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美國GDP總量146.93萬億元,我國GDP總量99.1萬億元,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在GDP增速方面,我國是6%,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30%,這說明我國經濟穩步增長且成績十分亮眼,已領先全球大部分多家。
而在GDP增長結構中,區域經濟貢獻著絕對力量,國內各個城市功不可沒。根據2020年我國前三季度GDP貢獻數據顯示,我國當前有31個城市GDP超過5000億元,其中有11個城市GDP超過萬億,如果按排名劃分,上海、北京、深圳排名前三甲,重慶、廣州、蘇州名列4-6位,成都、杭州、南京、武漢排在7-10位,在這份名單裡,有兩個城市表現格外扎眼,一個是重慶,另一個是武漢。重慶亮眼之處在於超越了老牌勁旅廣州,與前三甲僅一位之差。而武漢經歷「黑天鵝」洗禮,一度負增長卻沒放棄,在谷底中反彈,衝進前10!
上海、北京、深圳作為中國發展最猛的三個城市,長久以來在我國佔據重要地位。但如果放眼世界,我國又會有多少個城市算是全球一線城市呢?《零號財經》作者老王認為,可以通過對GAWC發布的全球一線城市分布來進行一次比對。GAWC是全球最著名評級機構,其所公布的數據非常具有參考價值。
GAWC曾公布,印度有3個全球一線城市,分別是孟買、德裡、班加羅爾,而在這三個城市中,孟買的經濟實力是最為強大的,2019年孟買GDP總值約1.53萬億元人民幣,和我國杭州GDP差不多,但印度的城市GDP總值跟我國相比,還是存在較大差距,既然如此,印度為何有3個城市入選世界一線城市呢?
作者認為,原因有一點,印度3個城市GDP總值雖不高,但是人口眾多,吸引外資能力較強,進而形成了較強的產業輻射能力,而世界一線城市的評選規則不僅是經濟指標,還要其它輔助指標,因此印度可以有3個城市入選。除了印度,美國的成績比較亮眼,有5個城市入選分別是波士頓、舊金山、紐約、洛杉磯、芝加哥,這5個城市能上榜世界一線城市可謂各具優勢,像紐約人均GDP達到12萬美元,早在幾十年前便建立成熟的金融交易體系。
那麼,我國又有多少個城市列入全球一線呢?會不會比美國少點,比印度多點?從數據上看,我國位列全球一線城市數量是最多的,比美國還多了一個!包括北京、深圳、上海、廣州、香港、臺北。其中,北京優勢較大,在全球新經濟飛速發展的環境裡,北京的高新企業數量最多超過2萬家;深圳第二多,超過1萬家;廣州第三多,超過8000家;上海第四多,超過7000家。香港、臺北雖然高新企業沒有北京、深圳、廣州、上海多,但是經濟地位不容小視,香港長久以來都是國際貿易中心,被稱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系地區」。
相信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以及科技技術創新能力的爆發,未來還會有更多城市脫穎而出邁向全球一線城市。那麼,你覺得還有哪些城市未來有可能入選全球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