站式解決方案服務商,今天依斯倍環保給大家聊聊行業內普遍的電鍍廢水處理方法有哪些
  • 一線電鍍師傅總結:三價鉻鈍化現場操作要點
    但六價鉻是一種劇毒物質,具有致癌、致畸和誘發基因突變的危害,嚴重汙染環境和危害人體健康,其應用已經受到了嚴格限制。三價鉻的毒性約為六價鉻的1%,順應清潔生產的發展潮流,採用三價鉻鈍化工藝已經成為主流趨勢。
  • 電鍍廢水處理中的氧化還原電位控制應用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電鍍廢水中含有毒性很高的、汙染性非常強的氰化物及各類重金屬離子等,如果不進行處理排放,無疑對人體及其他動物的生命健康,以及生態環境構成嚴重威脅。本文旨在在含鉻廢水、含氰廢水處理過程中,通過對氧化還原電位的控制,精細化處理六價鉻和氰化物離子,對其進行毒性減 弱。
  • 為什麼選擇三價鉻鍍鉻 而不是六價鉻?
    最早的鍍鉻是1854年從氯化鉻溶液中鍍鉻,1856年從六價鉻中析出得到金屬鉻層。1920年發明了以硫酸催化劑的六價鉻鍍鉻,成為現代鍍鉻的基礎。但六價鉻為吸入性毒物,皮膚接觸可能導致敏感,更可能造成遺傳性基因缺陷,吸入可能致癌,對環境有持久危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