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鉑醫藥赴港上市,布局熱門靶點的它何以獲得資本青睞?

2020-12-13 億歐網
[億歐導讀]

今日開盤價為11.94港元,較發行價略低。截至發稿,和鉑醫藥市值為88億港元左右。

12月10日,專注於免疫治療領域的創新藥企業和鉑醫藥正式在港股上市。

本次和鉑醫藥公開發行,最終定價12.38港元,合計發行1.38億股,募資總額超過17億港元。今日開盤價為11.94港元,較發行價略低。截至發稿,其市值為88億港元左右。 

和鉑醫藥成立於2016年,是一家臨床階段生物製藥公司,主要從事研究及開發免疫與腫瘤疾病領域的差異化抗體療法,並且擁有多於10種可能成為差異化候選藥物的多元化產品管線。

根據招股書,過往和鉑醫藥的全部收入來源於與第三方的授權及合作安排。2018至2020上半年,和鉑醫藥收入分別為148.3萬美元、541.9萬美元及607萬美元,經營虧損分別為3458.3萬美元、6749.6萬美元及4838.2萬美元。 

在此前的IPO認購中,共有貝萊德、HBM Healthcare、Hudson Bay Capital等9家重磅投資機構以基石投資者的身份參與。其中,向來青睞生物醫藥賽道的高瓴資本也再度現身,認購1000萬美元。 

而上市前,和鉑醫藥也已經融資超3億美元,估值達8億美元。投資人包括鼎暉投資、尚珹資本、韓國SK集團、GIC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君聯資本、國壽大健康、Hudson Bay等。 

在當下免疫治療領域火熱,且有不少企業集中布局CTLA-4、CD47、TIGIT等靶點下,同樣有布局熱門賽道,且尚未有產品被批准進行商業銷售的和鉑醫藥,卻能夠長期獲得國內外資本的青睞和支持,與其核心技術平臺和發展速度密不可分。 

構建技術壁壘,上半年實現經營收入607萬元

目前,和鉑醫藥擁有專利的特有技術平臺為全人源抗體轉基因小鼠平臺。成立當年,和鉑醫藥在完成5000 萬美元A輪融資後,便以現金加股權的方式收購了擁有全人源抗體轉基因鼠技術平臺的生物技術公司Harbour Antibodies BV (荷蘭)及其子公司。

通過一系列併購,和鉑醫藥完成了對核心技術平臺——全人源抗體轉基因小鼠平臺的整合與提升,並圍繞該平臺拓展合作與授權業務。

當前,轉基因小鼠因其產生全人源抗體的潛力,正成為推動生物醫藥研發最有力的引擎之一。在美國,獲批的絕大多數全人源抗體都是利用轉基因小鼠平臺研發,和鉑醫藥同樣如此。

目前,和鉑醫藥擁有的全人源抗體轉基因小鼠平臺既能產生傳統的抗體,也能產生親和力成熟的、具有優良的溶解性和成藥性的下一代抗體,並且由於不需要經過人源化改造過程和額外的親和力成熟環節,從而節省了藥物研發的時間與成本。

據和鉑醫藥官網介紹,其全人源抗體轉基因小鼠平臺同時擁有H2L2和HCAb轉基因小鼠平臺。放眼全球,僅有幾家企業能夠擁有HCAb轉基因小鼠平臺。而在HCAb平臺的基礎之上,和鉑醫藥又自主研發了HBICE平臺,用於將HCAb平臺的價值擴大到雙特異性抗體方面。

至此,和鉑醫藥也構建起了技術壁壘。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和鉑醫藥是中國唯一利用全人源HCAb的差異化屬性產生HCAb免疫細胞銜接器的公司。

截至目前,和鉑醫藥已和超過45個來自全球的跨國藥企、生物技術公司和學術平臺等機構建立合作,將該平臺應用於超過200個研發項目,其中6個項目已經進入到臨床開發階段。藉助該核心技術壁壘,和鉑醫藥亦是近幾年上市的創新藥企中,少有的能夠獲得經營收入的企業之一。僅在今年上半年,其就已獲得607萬美元的收入,超過了2019年全年收入。

而依託該技術平臺,和鉑醫藥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王勁松王勁松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和鉑醫藥研發的三個核心支撐點:

一是利用自有的全人源抗體轉基因小鼠平臺(Harbour Mice),開發針對腫瘤和免疫性疾病的創新藥物;二是通過與業務夥伴的多元化合作,引進成熟的、臨床階段的項目,依託其在中國及其他區域市場藥物臨床開發與註冊的經驗,推動新藥早日上市;三是通過全資子公司Harbour Antibodies向全球生物製藥公司和學術機構授權專利技術平臺,用於多種抗體新藥研發。

自研+引進,成立四年有3款藥物進入臨床 

成立四年,和鉑醫藥如今已有5條研發管線、3款新藥進入臨床階段,分別為巴託利單抗HBM9161、特那西普HBM9036和抗CTLA-4抗體HBM4003。 

相較於自主研發之外,和鉑醫藥license-in的管線臨床進展更為靠前。其中,頭部產品便是巴託利單抗HBM9161(FcRN)。目前,針對靶點FcRN,市面上已經有諸多藥企通過高價收購布局。 

而在此前,和鉑醫藥亦從HanAll Biopharma引進了全球首創新藥巴託利單抗,其擁有該藥在大中華地區進行開發、製造和商業化的權利。目前,巴託利單抗已經在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甲狀腺相關性眼病、重症肌無力、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這四個適應症上開展臨床,進展最快的是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已經開展2/3期臨床試驗。 

和鉑醫藥在招股書中表示,其亦計劃從今年下半年開始,於未來幾年內將臨床開發工作逐步延伸至其他適應症,如溫型自體免疫溶血性貧血及慢性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炎。 

同樣,從HanAll Biopharma引進的還有特那西普HBM9036,目前其已經是和鉑醫藥進展最快的候選藥物。

特那西普是一種TNF-α抑制劑,被開發為治療乾眼病的局部用眼藥水。和鉑醫藥得到引入許可時,HanAll正於美國對特那西普進行二期臨床試驗。而今年8月份,和鉑醫藥已經在大中華區開展三期註冊試驗。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曾指出,隨著創新乾眼病相關免疫調節藥物上市、患者的意識提升、診斷率及治療率上升,預期中國中重度乾眼病藥物市場將由2024年的3億美元增加至2030年的16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34.1%。

但截至目前,中國僅有一款經審批的抗炎藥物(環孢素眼藥水)用於治療中重度乾眼病,多款乾眼病候選藥物仍正在中國進行臨床開發。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候選藥物中大多數為鈣調磷酸酶抑制劑。 

儘管這些候選藥物能有效地控制炎症,但其耐受性及生物利用度仍有待進一步探索。而通過使用新一代生物技術,特那西普在迄今已完成的臨床試驗中,表現出了一定的優越性——可使病徵大幅改善,安全性卓越且藥效迅速。

而在自主研發管線方面,和鉑醫藥進展最快的是新一代抗CTLA-4抗體HBM4003,該候選藥物也是其基於全人源抗體轉基因小鼠平臺研發的第一個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總共布局了4條研發管線。 

2019年,HBM4003在澳大利亞開展了Ⅰ期臨床試驗。今年2月底,HBM4003則獲美國FDA批准新藥臨床試驗許可。「HBM4003是一個極具潛力的新型分子,在臨床前研究中,基於其獨特的作用機制,表現出良好的安全性和強大的抗腫瘤活性。」王勁松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道。 

和鉑醫藥在招股書中表示,其擬於未來數年在HBM4003選定的適應症中,為經批准的伊匹木單抗適應症尋求單一療法試驗,並為其他選定適應症尋求聯合療法。而初始重點將放在首個經臨床驗證的免疫聯合療法CTLA-4/PD-1。 

目前,已經上市的CTLA-4抑制劑只有百時美施貴寶的Yervoy(Ipilimumab),是一種全人源IgG1κ型單克隆抗體,於2011年3月獲得FDA批准,靜脈注射治療黑色素瘤。同年7月獲得EMA批准。2015至2017年,Yervoy銷售額大體平穩,維持在11億美元左右。 

除了HBM4003之外,目前和鉑醫藥的自研產品大多都仍處於臨床前狀態。 

而在今年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下,和鉑醫藥也通過與海外合作研發新冠病毒抗體。3月6日,和鉑醫藥與位於紐約的西奈山醫療系統達成多年期、多方面的戰略合作,並準備合作研發抗SARS-CoV-2病毒(新型冠狀病毒)抗體。 

和鉑醫藥官網顯示,這些抗新型冠狀病毒抗體,將被用於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性疾病,或將針對高感染風險的人群,如醫療工作者,用於預防病毒感染。這些抗體有望通過阻斷細胞感染來抑制病毒的擴增。   

今年6月份,和鉑醫藥還與艾伯維達成推進創新型COVID-19全人單抗開發的合作。依據合作條款,艾伯維將通過前期研究和臨床開發準備工作全力支持和鉑醫藥及和鉑醫藥合作者。同時,艾伯維也將有機會獲得有該項目全球獨家商業化權益。

相關焦點

  • 和鉑醫藥港股上市 核心藥先發優勢獲明星資本力捧
    該藥物是首個以皮下注射(SC)方式用以治療的FcRn靶點藥物,用藥方式方便安全,極大地提高了患者依從性。治療範圍廣,還能夠精準治療,使得許多知名巨頭藥企,正在通過收併購的方式布局FcRn賽道。據悉,全球已經有30多家製藥公司和學術機構採用和鉑醫藥的全人源轉基因抗體平臺開展抗體新藥的開發,其中包括禮來、輝瑞、信達、百濟神州、正大天晴等大型藥企。目前,和鉑抗體平臺已獲得超過45個生物製藥行業及學術界合作夥伴的高度認可。截至2020年6月30日,已有6個項目進入臨床階段。此外,和鉑醫藥還有多款處於早期開發階段的在研項目,數量大於20個。
  • 和鉑醫藥赴港IPO迎創新藥黃金時代
    和鉑醫藥(02142)今日在港交所掛牌上市。和鉑醫藥本次IPO發行定價為12.38港元/股,發行市值95.06億港元,扣除發行成本及佣金及各項開支後,該公司本次IPO所得款項淨額估計約為15.988億港元(未行使超額配股權)。
  • 艾德一站通:和鉑醫藥將於本周尋求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
    來源:金融界網站2020年,投資者對於港股醫藥板塊的熱度未曾減少,以榮昌生物(09995.HK)、雲頂新耀(01952.HK)、嘉和生物(06998.HK)為代表的醫藥新股紛紛走出一波上漲行情。 港股市場也成為醫藥新股的熱門上市選擇。
  • 和鉑醫藥登陸港交所!「僅重鏈」抗體能否跑入領先行列?
    腫瘤免疫領域CTLA-4、CD47、TIGIT等靶點相繼成為熱門,引得無數創新藥企業集中布局。作為一家2016年剛剛成立的企業,和鉑醫藥在研發進度上並不算領先。然而即便如此,一級市場還是接連為和鉑醫藥提供了超3億美元的資金支持。和鉑醫藥究竟掌握了什麼核心技術,讓各大投資機構紛紛看好?在核心技術的基礎上,和鉑醫藥又構築了怎樣的產品管線?
  • 和鉑醫藥赴港上市懸疑:暫無產品銷售 負債淨額20億美元 何時盈利
    11月22日,和鉑醫藥控股有限公司-B(簡稱和鉑醫藥)通過了港交所主板上市申請。  記者從招股書中了解到,和鉑醫藥自2016年創建至今仍未實現盈利,且尚未有任何產品獲批銷售。與此同時,截至2020年6月30日,和鉑醫藥的負債淨額為20億美元。
  • 高瓴「新貴」和鉑醫藥上市破發 差異化研發管線變現能力如何?
    來源:Insight資料庫作者: 粽哥2025 和鉑醫藥(02142.HK)是今年第 13 家登陸港交所上市的製藥公司。但很不幸,繼先聲藥業、藥明巨諾後,這家同樣有著高瓴資本加持的 Biotech 公司,也在上市首日跌破發行價。
  • 【動態】和鉑醫藥港交所上市
    醫谷微信號:yigoonet 據港交所IPO公告,和鉑醫藥於今日(12月10日)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正式掛牌上市。
  • 上市兩天市值蒸發19%,和鉑醫藥破發背後
    12月10日,和鉑醫藥(HK:02142)正式在港股上市,當天便大跌10.99%。這還沒有結束,今日公司股價繼續大跌9.07%。兩天時間,和鉑醫療跌去19%,市值蒸發了20億港幣。和鉑醫藥成立於2016年,是一家創新藥研發公司,公司目前還沒有產品上市。
  • ...標:醫藥代表備案辦法正式出臺 再鼎醫藥赴港二次上市 晶泰科技...
    《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 朱潔琰)訊,本周(9月27日至10月3日),醫藥行業投融重要事件包括:醫藥代表備案辦法正式出臺;再鼎醫藥赴港二次上市 上市首日收盤價達610港元/股;晶泰科技融資超3億美元,創AI藥物研發領域融資最高紀錄。《科創板日報》主播小K為您播報。
  • 物管公司再掀赴港上市潮 能否逆轉物管股破發潮?
    上周還有兩家物管公司遠洋服務和佳源服務通過港交所聆訊,上市在即。此外還有1家醫藥公司和鉑醫藥-B也通過聆訊。   和鉑醫藥-B   和鉑醫藥-B於8月18日遞交招股書,11月22日通過聆訊。和鉑醫藥-B本次擬全球發售約1.382億股,發售價為11.70港元-12.92港元。
  • 和鉑醫藥-B(02142.HK):入選十大中國Biotech,長期投資價值凸顯
    11月10日,FiercePharma評選出了外國人最關注的十大中國Biotech,其中和鉑醫藥作為其中唯一一家暫未上市的生物技術企業頗為引人注目。11月30日,和鉑醫藥-B(02142.HK)正式啟動港交所招股。那麼這家公司有什麼魅力,能夠入選十大中國Biotech的名單?而作為一家即將上市的企業,它的投資價值又是從何處彰顯?
  • 和鉑醫藥,今年市值最小的醫藥B
    下周來的三個新股:泡泡瑪特,藍月亮,和鉑醫藥這三個基本上確定了是衝突的。 今天大概分析下和鉑醫藥。 據消息稱,內地臨床階段生物製藥公司和鉑醫藥(新上市編號:02142)計劃發售約1.38億股,集資最多17.85億元,招股價介乎11.7元至12.92元,一手(1000)股入場費13050元。公司將於下周一(11月30日)至下周四招股(12月3日),並於12月10日。摩根史坦利、美銀、及中信證券為聯席保薦人。
  • 和鉑醫藥-B上市首日破發 無上市銷售產品但有營收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謝若琳見習記者李豪悅12月10日,和鉑醫藥-B(2142.HK)正式掛牌港交所。截至上午11時,和鉑醫藥-B較招股價12.38港元,跌8.24%,每股報11.36港元。據了解,和鉑醫藥是上海一家年輕的臨床階段生物製藥公司,創建於2016年。從事研究及開發免疫與腫瘤疾病領域的差異化抗體療法。此前,招股書介紹和鉑醫藥產品管線共計10餘項,4項進入臨床研究,已有產品處於註冊臨床研究階段。其中,和鉑醫藥公司的兩款核心藥物產品巴託利單抗(HBM9161)、特那西普(HBM9036)被業內看好。
  • 和鉑醫藥-B(02124.HK):今日上市,創新研發持續加碼
    12月10日,和鉑醫藥-B(02142.HK)正式登錄港交所。根據此前公開信息來看,和鉑醫藥獲得超額認購77.54倍,發行價定為12.38港元,每手1000股,每手金額12380港元,一手中籤率10%。根據富途牛牛數據顯示,昨日暗盤開報14港元,最終收報12.62港元,較招股價張1.94%,每手賺240港元。
  • 和鉑醫藥成功登陸港股 老虎證券(美國)任國際配售承銷商
    12月10日,和鉑醫藥正式登陸港股,由老虎證券(美國)擔任其國際配售承銷商。這是繼網易、嘉和生物、新東方、德琪醫藥後,老虎證券今年第五次作為國際配售承銷商參與港股IPO,也是老虎投行今年承銷的第19個美港股項目。顯然,在繼續蟬聯承銷最多中概股赴美上市的投行之外,老虎證券投行業務版圖正在馬不停蹄地擴張至其他國際化市場。
  • 醫藥股上市浪潮下 再鼎醫藥(ZLAB.US)回港能否走出美股高姿態?
    兩年前曾傳出赴港上市的再鼎醫藥(ZLAB.US),近日又傳出了回港上市的消息。如今赴港二次上市的消息,也意味著其很有可能會戴上「首家二次上市的生物而科技股」光環。
  • IPO日報:京東、百度赴港上市計劃或推遲,華綠生物僅靠金針菇闖A股
    【IPO觀察】京東、百度赴港上市計劃或推遲 聯交所、港證監發聲明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香港IPO市場節奏被打亂,不少公司選擇推遲上市計劃,證券時報記者獨家獲悉,京東、百度等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原本欲在今年首季效仿阿里回港上市,但因疫情仍在不明朗階段,可能會押後回流計劃。
  • 京東健康赴港上市估值超300億美元,憑什麼?
    原創 儲松竹 阿爾法工場研究院 行業空間巨大,資本市場看好,此次赴港IPO後,京東健康發展速度必將再上一個臺階。對於京東集團而言,2020年無疑是豐收之年。2019年5月,京東健康獲得近10億美元A輪融資,2020年8月,京東健康獲得超9億美元B輪融資,再到如今的赴港IPO。6年多的時間,京東健康的發展已初具規模,從碎片化場景服務走向了一個完整、全面的「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產業生態,從單一服務向集零售、醫療、管理於一體的綜合醫療健康服務平臺。
  • 業內人士:「安全港條款」可回應皓元醫藥專利質疑,有利行業發展
    距交易所官網披露皓元醫藥上市招股書,已過去4個多月。這段時間內,除交易所的常規問詢,市場也對皓元醫藥專利問題發出質疑。對此,在最新的一份問詢函回覆中,保薦人再次重申了「安全港條款」,這一專利侵權豁免規定或將為皓元醫藥掛牌上市掃清障礙。   業內人士指出,作為科創板最青睞的行業之一,生物醫藥領域每一家企業的上市申請都備受關注。
  • 本地網際網路醫療平臺龍頭或將赴港上市
    原標題:本地網際網路醫療平臺龍頭或將赴港上市   近日,有消息傳出,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