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果的經典吃法:奶油奶酪+煙燻三文魚,起源於紐約
via Flikr
1881年到1914年期間,大批的東歐猶太人飄揚過海,來到美國紐約曼哈頓下東區,有嚼勁的圈圈貝果就是在這時候,隨移民的猶太麵包師,一同去到了美國。Lender's Bagels是當時最先推出肉桂葡萄乾口味的麵包商
via lender’s bakery website
推廣用貝果做三明治也是當時拓展市場的手段之一,但是傳統的貝果個頭小,費咀嚼肌,大眾更喜歡鬆軟的口感。恰巧當時剛投入使用的貝果生產機器,經常因為傳統貝果的麵團太硬,發生卡殼的情況,於是麵包商開始改良配方。最後貝果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蓬鬆,口味也越來越豐富。20世紀60年代的貝果生產機器,右一戴圍裙的是發明者
Daniel Thompson。當時Lender's Bagels
就是跟他合作,買了他的機器
via New York Times
同一時期,一名叫Louis Wichinsky的麵包師,
也發明了一款貝果整形機
看這運作流程,好像確實容易卡殼?
via https://thebagelfestival.org
雖然這種改變引起了不少質疑聲音,尤其來自紐約的麵包師,他們認為這種貝果已經不叫貝果了。但不管怎樣,這種趨勢是無法抵擋的,「新貝果」賣的越來越好。貝果後來再傳到其他地區,做法和口味也進一步發生演變。像在日本,貝果的口味和搭配吃法之多,絕對是以前的猶太麵包師們難以想像的。日本流行的水果貝果,評論兩極化 via Flikr通常麵團中的液體佔麵粉重量的55%-65%,貝果的液體含量相對較低,一般液體只佔麵粉重量的55%-57%。份量:8個
成品:約85g/個
參考熱量:257.2kcal/100g
配方液體原料比較多,麵團含水量不容易一眼看出,我們可以用以下方法進一步計算。分別算出牛奶、全蛋液和植物油的含水量後,把所有液體量相加,就是液體的總量,然後計算烘焙百分比:液體以牛奶為主+少量全蛋液 → 味道比單純用水豐富,還可以幫助加深外殼顏色準備酵頭→攪拌→分割鬆弛→整形→冷藏過夜→最後醒發→煮貝果→烘烤→冷卻→保存1. 麵粉蛋白質含量越高,成品越有嚼勁
日清山茶花麵粉的蛋白質含量是11.8%,如果有蛋白質含量更高的麵粉,可以替換,但不同麵粉的吸水性不同,實際操作中要注意調整液體量。
2. 貝果整形後,麵團至少冷藏6個小時
冷藏醒發延長了發酵過程,天然酵種中的酶和乳酸菌有充足的時間產生糖和酸性,使麵團的味道更豐富。
貝果沒有主發酵,配方中雖然用到天然酵種,但有乾酵母幫助完成最後的醒發,不用擔心成品酸味過於刺激。
3. 可以通過「浮力測試」判斷貝果是否完成最後醒發
用攪拌盆盛2/3的清水,放入的貝果如果能漂浮,就表示貝果可以進行水煮。直接沉底,則繼續醒發一會兒(撈起的貝果記得稍微擦乾)。
4. 烘烤前,貝果要用沸水煮
水煮過程,是為了使麵團表面的澱粉糊化,讓貝果在進爐前就形成略硬的外殼。烘烤時可以限制膨脹幅度,形成緊實的組織,同時獲得光亮的表皮。
水煮時間的長短決定貝果表皮的厚度:時間越長,表皮越厚,體積越小。一般每面水煮30秒左右,時間太長,麵團會被煮熟,時間太短,不利上色,同時貝果會過度膨脹。
水煮的時候,水中的糖會稍微滲入麵團,幫助烘烤後的貝果呈焦糖色,同時使表皮帶細微甜度。
取40g活躍天然酵種,在透明密封盒裡與牛奶混勻,加入麵粉,攪拌到光滑平順,蓋上蓋子,在24-26°C靜置,直到體積增加一倍。將主麵團所有材料加入攪拌盆,攪拌機先低速攪拌2-3分鐘,混合所有材料。天氣潮溼時,一開始可以保留部分牛奶不加,麵團太幹再加入。所有原料混合完成後,攪拌機調到中速,揉至擴展階段。揉好的麵團表面光滑,有很良好的延展性,麵團溫度23°C左右。將麵團平均分成8份,滾圓,光滑面朝上,蓋上保鮮膜,靜置15分鐘。將麵團頂部向下折至稍微超過中線位置,按緊,將空氣排出將麵團底部向上折,和向下摺疊的部分少許重疊,壓緊,將空氣排出烤盤鋪放裁剪好的烘焙紙(大小11cm*11cm,方便「浮力測試」和水煮時拿取)。完成整形的麵團收口朝下放在烘焙紙上,蓋上保鮮膜,放入4°C冷藏12小時。第二天取出冷藏的麵團,放置溫度24°C、溼度75%下發酵,直到麵團通過「浮力測試」。第二天取出的冷藏麵團,如果直接就能通過「浮力測試」,下次根據環境溫度減少乾酵母用量。將糖和水在鍋裡煮沸,然後轉中小火。把烘焙紙和貝果一起拿起,貝果正面朝下放入沸水中,烘焙紙接觸到水時輕輕晃動,使烘焙紙與貝果分離。貝果每面煮30秒左右,撈出,瀝乾,接口朝下放在重新鋪有烘焙紙的烤盤上。烘烤前20分鐘,預熱烤箱,上火225°C,下火200°C冷凍:密封保存1個月,冷凍前可以先橫剖切開,方便再次加熱1. 沒有天然酵種,牛奶酵頭可以用波蘭酵頭代替,但風味會減
替代方法:日清山茶花100g+牛奶114g+乾酵母0.23g,在22-24°C靜置,體積增長一倍後使用。如果不能馬上使用,放入冷藏備用。
2. 製作過程注意把控溫度
攪拌水溫=56°C-(麵粉溫度+室溫)
攪拌結束後,麵團的面溫控制在23°C左右,夏季低一兩度
冷藏溫度4°C
最後醒發溫度24°C
3. 關於乾酵母
夏季室溫太高,可以減少乾酵母用量,避免過度發酵
乾酵母可以用部分牛奶提前化開使用,避免因為麵團太硬不能混合均勻
4. 避免貝果在烘烤過程中側邊裂開,要注意以下事項
最後醒發要通過浮力測試,避免醒發時間不夠
接口要捏緊
5. 貝果表皮光滑的要點
麵團要幹、攪拌要到位、整形要卷緊、避免最後醒發過度、水煮前麵團表皮略幹、水煮後要控幹水
想知道更多口味的貝果怎麼做,評論告訴我
有任何問題,歡迎指出
1. Maria Balinska.The Bagel:THE SURPRISING HISTORY OF A MODEST BREAD
2. Rose Levy Beranbaum.The Bread Bible
3. Jeffery Hamelman.B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