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
紅豆生南國,
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採擷,
此物最相思。
關於紅豆的傳說和象徵意義
紅豆,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漢代閩越國有一男子被強徵戍邊,他的妻子終日望歸。後來同去的人回來了,只有她的丈夫還沒有回來,妻子的思念更加迫切,終日站立在村前道口樹下,朝盼暮望,哭斷柔腸,泣血而死。在她死後樹上忽結莢果,其籽半紅半黑,晶瑩鮮豔,人們視為貞妻摯婦的血淚凝成,稱為「紅豆」,又叫「相思子」、「相思豆」。
紅豆,是一種木本植物,產於嶺南,結實鮮紅髮亮,形如豌豆而略扁,晶瑩如珊瑚,可作鑲嵌之飾物。真正的相思紅豆,質堅如鑽、色豔如血、形似跳動的心臟,紅而發亮,不蛀不腐,色澤晶瑩而永不褪色。其外形及紋路,皆為「心」字形。真的是如同大心套小心,心心相印。
這首詩可以稱之為愛情告白的經典之作。
題目上:詩人選取最能代表相思之情的信物——紅豆,能夠起到一個點明主題的作用。
「紅豆生南國」交代了紅豆的產地—「南國」即南方。詩人在語言上力求平淡、不追求辭藻的華麗,顯現出質樸無華的特點,但平淡中蘊含著深意。「春來發幾枝?」這裡用了一個設問句,讀起來倍感親切。表面是在問「相思木」一年來能發幾個新枝,能結多少紅豆?實際上再說,隨著歲月的流逝,相思之情能增加多少呢?既表明自己的一往情深,又提醒戀人要珍重情義,切莫相忘,詩人把自己的千言萬語都寄託給了紅豆。
「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希望你多採摘一些,它是最能表達相思的情意。「此物最相思」是全詩中心思想的歸結。一個「最」字是詩人內心世界的剖白,也是把詩情推向了高潮。詩中洋溢著少年的熱情,青春的氣息,滿腹情思卻始終未曾直接告白,卻又句句不離紅豆,藉助於紅豆把相思之情表達得入木三分,耐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