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秀華已經是我們比較熟悉的女詩人,儘管網絡上總有人非議她。讀了她的詩我們可以感知她是一位很有才華的詩人,在網絡上也始終有一批喜歡她作品的粉絲在支持她,鼓勵她。
餘秀華高中肄業後回到了農村老家,開始走向社會, 開始了打水做飯之類家務活的日子。雖然沒有戀愛,但在她母親的主張下結了婚。結婚後她有了個兒子,可她的婚姻生活是痛苦不幸的那一種。
她的丈夫是時常帶著家暴傾向的人,試想哪一個女人喜歡這樣的生活呢?於是美好的愛情生活就成了她的憧憬。十九世紀美國著名作家梭羅曾經有一首題為《詩人》的短詩,裡面這樣寫道:「詩人要肥得像熊和土撥鼠那樣,好在冬天裡舐吮自己的爪子。靠本身的養份維持生命,蟄伏在這個世界上,直到春天開始。」讀了餘秀華的許多篇詩歌后,感覺餘秀華就是這樣的詩人。
2015年,餘秀華和她的丈夫離了婚。這也算是她度過了生命的寒冬,迎來了屬於自己辛苦爭取來的春天。她自由了,可以幹自己喜歡的事情了,比如寫詩,尋覓自己的情侶——餘秀華對感情抱有很多幻想的,她把這些都寫入了她的作品裡。
今天白馬君向大家分享的是餘秀華寫給歌手李健的一首詩《遠方的你》。詩人在業餘時間應該是比較喜歡聽流行歌曲的,因為這首詩的名字也是幾位歌手唱過的一首歌的名字。很明顯,餘秀華是李健的粉絲。粉絲對偶像的喜歡是夜晚一個人對星星月亮大聲喊「我愛你」的崇拜或迷戀,因為一首歌、一副好面孔、一派明星風範等等原由的喜歡只是一種寄託,不必當真。有句流行的話叫「我愛你,但與你無關」 。所以我們聽到餘秀華要為李健寫十首詩而且已經完成了四首時,我們只需把餘秀華的諾言當成一種調侃就得了。但我們認真仔細讀完她這一首《遠方的你》的時候,霎那間明白詩人餘秀華對自己生命裡理想的愛情體驗是隆重的、豐滿的、寬宏的,是具有一種莊嚴的儀式感的。
《遠方的你》
當代 餘秀華
哪有一種事物能夠比喻你呢,星空深邃
晚風拂過金黃的麥穗,光線彎下小小的弧度
麥田上的路蔓延到海邊
哪有一種情意能夠擁抱你呢,生命遼闊
細雨落在收割後的田野,雨珠跳起來親吻神的衣角
積蓄在樹冠裡的蒼翠擴散得越來越遠
哪有一種勇氣能夠觸碰你呢,山高水長
夕陽的光從水波裡慢慢收短,那些愛和被愛過的人
都頂著裝滿雨水的瓷罐
哪一座寺廟能夠保佑你呢,如此神秘
那一日我跪在菩薩面前,耳邊響起你的聲音
我可以依持菩薩。菩薩也允許我依持你
詩人在第一節裡的第1句用了一句反問語來表達自己對心中偶像的傾慕:沒有哪一種事物更能像你那樣遼遠、深沉、成熟、寬大。對偶像的這四類品質,餘秀華分別應用了麥田的路、星空、金黃的麥穗、大海四種意象組成一副隨視角和想像力滾動的麥田星空的畫卷,體現出她內心深處對遠方偶像的獨特感覺。這是飽含深情的表白,對心中的人、遠方的你的形象進行完美刻畫。
遠方的人是那麼完美,完全是詩人心中的男神。所以詩人在詩的第二節裡寫道:「哪有一種情意擁抱你呢,生命遼闊」。是的,生命遼闊,人海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有一種情誼不包含擁抱,純粹用思念就可以讓它長滿田野——瘋狂地長。詩人在第一節裡給出「金黃的麥穗」這一代表成熟的意象,在第二節裡以「收割後的田野」來承接它,令人想像生命的歷程是一個輝煌成長的過程,也恰如詩裡所概括的詩意:生命遼闊。
在空曠的田野上,是誰又盼著一次新的播種呢?詩人用「細雨」、「雨珠」來借喻生命所擁有的情意、情愫。它們是那麼熱烈,細膩,纏綿:「細雨落在收割後的田野,雨珠跳起來親吻神的衣角」。這兩句詩讀起來清新靈動,令人心蕩。親吻神的衣角,是對自己喜歡的偶像的膜拜。
「哪有一種勇氣能夠觸碰你呢,山高水長」。是的,愛有時候需要很大的勇氣。可我們民族傳統裡的女子對愛情的渴望是在膽小、謹慎、矜持、羞怯的心中深深埋藏著的。女子不像男子那種「既然鍾情於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情」。所以對於一名傳統的女子來說,談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詩的第三節中的「山高水長」仍然緊扣題目中的「遠方」二字,像第1節中的「星空深邃」、第2節中的「生命遼闊」一樣。這一節圍繞著「水」字展開自己內心怯怯的似水柔情。「夕陽的光從水波裡慢慢收短」,這一句把時光流逝、太陽落山的狀況換成一種有哲思、詩意的白描,並為接下來的兩句設定背景。那些愛和被愛過的人,都頂著裝滿雨水的瓷罐。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了,同樣是打水做飯的女子,詩句裡那些女子的愛情收穫是完美幸福的。這令詩人在卑怯中羨慕不已,同時也體現出餘秀華對愛情的殷切盼望。
最後一節裡寫得十分莊重虔誠:「哪一座寺廟能夠保佑你呢,如此神秘」。想去寺廟裡為遠方的你祈禱,因為遙遠而對你所知甚少,感覺你的神秘充滿了吸引力。於是在菩薩面前跪下,求她保佑你的時候心中還到處是你的影子和聲音。菩薩的慈悲和智慧是無窮的,對一顆虔誠的心是有求必應的。依持菩薩是對菩薩的忠實信仰,一位信仰菩薩的女人當然會被菩薩允許依持遠方的你。
縱觀餘秀華這首情詩,詩歌結構布局巧妙,韻律和諧。詩中引用了諸如神、菩薩、頂著陶瓷罐的人等古典意象,使得整篇詩歌洋溢著一種傳統的古典之美,委婉蘊藉。這的確是才女餘秀華的一首精品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