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覺得補鈣是老年人要做的事,因為老年人缺鈣會導致骨質疏鬆,摔倒後容易骨折,最後造成不良預後。很多數據也證明了骨質疏鬆的危害性。骨質疏鬆性骨折是老年患者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老年人確實需要補鈣。那對於年輕人來說,就不需要補鈣了嗎?
NoNoNo,研究發現,人的骨量會在30-35歲達到峰值,之後就會逐漸丟失。也就是說,如果不在年輕的時候補充足夠的鈣質,老年期骨質疏鬆率會大大上升。
所以正確的做法是:年輕也該及早補鈣,正確補鈣可預防骨質疏鬆。
常見補鈣誤區
具備補鈣意識的人很多,通過飲食補鈣的人也很多。但是在飲食方面的正確補鈣方式,卻不一定每個人都知道。稍不注意,就很可能陷入了補鈣誤區。
對照看看下面這些常見的補鈣誤區,你有做過嗎?
1. 骨頭湯能補鈣
按照傳統「以形補形」觀念,多喝骨頭湯,就能補鈣,便能強健人體骨骼。
研究證明,用高壓鍋燉煮棒骨兩小時之後,鈣濃度往往都在4毫克/100毫升以下,與肉湯沒什麼區別,而這個數值僅僅為牛奶中鈣含量的二十五分之一。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骨頭裡大量鈣的形式,都是不溶於水的。這個鈣形式能溶於醋中,但是加醋不加水的熬煮方式,並不適宜正常食用。
2. 蝦皮補鈣效果好
蝦皮是人們常用的補鈣食材。因其含有大量的鈣而被成為補鈣佳品。
其實,蝦皮的鈣含量雖然高達991毫克/100克,但其難以被徹底嚼碎,其中大部分鈣會隨著不消化的殘渣一起排出體外。因此,蝦皮中鈣的吸收利用率很低。
3. 豆漿是高鈣食品
很多人不愛喝牛奶,便用豆漿來代替,覺得兩者形態相似那營養也相似。
豆漿是大豆加大量水後磨製而成,其中的鈣含量也被大量稀釋了。雖然大豆的鈣含量能達到200 毫克/100 克,但做成豆漿後,就變成了10 毫克/100 克,這個數值只有牛奶的十分之一,大白菜的五分之一。
再者豆漿中,不像牛奶那樣含有促進鈣吸收的維生素D和乳糖,所以豆漿並不屬於高鈣食品。
4. 飲料和補鈣無關
很多人覺得補鈣除了多吃營養的,就是吃鈣片,和喝飲料這種習慣沒關係。
其實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會影響鈣質的吸收,比如愛喝可樂等飲料,因為飲料中大多含有磷酸鈣和精製糖,而這兩種成分都會妨礙鈣的吸收。
所以,需要補鈣的人都應該嚴格控制甜飲料的攝入。
科學補鈣這麼做
補鈣很重要,怎麼食補大有講究!牢記下面這個小口訣:
牛奶酸奶排第一,
豆腐豆乾很優質,
綠葉蔬菜效果好,
維生素D別忘記。
1. 牛奶酸奶排第一
牛奶是鈣的最好來源。因為牛奶鈣含量較多,吸收率較高。100 毫升牛奶中鈣元素的含量約為 104 毫克,而牛奶中所含的乳糖、乳脂、維生素 D、檸檬酸都可促進鈣的吸收,因此牛奶中鈣的利用率可達40%以上。
酸奶中的鈣含量與牛奶相當或略高於牛奶,每 100 毫升酸牛奶(平均值)中含 118 毫克鈣。酸奶中含有較多乳酸,乳酸具有促進鈣吸收的作用,因此酸奶中鈣的吸收率會高於牛奶。
2. 豆腐豆乾很優質
豆製品是居民膳食常見食品,《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每日攝入30-50克豆製品。豆製品因加工方法及添加成分不同,鈣的含量差異較大。
北豆腐含鈣量較高,每 100 克豆腐含鈣 138 毫克;南豆腐鈣含量略低,每 100 克豆腐含鈣 116毫克。豆腐乾(平均值)每 100 克含鈣 308 毫克,豆腐皮每 100 克含鈣 313 毫克。
3. 綠葉蔬菜效果好
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多吃蔬菜水果有助於骨健康。增加膳食中蔬菜水果比例,可顯著減少尿鈣流失,蔬菜水果中富含的營養素對骨骼也有保護作用。單就鈣的相對含量而言,綠葉蔬菜含鈣量大多不如奶製品或豆製品,但綠葉蔬菜每天攝入量基數比較大,所以它們也是鈣的重要來源。
4. 維生素D別忘記
維生素D是骨骼強壯的促進劑,它能促進人體對鈣的吸收和利用,促進鈣沉積在骨骼。日常生活中含維生素D的食物不多,主要在富含脂肪的魚類(三文魚、金槍魚等)、黃油、蛋黃、奶酪和強化牛乳中。
快醫君提醒:
補鈣也要講究科學方法,盲目補鈣或許會讓補鈣事倍功半。而對於補鈣這件事,最好是從「早」補起,早補鈣可以早期防治骨質疏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