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眼玻璃珠:2000多年前來自埃及的奢侈品,曾侯乙墓出土最多

2020-12-13 灶物者

灶物者說

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一片混沌,一個叫盤古的人用斧頭將這片混沌劈開,有了天地,在他去世後,兩隻眼睛變為日月,左眼為太陽,右眼為月亮。

所以,中國自古就有對眼睛的崇拜,四川的三星堆遺址把這種眼睛崇拜發揮到了極致。

三星堆青銅面具

無獨有偶,在距離中國上萬公裡的埃及,關於眼睛也有一個故事。很久很久之前的尼羅河畔,一個叫賽特的壞神,殺害了自己的哥哥——國王奧西裡斯,佔據了古埃及。

賽特與奧裡西斯

奧西裡斯的孩子荷魯斯長大後,發誓要為父親報仇,在與塞特的搏鬥中,荷魯斯的左眼被奪走了。

荷魯斯的眼睛非同尋常,左眼代表月亮,右眼代表太陽(和盤古正好相反)。

左眼被奪走了,月亮神自然要出手相助。所以在一個月圓之夜,荷魯斯在月亮神的幫助下,殊死搏鬥,終於打敗了塞特,並將左眼奪回。後來,荷魯斯將這隻失而復得的眼睛獻給了父親,已經成為冥神的奧西裡斯。因此這隻左眼就有了連接生死的獨特作用,被稱為「荷魯斯之眼」。

荷魯斯之眼

古埃及人相信荷魯斯之眼能在重生復活時發生作用,所以經常在棺槨、裝飾物上刻畫有荷魯斯的眼睛。而這種標誌性的元素,也影響到歐洲,很多歐洲貴族去世要給死者身上放關於眼睛的裝飾。《權利的遊戲》中喬弗裡死後,就有此類裝飾。

荷魯斯之眼在埃及和西方都非常有名,現在我們看到很多大英博物館的紀念品就是按照荷魯斯之眼來開發的。

大英博物館和首飾品牌合作的「荷魯斯之

古埃及人將眼睛的崇拜貫徹的相當徹底,在他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體現。將高超的玻璃製作工藝和眼睛崇拜相融合,就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色彩斑斕的蜻蜓眼玻璃珠。

公元前十四世紀埃及製造的蜻蜓眼玻璃珠

我第一次看這些玻璃珠,覺得像極了小時候玩的彩色彈球。透明的珠子裡面,有不同的色彩,約幾個小夥伴,拿幾個珠子就能玩一個下午。不過這些珠子在古代可是只有上層社會才能擁有的貴重物品。

看見它的名字,第一反應,為什麼叫蜻蜓眼?而不是兔子眼、貓眼?查了一下,才知道是因為上面一圈圈的紋飾,像極了蜻蜓等昆蟲的複眼,所以近代學者給它起了這個名字。不得不佩服學者的知識儲備和想像力。

複眼

根據考古發現,學者們基本認定這種獨特玻璃珠起源於埃及的十七王朝,大約是公元前1700~1500年,相當於我們中國的商王朝。

在古埃及,「蜻蜓眼」最初是來裝飾棺槨這樣的喪葬用品的,顏色比較單一。隨著技術進步,使單色的母珠加入其它顏色的同心圓成為可能。

外貌的變化、顏值的提升使它的用途也更加多元,用來裝飾一般器具或者直接佩戴在身上的情形越來越多。

埃及的蜻蜓眼項鍊

幾千年前,玻璃珠都是手工製作,全世界沒有一對一模一樣的珠子。戴多少個、戴什麼顏色的,完全按照個人喜好搭配。

這種隨意搭配珠子的模式,潘多拉確實和它比較相似,就連價格昂貴這一點,潘多拉也完美的繼承了下來。不過在奢侈程度上,這種玻璃珠更勝一籌,畢竟在當時玻璃可是堪比黃金的珍貴物品。

潘多拉手串,比蜻蜓眼晚了幾千年

既然是奢侈品,總有人不論價格多少都要換來裝飾自己。也有人不論多遠都要「代購」。這些彩色的珠子從埃及出發,穿越地中海,到達中東,當時生活在中東的遊牧部族,在戰爭、遷徙的過程中到達費爾幹納,翻越帕米爾高原,到達天山。所以中國境內,蜻蜓眼玻璃珠首先在新疆發現,時間可以追溯至西周中期至春秋中期。

這種彩色的玻璃珠來到中國,迅速受到了上層社會的青睞,從新疆一路向西,駛向中原。戰國初年,中原很多高等級的貴族墓中開始出現蜻蜓眼的身影。

最為大家熟悉的就是曾侯乙墓。除了編鐘等耳熟能詳的文物,170多顆的蜻蜓眼玻璃珠也是在這座墓葬中發現的!

曾侯乙墓發現的蜻蜓眼玻璃珠

剛開始中原的貴族只能「代購」。價格昂貴不說,圖案也不符合自己的審美。於是,戰國中期,隨著楚國玻璃製造技術的進步,蜻蜓眼玻璃珠也有了中國製造

材質:從鈉鈣玻璃到鉛鋇玻璃;

顏色:從單調(藍色、橘色等)到多元;

紋飾:從簡單的同心圓到規範布置紋飾;

形狀:從圓形到橢圓等多種形狀;

用途:從隨身佩戴到多種物品裝飾;

使用範圍:從貴族到一般百姓;

橢圓形、在同心圓基礎上用點布局各部分

以楚國為中心,考古學家在很多省都發現「中國製造」的玻璃珠。我個人非常喜歡洛陽金村出土的銅鏡,上面鑲嵌有很多藍色的蜻蜓眼,非常有特點。

洛陽金村出土的鑲嵌有蜻蜓眼的銅鏡

灶物者再說

「絲路」不是一條單獨的道路,而是東西交流往來的道路網;「絲路」不僅販運絲綢,還有很多有趣的東西翻山越嶺,融入彼此生活。

兩千多年前流行於北非、亞歐大陸的「潘多拉」就是東西文化交流的見證。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國貴族也許不認識法老,也不知道這個有特殊圖案的小珠子除了好看還有其他功能,他們用自己的審美對小珠子進行各種改造,裝飾他們喜歡的任何地方。

參考文獻:

1.王穎竹. 兩周時期費昂斯技術研究[D].北京科技大學,2019.

2.湖北隨縣曾侯乙墓發掘簡報[J].文物,1979(07).

3.吳澤.蜻蜓眼玻璃珠的前世今生[J].大眾考古,2017(11).

相關焦點

  • 半月談|蜻蜓眼玻璃珠:絲路前的「絲路」
    神秘的蜻蜓眼玻璃珠早在1978年,湖北隨州擂鼓墩一號墓石破天驚,1.5萬餘件各類隨葬器物浮出水面,包括樂器、禮器、漆木器、金玉器、兵器、車馬器和竹簡等等。這就是著名的曾侯乙墓。除了蜚聲中外的曾侯乙編鐘,還有曾侯乙尊盤、青銅冰鑑、聯禁銅壺、雲紋金盞等精美文物,無不令人驚嘆。
  • 失落的珍寶——蜻蜓眼式玻璃珠
    由於在當地並未發現玻璃製造遺址,推測這批玻璃珠為外來輸入的可能性極大。出土年代最早的蜻蜓眼式玻璃珠來自河南固始侯古堆一號墓,時代在春秋末期,同樣是鈉鈣系玻璃珠。當西方的鈉鈣系蜻蜓眼式玻璃珠,經歐亞大通道進入楚人的視野後,楚人以驚嘆而敬畏的心情接納了外來的眼睛崇拜文化。從目前出土分析報告已知:荊楚地區的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其妻子擂鼓墩二號墓、湖南長沙楚墓M1955均有鈉鈣系蜻蜓眼玻璃珠出土;河南固始夫差夫人墓出土1枚鈉鈣系蜻蜓眼式玻璃珠,為夫差攻佔楚國番地時的戰利品。
  • 溫州剛剛發現的這隻玻璃碗是1600多年前的,你信嗎
    此次發掘共清理墓葬68座,其中,漢六朝墓59座,另有唐、宋墓各1座、明清墓7座,出土各類器物200多件,包括玻璃碗、銅弩機、青瓷魁等均系溫州首次發現。這是我市迄今發掘的漢六朝墓葬數量最多、延續時間長的一次重要發現。
  • 蜻蜓眼式玻璃珠概述
    蜻蜓眼式玻璃珠(以下簡稱「蜻蜓眼」)是指在單色玻璃珠的母體嵌入另外一種或幾種與母體顏色相同或不同的玻璃,在母體玻璃的表面形成多層圓環狀紋飾或圓環狀凸起,因這種玻璃珠有如蜻蜓的複眼,在西方被稱為「複合眼珠」,中國則俗稱「蜻蜓眼」。
  • 專家:你看看曾侯乙墓
    考古發現的東周時期甲冑主要出土於楚系墓葬中,目前發現有甲冑遺物的楚墓主要集中於長沙、江陵、南陽等地,另外還有個別其他地區的大型楚系墓葬,如曾侯乙墓也出土有甲冑。周朝甲冑大多為皮甲,由曾侯乙墓中出土甲冑可見一斑。
  • 失傳千年:曾侯乙墓驚現古代樂器「築」
    這件築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對於深入研究古代樂器的發展與演變,研究曾侯乙一生的音樂實踐,以及正確理解中華古籍中有關使用築的許多描述,弘揚中國的傳統音樂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五弦琴不是「鈞鐘」而是「築」 曾侯乙墓中一共出土了120多件樂器,其中一件比較特殊:它出自東室,形若長棒,由整木雕成,首段近方,尾段近圓。
  • 曾侯乙墓裡神奇的隨葬品,他嘴裡含了21個玉制小動物,是幹嘛用的
    一個史料上沒有記載的人,揭開了一段重大歷史如果沒有1978年湖北的一處大型墓穴被發現,可能誰也不知道世上還有曾侯乙這樣一個人物。畢竟這是歷史當中的一段空白點,如果加以研究的話足以震撼整個考古界。考古工作有序地進行著,慢慢地這個曾侯乙的身份也浮出水面。
  • 國家寶藏之曾侯乙編鐘,出土至今只奏響過三次,太讓人驚嘆了
    走了這麼多博物館我特別喜歡陝西歷史博物館和湖北省博物館,在湖北省博物館裡面的鎮館之寶就非常多,向越王勾踐劍,曾侯乙編鐘等,今天就來看一件禁止出國展覽的國寶:曾侯乙編鐘。1977年9月一支部隊在湖北綏縣那個新建廠房時,偶然發現一座戰國早期的大型墓葬:曾侯乙墓,這裡面出土了好幾件國寶,有曾侯乙編鐘和曾侯乙尊盤,這2者只是我們最熟悉的,其實曾侯乙墓還出土了其他的國家一級文物。
  • 擁有勾踐劍、曾侯乙編鐘的湖北博物館,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若要評選中國人最熟悉的國寶,有兩件文物一定上榜:越王勾踐劍和曾侯乙編鐘。 這兩件文物屢次出現在課本和影視劇中,可謂名揚天下,婦孺皆知。有趣的是,它們都收錄在一座省級博物館中,這便是湖北省博物館。
  • 湖北發現地下水墓,墓中出土一件逆天神器,專家:鎮國之寶
    因為在古墓中的每一件文物都代表了我國的一段時間中的歷史,古墓中所出土的文物價值都是非常昂貴的,對我們國家去更好的研究歷史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小編給大家所介紹的這座古墓是在湖北出現的一座古墓,這座古墓居然是地下的水墓,而且在這座古墓中所出土的文物,也讓考古專家們感到非常的震驚,那麼在這座古墓中究竟出現了什麼文物呢?那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吧。
  • 中國古代玻璃的尷尬進化史
    ,事實上,玻璃在歷史上曾是最昂貴的材料之一,直到吹製法發明之後,玻璃才逐步成為製作日常用品的材料,在此前的二三千年的長久歲月裡,玻璃一直是可與黃金和寶石比肩的奢侈品,只有少數上層顯貴才能享用。仿玉玻璃器的器型僅有玻璃璧和玻璃劍飾這兩種。此外還出現了玻璃印章。戰國玻璃器比較流行「蜻蜓眼」式的圖案紋飾。與前期相比,戰國玻璃器的工藝有了很大提升和發展,不僅器型更為規整,而且光潔度更好。 西周墓葬和遺址中曾出土很多件人造彩色珠、管 ,這些料器外表呈灰白、淺綠、淺藍等顏色,不透明,一些表面有釉,其斷口都為糙面,質地疏鬆,手捏即碎。
  • 曾侯乙墓實錘了
    這座墓,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曾侯乙墓,墓中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其中就包括近百件皮甲,對你沒看錯,就是近百件。 而曾侯乙墓這個皮甲,防護面積就不怎麼樂觀了,甲袖只能護住大臂,而甲裙也就是到腰胯位置,相對來說,算是一個比較落後的盔甲了。
  • 春秋戰國時期有一種帶眼玻璃珠。只要與之相關的文物,都價值不菲
    公元前2500年,琉璃出現在西亞和埃及,只供皇室使用。匠人獨具匠心,將琉璃繪成各種造型。更有甚者,他把眼睛畫在琉璃上。到公元前10世紀,開始流行在彩色玻璃珠上鑲嵌同心圓的眼形玻璃珠。因為它的結構,看起來像蜻蜓的「複眼」,也就是俗稱的「蜻蜓眼」。中原與西亞,相隔萬裡。隨著歷史的發展,大量遊牧民族和商人往返於兩地之間。琉璃蜻蜓眼色澤美觀,便於隨身攜帶。
  • 文物和文獻不會說的秘密:為何曾侯乙墓皮甲的裙甲臃腫又不實戰?
    曾有同好提出,這套甲可能在出土時混入了馬甲甲片,於是造成了這種現象。而這種猜測的可能性不大:曾侯乙墓雖同時出土人馬兩類甲冑,但馬甲甲片表面基本都有華麗繁複的花紋。為何武士甲髹素麵漆而馬甲有紋飾暫時不得而知,不過這是值得慶幸的事情,不然筆者復原這套甲還得多花至少一年的功夫……另外,九連墩楚墓出土皮甲的形制與曾侯乙墓皮甲基本一致(個別部位有簡化),復原時應該用了和曾甲一樣的方法
  • 古珠漫談之-關於眼崇拜的個人淺見
    其中珠子和珠飾,也是烏爾王墓出土物品中比較醒目的存在,其中眼圈紋樣的蝕花(鑲蝕)瑪瑙珠等珠飾被認為來自於數千裡之外的印度河谷。荷魯斯是古埃及的天空之神,埃及最古老的神祇之一,冥王奧西裡斯和女神伊西斯的兒子。對荷魯斯的崇拜從公元前3100年前後的埃及王朝時代一直持續到公元1世紀羅馬佔領埃及。
  • 四川發掘出來自西亞的「奢侈品」——蜻蜓眼,或將揭示出巴蜀文明
    公元2004年到2018年,考古人員再次對四川城壩遺址進行了系統的考古,此次共清理各類遺蹟444處,出土考古遺物高達1000件。2020年,四川公布了第6次對城壩遺址考古發掘的成果。此次發掘共清理出東周墓葬4座,其中3座墓葬保存較好。這批墓葬均為狹長方形土坑墓,葬具為船棺,出土了大量精美文物。
  • 玻璃收藏價值那麼大?可能我們真的不太懂它!
    從考古資料來看,中國現存最早的玻璃器物中最多見的是一種俗稱為「蜻蜓眼」的鑲嵌玻璃珠,公元前5世紀前後,這種鑲嵌玻璃珠首次在中原地區出現,數量雖然不多,但都出自於等級高的貴族大墓。比如著名的湖北隨州曾侯乙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