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三不:了解這三點,遇事「不生氣」,將迎來豁達人生

2020-12-21 廣西歡樂小茶館

清代的東閣大學士閻敬銘為了平時能澆滅心中的怒火與怨氣,寫了一首《不氣歌》:

他人氣我我不氣,我本無心他來氣。

倘若生病中他計,氣下病來無人替。

請來醫生將病治,反說氣病治非易。

氣之為害大可懼,誠恐因病將命廢。

我今嘗過氣中味,不氣不氣真不氣。

這首歌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聞,文字雖然簡單質樸,但道理卻十分深刻。俗話說「急則有失,氣則失智」,當我們遇事衝動易怒,不僅容易讓我們在失去理智的情況下作出錯誤的決定,說出傷人的話語,造成糟糕的結果,還會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令我們失去金錢、友誼、甚至是生命。

所以當我們在遇到令自己覺得不舒服、不開心的事情,想要生氣發火時,先深呼吸,冷靜下來,告訴自己「為了小事發脾氣,回頭想想又何必」。

康德也說過: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而如何做到不生氣呢?

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三點不生氣秘訣:

01別讓小事影響到自己的情緒。

什麼是小事呢?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曾有這樣一句話:「世間事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為了小事爭吵,最後演變成不死不休的結局,實在是太過痛心。曾經有過這樣一個案例,一名年輕人在餐館就餐時,要求服務員開空調,卻遭到了女服務員的拒絕,兩人因此吵了起來。在眾人的合力下,兩人才被拉開,小夥子憤然離去。但離開後,他想到剛才的經過,越想越氣,就到旁邊的商場裡買了一把鋼刀。回到餐館對著這名和他差不多年紀的女服員連刺數刀,女服務員當場喪命,而這個小夥子最終也因故意殺人罪獲刑。一場衝動下的生氣爭執,斷送了兩個年輕人的一生,而起因只是「開空調」這麼一件事後想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

《修心三不》這本書中說:「現實生活中讓人生氣,令人發怒的事,也許會隨時發生,而作為一個有理智的人,為了安寧地、更好地生活和工作,處理各種不愉快就需要忍氣制怒。任意地放縱自己的感情,只會造成糟糕的結果。」

所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和不如意,就不要太往心裡去,影響自己的情緒。

02生氣時需要冷靜,理性地把控自己的情緒

有一個故事令我感觸頗深:從前有一個叫東吉的人,每次和別人起爭執,感到很生氣的時候,他就會迅速跑回家。繞著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每次與人起爭執的時候,他都這樣做。跑完後,就坐在田邊喘氣,慢慢地就冷靜下來了。東吉工作非常勤奮努力,他的房子和田產也慢慢地多了起來,範圍比之前更大,但是他還是一和人起爭執的時候就繞著房子和土地跑三圈。

很多年過去了,東吉也老了,他的房產和土地比年輕的時候翻了數倍。有一天他又生氣了,雖然腿腳已經沒有年輕時利索了,但他仍舊拄著拐杖繞著房子走,好不容易走完三圈,太陽都已經下山了。他的小孫子不解地問他:「爺爺,你為什麼每次生氣都要繞著房子跑三圈呢?」

東吉耐心地回答:「爺爺年輕的時候和人生氣起爭執,就回來繞著自己的房產跑三圈,邊跑就會想著,我現在房子還這麼小,田地也沒人家多,哪有時間和資格跟人家生氣呢?想到這裡我就冷靜下來了,把和別人生氣的功夫都拿來努力工作。老了,和人起爭執後,繞著房子走啊走的時候,我就想,我已經擁有了這麼大的房子、這麼多的土地,何必跟人計較呢?想到這呀,我心裡就暢快了,也就不生氣了。」

生活中或許會有即便我們一再忍讓,但是也還是會覺得十分令人惱火的時候,這時我們就需要學會讓自己冷靜下來,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與其把時間用來生氣,不如用來多做事。

03易生氣的人容易得心臟病

美國心臟協會發行的《循環》雜誌指出:暴躁易怒的人心臟病發作或是突然暴斃的機率比冷靜、不易生氣的人高兩倍以上。

這也很容易想明白,當我們生氣的時候,心率通常會飛快飆升,血壓也會一同上升,心臟相當於在超負荷運轉,經常這樣,心臟可能那天就也一生氣,罷工了。

所以,我們遇事就當是為了自己的心臟,為了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著想,讓自己冷靜下來,保持平和的心態去處理問題。

就像《修心三不這本書中說的:我們的心靈在任何時候都應該沉著的,不要為一件足微不足道的小事而生氣。生氣與煩惱只是展現自己面對困難時的無能而已。只有沉著與冷靜才是面對困難,並消滅困難的最好辦法。所以說我們不應讓一些小事影響了自己的心情,而應用豁達的心態去面對,這樣才會有一個好結果。

相關焦點

  • 修心三不: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
    態度改變,人生就跟著改變。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是生活快樂永恆不變的修心法則。是社交圓融,職場生存中簡單平凡的成功利器。學會制怒,能容,消怨,才能在順境中安享祈福,在逆境中心存喜樂。不生氣是成就卓越人生的大智慧,生活中我們往往會因為一些人和事而生氣,讓我們在工作生活和待人接物上損失極大。不僅讓我們變得煩躁,而且使我們的心胸越來越狹窄。
  • 《修心三不》快樂人生的三要素: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
    《修心三不》快樂人生的三要素: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康 德「人生在世都想獲得他人的認可,尊重。打從心底裡都想證明自己的價值,追求更好的自己和更高的生活質量……」這句話是《修心三不》這本書的前言。
  • 《修心三不: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理智的成年人會這麼做
    當大多數人遇到不滿時,他們會關心別人,為什麼這麼不公平?為什麼欺負我?為什麼我是唯一一個生活如此艱難的人。這本書《修心三不: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告訴我們如何做到這一點,這樣我們就不會生氣、關心和抱怨。這本書共有20個章,125個章節,每個章節都分析深度情感問題。
  • 容易生氣的人,明白「這三點」,就再也不會生氣了
    平時容易生氣的人,再忙也要看看這篇文章。經常生氣的人,才是真傻。愛發火的人一般都是急性子急脾氣,說話不經大腦, 往往容易張口就來。其實,一切情緒都來源於我們自身,要知道,我們自己是情緒的創造者。愛生氣是由個人的性格所決定的,一個性格溫和的人是不會對人亂發脾氣的。
  • 口才三絕、為人三會、修心三不,說話,修心,做人,皆是人生學問
    說話,修心,做人,年度暢銷之作,需要趁年輕多讀的書,決定你的人生高度與寬度。為人處世,生活職場,與人相處……方寸之間,皆是人生學問。《口才三絕》:會讚美,會幽默,會拒絕。說話是人與人打交道的基礎關卡,也是形成自己外在形象的堅定基石。
  • 容易生氣的人,弄懂「這三點」以後,就再也不會生氣了
    初次讀到這段話的時候不以為然,後來有了一定的人生閱歷以後,才發覺此乃至理名言。人生在世,最難控制的就是自己的情緒,最難平息的就是自己的怒火。很多人終其一生也未能做到心平氣和的接納身邊的人與事,而是養成了易燃易爆炸的暴躁性格。
  • 為人三會,修心三不,口才三絕:讓你離成功更近一點
    一人之辯,重九鼎之寶,三對之舌強於百萬之師。(3)會拒絕拒絕這件事,最高情商的表現就是行就行,不行就不行,千萬別裝。不敢乾脆地拒絕別人,表面是為別人著想,不想讓人家難堪,其實是太把自己當回事,覺得你拒絕了,人家的心就碎了。其實任何一個人提出要求,都做好了被拒絕的心理準備,甚至他可能比你更認可拒絕這一選項。
  • 修心三不:抱「怨」不如抱抱自己,學會這三點,遠離抱怨的人生
    時間長了,抱怨就會成為一種不自覺地習慣。當抱怨形成了習慣,整個人的狀態就是消極的,可能看誰都不順眼,對任何事都覺得不滿,最後會被怨念淹沒。所以與其不斷地抱怨生活,不如抱抱自己,給自己一點溫暖和勇氣,從容地面對那些讓我們抱怨的事。當然了。
  • 議論文:豁達面世,笑看人生
    我們喜歡盲目跟風,追求刺激,但這都不是人生的理想狀態。當面對這些誘惑和挫折時,我們應該始終保持一顆豁達的心,淡然冷靜地審時度勢,才能在坎坷的人生路上做到寵辱不驚,才能讓自己豁達面世,笑看人生。用平靜的心面對浮華的世界。試想一下,假如我們心頭的灰塵越積越厚,就會像家裡的垃圾桶堆滿了廢品一樣發出難聞的氣味。也許你還不明了自己的內心有什麼灰塵,那就試著回想下,你時常易怒嗎?生氣嗎?抑鬱嗎?
  • 修心三不:年紀相仿,有人顯得年輕有人顯老,3個原因你需知道
    比如當年紅極一時的《白蛇傳》的女主演趙雅芝,如果不去查看她的年齡信息,讓人很難想像她已經是做奶奶的年紀了。那為什麼,大家在明明相仿的年紀裡面,有的人看上去卻更顯得年輕呢?《修心三不》告訴你,如果你想要顯得更年輕,有氣質,其實原因是這3點。
  • 老人說「胡亂發火,必有苦果」,記住這4點,遇事不再生氣
    老人說「胡亂發火,必有苦果」,記住這4點,遇事不再生氣你一定聽過那首很有名的《莫生氣》,就是勸解我們對於生活之中的那些瑣事和沒有意義的事情多一些寬容,不要因為不值當的事情讓自己受氣,傷著自己的身體。老人們也常常說:「胡亂發火,必有苦果」。
  • 經常生氣的人,明白這三點,就再難生氣了
    其實我們都知道經常生氣的人是對自己的身體不好的,經常生氣的人,明白這三點,就再難生氣了。一、生氣最為嚴重的一種結果就是有猝死的可能因為我們在生氣的時候會對我們的心血管等器官產生非常負面的影響,嚴重的會出現昏迷和猝死。
  • 睡覺前的這三個「小動作」,會讓女人更加愛你,聰明的男人都明白
    睡覺前,男人做好這三個小動作,會讓女人更加愛你:一:關心女人心情一個男人,哪怕每天自己很忙很累,也不要把情緒帶回家。特別是睡覺時,可以觀察女人的表情變化,如果發現對方不開心,要及時關心詢問,不要讓女人憋在心裡。在感情裡坦誠相待才能走得更遠。
  • 孔孟之道:掌握這三點人生格言,擁有快活自在的人生
    那麼誰能夠帶給我們啟示,讓自己遇事心平氣和、泰然處之呢?這就是我國歷史上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他們二人出生於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在他們的人生旅途中經歷過許多事情。孔子一生都在周遊列國,當時每個國家都想爭取霸主地位,而他的儒家學說不符合當時的境況,所以沒有哪位君主採用他的學說,孔子的志向也一直沒有實現。
  • 人到中年,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深度好文)
    人生一世,難免會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許多人遇到不如意的事時,常常會生氣,還只會生怨氣、生悶氣、生閒氣、生怒氣。殊不知,生氣,不但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反而會傷害感情,弄僵關係,使本來不如意的事,更加不如意,猶如雪上加霜。
  • 女性心理學:保持豁達的要訣
    保持豁達的要訣    豁達指心胸開闊,性格開朗,能容人容事。
  • 修心有「三不」,做到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生活就有芬芳
    也有人很早就明確人生目標,一直向著目標踏實地走,最終功成名就。這便是修行,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是修行有成的人,張偉麗是這樣的人,馬雲也是。修行先修心,在《修心三不》這本書中詳細闡明了修心的內容。修心說起來很簡單,但要做到並不容易。修心要求做到三不,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只說第一點,能做到的人就寥寥。
  • 佛說:愛發脾氣的人,還請先做好這三點,內心祥和方能事事順心
    但生氣是百病之源,常生氣的話對健康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容易造成很多疾病的產生。而且,生氣也並不能扭轉目前的困局,只是情緒上的一種宣洩。愛生氣的人往往最後疾病纏身,這無異於是自己對自己的懲罰。所以佛說:愛發脾氣的人,還請先做好這三點,內心祥和方能事事順心。
  • 生氣的時候,想一想這幾個問題,就不會生氣了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聰明的人,常想一二,不思八九。 人生短暫,生活太難,何必和自己過不去? 整日悶悶不樂,不開心的是自己;總是和人生氣,傷最多的是自己。 生氣的時候,自己難受,五臟六腑都不舒服,氣來傷心,氣大傷身,生氣沒有任何好處,只會對自己造成負面影響。
  • 蘇軾一生最豁達的詞,全篇名句,滿含人生哲理,最後一句堪稱精品
    他對待人生的那種豁達態度卻值得所有人學習,他的豪邁也更是成為許多人心中最嚮往的一種人生姿態。蘇軾年少成名,在中國的文學歷史上佔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一生中創作的詩詞無數,其中,經典之作不勝枚舉。可就是這樣一位文學天才在官場上卻不盡如人意,有人戲稱他:不是在被貶官就是在被貶官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