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太極的腿功很重要,到底怎麼練呢?

2020-12-18 騰訊網

腿是人體重要組成部分,腿功是太極拳重要的基本功,腿的健康是身體健康的重要保證。練好太極拳一定要認真刻苦地練腿,為健康與技擊打下堅實基礎。

首先遵守三節律:

腿的三節為胯為根節、膝為中節、腳為梢節:

運行時先要把腳提起來,腳的高度大約距地面一拳,向前運行稍低,向後稍高。站穩後,緩緩用胯催膝、膝催腳,或者說以腳領膝、膝領胯,層層推進,節節貫穿,在摸索中腳的一點(腳跟內側)先輕輕著地進行試探,這時重心仍在支撐腿,提起的腳可放可收,有把握後再由腳跟到前腳掌或由前腳掌到腳跟逐步落實,重心也就隨之移動。

這個過程就是常說的「邁步如貓行」、「如履薄冰,如臨深淵」、「點起點落,輕起輕落,緩起緩落」、「落步如落塵」。

在移步時可按「三先」去做:

先站穩再提腳,先提腳再移步,先移重心後提腿;

或者反過來叫做「三不」:

不站穩不提腳,不提腳不移步,不移重心不提腿。

移步時要穩紮穩打,步步為營,沉著穩定。這裡所說的先後只是短暫的時間差,並不是截然分開。重心移動向前時膝蓋不超過腳尖,後坐時臀部不超過腳跟。如果把腳尖與腳跟之間化為五等份,重心則在二與四之間移動,超出即為過。

在走貓步同時,前後還要走弧形路線,即腳提起後先經過支撐腳側,再按一定角度運行,這樣前後就成一個淺弧。如果腿力不支,提起的腳也可在支撐腳側稍停,成丁宇步後再繼續運行。這些要領,開始練時可以拆開做,有了一定功力後就應該似停非停,連續不斷,如行雲流水,沒有斷續痕跡。

遵守三節律的基礎上,其次要步位準確,兩腳間要有角度。

為了擴大支撐面、增強穩定性,兩腳間要有一定角度。例如弓步時兩腳夾角20。~30。為宜(順步時夾角小些,拗步時夾角大些)。虛步、退(撤)步以10°~20°為宜。兩腳問橫向距離為兩拳至一腳,前腳向前,後腳向外45°。僕步則要前腳尖與後腳跟成一條線,後腳外擺130°左右,前腳內扣。

轉體時應先微轉腰,前後腳的縱向距離也要適當。例如弓步、退(撤)步、側行步兩腳間要保持三至四腳的距離,虛步、跟步兩腳間保持一腳距離,開立步兩腳距離與肩同寬,合步時兩腳保持兩拳距離。做獨立步時,提腿膝要高過胯,支撐腳也要有角度。

蹬(分)腳時腳要高過腰,練習時也可高過頭。拍腳時腳的高度要達到頭部,擺蓮腳外擺幅度不小於150°。

這些角度與距離都要認真做到,務求準確到位。暫時做不到的,要通過加強基本功訓練逐步步做到。

最後,雙腿必須保持一定的彎曲度,即保持弓狀。

腿彎曲的程度就是拳架的高度。拳架有高、中、低三勢,高勢雙膝稍彎曲,低勢大腿接近水平,中勢則在二者之間。採取哪種拳架高度,應根據身體條件與功力水平而定。一般體弱或初學者可採用高勢,身體好功力強者可用低勢,一般人宜採用中勢。

行拳中,拳架高度在起勢時就要確定下來,在一套拳路中應保持不變,除要求站起(如獨立步)、下降(如撲步)外,身體自始至終要保持水平移動,不能上下起伏。當然在整個習拳過程中,拳架高度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體質的增強、功力的提高,拳架可以由高到低逐步加大難度、提高強度。

拳架高低有一定範圍,高時雙腿不能挺直,低時大腿不能超過水平,即臀部不能低於膝蓋。在屈腿的同時,還要圓襠、裹膝、吊襠。襠部要撐圓,雙膝內扣,襠部下沉。雙腳則要隨腰腿的轉動,及時外擺、內扣、後碾,始終保持與膝蓋方向一致。腳落實時,則要五趾抓地,腳心含空,有入地三分之感。

···您的轉發與分享是對太極最大的支持!···

溫馨提示:本公眾號所發太極拳文章,僅供豐富拳友太極知識,參考學習之用,若是拳友已有明師指導或者自有練習體系,不必依文全改,擇其優點參考學習即可。

本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處理或刪除。

相關焦點

  • 《太極拳之研究-吳圖南太極功》之評論與祥解三
    再有,有書的人不要照書上的照片練習,照片順序不正確,可能是排版的錯誤!  ○3高四功 總的來說,這四門功法主要練的是腰胯部份。 此四門功法本人細細看過,沒有什麼可以論述的。主要提醒各位不要練偏了,主要放在腰胯的骨骼與肌肉上,但不是收緊,而是放鬆。左右裕如(東擋西殺)、小撼山、大撼山、七寸考,這四門功法都是如此。
  • 到底是怎麼練出來的?
    我整體對局部的真實涵義,這裡頭牽扯到兩個重要的問題,一個是我前頭說的練整的問題,把全身練整,牽一髮而動全身,反映到身體哪個部分都是整體發力,就是孫祿堂說的身上到處都是支點。這個前面說了很多了。第二個重點是內勁是什麼?到底是怎麼練出來的?你光有整體還不行,整體發力還得有這個力做基礎,不然你只能打打普通人。以我自己的體會而言,內勁就是筋膜骨之合力,或者說筋為君、肉為臣,肌肉為筋膜骨力服務的。
  • 24式太極拳腰、胯、腿你了解多少?
    一、太極腰功腰很重要,它是連接上下肢的樞紐,是中軸,是紐帶。練習太極拳,動作要形成整體性,就必須依靠腰來調節。武術中有「太極腰」的說法,這說明太極拳特別注重腰的鍛鍊,要用腰來帶動四肢的運動。從運氣的角度來說,「氣沉丹田」也是在腰部。從運勁來說,「發於腿,主宰於腰」,也離不開腰。楊澄甫說:「能松腰,然後兩足有力,下盤穩固,虛實變化皆由腰轉。」這都說明了腰的重要性。我們練習太極拳時,首先要注意用腰來帶動四肢。松腰松胯,意念松沉,勁力才能上下通達。
  • 太極門松功
    松功是太極拳練家終生追求,一世修煉的最高境界的功法。簡潔地說,松功是內外雙修,內求心神意念放鬆,神經安舒,頭腦清靜;先求心意松,而後肢體松,從腳到頂,腳、踝、膝、胯、腰、肩、肘、腕、手等九大關節鬆開,且節節貫串,舉動輕柔,頂上虛靈,周身全體不著力,形於手指,肢體肌膚乾淨。太極拳盤拳練功舉動必須輕靈,這是太極拳之特性。
  • 練直腿坐是把氣聚起來,聚精會神或聚氣會神
    所以我們現在搞直腿坐、太極球,實際上要從更根本的功夫來做起來。以前八十年代講課相當是個簡索的地圖,如向北京去,這麼走,一說就完了。北京什麼樣說一說,但不等於你去了。那不是說講的很簡單,直指根本是大道嘛!是大道,但你沒去過(北京)等於零。說怎麼辦呢?
  • 四個技巧「專治」練太極重心不穩
    ,另一隻腿懸起,形成各種造型的靜止姿勢。拳諺說:「 練拳不練腿,如同冒失鬼。」因此,首先要加強踝部和腿部鍛練。如壓腿、踢腿、搬腿、控腿、拍腿以及劈腿等。但應因人制宜,不可強求一致。通過這些腿功練習,拉長下肢各關節周圍的韌帶、肌腱和肌肉的伸展性,擔高下肢以髖關節為軸心的運動幅度和蹬踢力量;增強大腿有關肌群和韌帶的柔韌性,提高腿的靈活性、舉控高度動能力。
  • 太極勁的練法
    太極勁的練法,生化之道在於輕靈 《太極拳經歌訣詮解》曰:「輕則伶(靈),伶則動,動則變,變則化。」《太極平準腰頂解》曰:「滿身輕利者,金剛羅漢煉。」《太極拳經歌訣》曰:「 舉動輕靈神內斂,莫教斷續一氣研。」《十三勢行功要解》曰:「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太極拳解》曰:」能黏依,然後能靈活。」又曰:「黏依能跟得靈,方見落空之妙。」
  • 太極練丹秘訣
    太極練丹秘訣 一、運用周身經脈訣   早功:  日將出即起
  • 如何分清練太極跪膝的拳病?
    我在授拳實踐中獲知:對於「勁走陰面」而言,指導弟子、網絡學生體悟松膝是較為重要的,要讓他們認識松膝有啥意思與實質內容,松膝對養生和技擊有什麼好處,通過體驗門內的松膝功法來讓他們體認怎麼是松膝的和不松膝的練法。
  • 練太極拳開胯拉筋,開胯為什麼這麼重要?
    學藝校的和舞蹈的都知道,裡面有個開胯的環節是相當痛苦的,有些剛健身的人,也想要拉筋開胯,可是沒兩下就哭著不做了,為何呢?那是只是因為,你還不懂裡面的原理,和一些小竅門。 1、胯部的重點,是一個關節 實際上,胯是一個特別很是口語的概念,甚至在嚴肅的解剖學裡都不用這個詞,那麼我們嘴上說的「胯」究竟是什麼呢?
  • 通過這次學習才知道太極該如何打|八式動功訓練營營員體會
    今天下午練習時,第三式的腿有了輕鬆的感覺,學第三式時,老師說基本動作還可以,意思也有了,就是再把支撐腿的力撤了就好了。這一個多月來,我一直沒有找著那個支撐腿,怎樣才能把力撤了,剛才突然有了,很高興,但還沒熟練掌握,就一點點的收穫與同學們共享。
  • 太極纏絲功 健身養生的妙法
    1.太極纏絲功是按太極為陰陽、動靜的原理,用順逆、虛實、上下、左右、前後纏絲式的螺旋運動,姿式輕鬆、自然、柔和、舒展。也可作為靜功前的輔助功,能幫助放鬆、入靜。2.纏絲功共八式,動作簡單易學,安全省時,鍛鍊全面,效果良好。只要能站,人人可練。
  • 小孩子能不能練養生五功-以虎背靠山功為例
    但想把養生五功或虎背靠山功教給小孩的,請仔細先看下方的說明: 1、我們門派裡很多人都讓家裡小孩從很小就開始練靠山功,就連我師父的小孫子也都是從會走路就開始練; 2、小孩子的骨骼發育尚未完全,這是正確無誤的。但小孩子的所有一切也都比成年人柔軟鬆弛。
  • 太極門功動三秘
    功動三秘是太極門獨特的秘訣,過去從未公開。功動三秘對指導修為,特別是九宮太極架階段十分重要。這三條秘訣是:守心不守意,守氣不守動,守無不守有。若果做不到這三點,就不能進入境界,更不可能引發出九宮太極架。太極門的初發動功,如習動,勢動,病動,與許多其他門派氣功基本相似。有氣動轉入功動階段,它就顯示出獨到之處。
  • 丹田內轉練太極,舍此別無他途
    人體骨盆及骨盆肌正好象一個保護盆,從左、右,後、下幾個方面來保護人體小腹內重要的臟器,手臂和腳腿則可以從前方保護它。打拳時經常提肛、松胯,沉翻左右兩臀、會陰處一提一松,骨盆處髖關節立體螺旋式的上下轉動,即斜向走"8"字形的運動。都可以使人注意會陰穴,增強人體下部的活動,從而使大腦皮質與下部內臟器官關係密切起來(即中醫所講的心腎相交),以調節內分泌機能。
  • 健身到底練不練腿?
    在整個健身過程中,一大部分人從積極練腿再到對練腿日的恐懼的過程中,總有大部分人慢慢的選擇沒有腿部訓練的訓練計劃,幾乎練不練腿都無關緊要。那麼這個腿到底該不該練?個人認為,練不練腿應該根據身體的意志去決定,比如練腿對整個大腿前後左右肌肉的平衡,比如以及自身目標去確定到底要不要練腿。1.有人說練腿能夠促進血睪酮增加,就要多練腿?
  • 康偉老師聊太極[32]
    其實太極拳不難練,之所以大家感覺難,一是因為基本的功能都沒搞清楚;二是基本的功能都沒訓練,都在蒙著腦子瞎練,對錯都不知道,當然就難了。(會員:拳架打的再好看,一試沒有太極勁那就是操,是不是啊?)不是這個概念。太極勁是通過太極拳各種要素的習練而達到的結果。
  • 揭秘各門派武功:62斤鐵鞋練腿勁 插鐵砂練手勁
    各派武功都有其精絕之處,掌握如此高深的武功,各門派的修煉者也是煞費苦心。當代武林各派又是怎麼修煉武功的呢?  練腿勁:62斤鐵鞋 40餘斤鐵棒  武氏太極傳人孫建國一身對襟中式打扮,演示武氏太極的不傳秘功。武氏太極拳為中國傳統太極拳五大流派之一,清鹹豐年間由河北秀才武禹襄始創,有「內家拳不外傳」之說。
  • 三種太極步, 練好才叫懂太極
    我的恩師林墨根先生說:「貓行步是體現腰胯帶領四肢的虛實運動,通過練習貓行步能增長腰腿的輕靈、沉穩之勁,所以要下苦功把貓行步練到位。」很多太極拳愛好者把太極拳酷似貓科動物下腿柔韌而穩健之步態稱「貓行步」或「太極步」,近代拳學者考究,為了追求太極拳內涵,亦為了有別於叫裝模特的「貓行步」,稱「太極步」更為實際。貓的邁步行走,是四條腿提起腿,還有三條腿支撐。
  • 關於太極推手,老前輩們是這樣說的
    太極推手,則有掤、捋、擠、按、採、挒、肘、靠八字。此八字所以練其身之圓活,二人粘連綿隨,周而復始,如渾天之球,斡旋不已,而經緯弧直之度,莫不全備。將此一身,練為渾圓之一體,隨屈就伸,無不合宜,則物來順應,變化而無窮矣。此所謂萬法歸一,得其一而萬事畢矣。向愷然談推手楊家推手的方式,由淺入深,共有四種。最初彼此都用單手搭挽,使站走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