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釣寒江雪 作者車前子
秋夜思
文/車前子
客堂。電燈泡。八仙桌。關緊的木格窗戶。我想起小時候,祖母裁剪寒衣,白粉在衣料上畫出大片小片,剪刀烏沉沉。
凳子上放了一包絲棉,用青布做的包袱皮,絲棉瑩光散射地露出一點,很好看。
天井裡沒種樹種花,只有一盆萬年青。門口的桃樹葡萄幾年前就死了,門口空蕩蕩,也就無木葉嘆息。「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屈原《九歌》這兩句,前一句是音樂,後一句是圖畫。
鳥巢茂林枝 作者車前子
今天下午秋意夠濃的,像是暮冬,我心裡覺得快要下雪了,我的兩條腿已經開始涼了,我的情緒很不好,我想聽一聽古琴,我有幾天沒聽了。
我挑了一些與秋有關的琴曲——琴曲中,與秋有關的琴曲極多,因為古琴的品質就是秋的,秋天的。秋深了。秋深有人家,人家即天涯。枝頭蕭蕭葉,心頭寂寂花。
唧唧秋蟲語 作者車前子
我的藏書裡只有一本琴譜,是《神奇秘譜》,我隨手翻翻,就見到《秋月照茅亭》,朱權的解題「心與道融,意與妙合」,他的解題大都如此,所以不妨一抄:
臞仙曰,是曲者,或謂蔡邕所作,或曰左思。蓋曲之趣也,為天宇之一碧,萬籟之鹹寂,有孤月之明秋,影涵萬象。當斯之時,良夜寂寥,迢迢未央,孤坐茅亭,抱琴於膝,鼓弦而歌,以訴心中之志。但見明月窺人,入於茅亭之內,使心與道融,意與妙合,不知琴之於手,手之於琴,皆神會也。其趣也如此。
臞仙即朱權。《秋月照茅亭》我無緣聆聽,讀了朱權的這段話,尤其是「但見明月窺人,入於茅亭之內」,文字頓時圖畫,圖畫頓時音樂——我驀然聽得,的確「其趣也如此」。
龍年畫蛇 作者車前子
後來想到近日偶然讀到的《秋夜思》,這是戴望舒的一首詩歌,就聯想起小時候我見到祖母裁剪寒衣的情景,也不知道這是真的還是假的,於是情緒很不好,於是就想聽一聽古琴。最終我聽了查阜西先生的《洞庭秋思》,連聽了幾遍,不免有渺渺秋波之嘆。查阜西先生的曲終不是不見人,而是十分擬人化:秋波橫傳,臨去一瞬。瞬,眨眼的意思。這眼眨得風情無限,讓我頓時對查阜西先生神往起來。
寫到這裡,我停下,又去聽了一遍。
昨晚有朋友送我一本他寫的有關老雜誌的圖書,我看到戴望舒的《秋夜思》,最後一段是:
詩人云:心即是琴。
誰聽過那古舊的陽春白雪?
為真知的死者的慰藉,
有人已將它懸在樹梢,
為天籟之憑託——
但曾一度諦聽的飄逝之音。
而斷裂的吳絲蜀桐,
僅使人從弦柱間思憶華年。
秋江 作者車前子
戴望舒實在詠的是瑟。琴是沒有柱的,他暗用了李商隱《錦瑟》的句子。
在那本有關老雜誌的圖書裡,我還見到龐薰琹的名字。他是畫家,蘇州常熟人。「琹」是「琴」的古字。薰琹兩字,有穀雨三朝的穠麗,雖說古琴的品質是秋的,它偶爾也有春光爛漫的時刻,龐薰琹的同鄉吳景略先生彈奏的《陽春》,就有薰琹的顏色。
藝術簡介
車前子
1963年生,詩人,作家,水墨工作者。蘇州人,現居北京。出版有詩集與散文隨筆集《散裝燒酒》《像界河之水》《明月前身》《手藝的黃昏》《茶飯思》《不寒窗集》《冊頁晚》等二十餘種,並多次在國內外舉辦過個人書畫展。
責任編輯/薛萍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有更多驚喜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