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金秋時節,來自全國10多個省市的三十多位作家先後走進光山、新縣等地,聚焦總書記殷殷囑託,用文學採風的方式描繪老區幹群一切為了「兩個更好」的時代畫卷。大美信陽是怎樣的所在?在這片「把城市輕輕放在山水之間」的土地上,作家們的腳步是詩意浪漫的。本刊特闢「全國作家看信陽」專欄以記錄作家眼中的信陽。
許幹生
我與信陽早就因大別山結緣。 信陽處在大別山西北首,我老家安慶位居大別山東南尾。不僅如此,信陽田鋪鄉的將軍許世友是我同族的爺爺,應該算是有血緣了吧。
這次有幸加入「全國作家看信陽」的隊伍,雖然真正在信陽可走可看的時間僅僅只有三天,似乎短暫了些,但信陽的紅,信陽的綠,信陽人的情,足以讓我迸發愛的火花。
沿著去年習總書記考察信陽的線路,踏著習總書記的腳印,不能不說是信陽組織者的精心安排。
信陽是一座紅城。這裡是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革命戰爭時期,這裡培育了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和紅四方面軍等多支紅軍主力部隊。許世友、李德生、鄭維山等百餘名信陽籍將軍從這裡走向全國。
整個大別山區二百多萬革命戰士,英勇犧牲近百萬人。當時的新縣不足十萬人就有五萬五千人英勇就義。可謂「村村有烈士,戶戶有紅軍,山山埋忠骨,嶺嶺鑄忠魂」。
一件件遺物書寫著一個個悲壯的故事;一場場戰鬥的勝利譜寫著一曲曲英雄生命的讚歌;一個個響亮的將軍名下都是一座座革命豐碑……一路緬懷一路震撼!信陽的紅色讓我的心靈完完全全受到了一次洗禮!
譽滿全國的綠色城市是信陽二十多張國家名片中的一張。這裡大別山綿延數百裡,讓信陽充滿著秀美的神韻。
雞公山,佛光、雲海、霧凇、雨凇、異國花草、奇峰怪石、瀑布、流泉被稱為八大自然景觀。它與廬山、北戴河、莫幹山並稱為中國四大避暑勝地,可謂天然氧吧,養生天堂。
青山綠水緊相連。南灣湖被譽為中原第一湖。這裡煙波浩渺,風光旖旎。
追隨習總書記的步伐,我們一行來到了光山縣司馬光油茶園,以及油茶園山腳下的美麗的龍山湖國家溼地公園。油茶這一綠色產業同信陽毛尖茶一樣讓當地百姓擺脫了貧困,過上了幸福生活。
我站在習總書記與當地百姓親切交談的高嶺坡地。那一眼望不到邊的滿山遍嶺的油茶,綠葉白花交錯,與遠處成片的全國十大名茶之一的信陽毛尖茶園,構成了綠色的海洋。
一處遼闊茂密的生態林上空,無數只可愛的白鷺或站立或飛翔,各自展示著不同的風姿。夕陽西下時分,我們泛舟龍山湖。夢幻般的彩霞多情地鋪滿清澈的水面,蕩起粼粼波光。
一處岸邊,秋韻溢滿枯荷上的曲橋,以及水上古色古香的閣亭,霓虹開始閃爍。「八月桂花遍地開……「的紅歌,依稀從湖岸廣場傳來……
此時此景,儼然是信陽人妙手描繪的一幅詩情畫卷。更像好客的主人精心醞釀的一壇濃鬱醇香的美酒,讓我無法拒絕它的魅力而陶醉……
「望秋雲神飛揚,臨春風思浩蕩。」信陽紅讓我深受了教育;信陽綠陶冶了我的身心。但最讓我一次次動情的是信陽人身上紅色基因的傳承與閃光!
這次「全國作家看信陽」採風活動,從組織準備到跟蹤服務,可以說是精心周到、細緻入微。處處體現了老區人的誠信、大度與奉獻;事事彰顯了信陽人的善良、熱情與好客。三天時間裡,讓我為之動情的人和事太多太多,久久難以忘懷……
10月22號晚上7點20分,我一走出信陽東站出口,接送我的專車標識橫幅上「信陽日報」的大字特別醒目,我感動了;
到了賓館房間,服務員很快送來了熱氣騰騰的晚餐,我感動了;
打開微信,工作人員預報天氣、添加衣衫、起居注意的生活提醒如一股暖流,我感動了;
安徽的一位作家因事耽擱沒有跟上團隊的大巴,會務組的一位師傅專程花了兩個多小時從火車站把他接送到光山縣,與採風團會合,我感動了;
在田鋪大壪村的餐廳裡,一位阿姨說,為了你們吃上「將軍」菜,我們好多人提前幾天到山上採摘,我感動了;
一位跟車解說光山縣沿途景觀的漂亮姑娘,在她完成任務即將離開前,特意為每位作家斟滿一杯熱水,我感動了。
……
作為一個作家,遊歷無數,到一個地方從未有過如此多的感動;也從未對一個城市像一見鍾情的初戀觸動那樣如此強烈。有句話說得好,「愛就要大聲唱出來。」就讓我第一次對一個城市大聲喊出內心的感受吧:信陽,我愛你!
作者簡介:許幹生(筆名一十生) 中國安徽潛山市人,現居上海。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作品散見《中國詩人》《中華文學》《參花》《南風·文學島》《中華詩魂》《作家報》《文學報》《每周廣播電視報》《江蘇經濟報》《河南科技報》《菲律賓商報》等中外幾十家報刊雜誌。十多次獲獎。著有《幹生詩選》《幹生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