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奕迅翻唱的這首《love》是約翰·列儂對小野洋子滿滿的柔情

2020-12-21 藝綻

One World: Together at Home

感動還留在心頭

陳奕迅在其中唱了兩首歌

除了粵語歌《我什麼都沒有》

還有一首約翰·列儂的《love》

這是煎熬時期的列儂

與小野洋子的愛情故事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把這兩首不同語言的歌一前一後

陳奕迅顯然想說

全球風月同天的特殊時刻

《我什麼都沒有》

I have nothing

只有,愛

but 《love》

這首《love》也是列儂

最純粹、最真實的歌曲之一

這就是《love》所在專輯的封面

小野洋子靠在列儂的懷裡

靜靜躺在一棵樹下

安靜、悵惘、純粹、憤怒

這些情緒都在其中

因為發表這張專輯的列儂

剛剛經歷了披頭四樂隊的解散

而這張《Plastic Ono Band》

也被稱為他第一張真正意義上的專輯

上世紀60年代

列儂所在的披頭四樂隊

在英美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彼時的小野洋子

也活躍在美國的前衛藝術圈

兩個的靈魂各自閃亮

他們倆是如何相遇的?

傳言中有好幾種說法

有人說1966年

他們在小野洋子的作品展上已經相識

但讓列儂記憶深刻的

一定是同年9月

小野洋子的行為藝術作品《切片》

(1964年的同名作品)

在這段行為藝術中

小野洋子坐在臺上

「來吧,剪下我的衣服,隨便哪裡」

觀眾陸續登臺

沉默無聲中

剪下,並拿走洋子的衣裳

而此時

列儂就坐在觀眾席裡

列儂和大自己7歲的洋子相愛了

儘管當時

列儂還沒有和妻子離婚

洋子也經歷過婚姻

但他們還是在一起了

列儂自己說

每個白痴背後

總有個偉大的女人

1969年兩人高調結婚

他們的感情就像「怪味雞尾酒」

濃烈而不同凡響

但也就是那一年

披頭四著名專輯《Abbey Road》錄製

同時引發成員間的糾紛

約翰·列儂和保羅·麥卡特尼各自創作

樂隊出現個人化程度過高的現象

兩人又紛紛指責對方妻子

過分介入樂隊的事務

一年後樂隊正式解散

洋子被輿論稱為罪魁禍首

此時的美國正在越戰

反戰浪潮高漲

列儂和洋子的「床上和平運動」

就誕生在這個背景下

世界的戰火,樂隊的解散,舊友的失和

還有洋子的被指責

無不刺激著列儂的神經

專輯《Plastic Ono Band》

就是在這時創作出來的

樂隊Plastic Ono Band由兩人合組

這張專輯卻是列儂獨唱生涯最成功的一張

詞曲均有由他自己完成

洋子和他同是製作人

旋律中寫滿了他們濃烈的情緒

陳奕迅演唱的這首《love》

它不歇斯底裡

甚至不慷慨激昂

和這張專輯的其他曲風也不同

而是簡潔而又優美

淡然悠遠,娓娓道來

另一位製作人Phil Spector彈著鋼琴

列儂溫柔地唱「愛就是你,你和我」

歌曲用詞極為簡單

被網友稱為

「用小學詞彙量寫盡一生」

當時的列儂被太多事煩擾

可這首歌

卻讓人聽到

他的篤定和平和

列儂不是沒有傷痛

母親,是他內心永遠的創口

他有一個背叛家庭的父親

和早逝的母親

年幼時就跟隨姨媽長大

家庭的缺失讓他在歌中呼喊

「媽媽不要走!爸爸快回家!」

幸好,他有洋子

在一定程度上

洋子讓他感受到母親般的溫暖

這首歌的情緒又截然不同

列儂反覆地唱

The dream is over

「我不相信耶穌,我不相信佛陀」

「我不相信披頭四」

他的內心多麼矛盾和煎熬

但他還堅持著

「我只相信我

洋子和我」

love&peace

是列儂永恆的主題

他給小野洋子愛

也給世界上那些

遭受痛苦、彷徨無地的人

Love is living,living love

他能在煎熬中淡然唱出這一句

今天陷入全球疫情的我們

可以擁有同樣的力量

相關焦點

  • 列儂:我為什麼會愛上小野洋子
    小野洋子與約翰·列儂 小野洋子與約翰·列儂 小野洋子與約翰·列儂記得那天,我看著臺上她讓不同的人用剪刀將把她衣服剪成碎片,我的心裡不禁地喊了一聲「WTF」,她尖銳、她異於常人,她古怪的五官融合在一起卻卻異常吸引。
  • [ 紀念日] 列儂:我為什麼會愛上小野洋子
    很多人問過過列儂一個相同的問題:「全世界的女人都愛你,而你為什麼愛上小野洋子?」 列儂說:我每一次都不得不厭其煩地告訴世人:「我第一眼看見她在臺上表演藝術的時候就瘋狂的愛上了。」(以下文字來源於約翰·列儂的口述與接受記者採訪的整理和洋子作品的網上介紹資料)小野洋子與約翰·列儂
  • 大野洋子與約翰·列儂
    溫柔、知性、貼心伴你入睡她是小Q文|韓梅梅    編輯|槐序音頻|槐序    「我所熟悉的約翰·列儂,並不是你們通過媒體認識的約翰·列儂。那是我一個人的約翰·列儂。他是輝煌的,是快樂的,是憤怒的,也是憂傷的。
  • 約翰·列儂逝世40周年:永不消失的理想國
    而此時約翰·列儂,已有出走之心。小野洋子的出現似乎讓處於混亂中的列儂重新找到愛的秩序。小野洋子年長列儂7歲,她的恣意奔放的個性立刻為列儂注入了一道暖光。約翰·列儂甚至將自己名字改為「約翰·小野·列儂」。列儂說:「是洋子的愛,把我最好的一面給激發出來」。然而,這段愛情也成為了披頭四樂隊解散的重要催化劑。
  • 隱婚、隱娃、出軌……約翰·列儂是渣男嗎?
    如果約翰·列儂被放到今天,他會不會被列為渣男,而受到大家的唾棄呢?
  • 外媒:粉絲紀念約翰·列儂遇刺40周年 小野洋子呼籲加強對槍枝管控
    列儂的遺孀小野洋子呼籲加強對槍枝的管控。報導稱,人們在紀念活動現場擺放玫瑰、雛菊、照片和一株小的聖誕樹,一名吉他手彈奏著甲殼蟲樂隊的名曲,大家又唱又跳。列儂的兒子們也在社交媒體上向他致意,發表列儂生前的照片。甲殼蟲樂隊另一名歌手保羅·麥卡特尼和鼓手林戈·斯塔爾也發文紀念。據報導,現年87歲的小野洋子發表了一張列儂生前戴過的破碎並沾有血跡的眼鏡的照片。
  • 嘿 我叫約翰·列儂,我想讓你見見小野洋子
    今天恰好是個特殊的日子,冬日裡的天氣雖冷,但不妨礙我們一起來聊聊約翰·列儂與小野洋子——也正好溫暖一下這寒冷的體溫和心情。三十五年前的今天,1980年12月8日,約翰·列儂與小野洋子剛剛結束工作從錄音棚裡出來,一起回家,像每個平常日子一樣,準備回家陪伴他們的兒子。然而,當他們走到家門口,曼哈頓的達科塔公寓大樓前,等待約翰·列儂的卻是馬克·大衛·查普曼的子彈,一位美國狂熱歌迷。
  • 小野洋子,一個女人的獨角戲
    約翰·列儂與小野洋子小野洋子的作品自始至終地相對人群而保持著東方式的靜謐,第一間展廳裡,只簡單地擺著一隻毫不起眼的透明有機玻璃擺架,上面放著一隻青蘋果。人們圍聚在這隻蘋果周圍,蘋果怎樣都是一隻普通的蘋果,於是又好奇地把那個透明立方體看來看去,唯一可將那擺架同一件普通物品區別開來的,也不過是擺架下方的那方小銅牌上端端正正寫著「蘋果(Apple)」。
  • 藝譚|小野洋子:世界上最著名而不為人知的藝術家
    正因為身體裡始終住著這樣一個自己,如今年近九旬的小野洋子依然靈性十足,向人們展示著她源源不絕的藝術生命。小野洋子和約翰·列儂小野洋子是日裔美籍音樂家、先鋒藝術家,約翰列儂(John Lennon)的第二任妻子。1933年小野洋子出生於日本東京的一個貴族家庭。
  • 列儂洋子愛情將登大銀幕 《花神咖啡館》導演執掌
    約翰·列儂 小野洋子1905電影網訊 曾經成功執導了《涉足荒野》、《達拉斯買家俱樂部》、《花神咖啡館》等影片的加拿大導演讓-馬克·瓦雷又有新的電影項目籌拍了。編劇 安東尼·麥卡滕該片編劇則是這些年一直以名人傳記片闖蕩影壇的安東尼·麥卡滕。
  • 在地球上可以找到的5個非常奢侈的收藏品|約翰·列儂|李維斯|小野...
    因為這本書是他花費3080萬美元所購得的。這項購買發生在1994年,這使達文西的這本《萊斯特手稿》成為了當時最昂貴的書。它其實是達文西的一份科學作品手稿,該書的名稱來自其長期所有者萊斯特伯爵託馬斯·科克,他在1719年獲得了這些材料。該書一直歸萊斯特家族所有,直到1980年,它被出售給收藏家阿曼德·哈默,而他花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在手稿和英文翻譯的修復上。
  • 小野洋子*約翰列儂:他們不是談情說愛 他們是生死相依
    約翰·列儂曾經這樣描述小野洋子:世界上最著名而不為人知的藝術家
  • 約翰·列儂曾參拜日本神社 與軍國主義無涉
    約翰·列儂是該樂隊的靈魂人物,也是搖滾音樂史上最出名的歌手之一。曾經,有日本媒體稱他的音樂代表作《幻想》的創作靈感來源於參拜日本靖國神社。 日本外文評論家加瀨英明在《約翰·列儂為什麼會招惹神道?》一書中寫道:「約翰·列儂和妻子小野洋子兩人一起參拜日本靖國神社、伊勢神社,是小野洋子將約翰帶入了神道世界。」
  • 小野洋子|世界上最著名而不為人知的藝術家
    約翰·列儂曾經這樣描述小野洋子:世界上最著名而不為人知的藝術家
  • 小野洋子北京首展: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做我自己
    ▲小野洋子《金梯子》木、竹質梯子,純金箔"小野洋子是世界上最著名而不為人知的藝術家。」約翰·列儂是這樣評價自己的妻子。▲小野洋子和約翰·列儂。這是列儂生前最後一張照片,僅僅在5個小時後,列儂就被一個狂熱的歌迷槍殺多年來,小野洋子在藝術家、音樂家、詩人、反戰激進分子等眾多的身份之間遊走。
  • 小野洋子:雖然是完美的時代女神,但內心深處卻住著一個屌絲
    這草間彌生本身是個屌絲,最初想當個女神,但是殘酷的藝術把她生生塑造為一個女魔頭,而小野洋子白富美出身,假如,假如白富美的小野洋子不那麼任性,小野洋子幾乎是完美的日本芭比式的時代女神代表,但是,小野洋子內心深處住著一個屌絲,正是這個屌絲不屑一顧地把女神的生活棄之如蔽履。
  • 梅根和哈裡是小野洋子和約翰列儂的複製品,網友:可笑
    一位肢體語言專家甚至把哈裡和梅根與約翰列儂和小野洋子作了比較。如果哈利和梅根真的是列儂和洋子的這一代,願上帝幫助年輕人的美國!    梅根·馬克爾不是小野洋子,哈利當然不是列儂  肢體語言專家朱迪·詹姆斯在接受《每日星報》的採訪時說  梅根和哈利似乎遵循約翰列儂和小野洋子「為了全球和諧」的路線,梅根隨意的波西米亞風格和隨心所欲肢體語言表明
  • 列儂離世40年,「夢做完了,一切還是老樣子」
    列儂學會彈的第一首曲子是Buddy Holly的That'll Be the Day。對於這段愛情,列儂說,「她給了我所有創作靈感,不僅是寫歌的靈感,而是喚起了我內心的東西。」小野洋子說:「當我遇見約翰時,他就已經過著豐富的有如旋風般的生活了。
  • 小野洋子|一個壞女人的肆意人生
    而如果沒有列儂 小野洋子依然會成名 只不過在普羅大眾之間的知名度會降低而已1933年出生於日本東京,之後在日本美國兩地輾轉1945年,東京大空襲 。,列儂造訪洋子,並徹夜錄下了實驗音樂專輯Two Virgins他們一整夜都在錄音,身體的蠢蠢欲動在黎明時分打破之後列儂離婚,洋子懷孕,但後流產小野洋子參與披頭四錄音室專輯The Beatles的錄製包括製作Revolution 9和領唱The ContinuingStory of Bungalow Bill前者開啟了實驗音樂 後者成為僅有的披頭四歌曲中由女聲領唱的歌曲
  • 追尋列儂和洋子的足跡:史上最大規模的展覽「雙重幻想」登陸日本
    正在索尼音樂六本木博物館舉辦的「DOUBLE FANTASY -John & Yoko」是一個回顧約翰·列儂和小野洋子宿命般的相遇和互相激發彼此創造力過程的展覽。我與披頭四樂隊的研究員藤本國彥先生一起參觀了充滿眾多珍貴資料的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