鱈魚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致敏性的食物,含有豐富的OMEGA-3,而且它沒有刺好操作,堪稱寶寶最佳輔食,許多的媽媽在最初給寶寶添加魚類輔食的時候,大多會選擇鱈魚。
然而,隨著關於「鱈魚」的一些負面新聞的曝出,如何分辨真假鱈魚也成為了現在寶媽們面臨的一大難題。
什麼是假鱈魚?
「假鱈魚」也稱「油魚」,為了抬高身價,「油魚」往往擁有跟鱈魚沾邊的名字,如「水鱈」、「龍鱈」、「金鱈」。在日本及西方國家,「油魚」被列為禁止食用的魚種。
「油魚」也屬深海魚,是棘鱗蛇鯖和異鱗蛇鯖的統稱,分布於熱帶和溫帶海域,屬低價魚類。因其含有一種名為「蛇鯖毒素」的天然蠟酯,所以油魚主要用於提煉工業用潤滑劑,人體對於該物質無法分解及吸收,食用後容易導致胃痙攣,油脂囤積在直腸,導致排油性腹瀉。
什麼是真鱈魚?
真鱈魚根據水域不同一共就分3種:大西洋鱈魚、格陵蘭鱈魚、太平洋鱈魚。
太平洋鱈魚,口感粗糙,味道清淡;格陵蘭鱈魚產量很小,市場上很難買到。
大西洋鱈魚蛋白質含量高,還含有兒童發育所必需的各種胺基酸,其比值和兒童的需要量非常相近,又容易被身體消化吸收,同時富含維生素D,有利於鈣沉著於骨骼,促進長骨的生長。
三招辨別真假鱈魚
看外觀
鱈魚看上去肉色潔白,上面沒有特別粗而明顯的紅線,魚段皮發白或灰白,肉質細膩,魚鱗密而小,一片壓一片;油魚的皮為灰黑色,呈網格狀,肉質較硬且粗糙,魚肉顏色偏黃,中間會有一條淡黃或淡紅的線,真鱈魚是沒有的。市場上的鱈魚多是冷凍切片,橫切面大的是真鱈魚,橫切面小的可能是油魚,這是因為鱈魚的體積比油魚大。
摸魚皮
這一點兩者冰凍時很難區別,但解凍之後,真鱈魚摸上去很柔滑。像有一層黏液膜似的手感,而油魚更為粗糙,魚鱗很鋒利,摸上去像針刺。一般來說,銀鱈魚在銷售的時候,都是不刮鱗的,消費者可以通過觸摸魚皮進行判斷。
嘗口感
鱈魚是優質深海魚,入口即化,肉質非常細膩,可以像三文魚那樣蘸芥末生吃,有獨特的清香和鮮味,其口感像蟹腿肉似的,比較筋道。油魚用油煎熟後有肉香味,吃起來十分油膩,煮熟後肉質很粗,口感較差。購買者若烹飪後發現魚肉油膩、聞起來沒有深海魚特有的清香,建議不要食用,以免腹瀉。
值得注意的是,鱈魚營養豐富,但保存期限很短,要注意冷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