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說我和老佛爺有什麼共同點,那麼大概是很多很多年前,我們都曾為Hedi Slimane折服過。
可是,誰沒有呢?
Hedi時期的Dior Homme,迷幻而恣意,那些似乎還未發育完全的男孩子清冽地行走於T臺之上,雌雄莫辨,卻在頹廢的Versace、俊朗的Armani和不可一世的Gucci之外,創造了一種全新的審美——那時可還沒有什麼Tom Ford男裝呢。
多年以後,Kim Jones再次改造了Dior Homme,在那以前,品牌受到了Kris van Assche長達十年的影響。憑心而論,DH早已不再是Hedi的DH,然而後來者的成功卻始終無法取代前者在我心中的特殊性。你知道世界上多得是英俊有如古希臘雕塑的男人,但只有那一縷少年的純真與意氣擁有令人魂牽夢縈的力量,宛如真正的藝術品。
Hedi Slimane就是這樣一名藝術家。
2
令Tom Ford敗走麥城的YSL,最終選擇了Hedi。但Hedi在YSL的經歷可以算得上毀譽參半,就像他試圖拿走品牌中那個著名的「Y」,可最終,帶著經典YSL標誌的手袋依舊成為了最暢銷的單品。
相比起LVMH,彼時的PPR(現在的開雲集團)其實沒有那麼可怕的近乎極端的掌控力,所有的矛盾都集中體現在YSL這樣一個國寶級的品牌身上。他們逼走了商業奇才Tom Ford,又放任了才華四溢的Hedi Slimane。
YSL時期的Hedi依然能設計出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品,然而相較於商業上的考量,他心底裡對於搖滾巨星的熱情壓倒了一切,那種南加州式的火熱與放蕩完全取代了昔日的法式叛逆,最終成為一種定式。這種定式使得Saint Laurent維持了一個階段的高增長,但長此以往呢?消費者會從哪一天感到厭倦?
他也離開了。
3
Hedi Slimane入主Celine?幾乎從沒人這麼想過。
他再一次立刻修改了品牌標誌,再一次引發軒然大波,céline從此變成了CELINE。
從商業角度考慮,這麼做可能沒錯。在設計扁平化、信息爭奪激烈的現在,擁有一個複雜的帶有設計感的logo,幾乎等同於宣告品牌將永遠停留在二線水平。但這顯然不是LVMH的老闆Bernard Arnault的打算,他費勁心力召回昔日的愛將與天才,調動集團內一切資源,為的不是這樣的成績。
於是CELINE迅速推出了品牌男裝計劃——正是Hedi最擅長的領域,而當品牌的第一家高級沙龍香水店在巴黎核心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開業,Bernard的野心暴露無遺——他要的不是Balenciaga或BV或任何一個年銷售十億歐元的一線陣營品牌,而是與LV和Dior並駕齊驅的超級巨鱷。HediSlimane將是有史以來最具威脅性的武器,目標是誰,大家很清楚了。
我一直覺得強人Bernard更適合Hedi,他可以放任他的天才,也擁有做出最終決定的頭腦與力量。CELINE的香水店驗證了我的想法,它像是YSL以往店鋪的升級版,仍然擁有那種酷酷的特質,卻精緻了許多。畢竟,這是一個奢侈品老闆Bernard Arnault取代科技巨頭Bill Gates成為世界首富的時代,而Hedi的重要性在於,他仍然能夠提供一套旁人無法提供的美學方案。那些黑色大理石、黃銅、鏡面與木材的組合,是一個醉生夢死的亂世巨星才能擁有的幻境。
他內心身為藝術家的熱情還剩下多少,此刻的我們並不知曉。
CELINE於今年十月在巴黎核心區開設香水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