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東閣大學士閻敬銘為了平時能澆滅心中的怒火與怨氣,寫了一首《不氣歌》:
他人氣我我不氣,我本無心他來氣。
倘若生病中他計,氣下病來無人替。
請來醫生將病治,反說氣病治非易。
氣之為害大可懼,誠恐因病將命廢。
我今嘗過氣中味,不氣不氣真不氣。
這首歌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聞,文字雖然簡單質樸,但道理卻十分深刻。俗話說「急則有失,氣則失智」,當我們遇事衝動易怒,不僅容易讓我們在失去理智的情況下作出錯誤的決定,說出傷人的話語,造成糟糕的結果,還會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令我們失去金錢、友誼、甚至是生命。
所以當我們在遇到令自己覺得不舒服、不開心的事情,想要生氣發火時,先深呼吸,冷靜下來,告訴自己「為了小事發脾氣,回頭想想又何必」。
康德也說過: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而如何做到不生氣呢?
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三點不生氣秘訣:
01別讓小事影響到自己的情緒。
什麼是小事呢?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曾有這樣一句話:「世間事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為了小事爭吵,最後演變成不死不休的結局,實在是太過痛心。曾經有過這樣一個案例,一名年輕人在餐館就餐時,要求服務員開空調,卻遭到了女服務員的拒絕,兩人因此吵了起來。在眾人的合力下,兩人才被拉開,小夥子憤然離去。但離開後,他想到剛才的經過,越想越氣,就到旁邊的商場裡買了一把鋼刀。回到餐館對著這名和他差不多年紀的女服員連刺數刀,女服務員當場喪命,而這個小夥子最終也因故意殺人罪獲刑。一場衝動下的生氣爭執,斷送了兩個年輕人的一生,而起因只是「開空調」這麼一件事後想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
《修心三不》這本書中說:「現實生活中讓人生氣,令人發怒的事,也許會隨時發生,而作為一個有理智的人,為了安寧地、更好地生活和工作,處理各種不愉快就需要忍氣制怒。任意地放縱自己的感情,只會造成糟糕的結果。」
所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和不如意,就不要太往心裡去,影響自己的情緒。
02生氣時需要冷靜,理性地把控自己的情緒
有一個故事令我感觸頗深:從前有一個叫東吉的人,每次和別人起爭執,感到很生氣的時候,他就會迅速跑回家。繞著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每次與人起爭執的時候,他都這樣做。跑完後,就坐在田邊喘氣,慢慢地就冷靜下來了。東吉工作非常勤奮努力,他的房子和田產也慢慢地多了起來,範圍比之前更大,但是他還是一和人起爭執的時候就繞著房子和土地跑三圈。
很多年過去了,東吉也老了,他的房產和土地比年輕的時候翻了數倍。有一天他又生氣了,雖然腿腳已經沒有年輕時利索了,但他仍舊拄著拐杖繞著房子走,好不容易走完三圈,太陽都已經下山了。他的小孫子不解地問他:「爺爺,你為什麼每次生氣都要繞著房子跑三圈呢?」
東吉耐心地回答:「爺爺年輕的時候和人生氣起爭執,就回來繞著自己的房產跑三圈,邊跑就會想著,我現在房子還這麼小,田地也沒人家多,哪有時間和資格跟人家生氣呢?想到這裡我就冷靜下來了,把和別人生氣的功夫都拿來努力工作。老了,和人起爭執後,繞著房子走啊走的時候,我就想,我已經擁有了這麼大的房子、這麼多的土地,何必跟人計較呢?想到這呀,我心裡就暢快了,也就不生氣了。」
生活中或許會有即便我們一再忍讓,但是也還是會覺得十分令人惱火的時候,這時我們就需要學會讓自己冷靜下來,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與其把時間用來生氣,不如用來多做事。
03易生氣的人容易得心臟病
美國心臟協會發行的《循環》雜誌指出:暴躁易怒的人心臟病發作或是突然暴斃的機率比冷靜、不易生氣的人高兩倍以上。
這也很容易想明白,當我們生氣的時候,心率通常會飛快飆升,血壓也會一同上升,心臟相當於在超負荷運轉,經常這樣,心臟可能那天就也一生氣,罷工了。
所以,我們遇事就當是為了自己的心臟,為了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著想,讓自己冷靜下來,保持平和的心態去處理問題。
就像《修心三不這本書中說的:我們的心靈在任何時候都應該沉著的,不要為一件足微不足道的小事而生氣。生氣與煩惱只是展現自己面對困難時的無能而已。只有沉著與冷靜才是面對困難,並消滅困難的最好辦法。所以說我們不應讓一些小事影響了自己的心情,而應用豁達的心態去面對,這樣才會有一個好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