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開盤價為11.94港元,較發行價略低。截至發稿,和鉑醫藥市值為88億港元左右。
12月10日,專注於免疫治療領域的創新藥企業和鉑醫藥正式在港股上市。
本次和鉑醫藥公開發行,最終定價12.38港元,合計發行1.38億股,募資總額超過17億港元。今日開盤價為11.94港元,較發行價略低。截至發稿,其市值為88億港元左右。
和鉑醫藥成立於2016年,是一家臨床階段生物製藥公司,主要從事研究及開發免疫與腫瘤疾病領域的差異化抗體療法,並且擁有多於10種可能成為差異化候選藥物的多元化產品管線。
根據招股書,過往和鉑醫藥的全部收入來源於與第三方的授權及合作安排。2018至2020上半年,和鉑醫藥收入分別為148.3萬美元、541.9萬美元及607萬美元,經營虧損分別為3458.3萬美元、6749.6萬美元及4838.2萬美元。
在此前的IPO認購中,共有貝萊德、HBM Healthcare、Hudson Bay Capital等9家重磅投資機構以基石投資者的身份參與。其中,向來青睞生物醫藥賽道的高瓴資本也再度現身,認購1000萬美元。
而上市前,和鉑醫藥也已經融資超3億美元,估值達8億美元。投資人包括鼎暉投資、尚珹資本、韓國SK集團、GIC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君聯資本、國壽大健康、Hudson Bay等。
在當下免疫治療領域火熱,且有不少企業集中布局CTLA-4、CD47、TIGIT等靶點下,同樣有布局熱門賽道,且尚未有產品被批准進行商業銷售的和鉑醫藥,卻能夠長期獲得國內外資本的青睞和支持,與其核心技術平臺和發展速度密不可分。
目前,和鉑醫藥擁有專利的特有技術平臺為全人源抗體轉基因小鼠平臺。成立當年,和鉑醫藥在完成5000 萬美元A輪融資後,便以現金加股權的方式收購了擁有全人源抗體轉基因鼠技術平臺的生物技術公司Harbour Antibodies BV (荷蘭)及其子公司。
通過一系列併購,和鉑醫藥完成了對核心技術平臺——全人源抗體轉基因小鼠平臺的整合與提升,並圍繞該平臺拓展合作與授權業務。
當前,轉基因小鼠因其產生全人源抗體的潛力,正成為推動生物醫藥研發最有力的引擎之一。在美國,獲批的絕大多數全人源抗體都是利用轉基因小鼠平臺研發,和鉑醫藥同樣如此。
目前,和鉑醫藥擁有的全人源抗體轉基因小鼠平臺既能產生傳統的抗體,也能產生親和力成熟的、具有優良的溶解性和成藥性的下一代抗體,並且由於不需要經過人源化改造過程和額外的親和力成熟環節,從而節省了藥物研發的時間與成本。
據和鉑醫藥官網介紹,其全人源抗體轉基因小鼠平臺同時擁有H2L2和HCAb轉基因小鼠平臺。放眼全球,僅有幾家企業能夠擁有HCAb轉基因小鼠平臺。而在HCAb平臺的基礎之上,和鉑醫藥又自主研發了HBICE平臺,用於將HCAb平臺的價值擴大到雙特異性抗體方面。
至此,和鉑醫藥也構建起了技術壁壘。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和鉑醫藥是中國唯一利用全人源HCAb的差異化屬性產生HCAb免疫細胞銜接器的公司。
截至目前,和鉑醫藥已和超過45個來自全球的跨國藥企、生物技術公司和學術平臺等機構建立合作,將該平臺應用於超過200個研發項目,其中6個項目已經進入到臨床開發階段。藉助該核心技術壁壘,和鉑醫藥亦是近幾年上市的創新藥企中,少有的能夠獲得經營收入的企業之一。僅在今年上半年,其就已獲得607萬美元的收入,超過了2019年全年收入。
而依託該技術平臺,和鉑醫藥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王勁松王勁松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和鉑醫藥研發的三個核心支撐點:
一是利用自有的全人源抗體轉基因小鼠平臺(Harbour Mice),開發針對腫瘤和免疫性疾病的創新藥物;二是通過與業務夥伴的多元化合作,引進成熟的、臨床階段的項目,依託其在中國及其他區域市場藥物臨床開發與註冊的經驗,推動新藥早日上市;三是通過全資子公司Harbour Antibodies向全球生物製藥公司和學術機構授權專利技術平臺,用於多種抗體新藥研發。
成立四年,和鉑醫藥如今已有5條研發管線、3款新藥進入臨床階段,分別為巴託利單抗HBM9161、特那西普HBM9036和抗CTLA-4抗體HBM4003。
相較於自主研發之外,和鉑醫藥license-in的管線臨床進展更為靠前。其中,頭部產品便是巴託利單抗HBM9161(FcRN)。目前,針對靶點FcRN,市面上已經有諸多藥企通過高價收購布局。
而在此前,和鉑醫藥亦從HanAll Biopharma引進了全球首創新藥巴託利單抗,其擁有該藥在大中華地區進行開發、製造和商業化的權利。目前,巴託利單抗已經在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甲狀腺相關性眼病、重症肌無力、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這四個適應症上開展臨床,進展最快的是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已經開展2/3期臨床試驗。
和鉑醫藥在招股書中表示,其亦計劃從今年下半年開始,於未來幾年內將臨床開發工作逐步延伸至其他適應症,如溫型自體免疫溶血性貧血及慢性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炎。
同樣,從HanAll Biopharma引進的還有特那西普HBM9036,目前其已經是和鉑醫藥進展最快的候選藥物。
特那西普是一種TNF-α抑制劑,被開發為治療乾眼病的局部用眼藥水。和鉑醫藥得到引入許可時,HanAll正於美國對特那西普進行二期臨床試驗。而今年8月份,和鉑醫藥已經在大中華區開展三期註冊試驗。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曾指出,隨著創新乾眼病相關免疫調節藥物上市、患者的意識提升、診斷率及治療率上升,預期中國中重度乾眼病藥物市場將由2024年的3億美元增加至2030年的16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34.1%。
但截至目前,中國僅有一款經審批的抗炎藥物(環孢素眼藥水)用於治療中重度乾眼病,多款乾眼病候選藥物仍正在中國進行臨床開發。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候選藥物中大多數為鈣調磷酸酶抑制劑。
儘管這些候選藥物能有效地控制炎症,但其耐受性及生物利用度仍有待進一步探索。而通過使用新一代生物技術,特那西普在迄今已完成的臨床試驗中,表現出了一定的優越性——可使病徵大幅改善,安全性卓越且藥效迅速。
而在自主研發管線方面,和鉑醫藥進展最快的是新一代抗CTLA-4抗體HBM4003,該候選藥物也是其基於全人源抗體轉基因小鼠平臺研發的第一個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總共布局了4條研發管線。
2019年,HBM4003在澳大利亞開展了Ⅰ期臨床試驗。今年2月底,HBM4003則獲美國FDA批准新藥臨床試驗許可。「HBM4003是一個極具潛力的新型分子,在臨床前研究中,基於其獨特的作用機制,表現出良好的安全性和強大的抗腫瘤活性。」王勁松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道。
和鉑醫藥在招股書中表示,其擬於未來數年在HBM4003選定的適應症中,為經批准的伊匹木單抗適應症尋求單一療法試驗,並為其他選定適應症尋求聯合療法。而初始重點將放在首個經臨床驗證的免疫聯合療法CTLA-4/PD-1。
目前,已經上市的CTLA-4抑制劑只有百時美施貴寶的Yervoy(Ipilimumab),是一種全人源IgG1κ型單克隆抗體,於2011年3月獲得FDA批准,靜脈注射治療黑色素瘤。同年7月獲得EMA批准。2015至2017年,Yervoy銷售額大體平穩,維持在11億美元左右。
除了HBM4003之外,目前和鉑醫藥的自研產品大多都仍處於臨床前狀態。
而在今年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下,和鉑醫藥也通過與海外合作研發新冠病毒抗體。3月6日,和鉑醫藥與位於紐約的西奈山醫療系統達成多年期、多方面的戰略合作,並準備合作研發抗SARS-CoV-2病毒(新型冠狀病毒)抗體。
和鉑醫藥官網顯示,這些抗新型冠狀病毒抗體,將被用於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性疾病,或將針對高感染風險的人群,如醫療工作者,用於預防病毒感染。這些抗體有望通過阻斷細胞感染來抑制病毒的擴增。
今年6月份,和鉑醫藥還與艾伯維達成推進創新型COVID-19全人單抗開發的合作。依據合作條款,艾伯維將通過前期研究和臨床開發準備工作全力支持和鉑醫藥及和鉑醫藥合作者。同時,艾伯維也將有機會獲得有該項目全球獨家商業化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