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似乎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個關鍵詞。
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大家都在追求效率和生產力,恨不得把一分鐘掰成兩分鐘用。但一味尋快,忽略了自己的體驗與感受,則會讓生活變質。
有時候,放緩腳步,並不意味著一定就會被趕超,反而會讓人走得更紮實,更能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正如米蘭·昆德拉所說:要慢下來,因為自在有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
來源丨本文內容綜合選自《萬物皆有歡喜處》
編輯丨陳思;實習生 思純
圖片來源丨《小森林》劇照,圖蟲創意等
慢生活不是磨蹭,更不是懶惰,而是讓速度的指標撤退,讓生活變成更細緻。
——慢生活發起人卡爾·霍諾
曾經讀過一則有趣的寓言故事:
一隻小老鼠在拼命奔跑
烏鴉見了,說:
「不行。我要急著跑到這條路的盡頭,看看究竟是啥模樣?」
一路上,小老鼠拼命奔跑,從來不敢停歇,直到有一天它終於跑到了盡頭,碰到了一棵大樹樁,停了下來。
「早知這樣,好好欣賞欣賞沿途的風景,該是多美好啊……」
小老鼠後悔了。這時,它已經老得再也跑不動,甚至連眼皮都抬不起來了。垂垂老矣!想來碌碌一生,只顧奔跑,卻無暇享受生活,真是追悔莫及!
讀完這則寓言你有什麼啟示呢?
「快」,似乎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個關鍵詞。
對於我們當下社會正在經歷的變化,學界提出了一個涵義更加精準的概念:「大加速」(The Great Acceleration),用它來指代我們越來越快的當代生活。
2006年,一位來自英國的心理學家進行了一項實驗,發現世界各地的行人走過同一段路所花的時間,整體上比20世紀90年代初減少了10%。這種大加速讓我們有種失控感。倘若這項調查是發生在2019年的中國,數據怕是要更加觸目驚心,失控感更加強烈。
現代人都太講究效率,每個人都在講故事抓風口,每個人都有夢想需要追逐,整個社會都在販賣焦慮。
《一個月瘦了10斤,我靠的是這個》
《我一年讀500本書,你呢?》
《我,00後,年入百萬》
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大家都追求效率和生產力,恨不得把一分鐘掰成兩分鐘用。
這讓我聯想到約翰·列儂說過的話:
「當我們正在為生活疲於奔命的時候,生活已經離我們而去。」
效率並非不好,但如果一切都以效率為先,你就會喪失很多自己的體驗和感受,而這種感受對於自己能否慢下來極其重要。
有時候,放緩腳步,並不意味著一定就會被趕超,我覺得這反而會讓人走得更紮實,更能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正如米蘭·昆德拉所說:
要慢下來,因為自在有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
1986年,義大利一個叫卡洛·佩特裡尼的記者快被報社沒日沒夜的工作和毫無營養的快餐給逼瘋了,一怒之下,發起了一場著名的「慢餐運動」。
他宣稱:
城市的快節奏生活正以生產力的名義扭曲我們的生命和環境,我們要從慢慢吃飯開始,反抗快節奏的生活。
一時間,應者雲集,「慢風潮」從歐洲開始席捲全球。
慢生活其實並非速度上的絕對慢,而是一種輕鬆和諧、回歸自然的意境,放緩腳步,慢慢享受生活所賦予的美好。
如果看過電影《小森林》,你一定記得那個笑容如山泉般清澈的姑娘,市子。
市子由於無法融入喧囂吵鬧的大城市裡,回到從小生活的那個叫做小森的村莊。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她有條不紊地安排著自己的生活,生活的氣息,終於慢慢回到了她的身上。
春天萬物復甦,
小森的山上長滿了野菜,
延齡草,白根葵,莢果蕨,金漆葉……
夏天有了西紅柿,
冰鎮起來,咬一口,
也是甜甜的味道。
秋天的木通果長到胖乎乎的紫色樣子,
破口開裂時摘下來,
和好朋友坐在門口,一人拿著一個邊吃邊玩,
像是回到了小時候。
冬天的蘿蔔,
別有一番滋味。
煮進濃濃的湯汁裡,
為這個季節增添了熱氣騰騰的溫暖。
「應季而生,不時不食」大概就是對生活最好的態度。
生活就是這樣,當你速度放緩,把欲望減少,把人際變簡單,把時間留給愛的人、喜歡的事,那你就會快樂很多。
《小森林》的最後,市子覺得自己還需要努力,於是又回到了東京。當5年後,再次歸來,她的心裡再也沒有因為逃避生活才回小森的自責,她的目光裡只有堅定和坦然。
在生活壓力撲面而來的時候,「慢生活」能讓人們在生活中找到平衡、找到樂趣,滋養心靈,給生命一個舒展的空間,也只有這樣才能積蓄力量,走得更遠。
就像《萬物皆有歡喜處》中提到的:
最簡單的往往都是最難的,也許是只想把一碗白飯蒸好,也許是只想把一鍋蘿蔔燉入味。人回到最簡單的訴求 ,不渲染張揚出過多的欲望,自然容易滿足感動 。
隨著「慢生活」作為一種生活態度和行為方式風靡世界,幾乎成為一種時尚。
人們對「慢生活」好像出現了一些誤解。
曾經認識一個小妹妹L,她大學畢業後留在北京,2年換了5份工作。最後她實在受不了了跟我抱怨說:
現在的加班早起、朝九晚五、應付考勤的生活實在不是她想要的。
那你理想生活是什麼樣的?老闆拿錢是讓你幹活的,不是休閒度假,工作沒有不累的,要不然沒有你存在的價值。
我嚮往三毛和荷西的愛情故事,嚮往玉龍雪山的風、香格裡拉的花、束河的茶馬古道、拉市海的溼地、瀘沽湖的女神山。我特別想在大理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咖啡館。
看到她有這種想法,我當然極力勸阻,只有過來人才知道,詩和遠方哪有那麼簡單?
後來她還是很不屑地走了,也確實在大理開起了自己的咖啡館,種草、擼貓,愜意地很。然而好景不長,半年的光景店就支撐不下去了,房租、日常水電開銷、食材費用、員工工資壓的她喘不過氣來,工作兩年好不容易攢下的幾萬塊錢也打了水漂。
好的生活都是發在朋友圈,苦逼的生活只有自己懂。
慢生活家發起人卡爾·霍諾曾說:
「慢生活不是磨蹭,更不是懶惰,而是讓速度的指標撤退,讓生活變成更細緻。」
所以,當你再想要去看星星,聽鳥鳴,聞花香的時候,不妨問問自己,你真的分清慢生活,和懶生活嗎?
當然,在這個欲望高漲的時代,「慢生活」的實現並不容易,「慢」是需要付代價的,慢也是奢侈的。
作家村上春樹每天都清晨出門跑步,然後寫作直至中午,下午學習,晚上社交。很多人羨慕他整潔、溫馨的書房,有唱片、有吧檯、有各種小玩具。
然而往往容易被人們所忽略是,他從20多歲出版了第一本小說後,每天都把自己規劃得井井有條,每天堅持寫作四小時以上並長達三十年不間斷。所以,村上擁有的一切也都是他理應獲得的。
所以,當你再看到那些悠閒、舒適、無拘無束、不受金錢困擾的慢生活後,你應明白其實那都是人生給予自律的獎賞,是生活某個甜美瞬間,而非全部和日常。
慢生活並不是懶散、拖拉和逃避。這裡的慢,並不是速度上的絕對慢,而是讓人們在生活中找到一種平衡,學會張弛有度,勞逸結合。
在拼搏時偶爾停頓,充實自己。有時候走的太快,不但欲速則不達,也更容易讓自己陷入莫名的焦慮。
放慢節奏,提高效率,放平心態,提升健康。最終提高生活質量,提升幸福感。
正如林徽因所說:
「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
我們總是在抱怨,終日無閒時,終日多憂慮。卻不知道,生活中有一半麻煩,其實都是因為我們自己把日子過得太倉促。
浙江紹興有家名為《慢下來》的小店,門口擺著一行字,特別有哲理:
生活中有太多欲為而不可為
我們都為了生活二字勞於奔命
每天時時刻刻轉不停
到頭來並不明白自己要的是什麼
是名還是利
嚮往世外桃源般的天堂
沒有世俗的紛爭
每天與日月為伴
花鳥蟲魚皆知己
琴棋書畫懂一二乃錦上添花
其實我們都渴望自由
渴望靈魂的徹底解放
渴望放縱念想自由呼吸
一家小小的雜貨鋪或許不算什麼
但那是開始懂得享受生活的轉折點
我想有那麼一天
可以擁著滿屋子心愛的小物
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
以清淨心看世界,用歡喜心過生活。這更像是一種境界,達此境界,一切泰然。
所以,不要急呀。
慢生活,才是最高級的炫富。
平凡之中,方見天地。手藝就在我們身邊,他們始終生活在城市的街頭巷尾,從未遠去。
這是一本關於當下喧囂社會中靜得下來的那群人的書,講述的是45個城市手藝人的故事。他們中有我們身邊常見的蛋糕師傅,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有上過《國家寶藏》的傳統染料製作人仇慶年老先生,也有網紅手藝人。打鐵、制香、染布、修筆、斫琴、做團扇、刻硯、金繕、刺繡、鑄劍、竹藝、釀酒、做面……
他們一輩子只做好一件事,他們代表一種惜物的生活美學態度,他們教給我們在虛無的人生中找到意義,在為生計所苦的同時發現美好。
《萬物皆有歡喜處》
作者:祝羽捷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現在,21君給大家謀福利啦,免費送書!
如何獲得?
在本期周末讀書下面留言,獲得點讚數前2名(點讚數需不少於50)的讀者將獲得贈書一本,同時,21君會在前二名以外挑選部分留言走心的讀者,也免費贈送《萬物皆有歡喜處》一本。
為了給讀者提供更多的機會,每四期連續贈書的活動中,同一讀者只能獲獎1次(同一微信ID、手機號、地址均視為同一讀者)
我們將在明晚的夜讀中公布獲獎名單喲~獲得贈書的小夥伴記得按照時間留下你的地址,逾時不候喔~(所以點讚前2的截止時間是10月7日20:00-21:00之間喲~註:準確的時間以21君的截圖為準;如遇突發新聞也有可能提前截圖。)
小夥伴們,「別走得太快,等一等靈魂。」關於「慢生活」,你怎麼看?
和我們聊聊你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