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是佛法的核心。正念是能夠把我們帶回當下的那種力量。培養我們自己心中的正念,就是培養我們的自性佛。念就是要記得回歸當下。「念」字上部的意思是「今」、「現在」,下部的意思是「心」。正念是一個奇蹟,能夠閃電般地招回我們散亂的心,使它恢復完整。這樣,我們能夠主宰自己、恢復自我,我們就能過好生命中的每一分鐘。
1、正念的第一個奇蹟就是活在當下,並且能夠深深地感受到藍天、鮮花和我們孩子的微笑!
2、正念的第二個奇蹟是,使其他的人或事物——天空、花朵、我們的孩子,也活在當下!如果不能好好地把握現在這一刻,如果你不能完全地活在當下,一切將會像一場夢。
3、正念的第三個奇蹟是滋養你作意的對象!藉助於正念,你的作意就會澆灌一朵正在枯萎的花兒,你將能夠發現很多新的精彩的事情。
4、正念的第四個奇蹟是減輕他人的痛苦!當你修習正念的時候,你的存在就像一個神奇的咒語,具有改變事物的力量。當你的身語意處於完美的統一狀態的時候,在你講出一個字之前,咒語就已經發揮效用了。正念的前四個奇蹟屬於禪定的第一個階段,奢摩他——止、靜、息、療。一旦你已經使自己平靜下來了,並且不再散亂,你的心就能夠聚焦到一點上,這樣,你就為開始深入觀察做好了準備。
5、正念的第五個奇蹟是,深入觀察(「觀」),它是禪定的第二個階段!因為你是平靜的、專注的(「止」),所以你可以真正深入地觀察(「觀」)。你把覺照之光打在你作意的對象上,與此同時,你也就是把覺照之光打在了自己身上。你觀察作意的對象,同時,你也看到了自己的儲藏室裡充滿了珍寶。
6、正念的第六個奇蹟是智慧!覺悟和智慧來自我們心中。當我們充滿正念的時候,深深地去感知當下這一刻,我們就能夠深入地看和聽,而其結果總是智慧、包容、慈悲和拔苦與樂的願望。智慧恰恰是慈悲的基礎。當你理解了某人的時候,你會情不自禁地慈悲對待他。
7、正念的第七個奇蹟是轉化!當我們修習正念的時候,我們就接觸到了生命中的那些使人淨化和使人神清氣爽的因素,並且開始轉化我們自己的痛苦和這個世界的痛苦。當我們開始修行的時候,我們的習氣可能會仍然比我們的正念要強大,要改變一個習氣可能需要好幾年的時間,可是當我們確實去做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停正生死輪迴,即已經持續了多生多劫的痛苦和混亂的惡性循環。
修習正念的七個奇蹟,能夠幫助我們過上健康快樂的生活,轉化我們的痛苦,給我們帶來安詳、喜悅和解脫。
佛陀為我們提供了修習正念的四個對象:身、受、心、法。四念處是我們依處的基礎:即身觀身、即受觀受、即心觀心、即法觀法。四念處包含了宇宙中的一切。念就是念色、受、想和任何一種行,以及我們識裡的所有的種子。心的每一對象就是心自身,我們「想」的對象的就是我們自己。當我們恨某人的時候,我們也是恨我們自己。藉助於正念和深入地觀察,宇宙的本性就會自然地展現出來。
正念就是佛。就像草木對陽光很敏感一樣,行對正念也很敏感。正念就是那種能夠擁抱和改變一切行的力量。正念幫助我們超越「顛倒想」,並使我們對正在發生的事情保持清醒。為了轉變我們的身心,我們必須成天地修習正念,而不僅僅在我們打坐的時候。
佛法的一個基本特徵就是現身受證(即當下解決生命的解脫問題),佛陀堅持宣稱,法受用於此時此地,當你開始修行的時候,痛苦的轉化和心靈的康復就已經開始了。
不要讓你自己迷失於過去。不要讓自己迷失於未來。不要被你的嗔怒、焦慮和畏懼束縛住了。回到當下吧,去深深感受生命。這就是正念。我們不可能同時對一切事物都充滿正念,所以,我們必須選主擇我們認為最有意思的東西,來作為我們正念的對象。藍天是奇妙的,可是一個孩子的美好面容也是奇妙的。重要的是活著,並對生命中一切可見到的奇蹟保持開放的心靈。
佛講戒、定、慧三學。修習戒就是修習正念。如果我們不修習戒律,我們就不是在修習正念。有些禪宗的學生,以為他們可以不修戒律而修習禪定,這個觀點是不正確的。佛教禪定的核心就是修習正念,而修習正念就是修習戒律。不修習戒律,你就不可能修禪。正念產生禪定,而禪定使我們獲得智慧。
當我們修習正念的時候,我們就是在長養我們心中的佛和我們周圍人心中的佛的力量,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長養我們正念的力量,這種力量能夠拯救世界。佛是整天都充滿正念的人。我們只是有時候是佛。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為了幫助別人,需要那麼多手——她的每隻手掌裡都有一隻眼睛。手代表著行動,而眼睛代表著智慧。如果沒有智慧,我們的行為就有可能會給他人帶來痛苦,我們的動機可能是想使人快樂,可如果沒有智慧,我們做得越多,所造成的麻煩就可能越多。除非我們的慈悲是由智慧構成的,否則就不是真正的慈悲。正念是一種力量,這種力量能夠把佛眼帶到我們的手上。藉助於正念,我們就能夠改變世界,並給很多人帶來幸福。
一行禪師簡介:
以禪師、詩人、人道主義者聞名於世。1926年生於越南,16歲出家,1966年訪美,後來到歐洲,現定居法國。一行禪師是當代世界著名的宗教實踐家與活動家、詩人和作家,長期致力於弘揚佛教文化、反對戰爭和從事社會慈善事業,在歐美各國有著廣泛的影響。1995年5月14日至6月3日,一行禪師率領法國梅村國際禪修中心研修團180餘人來華訪問,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佛教界接待的國別最多也是最大的一個以歐美佛教徒為主體的大型佛教訪華團,意義重大。 1967年,他被小馬丁•路德•金提名諾貝爾和平獎,路德•金博士說:「我不知道還有誰比這位溫良的越南僧人更堪當諾貝爾和平獎。」他用越南語、英語和法語寫過八十多本書,其中包括《活得安詳》、《步步安樂行》、《太陽我的心》、《行禪指南》、《正念的奇蹟》、《般若之心》、《佛之心法》、《生命的轉化與療救》、《當下一刻、美妙一刻》、《體味和平》等等。他的著作由於關注人類的心靈苦難和療救,加上他對佛法的深刻體驗和詩意的表達,被譯成三十多個國家的文字,在歐美暢銷書排行榜兩度進入前十名,長期暢銷不衰。通過多年來的不懈努力,一行禪師在歐洲和北美組建了許多「正念靜修中心」,為人們提供了大量的幫助,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績,從而使佛教在西方世界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一行禪師也因此倍受人們的關注。在世界範圍內,一行禪師將佛法成功地融入日常生活,使佛教大乘的入世精神得到充分體現,他的語言是詩的語言,他的佛法是生活佛法。「 我發現『當下自在』或『現法樂住』是佛教最重要的精髓。」 他把自己體悟的教理教義確定為「活在當下」,或者說「活得自在」,在佛經中稱為「現法樂住」。
▼備註姓+名,掃一掃加入
那蘭陀國際都市禪堂每日15分鐘冥想共修
「閱讀原文」推薦
直面死亡:十八位人類最偉大的思想者的最後時刻 | 單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