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一明代墓墓主身份確認,「學霸」家族曾「七代連科」

2020-12-15 騰訊網

在柳州市中山中路的工貿大廈一帶,曾經有過一座「科第世家」牌坊,是古代官府為表彰書香奕世(意為累世,代代)的莫氏家族而立。近日,這個家族最具代表性的歷史人物——明代官員莫抑的墓址,經文物部門發掘、清理後得以確認,墓主人的生平行實,也隨文物出土水落石出。

▲圖為古墓發掘現場。

嶺上三座明代墓

因盜掘面目全非

莫抑為明代柳州府馬平縣人,其於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考取進士,官至正四品的廣東海道副使。他的兒子莫與齊也是進士出身,也曾歷任副使一職,最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當到從三品的布政使司參政。在《柳州府志》等舊志中,莫抑、莫與齊均被列為鄉賢,而且在如今的中山中路保險公司大樓一帶,曾立有一座「憲臺濟美」牌坊,用於褒揚和紀念這對父子。

莫抑墓坐落於柳北區柳長路旁的歐陽嶺上,旁邊還有另外兩座明代古墓,分別屬於他的原配夫人趙氏和繼室夫人王氏。由於古墓曾遭不法分子盜掘破壞,導致墓碑缺失、受損,莫抑及其夫人墓長期鮮為人知,也從未列入文物部門的保護名冊。

最近,因柳北區一重點項目建設徵地,莫氏族人才在遷墳時,挖出了深埋土中的古墓墓碑。3月27日,文物部門接到報告後,對古墓進行搶救性地發掘、清理,並最終確認墓主人之一為莫抑。

據了解,重見天日的莫抑墓墓碑,在出土前已斷裂為十多塊殘石。莫氏族人認為,那是古墓被盜時,不法分子故意砸爛並埋入土中的。與墓碑殘石一道出土的,還有一個陶質糧食罐,應該是古墓裡的隨葬品。

殘碑信息可識讀

墓主身份得確認

值得慶幸的是,出土墓碑經過拼合,基本能夠完整識讀。

▲殘碑經拼合,基本能夠完整識讀。

刻在碑面正中的一行大字,是「明中憲大夫顯考吉亭莫公之墓」;碑面左邊用小號字體署著墓主人的子孫姓名,排在第一個的就是長子莫與齊;刻在碑面右邊的文字信息,則是墓主人的生平簡介,其內容為:考諱抑,字允升,號吉亭。中嘉靖丙午舉人,癸丑進士。授宿遷縣尹,甲寅,調長洲縣。丁巳,行取四川道監察御史。己未,陝西巡茶。辛酉,湖廣巡按。壬戌,陞廣州府刺史。甲子,陞海道副使。丁卯,致仕。生正德甲戌年十月日初八辰時,卒萬曆壬寅年六月十二日巳時,享年八十九歲……

據碑文可知,墓主人毫無疑問就是莫抑,他的每一段履歷,上面都有交代。值得一提的是,舊志對莫抑的生卒年信息並無記載,碑文補上了這部分史料缺環;而且告訴人們,莫抑活到了89歲,這在當時是個很了不起的長壽記錄。

在古墓墓址處,莫氏族人還找到另外一批碑石殘片,能夠識讀出「奉天承運皇帝」「朕凡褒錄臣工」「齊體之義」「當論恤者」等字樣,疑為莫抑夫人的誥封碑碑文。而在他的繼室夫人王氏墓中,考古人員還清理出另外一個陶罐。

「學霸」家族不簡單

一門曾「七代連科」

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了解到,考古人員此次發掘、清理出的文物十分有限,但已足以證明墓主人身份。而在柳州市的河東村,還有另外一處莫氏家族古墓群,近年已被文物部門登記在冊,列為不可移動文物點。莫氏族人打算將莫抑及其夫人墓也遷到那邊,使之得到妥善保護。

據史料記載,柳州莫氏曾在明代創下「七代連科」的驚人記錄——往上數,莫抑的曾祖父莫愚,祖父莫汝能,父親莫大德都曾考取舉人功名;往下數,他的兩個兒子莫與齊和莫與高,孫子莫元學、莫元敬、莫元教,曾孫莫儔,也都至少中過舉人。

另外,《柳江府志》等文獻記載的明代舉人莫讓、莫方、莫汝器等,也都出自這一「學霸」家族。有的族人甚至認為,柳州莫氏實際上是「八代連科」——這一說法有待核實,但僅就「科第世家」的稱號來說,他們的確實至名歸,是否錦上添花並不重要。

而作為本地首屈一指的書香名門,與柳州莫氏相關的出土文物和歷史文獻,也將為文史工作者深入了解古代廣西的教育狀況、簪纓望族的社會關係等,提供了可靠的研究材料。

編輯丨劉冬妮

本文由南國早報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關注南國早報官微

新聞早知道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歐陽嶺古墓掘出殘碑陶罐,意外發現柳州古代「學霸」家族線索!
    由於古墓曾遭不法分子盜掘破壞,導致墓碑缺失、受損,莫抑及其夫人墓長期鮮為人知,也從未列入文物部門的保護名冊。直到最近,因柳北區一重點項目建設徵地,莫氏族人才在遷墳時,挖出了深埋土中的古墓墓碑。3月27日,文物部門接到報告後,對古墓進行了搶救性地發掘、清理,並最終確認墓主人之一為明代柳州鄉賢莫抑。
  • 深山千年守墓人,對墓主身份守口如瓶!到底是誰讓他家族守墓千年
    深山千年守墓人,對墓主身份守口如瓶!到底是誰讓他家族守墓千年一直以來 中國人都稱自己為炎黃子孫 所謂炎黃 就是炎帝和黃帝炎帝 是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 由於懂得用火 所以稱為炎帝黃帝 是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 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但實際上 上古時代還有一大部族 就是蚩尤 蚩尤 是上古時代九黎部落的酋長 是今天苗族的祖先 也是部分漢族人的祖先上古時代炎帝
  • 土司遺珍——明代土司家族墓出土文物精品賞析
    7月24日,由南越王宮博物館、四川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綿陽市博物館和平武報恩寺博物館聯合主辦的「土司遺珍——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墓出土文物精品展」在南越王宮博物館開展,展期至10月15日。  該展覽通過冠服飾品、日常用器和墓葬石刻等,向觀眾描繪了一幅平武土司雍容別致的生活場景。
  • 經論講堂:汪世顯家族墓出土文物鑑賞
    明代時,他的後人投降明朝,整個家族稱霸隴西370年,共計14代。汪世顯家族墓是現存發現最集中,且保存最完整的元代墓葬。 汪世顯家族的族屬目前眾說紛紜,有學者主張他是蒙古族汪古部,也有學者認為他是藏族或漢族,目前尚未定論。我們藉由這次的經綸講堂,一同認識這位蒙古大將以及他的家族墓葬精品。
  • 考古發現1400年前情侶墓!墓中兩男子「牽手」,專家「揭開」身份
    不過,令專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麒麟石刻一般都是一雌一雄,而眼前的這座雕像,明顯是兩隻雄獸,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帶著疑問,專家組對麒麟石刻周邊進行了細緻的勘探,而正是這一探,也讓這座沉寂千年的古墓重新出現在世人眼前。相連的兩座墓?由於年代久遠,該墓在發現時已遭到一些破壞。
  • 面對專家,守墓人遲遲不肯說出墓主身份,最後說出真相背景嚇人
    在古代人和人身份不同,皇室貴族有很大的皇陵,自然就會有一種人去看守它,我們把他們稱為「守墓人」,蘇軾曾說:「守其初心,始終不變」這就話用來形容守墓人是最合適的了,今天我們介紹的這位就是這樣一位一直堅守初心的人,他就是周德瑞。
  • 【千秋萬飾】如此奢侈品,明代藩王墓出土金玉器精品
    展覽之所以起名叫「玉葉金枝」,緣於此次展覽所展物品均來自明代江西寧、益兩大藩王及其家族成員墓中。 在明朝,「金鑲玉」、「金鑲寶」等金玉合器最流行、最時髦。被稱為「寶中之寶」的江西藩王金玉合器也在此次展出之列,這些古物,再現了明代諸藩王絢麗多彩、富貴奢華的生活場景。  其中最名貴的有: 鑲寶石白玉墜金耳環。
  • 遼寧葉茂臺發現一墓葬群,墓主出自皇室家族,專家猜測是蕭太后
    前段時間,專家發現一古墓,曾一度猜測墓主就是蕭太后,但是由於現存資料不足,一直無法確定。從1953年到現在,在遼寧省的葉茂臺村陸續發現遼代的墓葬群,並且出土了許多珍貴的文物,如今這座古墓群已經被專家保護起來,從出土的文物中看,這座古墓群確實埋葬著蕭氏家族的人。
  • 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羋月家族羋加墓,破解「曾隨之謎」
    2018年3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棗樹林聯合考古隊對墓地已勘探的86座春秋曾國墓葬進行發掘,取得了重要收穫。棗樹林墓地是一處春秋晚期至戰國中期曾國貴族墓群。墓地按曾侯及其夫人墓、高等級貴族墓和低等級貴族墓可分為5座「甲」字形大墓、19座中型墓、62座小型墓,墓葬均為東西向。
  • 神童盧維禎墓為何被考古隊炸開?專家:墓用糯米漿澆灌,打不開
    一開始,他不敢說話,否則他會有麻煩的。第二天,小偷走後,他迅速向村幹部匯報,村幹部經調查後知道他們是盜墓賊,於是我聯繫了當地文物局。不久,考古隊和文物局的專家來到現場。專家們很快開始調查,發現古墓確實被盜,情況非常嚴重。針對這種情況,專家們立即向上級匯報,希望得到救援挖掘的批准。之後,考古隊開始挖掘古墓。
  • 古墓出土27噸國寶,墓主身份成謎,圍觀老農大喊:我知道!
    今天小編要介紹的這座墓穴,被盜後出土27噸國寶,墓主身份成謎,圍觀老農大喊:我知道!陝西是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據統計西周、秦、漢、唐等十四個朝代,都曾設此都城。陝西文物和古建築數量眾多。據統計陝西各類文物點3.58萬處、博物館151座、館藏各類文物90萬件。自秦始皇陵被發現後,考古工作就在陝西持續進行著,除此之外盜墓事件也不斷發生。
  • 滄州運河畔隱藏著四座明代官員墓,你知道嗎?
    大運灣公園十字路口東南角,便是明代戶部尚書馬昂及其家族墓地的原址。馬昂由舉人入國子監,再由監生正式入仕最終做到戶部尚書——部一級高官。 劉燾還有大量詩文傳世 總制團營 黃草坡前百萬兵,紅紗帳內一書生。 爾今方知文章重,臥聽元戎報五更。
  • 陝西一古墓發現27噸國寶,墓主身份無人知,一老農說:我知道
    但現在我們都知道,人死後什麼都沒有,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在墓裡放這麼多財寶,招來的只會是盜墓賊。因此,為了這些墓葬進行保護,考古工作也是備受重視,考古專家們一直在盡力的為這些古墓葬遺址進行搶救性的挖掘,免遭到盜墓賊的盜竊。陝西一古墓發現27噸國寶,墓主身份無人知,一老農說:我知道。
  • 尋找清多羅順承郡王家族墓
    作者烏有之鄉的大樹上 多羅郡王家族墓在今天的房山區長溝鎮西甘池村和韓村河鎮二龍崗村一帶,歲月變遷,時至今日多羅郡王家族墓遺存建築已經無多。要了解清代多羅郡王這個顯赫的郡王家族,我們首先得弄清楚清代的王爵襲封制度,以及滿清近三百年歷史中出現的12位鐵帽子王。
  • 商代大墓墓主骸骨上有花椒?!你沒看錯,就是吃的花椒
    之前發過文章提到河南安陽殷墟2001年發掘的54號大墓,墓主人隨葬的青銅器上刻的銘文是「亞長」,身份高貴,墓室內隨葬品非常豐富,尤其是一件獨一無二的青銅器:銅手,至今無人知道它的真正用途,如果感興趣可以查看我的相關文章。
  • 明寧靖王夫人吳氏墓出土素緞大衫與霞帔之再考
    發掘簡報中有:「墓誌記載, 墓主吳氏世家薊州,其父景琪追隨寧獻王朱權至江西, 吳氏生於正統四年(1439 年), 後嫁朱權世孫寧靖王奠培,並受誥封,弘治十五年歿(1502 年),弘治十七年(1504 年)下葬,其身份為明代藩王寧靖王的夫人。」該墓出土紡織品40 多件套,因埋藏環境較好,且發掘現場保護到位,棺內墓主身上及陪葬的服飾基本保存了較完整的外形,穿疊次序未受擾亂。
  • 山東發現約38座漢代貴族墓,被當地人稱為「七十二疑冢」,很神秘
    從古至今,中國人就一直把死亡看作是另一種重生,所以不管是歷代帝王還是達官貴族等都把自己死後的陵墓修建的無比華麗,隨著歷史的不斷推移,墓葬從一開始的儀式逐漸演變文一種文化,古代皇帝建造陵墓是都會優先看風水,將自己的陵墓修建於風水寶地,加上各種盜墓小說的興起,使人們對這些埋藏於地下的黃陵充滿無限遐想
  • 古墓中出現高跟鞋,專家考察後稱:墓主人身份不一般
    相較於明代的高跟鞋,清代的花盆底更加危險,但是不變的是它們都是用來給女人的三寸金蓮穿的,都是具有一定研究價值的古代女性三寸金蓮的證據。所以這樣的清朝產物花盆底鞋,與明朝的高跟鞋之間隔著很大的代溝。十分珍貴,單單從這鞋上我們就可以將墓主人的身份定義為一個貴族,11雙帶有鳳的繡面,更是可以看出墓主人的尊貴。專家一度稱墓主人的身份不一般,甚至大有來頭。專家為什麼這麼說呢?主要是因為高跟鞋在明代還是貴族專用的鞋子,上面的鞋子用的是極好的繡功繡的,並且上面的圖案也是很考究的。要知道,在古代,鳳凰可是百鳥之王!
  • 龜山漢墓墓主是誰?文物普查發現神秘銅印,專家鑑定後激動不已
    龜山漢墓被譽為是「東方金字塔」,至今留下了太多的神秘的謎團了,像什麼工精度之謎、崖洞墓開鑿之謎、星宿分布圖之謎、塞石之謎、劉注前殿未解之謎、壼門之謎等等,可以說是最為被專家感到不解的漢墓了。不過龜山漢墓的發現歷程確實和不少墓葬一樣,也是被開山採石發現的,這點滿城漢墓、曾侯乙墓也都是如此,而在考古發掘龜山漢墓的時候,確實也是遇到了許多的難題,首先在龜山漢墓外邊就放著大量的長方形巨石,其實就是塞石,目的就是防止盜墓賊進入甬道,有這些巨石在,盜墓賊連甬道都難以進入。
  • 內蒙古發現一座金人合葬墓,女墓主死狀悽慘,專家:莫非是她?
    在經過一番仔細的準備工作歐,考古人員小心翼翼地揭開了棺蓋,墓棺中躺著一男一女兩具屍體,這兩具屍體都身著華麗的衣服。其中,男性墓主的面容依稀可見,他的雙手還緊緊攥著兩塊金餅,女性墓主的臉上則戴著一張黃色絲綢織成的「面帛」。隨後,考古人員便簡對屍骸進行了檢測,但檢測結果卻讓專家不忍直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