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經開區推動行政審批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2020-12-26 星沙時報

近日,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漢都智能製造有限公司負責人從長沙經開區管委會行政審批服務局負責人手中接過營業執照,該公司成為首家核名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的企業。蔣煉 攝

◎產經周刊記者 歐亞琦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14日發布《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報告(2020)》,對2019年全國自貿試驗區的建設進程和結果進行了梳理。報告顯示,自2013年上海自貿區設立以來,至2019年底,我國自貿試驗區負面清單縮減比例超80%,自貿試驗區在穩外貿穩外資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以不到全國千分之四的國土面積,實現了全國14.6%的進出口和15.2%的外商投資」。

報告指出,2013年9月上海自貿區設立以來,至2019年底,我國已累計設立18個自貿試驗區,實現了東部沿海的全覆蓋,並且拓展到了沿邊地區,形成了覆蓋東西南北中的改革開放創新格局。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產業所所長崔衛傑在做報告解讀時指出,在2019年,自貿試驗區建設面臨新形勢。「總體來看,無論是國際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還是國內改革開放的更高要求,都對自貿試驗區建設提出了更高期望。」他表示。

在這樣的背景下,2019年,我國自貿試驗區在多個領域的制度創新進一步優化升級,尤其在縮減負面清單上成效顯著。報告顯示,與2013年版自貿試驗區負面清單中的190條特別管理措施相比,2019版負面清單減至37條,縮減比例達80.5%。其中,限制類措施從2013版的152項管理措施縮減到2019版的17項,縮減比例達88.8%;禁止類措施從2013版的38項縮減到2019版的20項,縮減比例達到47.7%。我國對服務業的限制也在逐年減少,相關限制措施的數量則從2013版自貿區負面清單中的95項下降到2019版的28項。

作為改革開放的新高地,自貿試驗區成為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的重要陣地。報告指出,2019年,自貿試驗區進出口和實際利用外資情況均表現亮眼。從進出口情況看,18個自貿試驗區實現進出口總額4.6萬億元,其中上海自貿試驗區完成進出口1.48萬億元,佔上海全市比重高達43.6%。從投資情況看,18個自貿試驗區實際利用外資1435.5億元,上海和廣東自貿試驗區吸引外資的水平尤為突出。自貿試驗區「以不到全國千分之四的國土面積,實現了全國14.6%的進出口和15.2%的外商投資」,報告如是寫到。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顧學明在發布會致辭中指出,作為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高地,自貿試驗區已經成為連接雙循環的重要平臺和關鍵節點,也是促進雙循環新格局形成的重要抓手和有力支撐。

我國在推進自貿試驗區發展過程中的腳步一直沒有停歇,今年,又在北京、湖南、安徽設立自貿試驗區,目前,已經形成21個自貿試驗區的總體格局。全國近三分之二的省級行政單位都設立了自貿區,這是否會影響自貿區的試點作用?對此,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張威在發布會後的媒體交流環節就此事回應稱,自貿試驗區數量的多與少不是問題。張威指出,對於每一個自貿試驗區而言,除了完成轉變政府職能、促進貿易投資和金融發展等共性任務以外,還承擔了不同的差異化試驗任務。「不同的自貿試驗區均有不同的戰略定位,不是同質化發展,而應該謀求差異化發展。」

「重要的是,每個自貿試驗區能守住初心,在差異化領域做好探索實踐,這樣就能讓各個自貿試驗區做到百花齊放,在不同的領域做好先行先試,積累創新經驗。」張威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長沙片區核心區域,長沙經開區區塊一直是改革的「急先鋒」。此前,園區曾出臺責任清單、流程清單,連同權力清單一同構成了規範權力運行的「三張清單」。「權力清單」明確了長沙經開區可以做什麼,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責任清單」明確了長沙經開區必須做什麼,做到「法定責任必須為」;「流程清單」則明確了長沙經開區應該怎麼做,做到「權力過程受監督」。

「實行技術審查先行,將建設項目的技術審查與行政許可審批進行分離,待項目取得合法用地手續後再進行行政許可。」長沙經開區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理順流程、優化審批,園區出臺了一系列的辦法,除了技術審查先行,園區還在項目的立項、報建、竣工驗收三個環節實現並聯審批。同時,重大項目在長沙縣政務中心開闢了綠色通道,以保障項目的快速通行。

今年,長沙經開區在新一輪機構改革中成立行政審批服務局,將原分散在8個部門的75項行政許可及關聯事項全部劃轉至一個部門審批,廢止15枚原職能部門審批相關印章,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還推進涉企事項歸集辦理,先後推出外貿、金融、政策兌現、預服務等系列綜合窗口,打造園區特色「一件事一次辦」綜合窗服務矩陣,為企業辦理政務服務事項提速。

為加快重點項目進度,壓縮審批環節時間,新成立的長沙經開區行政審批服務局主動對接項目,了解企業需求,開通此項服務。企業只需提交申請,專業審批人員就會在審批前參與優化企業相關方案、圖紙的設計等,確保在項目進入審批前即達到審批要求,成為「當天進窗即出窗」的即辦件,為企業節省了寶貴的時間。

此前,三一智能裝備製造項目中的智聯重卡B地塊,由於國土手續周期較長,按照原有串聯審批程序,後續審批只能暫緩等待。但通過「預服務」窗口申請,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實施告知承諾制審批,在企業缺乏前置手續的前提下,提前開展總平面圖、報建圖、施工圖等圖紙技術審查。只要企業辦理好國土用地手續,當天提交材料進窗,即可將原本包括技術審查在內需17個工作日才能核發的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和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在1天內辦結完畢。

目前,園區行政審批服務局正組織對審批流程進行梳理再造,進一步壓縮企業在市場準入、工程建設項目審批領域的辦事時間,預計完成流程再造後,辦事材料、辦事時間將再壓縮20%。而持續推進改革,也讓長沙經開區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在近日發布的《2020年全國經開區營商環境指數報告》中,長沙經開區上榜2020營商環境指數全國前十,蟬聯中部第一。

相關焦點

  • 鄭州經開區持續推動改革創新,打造營商環境「經開品牌」
    優化營商環境,正是改革創新的具體體現。抓好流程再造、簡約優化審批、深化「放管服」改革是對改革創新工作最有力的落地執行。從「企業開辦一件事」一日辦結、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到「標準地」供地模式等工作的推進,彰顯了鄭州經開區勇於改革、敢於擔當的決心和勇氣。
  • 2020年經開區自貿建設、營商環境亮點頻頻
    12月22日下午,「高質量發展看西安」網絡媒體行主題宣傳活動採訪團走進經開區,詳細了解了營商環境提升、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和創新成果培育等工作。政務大廳經開區政務服務中心聚焦政務服務領域「一門一網一次」改革,在全省率先實現企業開辦全流程3.5小時辦結。
  • 優化營商環境 推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
    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形勢下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內容。為推動我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工作全面開展,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2019年8月6日,中山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中山市全面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中府〔2019〕86號),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現將有關政策解讀如下:一、《實施方案》的制定背景2018年5月1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試點的通知
  • 常州經開區行政審批改革 「循環證明」就此告別
    「循環證明」就此告別——常州經開區行政審批改革見聞「沒想到,馬上就領取證件了。」常州鐵元職業培訓學校近日在常州經開區行政審批局,用一份申請表單和一份告知承諾書,當場辦結學校開設事項,領到了辦學許可證和營業執照。而在幾天前,辦理營業執照需要辦學許可證、辦理辦學許可證又需要在營業執照的基礎上實現場地和人員等要求的「循環證明」難題,曾讓學校舉辦方十分發愁。據悉,民辦職業培訓學校有著先證(辦學許可證)後照(營業執照)的制度設計。
  • 忻州市行政審批局多舉措優化營商環境新聞發布會
    本網訊(郝雲峰  彭子青)12月8日下午,忻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市行政審批局副局長劉文介紹了國務院《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和《山西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主要內容,並重點對忻州全市宣傳和貫徹落實國務院《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和《山西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方面的工作情況進行了發布,忻州市新聞中心副主任張俊峰主持發布會。
  • 蘇州崑山經開區:營商環境全國第二 新開工項目投資近700億元
    根據商務部公布2019年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結果:在全國219個國家級經開區中,崑山經開區躋身第5名。而在本報告營商環境水平測評中,崑山經開區也僅次於廣州經開區,排名第二,連續兩年進入營商環境指數得分前三名。
  • 進擊的崑山經開區:營商環境全國第二,新開工項目投資近700億元
    近日,21世紀經濟研究院發布了《2020年全國經開區營商環境指數報告》(以下稱「營商環境報告」),面向包括崑山經開區在內的商務部2019年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結果前30個經開區展開測評。 「強者如雲」的各地開發區中,崑山經開區是唯一位於縣級市的開發區。根據測評結果,崑山經開區排名全國第二,連續兩年進入營商環境指數得分前三名。
  • 進擊的崑山經開區: 營商環境全國第二 新開工項目投資近700億元
    根據測評結果,崑山經開區排名全國第二,連續兩年進入營商環境指數得分前三名。   根據商務部公布2019年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結果:在全國219個國家級經開區中,崑山經開區躋身第5名。而在本報告營商環境水平測評中,崑山經開區也僅次於廣州經開區,排名第二,連續兩年進入營商環境指數得分前三名。  經濟開發區營商環境指標有六個分項指標,分別為市場容量、軟環境、商務成本、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社會服務。
  • 改革+提速 為我市優化營商環境再加碼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吸引力、競爭力,更是創造力、驅動力。2020年,按照中央、省市關於營商環境的重要安排部署,我市聚焦主業、踏實進取,全力以赴推動營商環境領域各項改革,推動我市營商環境取得了明顯進步。持續深化商事登記改革、攻堅克難推進建設項目審批改革、全面提升為企業服務能力……日前,記者從市營商環境建設局了解到,2020年,我市不僅通過「改革+提速」為營商環境再加碼,還通過提升政務服務、監督評價等手段促進我市營商環境全面優化,讓企業更有奔頭,讓百姓更有盼頭。企業註冊實現100%電子化2020年,我市持續深化商事登記改革,為經濟建設助力。
  • 高質量發展看西安丨2020年經開區自貿建設、營商環境亮點頻頻
    12月22日下午,由西安市委網信辦主辦、西安報業傳媒集團承辦的「高質量發展看西安」網絡媒體行主題宣傳活動走進經開區。媒體團一行先後來到了經開區政務服務中心、長安銀科商業保理有限公司和西安賽隆金屬材料有限責任公司,詳細了解了營商環境提升、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和創新成果培育等工作。
  • 淄博市行政審批服務系統優化營商環境大討論大反思大提升動員部署...
    強化改革擔當 聚力攻堅突破——淄博市行政審批服務系統優化營商環境大討論大反思大提升動員部署會暨半年工作會議召開大眾報業·魯中晨報淄博7月11日訊 今日,淄博市行政審批服務系統優化營商環境大討論大反思大提升動員部署會暨半年工作會議召開
  • 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原標題: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常德經開區為我們
  • 撫順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近年來,撫順市委、市政府大力優化營商環境,將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作為推動振興發展的重要突破口。今年前10個月,全市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19810戶,比去年同期增長5.1%。、法治體系建設組、誠信撫順建設組、智慧財產權保護組、金融環境優化組、貿易便利化改革組、企業減負推進組、生態環境優化組、設施環境優化組、營商文化建設組12個工作組,有效開展營商環境建設工作。
  • 2020年全國經開區營商環境指數:廣州經開區第一 崑山經開區第二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2020年全國經開區營商環境指數: 廣州經開區第一,崑山經開區第二,蘇州工業園區第三21世紀經濟研究院 研究員 宋興國 李燚營商環境改革,是「十四五」期間我國政府職能改革的重要抓手之一。
  • 自貢大安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推動項目「落地生根」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全區上下始終把招商引資作為強基礎、擴規模、增總量的第一抓手,推動項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成為加快大安轉型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的重要力量。  打破行政壁壘 營造高效便捷「軟環境」  聚焦民企創業困境、發展期盼,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打破行政權力壁壘,用硬措施打造軟環境讓民企輕裝上陣。
  • 仁懷:優化營商環境建設 促進醬酒產業發展
    近年來,仁懷市高度重視營商環境建設工作,深化營商環境改革成效顯著,助推醬酒產業提質升級。2019年11月12日,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完成的2019年賽迪縣域營商環境百強縣研究成果在北京發布,仁懷市入圍,位列第88位。
  • 優化營商環境,強健經濟「體格」
    河北省全面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山西省實施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上海市建立優化營商環境法治保障共同體,浙江省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不久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我國營商環境評價領域的首部國家報告《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0》,從一個側面展示了「十三五」時期,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以「放管服」改革為抓手改善營商環境的探索實踐。
  • 遼寧省瀋陽市渾南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便企利民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遼寧省瀋陽市渾南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一枚印章管審批,便利!原來,瀋陽市渾南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鎖定企業「辦事難」、項目推進慢背後的問題,全面優化審批流程。今年8月,將15個職能部門的25枚審批用章全部封存,代之以「一枚印章管審批」,即渾南區涉企審批事項288項,只需加蓋「行政審批專用章」一章即可辦妥。同時,承載「一枚印章管審批」的服務平臺——「渾南會客廳」正式啟用。
  • 廣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
    第四條 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本行政區域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組織領導,根據工作需要制定和完善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目標和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協調機制和政企互動溝通機制,及時協調、解決營商環境中存在的重大問題。
  • 《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解讀三
    通過法治化手段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最大限度激發微觀主體創業創新創造的活力,有利於把微觀主體發展動力更好轉化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對於穩定經濟增長、促進就業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是持續深化改革。我國營商環境還存在不少突出問題和短板,必須在「放管服」改革上有更大突破、在優化營商環境上有更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