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 我叫約翰·列儂,我想讓你見見小野洋子

2021-02-13 1200bookshop

You may say I am a dreamer

你可能會說我在做夢

But I am not the only one

但我不是唯一的一個

I hope someday you'll join us

我希望有一天你能加入我們

And the world will live as one

到那時世界就會大同

——約翰·列儂《Imagine》


昨天我偶然在店裡看到吧檯上面放著一本小野洋子的《葡萄柚》——是一位同事剛好在看,便拿起來翻開序言,只有簡單的一句話:

嘿,我叫約翰·列儂

我想讓你見見小野洋子



說起小野洋子,這位最著名的日本女人之一,音樂家、先鋒藝術家,而與此同時,她與約翰列儂的偉大愛情而經久不衰地被傳誦著。今天恰好是個特殊的日子,冬日裡的天氣雖冷,但不妨礙我們一起來聊聊約翰·列儂與小野洋子——也正好溫暖一下這寒冷的體溫和心情。

三十五年前的今天,1980年12月8日,約翰·列儂與小野洋子剛剛結束工作從錄音棚裡出來,一起回家,像每個平常日子一樣,準備回家陪伴他們的兒子。然而,當他們走到家門口,曼哈頓的達科塔公寓大樓前,等待約翰·列儂的卻是馬克·大衛·查普曼的子彈,一位美國狂熱歌迷。

從此之後,約翰·列儂的生命便永遠留在了那個冬天的夜晚。這個世界,也從此失去了一位獨一無二的、偉大的搖滾音樂家、詩人、畫家、社會活動家,一位勇敢、真誠、熱血的人。


約翰·列儂出生在英國利物浦的一個工人家庭,他的父親是一位海員, 在列儂只有三歲的時候就離開了妻子和兒子。列儂從小就被寄養在親戚家,也許是家庭的原因,他自小就是一個叛逆而倔強的孩子。中學時期,列儂在學校裡組織了一個搖滾樂隊「採石工人(The Quarrymen)」,這也是披頭四樂隊的前身。後來,在列儂的中學校長的推薦之下,他前往利物浦的藝術學校學習。

1960年,在約翰·列儂只有20歲的時候,他組建了他的披頭四樂隊,在接下來的十年裡,披頭四樂隊越來越風靡,在世界流行樂裡開啟了「以披頭四為主角的搖滾樂「不列顛入侵」」。雖然最終遺憾解散,雖然只有短短的十年,但披頭四樂隊以及它的音樂,深刻的影響了20世紀60年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影響了他們的音樂品味、服裝服飾、生活方式甚至人生態度。

而20世紀60年代以後的年輕人,或許無緣經歷完整的披頭四時代,但同樣知道這支偉大的樂隊,聽過或全部、或幾首披頭四,他們的歌曲也成為很多年輕人最狂熱的歲月裡,成為落寞、失意的時候最好的宣洩、激勵與陪伴。你說是懷念、悼念、紀念、想念,什麼都好,這世上總是有這樣珍貴的人,不論時間過去多久,依然讓人們感動與肅然起敬。


時間到了1966年,在倫敦,小野洋子著名的激浪派行為藝術作品《切片》的表演上,約翰·列儂與她相遇了。約翰列儂坐在觀眾席上,而小野洋子坐在臺上,讓觀眾輪流剪下她身上的衣服,直到她一絲不掛為止,她說說:「來吧,剪下我的衣服,隨便哪裡;每個人剪下的面積不要大於一張明信片,並請將這碎片送給任一個你愛的人。」後來,列儂結束了與前妻辛西婭的婚姻,與小野洋子相愛並結婚了。

自此,他們便真正成為了一個完整的整體:一起創作音樂、發行唱片,一起向世界展示他們的態度與堅持,比如在他們的蜜月裡,列儂與小野洋子在酒店裡進行了一周的「床上靜坐」,接受世界媒體採訪,宣揚他們的「床上和平行動」,以抗議世界上所有的苦難與暴力。他說過,「我一直有一個夢想,我夢想自己會遇見一位藝術家,一個藝術家女孩兒,而她也會喜歡上我。不過我覺得這只是個神話。但我遇見了洋子,於是神話成真了。」他們找到了彼此,也找到了彼此共同的追求——為世界和平而奮鬥。


而今,距離約翰·列儂離世已經整整35年了,但他卻仿佛從未遠離。

2007年的10月9日,小野洋子為紀念列儂而設計的「想像和平」光塔在冰島雷克雅未克亮起了寧靜的藍色光柱,在那之後的每一個12月8日——列儂遇刺的日子都會熄滅。這束在世界最北端點亮的「和平之光」,是小野洋子希望人們在想起這束光時,全世界的心靈能夠合為一體,就像約翰·列儂一直希望的那樣。

2015年的11月16日早上,巴黎恐怖襲擊發生不久後,Davide Martello騎著自行車拖著鋼琴來到了巴塔克蘭音樂廳附近,坐下來彈起了約翰·列儂的《Imagine》。這首在巴黎街頭響起的列儂的歌,在這個特殊的時候,給無數人帶來了安慰與鼓勵。

還記得約翰·列儂說過的話嗎?「我不懼怕死亡。那只是從一輛車中出來,走進另一輛。」而這個世界,將永遠、永遠、永遠銘記他,縱使世事變幻無常、年華催人老。

除了邊邊角角的消息

還有這六本書

讓你更靠近他們一點點



[美]小野洋子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葡萄柚:一本指令與圖畫書》是小野洋子關於音樂、繪畫、詩歌、電影、藝術作品的聲明及闡釋,是她極具影響力的代表文集,其中記錄了小野洋子藝術觀念的形成、發展及多種藝術形式的發展脈絡。幾十年來,小野洋子的作品一直忠實於她的藝術理念。她將藝術創作的重心放在通過藝術傳遞信息,引領觀眾獲得精神上的感悟。她試圖改變人們慣常的成見,打破人固有的思維方式,讓人們從新鮮、有趣的視角反思並審視藝術與生活。《葡萄柚》第一版限量500本於1964年出版,五十年後,中文版終於面世。

新星出版社

「每天有一千個太陽升起,我們只看見其中的一個,因為我們固著單一的思考。」小野洋子的《想像你是一顆飛翔的種子》是詩,是靈感庫,是冥想專注練習的手記,是闖進內心的創意之源。100幅特立獨行的點描畫,配以100首充滿想像力的詩,小野洋子給讀者提供了100種迷人又發人深思的思維訓練:讓我們與自己、他人,以及共同居住的地球產生關聯,打破慣例,拓展眼界,以一種不同的方式去看待我們周遭的世界。「天空是土壤,四面八方,自由生長。」


中信出版社


辛西婭·列儂是約翰·列儂的第一任妻子,邂逅於大學的兩人,在而後的10年裡,共同經歷了披頭四樂隊從默默無聞到揚名世界的神奇歷程。《我的約翰》是辛西婭對這位曾經的愛人的真情告白,同時也揭開了這位巨星幕後的愛恨糾葛。「我從未停止對約翰的愛,但這份愛的代價卻昂貴至極。有些人問我,如果一開始就知道前方的結局,我還會選擇這種生活嗎?我的答案是,不。」約翰·列儂組建的披頭四樂隊是流行音樂史上的奇蹟,他的形象和作品成為了一個時代的標誌,這位震撼了世界的巨星有著轟轟烈烈的愛,而正是這樣的愛,灼痛了辛西婭的一生。她娓娓道來的黑白色往事,是非凡的約翰·列儂最平凡的一面。

中信出版社

作為現代音樂的唯一傳奇,披頭四的故事被賦予了無限的神話色彩,沒人能說清完整的真相;即使有人說出來,也一定會有其他人質疑。而為了創作這本《披頭四:唯一正式授權傳記》,作者獲得披頭四官方的唯一正式授權,得以深入採訪披頭四成員及相關人士等,近身側寫樂隊活動,見證了他們重要的創作及錄音過程,並把這一切詳細地記述了下來。戴維斯親身見證了披頭四處於音樂創作的巔峰時期,成為橫掃全球的超級巨星、史無前例的文化現象,也見證了他們內爆、分裂、漸行漸遠,走上各自的道路。豐富的第一手資料,使這本書成為最權威、最可信的披頭四傳記,也是被引用最多的披頭四傳記。

[美]揚·溫納(J.S.Wenner)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約翰·列儂作為披頭四樂隊的主唱及核心成員,無疑是這場「時代神話」的締造者之一。然而,在這石破天驚的訪談——《列儂回憶》中,他親手毀滅了這一切,給世界上所有熱愛他的人最猛最痛的一擊。正如他的歌詞所寫,the dream is over(夢已經結束)。The Beatles如何成名、為何解散?約翰·列儂與保羅·麥卡特尼孰是孰非?小野洋子在約翰的生命中佔據何等地位?披頭四樂隊、滾石樂隊、鮑勃·迪倫這些巨星之間又有怎樣的糾葛?在本書中,與揚·溫納直截了當的對話裡,約翰·列儂鋒芒畢露,揭開了所有的謎團。該書具有豐富的史料價值和收藏價值,可謂是最能體現列儂思想的文本之一。

[英]菲利普·諾曼

人民文學出版社


作為流行音樂史上的巨星,約翰·列儂的影響力早已遠遠超過流行音樂的領域,而成為一個時代的象徵。他組建的披頭四樂隊、他的音樂、他的生活,以及他被槍殺的結局,成為長久以來人們關注的焦點,震撼了整個世界。然而,這位名滿天下亦謗言纏身的巨星的日常生活,我們又了解多少?菲利普·諾曼作為一名資深的傳記作家,在經過多年調查和採訪下,儘可能地還原出一個真實的約翰·列儂,在本書中詳細記述了他從草根歌手到傑出音樂人的傳奇一生。

以上書籍1200bookshop有售

體育東店|廣州市天河區體育東路27號

天河北店|廣州市天河北路460號沃凱街首層

1200bookshop|為一座城市點燃一盞深夜的燈

相關焦點

  • [ 紀念日] 列儂:我為什麼會愛上小野洋子
    很多人問過過列儂一個相同的問題:「全世界的女人都愛你,而你為什麼愛上小野洋子?」 列儂說:我每一次都不得不厭其煩地告訴世人:「我第一眼看見她在臺上表演藝術的時候就瘋狂的愛上了。」(以下文字來源於約翰·列儂的口述與接受記者採訪的整理和洋子作品的網上介紹資料)小野洋子與約翰·列儂
  • 小野洋子北京首展: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做我自己
    長期以來,小野洋子都被貼上「甲殼蟲樂隊成員約翰·列儂的遺孀」這樣的標籤,而她作為先鋒藝術家的身份又常常被人忽視。其實,早在遇到列儂以前,小野洋子就已經在藝術領域取得了出色的成績,如今82歲高齡的她依然堅持在先鋒藝術的道路上不斷推進。2015年11月15日,小野洋子在北京的首次個展「金梯子」將在798林冠藝術基金會開幕,這一回,小野洋子將再次以一個獨立藝術家的形象出現在公眾面前。
  • 列儂:我為什麼會愛上小野洋子
    很多人問過我一個相同的問題:「全世界的女人都愛你,而你為什麼愛上小野洋子?」
  • 小野洋子*約翰列儂:他們不是談情說愛 他們是生死相依
    當他談到這張舉世聞名的《滾石》雜誌封面時,說道:我更想表達小野洋子的「冷」和列儂對她的依戀,我讓洋子穿著黑毛衣,列儂赤身裸體嬰兒般蜷縮在她身旁——然而在這樣一張照片面前,一切文字都顯得蒼白無力。在兩人相遇之前,約翰·列儂和小野洋子都是各自領域發光發熱的人物,相比於 the Beatles 時期態度曖昧的列儂,小野洋子以及她的實驗藝術作品中透露出的大膽和直接,顯然更具震懾力——這種震懾力在混亂的 60 年代足以平定他人狂躁盲目的心氣
  • 我叫約翰·列儂,其實我也是一名畫家
    從憂鬱的《在我生命中》(In My Life)到灼熱的《我正失去你》(I’m Losing You),從夢幻般的《永遠的草莓地》(Strawbeny Fields Forever)到預言式的頌歌《想像》(Imagine),約翰·列儂的音樂每天都會繼續觸及千百萬人。但在從事音樂創作多年前,列儂一直通過畫畫傳達他的靈感。他曾說過:「繪畫最早進入我的生活。
  • 約翰·列儂,小野洋子還有偶發藝術
    1964年,小野洋子在(Yoko Ono)卡耐基誦廳第一次表演了她最為出名的作品《切片》(CutPiece),隨機挑選上臺的幾位觀眾被要求用剪刀將她的衣服裁成碎片
  • 陳奕迅翻唱的這首《love》是約翰·列儂對小野洋子滿滿的柔情
    One World: Together at Home感動還留在心頭陳奕迅在其中唱了兩首歌除了粵語歌《我什麼都沒有》還有一首約翰·列儂傳言中有好幾種說法有人說1966年他們在小野洋子的作品展上已經相識但讓列儂記憶深刻的一定是同年9月小野洋子的行為藝術作品《切片》
  • 小野洋子,一個女人的獨角戲
    Abramovic)之間的彼此影響時,82歲的小野洋子仍舊用她禮貌又肆意的口氣輕鬆終結了這個尷尬的話題:「誰知道一個藝術家心裡在想什麼呢?」但顯然洋子對《剪》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你知道當我在做這個作品的時候,我壓根沒有想到是不是最重要這回事,但是我覺得這會是不錯的作品,因為那些我想要說的信息在那裡,當然都是那些在過去那個年代裡被嚴重遮蔽的信息,可能現在這個年代事情也沒有根本的好轉吧,但我想說即便當一個女人置身在那樣被動的處境裡,其中也有某種尊嚴和勇氣的存在,既然每個女人都要經受這樣的處境,那展現出這種勇氣吧。」
  • 藝譚|小野洋子:世界上最著名而不為人知的藝術家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關注到小野洋子的名字,開始總感覺她沒有草間彌生這樣強烈而又標誌性的藝術語言,似乎少了點什麼。漸漸地從她的歌聲和視頻中像是讀懂了一點點。當然這一點點我認為是最關鍵的,就是小野洋子的先鋒性是深入骨髓的,她用她一生的經歷和多方位的藝術詮釋著「做獨特的那個自己」。
  • 小野洋子:時隔38年的「切片」.
    70歲的洋子在巴黎又一次表演了《切片》1964年,小野洋子在卡耐基誦廳第一次表演了她最為出名的行為作品《切片》(CutPiece),隨機挑選上臺的幾位觀眾被要求用剪刀將她的衣服裁成碎片,直至赤裸那時,她32歲,離過一次婚,和第二任丈夫生下的女兒K洋子還不到兩歲。那時,她盤腿坐在臺上,長發披在肩上,臉龐豐潤,眼色清澈。第三年9月,她在倫敦再次表演了《切片》,在英國藝術界引起轟動,當時觀眾席上坐著約翰·列儂,那是他第一次見到自己「一生裡最重要的女人」。2003年9月,70歲的洋子在巴黎又一次表演了《切片》。
  • 梅根和哈裡是小野洋子和約翰列儂的複製品,網友:可笑
    一位肢體語言專家甚至把哈裡和梅根與約翰列儂和小野洋子作了比較。如果哈利和梅根真的是列儂和洋子的這一代,願上帝幫助年輕人的美國!    現在,一位肢體語言專家做了另一個更有趣的比較,說他們是約翰·列儂和小野洋子的複製品。
  • 小野洋子:雖然是完美的時代女神,但內心深處卻住著一個屌絲
     如果談及世界流行音樂史和當代藝術史,小野洋子都是個繞不開的名字,她具有知名當代藝術家和約翰·列儂
  • 外媒:粉絲紀念約翰·列儂遇刺40周年 小野洋子呼籲加強對槍枝管控
    參考消息網12月9日報導 據法新社紐約12月8日報導,已故著名搖滾歌星和前甲殼蟲樂隊成員約翰·列儂的粉絲當地時間8日聚集在紐約中央公園,紀念他遇刺40周年。列儂的遺孀小野洋子呼籲加強對槍枝的管控。報導稱,人們在紀念活動現場擺放玫瑰、雛菊、照片和一株小的聖誕樹,一名吉他手彈奏著甲殼蟲樂隊的名曲,大家又唱又跳。
  • 小野洋子的吼聲和她的」權力套裝」
    雖說小野洋子在年輕那會也時常發出這種詭戾之聲,但近幾年「發作」的頻率卻似乎越來越高。2015年11月15日,82歲的洋子在她的北京展覽現場為什麼一個堪稱垂暮之年的老人會越來越頻繁地發出如此巨大的聲音?我真是不能停止思考這個膚淺的問題。
  • 小野洋子|世界上最著名而不為人知的藝術家
    「一旦你把決定權交給公眾,離喪命也就不遠了。」而John Lennon也曾說:「很多人問過我一個相同的問題:全世界的女人都愛你,而你為什麼愛上小野洋子?我不得不厭其煩地告訴世人:我第一眼看見她在臺上表演藝術的時候就瘋狂的愛上了。她尖銳、她異於常人,她古怪的五官融合在一起卻卻異常吸引。她就像一杯充滿性慾的怪味雞尾酒,讓我徹底淪陷了。
  • 小野洋子|一個壞女人的肆意人生
    小野洋子是一個世間少見的奇女子 很難用一個某某家概括有人說 她一生最大的成就是和約翰列儂結合我覺得是 約翰列儂遇到她之後得到了升華
  • 小野洋子:世界著名的不知名藝術家
    小野洋子於1951年作為第一位女性學生考入日本學習院大學哲學系,但她僅僅讀了兩個學期便決定退學。1953年,小野洋子搬去美國紐約居住並且被Sarah Lawrence學院錄取,她開始流連於紐約城的各大畫廊和展覽開幕式。小野洋子與激浪派(Fluxus)關係密切。
  • 小野洋子:「金梯子」 通往自由的烏託邦之路
    左起:林冠藝術基金會創始人Jens Faurschou,藝術家小野洋子,展覽主持人Emma Zhang從20世紀初的「達達主義」開始到小野洋子於60年代參與的「激浪派」運動,觀念藝術深入到當下,是否還會像那個特定的時代一樣激勵人心?提倡反規律、反理性、反常規,反藝術的主張在消費主義盛行,意義早已被消解的當下是否還存在價值與意義?看完小野洋子的展覽,我一度產生了這樣的懷疑。
  • 追尋列儂和洋子的足跡:史上最大規模的展覽「雙重幻想」登陸日本
    正在索尼音樂六本木博物館舉辦的「DOUBLE FANTASY -John & Yoko」是一個回顧約翰·列儂和小野洋子宿命般的相遇和互相激發彼此創造力過程的展覽。我與披頭四樂隊的研究員藤本國彥先生一起參觀了充滿眾多珍貴資料的會場。
  • 列儂洋子愛情將登大銀幕 《花神咖啡館》導演執掌
    約翰·列儂 小野洋子1905電影網訊 曾經成功執導了《涉足荒野》、《達拉斯買家俱樂部》、《花神咖啡館》等影片的加拿大導演讓-馬克·瓦雷又有新的電影項目籌拍了。編劇 安東尼·麥卡滕該片編劇則是這些年一直以名人傳記片闖蕩影壇的安東尼·麥卡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