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抗疫」有何經驗?清華長庚醫院應用AI技術成效顯著

2020-12-23 健康界

01項目簡介

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期間,受限於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的產能與應用環境,諸多定點醫院無法通過該方式作為初篩手段快速確診感染者,目前普遍多以胸部平掃CT檢查為主。其影像學表現為:單發或雙肺多發,斑片狀或節段性磨玻璃密度影(GGO)為主,其內紋理可呈網格狀(鋪路石徵),沿支氣管束或背側、肺底胸膜下分布為主,空氣支氣管徵,合併或不合併小葉間隔增厚,少數葉間胸膜增厚。及時明確此類患者的臨床與影像資料可為臨床早診斷、及時隔離與治療提供參考,改善患者預後恢復。目前感染者臨床與影像學表現雖具有一定特徵,但尚無大樣本或階段性總結。

應用人工智慧深度學習技術,可有效學習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影像特徵,以準確、有效的對發熱患者進行排查鑑別,減少排隊時間及院內交叉感染風險。基於人工智慧深度學習技術,我院和北京精診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聯合開發了新型冠狀病毒輔助診斷系統。該系統通過CT+AI的方式,可填補核酸檢測試劑盒往返運輸上時間的損失,輔助醫療機構辨別感染者,消除地區診斷水平差異,實現快速隔離、為診斷治療爭取時間。

02 服務內容

(1)提升診斷效率:

通過對已確診患者胸部CT數據應用人工智慧深度學習技術挖掘影像學特徵,對大量初篩患者CT數據在短時間內報出疑似新冠炎症區域,完成疑似病例篩查,輔助高強度工作下的影像診斷。

(2)消除地區診斷水平差異:

以第五版及第六版診療方案中病例特徵、檢驗學及第一階段影像學智能診斷基礎,面向感染科、呼吸內科等臨床科室,構建計算機智能輔助診斷評分模型及系統。

(3)對各臨床分型肺炎醫療數據綜合學習:

結合重症特徵、影像等多模態數據的分析結果優化權重關係,建立危重症肺炎預測模型,提前預判以行針對性強化治療,提升危重患者生存率。

03 關鍵技術或產品描述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聯合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北京精診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武漢第七醫院等機構,收集1612例影像與臨床特徵數據,依託既往基礎,通過醫工結合人工智慧研究對該病診斷效率受限、地區診斷水平差異、難以預判疾病預後這三大瓶頸開展緊急攻關。

該系統可實現:

(1)輔助影像診斷與輔助臨床診斷:

以第六版診療方案中病例特徵、檢驗學及第一階段影像學智能診斷基礎,通過對已確診患者胸部CT數據應用人工智慧深度學習技術挖掘影像學特徵,對大量初篩患者CT數據在短時間內報出疑似新冠炎症區域,完成疑似病例篩查,輔助高強度工作下的影像診斷。同時結合指南中提出的檢驗學指標特徵與臨床指標特徵進行判讀,輔助醫生快速進行精準臨床判斷。

(2)精準定量評估:

面向感染科、呼吸內科等臨床科室,構建計算機智能輔助診斷評分模型及系統,對炎症區域進行邊界信息提取,計算病毒侵犯區域所佔肺葉與肺的體積,幫助醫生定量評估病情程度;繼續收集病人影像CT對應的臨床特徵信息,對各臨床分型肺炎醫療數據綜合學習,結合重症特徵、影像等多模態數據的分析結果優化權重關係,建立危重症肺炎預測模型,提前預判以行針對性強化治療,提升危重患者生存率。

(3)臨床分型:

對各臨床分型肺炎醫療數據綜合學習,建立危重症肺炎預測模型,提前預判病人病症分型,進行針對性強化治療,提升危重患者生存率。

(4)支持多國語言:

已推出多國語言版本,支持韓語、義大利語、英語等。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04應用效果

截至目前,已收集1612例數據,其中陽性數據1012例,陰性數據612例,其中標註肺部影像輪廓231,100張,肺部炎症區域18,600張,人工智慧系統累計學習影像圖片數量達463,200張,該系統已在多家定點醫院投入實際應用,已輔助醫生診斷病例數量達4.3萬例。

圖1 新冠肺炎AI三維全定量分析系統界面

(左為定量分析模塊,中為影像篩查模塊,右為臨床綜合診斷模塊)

05 總結

截止到2020年5月18日,已在10餘家醫院完成部署,已與3家國外醫療機構對接。

a:數據來自五家醫院收集情況;b:背靠背標註數據與質量控制c:深度學習訓練模型框架;d:部署醫院方式

算法實驗結果:

*基於1578例數據集結果

相關焦點

  • 【院長說】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院長董家鴻:科技抗疫的「智慧」含量
    【院長說】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院長董家鴻:科技抗疫的「智慧」含量 央視網消息(記者 高士佳
  •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用有力的抗疫「聲音」迎接第三個中國醫師節
    18日,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用「一誦、一講、一唱、一言」發出有力的抗疫「聲音」,迎接這個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特別的節日。黨委書記周月紅,黨委副書記陳旭巖、王克霞,副院長王勁、魏來、張萍等醫院領導,以及外派支援醫療隊員代表、各部門主管等職工代表出席活動。活動通過北京青年報·北京頭條客戶端同時在騰訊、網易、鳳凰網、新浪網等8大網絡平臺進行直播。
  •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獲全國醫療信息化防疫抗疫優秀案例評選一等獎
    由《中國數字醫學》雜誌社主辦並啟動評選,經資格初審、專家初評、專家終評,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董家鴻院士團隊申報的「新型冠狀病毒輔助診斷系統賦能醫生提升診斷效率」案例在「全國醫療信息化防疫抗疫優秀案例評選」活動中榮獲一等獎。
  • 為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支援武漢醫療隊,打call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支援武漢醫療隊參評「昌平榜樣」年度評審工作,點讚投票!具有抗擊「非典」經驗的郭軍醫師被任命為領隊兼臨時黨支部書記,帶領全隊3名醫師與8名護士,加入到北京市屬醫院援鄂醫療隊,馳援武漢前線,對口支援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定點醫院——武漢協和醫院西區。3名醫師奮戰在最先開始收治確診患者的十二樓西病區,整支病區團隊65天中共診治116名患者,完成氣管插管有創機械通氣救治患者3例。重症、危重症佔比96%,治癒出院82名,佔收治病人70%。
  • 給國外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提供良好經驗 甘肅科技抗疫成果贏得國際...
    給國外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提供良好經驗我省科技抗疫成果贏得國際專家肯定  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期間,我省及我市醫務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積極發揮科技對疫情防控的支撐作用,與時間賽跑,用自身科技優勢築成抗疫的後方隊伍。
  • 抗疫前線受考驗 一線入黨照初心——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召開防疫一線...
    清華新聞網9月2日電(通訊員 郭凱華 周穎喆)「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8月28日下午,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內科第二黨支部召開了一場特殊的黨員發展會。與會人員合影會議由內科第二黨支部書記郭軍主持,清華大學黨委組織部專職組織員梁靜,清華長庚醫院黨委書記周月紅,護理部副主任趙文靜,黨辦副主任高茹等與內科第二黨支部全體黨員、積極分子見證了這次抗疫一線入黨發展會
  •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腎內科成功舉辦慢性腎臟病和血液淨化規範化管理...
    2020為抗疫之年,蔡廣研教授分享了新冠病毒感染導致急性腎損傷的機制與診治進展。賈強教授從理論到實踐,以親身實例講授如何成為一名會看病的人文醫生。針對慢性腎臟病相關併發症防治,李冀軍教授講授了腎性貧血治療中鐵劑應用中如何避免鐵過載;倫立德教授講授了CKD-MBD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的機制及管理重要性。
  •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中醫科搬家了!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中醫科於2020年11月30日正式搬遷至醫院急診對面建築內,請廣大患者周知。北京清華長庚醫院中醫科組建於2015年,秉承北京清華長庚醫院人本、濟世、厚德、至善的理念,以「大醫精誠」為核心價值取向,以精湛的醫術,真誠的態度服務於患者。科室主診醫師均由來自北京一流三甲醫院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高年資醫師擔任,目前有主任醫師2名,副主任醫師2名,主治醫師3名,住院醫師2人,技術人員4人,具有較強的診療能力。
  •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7位醫療隊員支援地壇
    人民網北京6月16日電 15日下午4點半,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接到外援任務,20分鐘確認名單。16日一早7點半,7名清華長庚人整齊著裝,趕赴北京地壇醫院支援。「關鍵時刻,感謝大家再次挺身而出,責任擔當。在之前的戰疫中,我們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得到了一些鍛鍊,相信這次會是一次更加從容的應對。」臨行前,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黨委書記周月紅對支援隊員們說。黨委副書記、院長董家鴻院士,副院長魏來、張萍,護理部副主任沈犁、趙文靜及相關科室護理負責人、黨辦副主任高茹等一同為大家送行。
  • 大恆699肉雞配套系推廣應用成效顯著
    大恆699肉雞配套系推廣應用成效顯著 2013年03月22日 00時00分
  • 記清華長庚醫院董家鴻院士
    我是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2017級肝膽外科的一名住培醫師,同時也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執行院長董家鴻老師的臨床博士後。2009年,我在清華大學讀本科期間,就不時聽聞董家鴻老師的故事。那時的男生痴迷於武俠,會把自己的武俠夢寄託於現實的外科學習中,於是便有人編纂出了「外科界的四大高手」:南陳,北董,東彭,西嶽。
  • 【名家專訪】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心內科張萍教授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創建於2014年,是一所年輕的大型三級綜合性公立醫院。新的徵程意味著要付出更多的心血,是什麼吸引了這麼多有經驗有能力的優秀人才匯聚在一起呢?說到此,每個人都有自己不一樣的故事。作為心內科的學科帶頭人,張萍主任的履歷最為豐富,她曾經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心內科就職。「應該說北醫系統是全國醫療領域的翹楚,這裡是我成長的園地。
  • 清華長庚醫院:堅持科學有效防控 保障正常醫療服務
    在7月12日下午舉行的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董家鴻院士 介紹了疫情期間清華長庚醫院的防控工作情況。董家鴻 介紹,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黨委按照北京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在市衛生健康委和清華大學的領導下,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堅持科技運用與優化機制並重,疫情防控與醫療服務齊抓,臨床救治與科學研究同行,精準施策,科學防控,保障了醫院疫情防控和日常醫療服務有序開展,實現了醫務人員和就診患者零感染。
  •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董家鴻醫師、郭軍醫師榮獲「北京市先進工作者...
    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現任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院長、中國醫師協會常務副會長、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院長。於2017年獲評中國工程院院士。1982年本科畢業於徐州醫學院臨床醫學系,1993年研究生畢業於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普通外科專業,獲得醫學博士學位。 董家鴻教授是國際著名肝膽外科專家和肝臟移植專家,長期致力於現代肝膽外科理論和技術的研究。
  • 【抗疫榜樣】清華長庚援鄂醫療隊:「我只是平凡的醫生」
    這是偉大抗疫精神的生動詮釋,必將激勵全校師生在新時代的新徵程上繼續砥礪前行、勇攀高峰!我們將陸續推出「清華園抗疫榜樣」系列報導,用一個個生動感人的故事,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最近母親總是打趣她,有了男朋友,連和爸媽聊天都少了。每每聽到這,孫姝妍只能笑嘻嘻地敷衍過去,不敢多聊,連偶爾的視頻通話也只敢露一個大頭,怕母親看到周圍陌生的環境。她是家裡的獨生女,是父母的全部;但同時,她也是被無數患者需要著的,清華長庚醫院援鄂醫療隊的一員。
  • 清華長庚郭軍醫師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內科部第二黨支部書記,清華長庚支援武漢醫療隊隊長郭軍被授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榮譽稱號。作為主持人承擔有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清華大學和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多項科研任務。2003年參加北京市SARS疫情救治一線工作。2019年參加建國70周年閱兵式「致敬方陣」醫療保障工作。
  •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開通114掛號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新增加114預約掛號方式,有需求的患者可以撥打114電話,或訪問114網站、微信,進行預約掛號。本次開通114掛號平臺,充分考慮到中老年病患通過電話預約的使用需求,旨在提供多圍度、多樣化的便民服務。
  • 清華大學與智利天主教大學聯合科研抗疫項目第二次專業會議舉行
    清華新聞網8月12日電 8月6日晚,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清華大學拉美中心和智利天主教大學以視頻連線的方式共同舉辦了聯合科研抗疫項目第二次專業會議。該聯合科研項目得到了清華大學春風基金的支持,並於7月2日成功舉辦了項目啟動會。本次會議主題為「COVID-19快速檢測經驗分享」。
  •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董家鴻院士:讓病人最大化獲益
    接著,他又撿起一條,說:「這一條也在乎,還有這一條……」 因為面對一己之力難以撼動的結局,也面對自身力量的薄弱,在我們選擇逃避退縮之時,仍有執著的人,從另一個角度詮釋努力的價值,便有了我們眼中平凡又神聖的醫者們。
  • 北京小湯山醫院啟用 清華長庚支援31位白衣戰士
    3月16日,北京市小湯山醫院正式啟用。作為北京市屬醫院,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分三批共計支援小湯山31位白衣戰士,助力境外輸入人員疫情防控。為盡力保證市民正常工作生活秩序,北京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決定,小湯山醫院主要用於境外來(返)京人員中需篩查人員、疑似病例及輕型、普通型確診患者治療。籌備過程中,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即時響應,根據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部署,先後組織3批支援隊,醫、護、技領域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