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隨園食單,悠遊自在,他是吃貨的最高境界
吃貨,這個詞在現在已經不僅僅是指喜歡吃的人了,它更是一種生活情趣的體現。喜歡吃,會吃,懂吃,愛吃的人自然是熱愛生活的人。比如汪曾祺先生筆下的高郵的鴨蛋,拿筷子一戳蛋黃的油就淌了出來,我們上中學的時候每每讀到此處口中就會生出口水,迫切的想要嘗一嘗,那種流油的鴨蛋黃。
最值得說一說吃貨的必然是袁枚了。他愛好自然山水喜歡喝茶飲酒,懂吃會吃還愛研究吃東西,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老饕。袁枚的吃貨之名,廣為流傳。在當時,他的很多朋友慕名而來,不是因為他的詩名才明,而是因為他』『會吃』』的本事。一位響噹噹的乾隆才子詩壇盟主,不在官場上爭名逐利,卻在山林間隱逸無爭,研究起吃東西來,實在是令人羨慕。
袁來的一生還算是比較平坦的,少年的時候就有非常出眾的才名,十分聰慧在鄉裡之間廣為流傳。年紀輕輕的時候就得到了貴人的賞識,刑部尚書尹繼善,十分喜歡他,他進行了諸多指點。這樣袁枚在年僅24歲的時候,就中了進士,而且當上了翰林院的庶吉士。當時考中了進士就能夠進翰林院是非常難得的一件事,而袁枚的官場之情卻順順噹噹的,這實在足以令許多人豔羨了。
可惜好景不長,袁枚外放之後,他在袁枚在很多地方都當過縣令,而且勤於工作有很好的政績。但是卻沒有得到什麼,很大的晉升。好在袁枚生性隨和,也對,這些功名利祿沒有什麼極大的欲望,所以他在父親去世之後就辭去了自己的官職回家奉養母親了,由此可見,袁枚還是一個真真正正的大孝子啊。作為『』乾嘉三大家『』之一的他,有很高的文學素養,僅僅精通詩文繪畫,還對音律頗有研究,也可以說是非常懂得生活,享受生活的文化人了。
袁枚,雖然是一個吃貨喜愛研究美食,但他並不會做飯,不是一個烹飪家。著名的隨園食單就是袁枚這個吃貨的集大成者。在外人看來,一個文學才華能夠與紀曉嵐齊名的人竟然放下身段,去研究這些吃吃喝喝的東西,多少都有些可惜。袁枚並不這麼覺得,反而他十分喜愛研究這些東西而且,從中得到了許多快樂。《隨園食單》記載了,約326種南北菜餚,還有一些糕點的製作方法,當然了,作為一個正經的文人,騷客,當然少不了泡茶飲酒。這部吃貨之書的,文學價值極高,分類極細。袁枚的筆下這些食物菜點,就像是文章詩詞一樣,師承何派出自誰手,什麼精妙之處,他都能說出一二來。
《隨園食單》的細緻精湛令人咋舌,從有鱗的魚無鱗的魚道,生口鳥類海鮮河鮮,無一不細緻入微,甚至還首次開創了食品加工,官方要求和必須要執行的製作標準。這簡直就是在為現代的食品加工業鋪路啊。
袁枚自從辭官隱居購置了這座隨園,在此地藏書,隱居,喝茶飲酒,有的時候在用朋友的召喚,去大江南北做做客看看風景,吃吃別的東西。這樣的生活足足過了五十年。通天老狐,醉輒露尾。這就是袁枚的真實寫照了。在他六十七歲的時候母親的喪事服完了。於是高齡的他開始了『』登山『』的運動。71歲的時候去了武夷山,又分別以73,77,79歲的高齡多次登上天台山。這樣的登山成績即使放到現代,也是令人讚嘆不已的。80多歲的人仍然外出旅遊,可謂是真真正正的人老心不老了。有時候不比現代沒有這麼多舒服的交通途徑,足以見袁枚是一個多麼瀟灑的,愛生活的人了。
喜歡吃,愛吃的人,必然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必然是一個善良的天性,真誠的人。袁枚能夠不拘泥於世俗,即使及時的睜開名利的枷鎖,跳出樊籠之中,依照自己的心去生活。論是藏書寫詩,還是研究吃的,都是他安靜淡然內心的最真正最直接的投影。他收藏了許多書,在晚年的時候又捐了出去。外物對於他來說,只是一個調劑的方式罷了,從來不會左右她的人生。八十二歲高齡,在乾隆嘉慶那個年代,簡直是一個奇蹟。遵從本心,悠遊自在。豁達開朗的去生活去愛生活,做一個小吃貨也蠻不錯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