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二
不知不覺,2020年已經快要結束,但不少購房者都反映說,樓市還是有點讓人「霧裡看花」。一方面即便在國家大力調控下,房價依舊讓人高攀不起;另一方面,土地市場溢價率、樓市成交率等關鍵指標出現回暖趨勢,深圳等部分城市甚至出現了「虛火過旺」現象。
但時至今日,對許多人來說,房子不僅僅是住所這麼簡單了。許多人想買房子的原因可能是為了結婚。要知道許多最初想結婚的人,就是因為沒有房而分道揚鑣;有些人買房子可能是為了投資;有些人買房是為了落戶,希望在城市裡定居下來;有些人買房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教育。
總之,房子本身的價值已經變得越來越不值得關注。其實可以理解,如果單純地希望有個住的地方,那租房也是可以的。可以說每個買房子的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現在的房價太高了,很多人買不起房子,相信沒有人會反駁這一點。
我國房地產行業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各個地區的房價相比十多年前都有了很大的上漲。但是在房地產行業崛起之後也引起了國家的關注,所以近幾年我國也在不斷地對樓市進行調控。到目前為止,我國的樓市已經停止了上漲的趨勢,很多地區的房價已經開始趨於平穩,而且「隱隱約約」有下跌的趨勢。
有人說:現在最不缺的就是房子。SOHO中國創始人潘石屹也表示,人均居住面積接近40平方米,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所以房產從此再無剛需。央行的報告還顯示,城鎮居民住房覆蓋率達到96%,其中約30%為兩套住房,約10%為至少三套住房。但還有人說:現在最缺乏的就是房子。的確,有些人有幾套甚至幾十套房子,而有些人卻連一套也買不起,並且這類人大有人在。
曾有專家統計,我國商品房約有1億套被空置,而小產權的數量是商品房的3倍,空置率也更高。如果4億套空置房,每套住一戶二胎家庭來算,足夠住進16億人,再加上14億人正住著的房子,我國的房子已經夠30億人居住。房子夠30億人住,價格卻依然讓人望而興嘆。
那麼2021年,我們可不可以買房?曹德旺大膽預測,網友:真敢說!
針對這一問題,中國著名企業家曹德旺曾經做出了正面「回應」。當時曹德旺直接指出,我國高房價的幕後黑手—炒房客。曹德旺直接表示,他知道很多炒房客手中有很多房子,有實力的炒房者手中的房子超過了數百套。曹德旺表示,炒房客是中國房地產行業的毒瘤,他們就是高房價的幕後黑手。曹德旺還表示,我國的房地產行業已經嚴重影響了其他行業的發展,必須「遏制」房地產行業未來的發展,否則將對社會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事實上,我國也非常重視房地產行業的不健康發展,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也越來越嚴格。我國對房地產市場的態度是先穩定房地產市場,然後慢慢將房價回落到合理的範圍。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房地產行業的軟著陸。
馬雲給出預測
阿里創始人馬雲三年前曾說過:未來八年,房價如蔥。馬雲認為,對於年輕人來說,如果過早承擔房貸,他們可能會受到束縛。與其被壓得喘不過氣來,影響自己追求夢想的步伐,不如選擇暫時租一套房子,從而留有更多資金從而為實現夢想而奮鬥。
事實上,在馬雲說完八字預言後,馬雲還提出了新預測。在馬雲看來,房地產對經濟的擠壓效應已經逐漸超過了它的拉動效應。未來30年,我國將重點發展實體經濟和網際網路金融。前者可以促進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後者主要幫助更多的中小企業和個人更好的發展。
國家一錘定音,2大信號傳來,買不買房清楚了
第一、 房住不炒定位長期不變,房價沒有大漲的基礎和動力。
2016年,全國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房住不炒」。2019年,在全國住房城鄉建議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將房住不炒定為長期定位。自2020年以來,房住不炒一詞多次出現在央行的權威會議和報告中,向市場發出了明確的信號。房住不炒的定位不變,這是房地產市場調控的底線。對此,央媒《人民日報》也發表了一篇文章,表示中國不會靠炒房拉動經濟。顯然,在房住不炒的長期定位下,房價的快速上漲是沒有基礎和動力的。
第二、 樓市因城施策之下,平穩依然是房地產市場的主基調。
由於經濟實力的差異和人口流動的差異性,各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存在差異。因此,可以通過因城施策的制定來調控不同的房地產市場,防止房價的上下波動。例如,在房地產市場過熱的城市,有必要通過資金管控、查處亂象等手段,給市場降溫。在房地產市場偏冷的城市,可以通過增加供給、提供補貼等手段,降低市場風險。當然,自2020年以來,濟南、廣州、駐馬店等10多個城市遭遇政策「N日遊」,說明因城施策並不是隨便放鬆調控,房住不炒是底線,房價平穩是根本目的。
雖然房子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它畢竟是一個居住的地方。在未來,房價一定會更加穩定,更加健康地發展。因此,有關於房子和房價的諸多問題,我們大可不必擔心。如果計劃在2021年買房的,還是要理性對待,畢竟房子是大宗商品,在買房問題上還是要認真考慮。你認為未來的房價走向會如何呢?歡迎留言討論!
本文由不凡智庫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