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復原皮甲過程中,儘可能按照《甲冑復原》一書中提供的數據和方法來製作,但仍出現了一些怪異之處。主要表現在身甲的下半部分:胸部以下的方形甲片,這裡姑且稱之為裙甲片,按照《甲》裡的數據做出來感覺會非常奇怪,下擺會非常大,不得已只好根據個人身材調整尺寸。《甲》一書中沒有實際穿著復原甲後的照片展示,所以這方面表現不太明顯,但湖北博物館所展示的復原甲實物因為是披掛在模特身上,的確出現了同樣現象。
曾有同好提出,這套甲可能在出土時混入了馬甲甲片,於是造成了這種現象。而這種猜測的可能性不大:曾侯乙墓雖同時出土人馬兩類甲冑,但馬甲甲片表面基本都有華麗繁複的花紋。
為何武士甲髹素麵漆而馬甲有紋飾暫時不得而知,不過這是值得慶幸的事情,不然筆者復原這套甲還得多花至少一年的功夫……
另外,九連墩楚墓出土皮甲的形制與曾侯乙墓皮甲基本一致(個別部位有簡化),復原時應該用了和曾甲一樣的方法,也有碩大的裙甲並且更加明顯。
這個寬大的裙甲不僅略顯怪異,並且非常不利於在車戰時穿著,畢竟東周戰車在有限空間內要搭載三名乘員,還要給戰術動作留餘地,而東周戰車車輿的寬度只有120-160釐米。(楊英傑《先秦戰車形制考述》數據)
其他關於曾侯乙墓皮甲的文獻書籍應該也注意到了這點。於是我們可以看到,在《中國古代軍戎服飾》一書裡,該型皮甲被描繪得相當貼身,還系了一條腰帶。
經過一番琢磨,先按下甲裙過大問題不表。筆者認為,雖然曾侯乙墓出土文物中沒有,但《中國古代軍戎服飾》等書都給這套甲配一條腰帶,應該是合理的,理由如下:
1.實用性。加了腰帶後,佩劍等武器才能有地方懸掛。與曾侯乙墓皮甲形制基本一致的九連墩皮甲同時出土有皮甲28套和配劍28把,數字吻合,顯然是成套陪葬。實際使用的話應該會在皮甲外加腰帶來配劍,即東周一直到兩漢廣泛使用的璏式佩劍法。
2.舒適性。不加腰帶,甲的全部重量需要肩膀來承擔,筆者這套甲將近5公斤,長時間穿著也會不舒服,如果加一條腰帶,腰部能分擔相當一部分重量,感覺會好很多。
▲筆者復原的成品
3.《周禮》上說「函人為甲……權其上旅與其下旅,而重若一……」這句話很有意思,甲的上下兩部分,為什麼一定要做成重量一致?聯繫上一條理由就很容易理解了:那就是在周代,人們已經意識到把甲的重量由肩部和腰部分開承重,會提高舒適性和靈活性。
4.此外,春秋時期已經開始廣泛使用玉石、金屬帶鉤的腰帶。曾侯乙甲穿著方式為右側開,與普通服裝的交領右衽類似,說明當時對甲冑的認識還沒有把它從一般衣物中剝離出來,在衣服外面加一條腰帶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回到裙甲臃腫的問題,個人覺得這很有可能是甲片在編綴方法上還存在問題。因為以《甲》一書的復原方法,這型甲身甲部分全部是大片甲片下壓上用繩帶編綴,穿著時側開後又用繩帶綁緊側面,實際形成了一個牢固的筒形結構,不僅裙甲部分顯得臃腫,事實上也不能通過系腰帶收緊甲片,無法收腰。
在同一型甲冑上,上臂甲可以做得非常靈活但裙甲卻沒有,個人以為這有點說不過去。
也曾有同好建議筆者在秦兵馬俑塑像上找尋參考線索,通過觀察發現,兵馬俑所反映的秦甲在編綴身甲時,腰部這一圈甲片的上沿,改為上壓下的編綴方法,將這一圈甲片放置在最內層,這樣處理可能的確和收腰有關。
不過讓人困惑的是,從結構上看,秦甲似乎可以做到系腰帶,但目前已發掘出來的秦兵馬俑中卻沒有找到直接證據。可能是因為兵馬俑甲冑的裙甲部分較曾侯乙墓甲小了不少,腰部以下基本只能護襠,大腿幾乎無防護。所以秦兵馬俑對曾侯乙墓甲冑的復原能提供的參考價值還是很有限的。
《甲》一書中,關於復原東周皮甲這一章節明確註明為「原載於《考古》1984年第12期,收入本書時略有修改」。彼時秦兵馬俑也已被發現有十年之久,如有參考價值,白老先生應該不會不採用。所以,這個裙甲的問題只能等待新的考古發掘和研究了。例如2011年新發掘的六安戰國墓裡也有皮甲出土,從新聞圖片上可以看到,部分甲片還留有較為清晰的編綴痕跡,且似乎與《甲》一書不盡相同,期待更進一步的研究。
目前如有同好想親手做一套東周皮甲,要麼依舊做大裙甲純展示,若是想能穿能打還是建議修改甲片尺寸。至於系不系腰帶,都說得過去。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主編原廓,作者黃昏後,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手工達人耗時2年復原東周皮甲
破解山文甲形制的千古之謎!
環首刀 漢劍 鞭鐧 陌刀 唐刀 鉤鑲 輕呂 戰錘 石斧 馬槊 殳 西域鑌鐵大刀 樸刀 兵馬俑青銅劍 鐮刀 清弓 中國傳統弓 明式小稍弓 英國長弓 國產刺刀大全 中國騎兵軍刀 英國軍刀 空軍傘兵刀 海軍寶劍 山文甲 明光甲 歐洲騎士板甲 鱗甲 古埃及西臺彎刀 阿昌族戶撒刀 蒙古刀 保安腰刀 西藏武備 英吉沙小刀 西班牙Navaja折刀 芬蘭國刀 印度虎爪 長鉞 睪丸匕首 印度軟劍 麟角刀 亞塔安刀 日式刺刀 恰西克馬刀 日式刺刀 又鬼山刀 白堊紀魚骨劍 伊斯蘭盔甲 匈人武器 突厥兵器 伊朗古兵 喪屍武器 越南弩 手擲類暗器 廚刀 世界盾牌 歐洲細劍 日本天皇佩刀 東瀛名刀譜 玉鋼神話 兵馬俑青銅劍 趙雲亮銀槍 關羽青龍偃月刀 張飛丈八蛇矛 呂布方天畫戟 豬八戒九齒釘耙 唐僧毗盧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