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農村俗語「有錢不燒敞口鍋」的下一句是什麼,說的有道理嗎?

2020-12-21 農村一片天

農村俗語「有錢不燒敞口鍋,有女不嫁無公婆」,是什麼意思呢?

最近喜歡上了農村俗語,很多都是在描述農村的風土人情,春耕秋收等,感覺俗語中說的很有意思。

但是這些俗語本身有一些,已經不適應現代的生活了,而且每個人對俗語的理解不同,得出的看法也不一樣。

那麼這句農村俗語「有錢不燒敞口鍋,有女不嫁無公婆」又是什麼意思呢?

「有錢不燒敞口鍋」的意思。

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很簡單,就算家裡再有錢,燒鍋的時候也不應該敞著口,而是應該蓋上鍋蓋。

因為鍋敞著口熱量散發的多,鍋裡的水燒開的時間就會延長,這就意味著要多浪費更多的柴火,說白了就是讓人們不要浪費。

在城市生活的人可能理解不到,因為平時用的鍋都是小鍋,就算敞著口也浪費不了多少。但是在以前的農村,因為每家人口多,所以家家戶戶都有一口大鍋。平時做飯都是用大鍋,倒上一鍋水的話要燒很長時間。

如果大鍋敞著口燒水的話,那就更浪費木柴了。以前在農村生活還是比較艱苦的,加上家裡孩子多,花費大,幹什麼都要精打細算,燒水的木柴也要省著點用。

即便現在農村生活都越來越好了,但是我覺得勤儉節約的習慣不應該忘掉。

「有女不嫁無公婆」的意思。

這句俗語說的是自己家的女兒要出嫁的話,不要選擇嫁給男方沒有父母的。

其實關於這個俗語每個人的意見就不一樣了。還記得曾經有一句開玩笑的話,形容女方的擇偶條件「有車有房,父母 w ang」。

自古以來,婆媳關係都是家庭關係是否和睦的重要一環。現在的九零後很多是獨生子女,從小在父母的呵護中長大,疼愛有加。

即便結婚也不想讓自己的女兒受婆婆的氣,所以有的女方父母寧願選擇男方家是父母不在的家庭。

但是還有一部分人,就像俗語中所說的,嫁女兒不能嫁給沒有公婆的家庭,出發點也是為了自己的女兒好。

因為現在都流行要二胎,如果男方父母不在了,那麼自己的女兒懷孕,生子,以及撫養的過程全要靠自己了,沒有老人在旁邊幫忙,女兒會很累的。

所以我覺得真正好的方式是尋找到和公婆和諧相處的方式,而不是直接的說不需要公婆。

這句俗語說的還是有些不對,如果男方確實很優秀,只是父母由於某些原因不在了,那么女方就選擇不嫁了嗎?

總結

俗語就是俗語,它描述的是過往,而我們要的是現在和未來,所以我們要有自己正確的見解,而不是聽俗語教你怎麼做。

你認為這句俗語說的對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我是農村一片天,以上只是個人觀點,歡迎批評指正,您的點讚關注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

相關焦點

  • 農村諺語:「有錢不燒敞口鍋,有女不嫁無公婆」,究竟有無道理?
    「有錢不燒敞口鍋,有女不嫁無公婆」,這是一句農村俗語,該諺語淺顯易懂,無非說明兩點:第一句說的是要倡導人們養成節約不浪費的好習慣,第二句反應的是農村女孩的一種擇偶標準,第一句認可,第二句未免太自私並不認同。
  • 農村俗語:「有錢不燒敞口鍋,有女不嫁無公婆」,是什麼意思呢?
    農村俗語,都是老一輩人傳下的經驗教訓,這裡告訴人們,有錢不燒敞口鍋 ,有女不嫁無公婆,這裡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在過去的時候農民燒柴 ,都是到山上砍的柴火 ,用砍柴刀到山上,砍樹枝子拿回來燒火做飯,做飯的時候必須注意 ,要把大鐵鍋都扣的嚴嚴的,在灶坑裡燒火才能願意開鍋,如果把鍋蓋都敞開燒
  • 農村俗語:「有錢不燒敞口鍋,有女不嫁無公婆」,是什麼意思?
    前些天回到農村,聽到幾個叔叔輩們說著一句話,「有錢不燒敞口鍋,有女不嫁無公婆」, 我對這句話非常感興趣,也有些不理解,就問一個叔叔說,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要怎麼理解呢?這個叔叔就告訴我這句話該怎麼理解。
  • 老話說有錢不燒敞口鍋,有女不嫁無公婆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農村有句俗話叫「有錢不燒敞口鍋,有女不嫁無公婆」。我們看這些俗話多有意思,兩句話,說明道理的同時,還保持押韻,不得不佩服廣大農民長期生活的智慧總結。那麼,咱們今天要說的這句具體有啥意思呢?裡面的道理又是啥?一、這句話啥意思為什麼有錢不能燒敞口鍋?啥是敞口鍋?農村土灶是很科學的,填柴禾的地方是個直筒子,但肚子大而口小,為的是不讓火跑出來。
  • 農村俗語「男不摸頭,女不摸腰」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男不摸頭,女不摸腰」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裡面生活都會比較寧靜和平淡一些,因為農村並沒有什麼多餘的娛樂和休閒活動。當在農村還是有一個樂趣的,那就是聽農村老人們說一些老話,這些老話就是農村俗語,都朗朗上口沒特別有趣、其中一些俗語還帶著著一些特別有趣的故事,蘊含著一些道理,到現在都可以讓我們受益匪淺。這些農村俗語其實都是農民老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對生活經驗的一個總結,對與生活上遇到的一些事情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所以俗語其實也是農村文化的一部分。
  • 農村俗語:看看娘的腳後跟,知道閨女三四分,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有很多的俗語和諺語被農民交口相傳,每一句不僅押韻,而且都表達了一個道理,說明了一種人性。有的可能是農民祖祖輩輩傳下來的,被農民家庭奉為家庭教育的格言,即使放在現在依然還在散發著智慧的光芒。可能我們每個人都能脫口而出幾個這樣的俗語,大部分都是從小聽著家裡人說,然後印在了自己的腦海裡。
  • 農村俗語:「香椿過房,定損主人」,說的是真的嗎,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香椿過房,定損主人」,說的是真的嗎,有道理嗎?在農村裡,香椿樹是很常見的,農民們為了能吃上新鮮的香椿,均在房前屋後都栽上了幾棵香椿樹。起初我還認為,老人鋸倒大香椿樹是為了打造家具或者做別的有用之才,但是卻發現老人當費柴來燒。我這時卻納悶了,為什麼好好的香椿樹,老人非要推倒呢?而老人卻說了一句農村老俗話,什麼「香椿過房,定損主人」的,那麼這句俗語說的是真的嗎,有沒有道理呢?
  • 農村俗語十大金句,說的有一定道理,你知道多少?
    農村至今依舊流傳著許多通俗易懂的俗語,並且成為了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今天來看看幾大金句,看你知道幾句?1、臘雪如蓋被,春雪凍死鬼這是一句關於農業種植天氣的俗語,表達什麼樣的天氣能進行種植,臘雪和春雪對於莊稼的影響。
  •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裡,留下來了很多的農村俗語,這些農村俗語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而且字字珠璣,句句屬心。而這句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就很明確的說了這一點,那麼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什麼呢?
  • 俗語:「切莫遷墳,十遷九敗」,老一輩經常說的講究,有道理嗎?
    一般來說俗語都是人們通過長時間觀察得出來的結果,俗語大部分也都是有道理的,就好比「清明前後,點瓜種豆」,「仇人相見,分外眼紅」等俗語。是不是很有道理!那麼,「且莫遷墳,十遷九敗」這個話有道理嗎?遷墳肯定是不會讓一個窮人變富的,否則,人們什麼都不用幹,天天去遷墳就可以了。但是,有的時候還不能不信這個。我們說幾個真實的情況吧。在我們老家農村,有一戶人家並不富裕,孩子也是娶不上媳婦的。
  • 農村俗語「上山甲魚,下山野雞不能碰」,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村東張二狗,帶你了解更多有關的農村的人和事,如果想持續受到本欄目,請記得關注我喲!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俗語「不捉上山鱉,不逮下山雞」,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從小生活在農村,對農村有著很深的濃厚感情。特別是聽到那些俗語老話就會特別的感興趣。
  • 農村俗語:「人無錢財不如鬼,湯無油鹽不如水」有道理嗎?
    說起農村老話,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封建、迷信,哪怕你還沒有說出到底是哪句話。這就是現在年輕人對於老一輩這些觀念的刻板印象。說到底,還是因為不夠了解,所以才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偏見。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人無錢財不如鬼,湯無油鹽不如水」這句農村俗語有什麼道理。農村俗語:「人無錢財不如鬼,湯無油鹽不如水」啥意思?
  • 農村俗語「有錢難買五月旱,有福難求正月雪」,是什麼意思?
    因此農民到了什麼時候,什麼季節,就需要老天爺的關照,必須風調雨順,雨露滋潤,莊稼茁壯成長,才能有個好收成,取得糧食的豐收。這就是農民的心願。「有錢難買五月旱」,意思是說農民有錢也很難買到5月份大旱天。農曆5月份為什麼農民希望是旱天呢?為什麼有錢的人都希望得到大旱天呢?
  • 農村俗語「小雪太陽照,女孩流淚男孩跳」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說來也巧,站在壩子曬太陽的時候,正好翻看到了「小雪太陽照,女孩流淚男孩跳」這句農村俗語,可想來想去也沒想明白這句俗語的意思,就去請教了村裡的老人,老人告訴我,這句農村俗語來自於一個民間傳說,它的意思是這樣的:相傳還是在女媧造人的年代,女媧娘娘用泥巴捏出了人類,為了方便人類的生產工作,女媧娘娘還配套設置了24節氣和其它的生產工具,並賦予24節氣各自的獨特功能。
  • 農村俗語:「騎馬拜堂,家敗人亡」,騎馬是什麼?老話有道理嗎?
    小的時候,農村的老人們總是坐在門口聊天聊地,聊著古往今來,其實當時的農村人因為知識水平有限,很多比較抽象的問題都會被他們傳的非常玄乎,所以當時就有很多人認為農村人的思想都比較「封建」,其實農村人對於人生的大道理還是理解比較透徹的,畢竟千百年的文化都是源於生活,而這些文化的傳承多數都會用到一種方式
  • 農村俗語:離家千裡,勿食枸杞,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離家千裡,勿食枸杞,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生活在農村免不了會聽到各種各樣的俗語,有的俗語雖然很簡單,但是仔細想一下還是非常有道理的。不知道大家之前,有沒有有沒有出過遠門呢?大家遠門的時候,有沒有聽過:男人行千裡,切莫吃枸杞這句話呢?
  • 農村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為什麼這麼說?有道理嗎?
    近段時間整理了很多農村俗語系列,其中有聽起來非常有道理的,也有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淪為糟粕的,更有些看起來有點自相矛盾,但細細深究起來,居然蘊含了深刻道理的。今天我們就以「好馬不吃回頭草」這句俗語為例,一起來了解下這句話的根本意思和大家對這句話的看法。
  • 農村俗語「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手上的紋路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 在農村,老人常說「30不發,40不富」,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農村,老人常說「三十不發,四十不富」,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隨著社會經濟不斷地發展,如今農村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
  • 農村俗語「寧丟家財萬貫,不舍房屋面南」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一直覺得,農村裡的老人是很有智慧的一群人,他們嘴裡經常會說一些咋聽覺得莫名其妙的話,但經過一段時間後,又無意間神奇地一一驗證了。前面已經給大家陸續分享了一些,今天說的這一句農村俗語叫做「寧丟家財萬貫,不舍房屋面南」,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究竟有沒有道理呢?我們一起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