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九天攬月!為什麼這次更令人沸騰?

2020-12-23 建信基金

嫦娥,嫦娥,歡迎回家!

圖片來自中國探月與深空探測網

11月24日4時30分

文昌航天發射場,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順利發射。

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

嫦娥五號圓滿完成任務,順利回家!

這一次,「嫦娥」不僅實現「奔月」的目標,還歷史性地帶著月球的「禮物」——月球土壤樣品返回地球。

「嫦娥五號」這一次的月球「挖土」,堪稱是迄今為止中國獨立執行的最複雜航天任務,而且這是基於「嫦娥家族」系列探測器的一次又一次成功取得的。今天小V就帶大家一起回顧一下「嫦娥」家族的奔月之路!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

都有哪些不同?

2004年1月,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並命名為「嫦娥工程」,從此,中國的探月工程誕生了。工程規劃為三期,簡稱「繞、落、回」,也就是繞月探測、月面探測、月球自動採樣返回。在前兩期規劃中,中國已連續成功實施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和嫦娥四號等五次任務。

圖片來自中國探月與深空探測網

2007年

我國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發射升空,13天後進入月球環繞軌道展開科學探測,並成功獲取了全月球影像圖,第一步「繞月」順利完成;

2010年10月1日

嫦娥二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5天後被月球捕獲,進入環月軌道;

2013年12月

嫦娥三號帶著「玉兔號」月球車成功落月,實現了中國太空飛行器首次地外天體的軟著陸,在月球工作的972天裡獲取了大量實驗數據,創下在月球表面工作時間最長的世界紀錄;

2019 年1月

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的「軟著陸」;

2020年11月24日

嫦娥五號順利發射。與探月工程一期和二期不同的是,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號任務擁有「雙程票」,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自動採樣返回,完成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為後續任務奠定基礎。

從「繞」到「回」, 「嫦娥五號」的特殊意義

有人說,「嫦娥五號」此次任務是迄今為止我國工程難度最大、技術難度最高、關鍵環節最多、最複雜的一項航天任務。這是為什麼呢?

和「前輩」們不同,「嫦娥五號」的整個任務實現了五個「首次」:

首次在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

首次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確入軌;

首次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

首次攜帶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

首次建立我國月球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系統。

因此可別小看了「回」這一步,對於咱們國家的探月計劃來說可是有著非常特殊的意義:

一是突破關鍵技術,提升我國航天技術水平;

二是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自動採樣返回,推動科技進步;

三是完善探月工程體系,為我國未來開展載人登月與深空探測積累重要人才、技術和物質基礎。

「嫦娥五號」背後投資門道

崛起的中國高端製造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的「勳章」,應有中國高端製造的一份功勞。據了解,「嫦娥五號」搭載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第510研究所的「產品大家族」。

以嫦娥五號核心裝置——月球樣品密封封裝子系統以及返回地球之後的月球樣品解封分裝操作臺為代表,同時還有月塵帶電及著陸器無損探傷測量儀,以及曾在其他型號任務中使用且進行了優化提升的國際救援示位標、貯箱、電源等產品。

這些「家族成員」將在嫦娥五號任務中各司其職,為探月新徵程保駕護航。而這些無疑是我國高端製造崛起的種種力證,正是因為有了超強的技術支撐,也才能領我們欣賞到「嫦娥五號」奔月的「颯爽英姿」。隨著《中國製造2025》規劃的逐步推進,我國的高端領域裝備製造將會更加邁步向前。

相關焦點

  • 國際電聯秘書長祝賀「嫦娥五號」回家
    國際電信聯盟秘書長趙厚麟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張婧昊):北京時間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預定區域安全著陸,圓滿完成了本次探月之旅。國際電信聯盟秘書長趙厚麟向中國政府發賀電,並在第一時間接受記者專訪,祝賀「嫦娥五號」回家。趙厚麟表示,他非常關注並收看了「嫦娥五號」返回全程直播,向中國政府和所有參與這次探月工程的科研和技術人員,各級領導和廣大員工表示熱烈祝賀。趙厚麟指出,從月球返回地球,這是中國的第一次,也是全世界近半個世紀以來的第一次,意義非凡。
  • 嫦娥五號,歡迎回家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如同茫茫草原上的一顆流星、劃破天際以百米衝刺的姿態迫不及待回到地球九天攬月這一刻中國航天創造了新的歷史歷經23天嫦娥五號闖過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月面著陸、自動採樣、月面起飛、月軌交會對接、再入返回等多個難關成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完成了這次意義非凡的太空之旅
  • 地質大學教授講述嫦娥五號背後的故事
    楚天都市報12月17日訊(記者肖楊 通訊員徐燕)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圓滿完成了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當天下午,嫦娥五號鑽取子系統飛控專家組成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行星科學研究所肖龍教授做客逸夫博物館,為廣大師生講述嫦娥五號背後的故事。肖龍講座以《九天攬月·築夢蒼穹》為題,從為什麼要探測月球、嫦娥五號工程難點、為何要採月球土壤、如何採集月球土壤、模擬月壤的重要性、未來月球探測計劃六個方面,講述了中國探月工程的艱辛歷程。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揭秘背後故事
    長江網12月17日訊  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圓滿完成了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當天下午,嫦娥五號鑽取子系統飛控專家組成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行星科學研究所肖龍教授做客逸夫博物館,為廣大師生揭秘嫦娥五號探月背後的故事。
  • 為什麼「胖五」發射嫦娥五號要選在凌晨?
    為什麼「胖五」發射嫦娥五號要選在凌晨「胖五」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抓總研製,是我國目前起飛規模最大、運載能力最強、技術跨度最大的一型運載火箭。「胖五」身高約57米,起飛重量約870噸,是名副其實的「大力士」。
  • 高校教授開展科普講座 揭秘嫦娥五號故事
    高校教授開展科普講座 揭秘嫦娥五號故事中新網湖北新聞12月18日電 (徐燕 葛文靚)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圓滿完成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
  • 奔月在即,為什麼「胖五」發射「嫦娥五號」要選在凌晨?
    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二次應用性發射,將運送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實施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為什麼「胖五」發射「嫦娥五號」要選擇凌晨升空?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總體設計部錢航博士解讀有以下原因:一是便於奔月軌道的設計。
  • 嫦娥五號攜月球樣品成功著陸,對中國航天意義有多大?
    1、嫦娥五號的月球之旅? 2、嫦娥五號的技術難度? 3、嫦娥五號對我國的意義? 1、嫦娥五號的月球之旅? 其實,我們看嫦娥五號的月球之旅,還是挺輕鬆的,沒有出去任何問題,一切順利,這背後是很多科研人員努力的成果,向您們致敬。 光看這次返回的技術含量和複雜度,我們嫦娥僅次於美國阿波羅計劃。因為蘇聯當時採樣使用的是簡單粗暴的直接返回,我們的嫦娥操控複雜,上升器和軌道器在月球軌道上進行了精密的對接,然後跳躍進入大氣層。
  • 嫦娥五號——月亮上面有什麼?
    這幾天,嫦娥五號成功發射的消息十分火熱,這枚造價好幾億的火箭要飛38萬公裡去月球取兩公斤土壤然後再帶回中國~那麼,38萬公裡的路程取回來價值幾億的土壤到底有什麼呢?要知道,1978年,裡根訪問中國時,作為國禮,向中國贈送了一克月壤,我們將這克月壤一分為二,一半用作展覽,一半用作研究,這0.5克的土壤如果打一個大一點的哈欠都能消失,可我們的科學家就是依據這0.5克發表了14篇論文,這次採取月壤的行動早就被世界所矚目,大家都投來合作的意願,可見月壤的珍貴性。
  • 環球聚焦點丨「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品將成為寶庫!」
    「在過去的23天裡,嫦娥五號在太空展示了超群的技藝和中國智慧,令人嘆為觀止。」他隨後表示,當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但是處在如此嚴峻和特殊的形勢下,中國一系列世界領先的高科技項目紛紛精彩亮相:北鬥三號成功組網,天問一號奔向火星,長徵五號不負眾望,嫦娥五號載譽歸來;奮鬥者號深海探測器載人下潛超過萬米;珠峰測量精確高程公布;5G在全國各地普遍布局,進展神速;量子計算機「九章」橫空出世等等,實現了「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 的壯舉,令人驚豔
  • 長徵五號重800多噸 嫦娥五號重8噸 為什麼只挖2公斤月壤呢?
    這些天來,嫦娥五號一直牽動著無數國人的心,人們翹首以盼。嫦娥五號任務作為目前嫦娥工程最複雜的一次任務,也是收官之戰,寄託著無數國人的希冀和對月球的嚮往。關注度越大,關注人越多,對於嫦娥五號的相關問題也就越多。
  • 辛苦了,嫦娥五號,歡迎回家!
    辛苦了,嫦娥「五妹」,歡迎回家! 北京時間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成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完成了這次意義非凡的太空之旅。這是21世紀人類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一大步。
  • 嫦娥五號攜土特產回家
    嫦娥五號返回器採用了俗稱「打水漂」的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方式,這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選擇這種方式呢? 嫦娥五號要安全順利返回地球,速度和溫度是兩大關鍵因素。返回器從月球飛回的速度接近每秒11.2公裡的第二宇宙速度,而此前從近地軌道返回的神舟飛船等太空飛行器速度接近每秒7.9公裡的第一宇宙速度。
  • 九天攬月 大國逐夢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17日凌晨,完成「飛天採樣」任務後,嫦娥五號返回器平安回家。這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一大步,標誌著中國人向攬月夢想更近一步。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是本世紀人類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標誌著中國人距離九天攬月夢想更近一步。人類探索太空的步伐永無止境。
  • 嫦娥五號成功降落地球!中國人什麼時候能登上月球?
    從發射到登月,從採集月壤到飛離月球,從樣品交接到最後返回器降落地球,嫦娥五號的每一步走得都是驚心動魄。現在,大家懸了23天的心終於可以放下了,嫦娥五號的返回器成功在內蒙古的四子王旗預定著落區降落!嫦娥五號任務已經宣告圓滿成功,整個過程非常完美。寶貴的月壤終於被帶回地球,這是人類近半個世紀以來的首次。
  • 嫦娥五號以及那隻跌落凡塵的「玉兔」
    今日(2020年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帶著迫切回家的心情,猶如一顆流星般劃破長空,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這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嫦娥五號九天攬月之旅全程回顧:嫦娥五號探測器於11月24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並進入地月轉移軌道。探測器實施2次軌道修正、2次近月制動,順利進入環月圓軌道。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回家,驚心動魄23天回顧
    12月16日早上,參與嫦娥五號返回器搜索回收任務的直升機分隊就按照計劃飛抵著陸廠區。據央視報導,參加這次搜索回收任務的直升機一共有6架,一架指揮機、一架通信機、四架搜索機。這次落區的面積將近2萬平方公裡,再加上地面有厚達13釐米的地面積雪,更加增加了搜索和飛行難度。
  • 嫦娥五號任務軌道總體主任設計師馬傳令是東平人
    九天攬月,築夢蒼穹!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了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而擔任嫦娥五號任務軌道總體主任設計師的馬傳令,正是我們泰安東平人!馬傳令,沙河站鎮屈樓村人,現任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二室主任助理,我國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號任務軌道總體主任設計師。
  • 嫦娥五號平安回家,帶回的2公斤月球土壤怎麼分配?會給美國嗎?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在內蒙古成功著陸,平安回家,並圓滿完成了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這次嫦娥五號帶回了近2公斤的月球土壤,那麼這些寶貴的月壤會怎麼分配呢?針對為什麼只帶2公斤的疑惑,國家航天局做出了回應。原來,光是以2公斤的重量去設計,探測器就已經重達8.2噸;如果樣品加量,那麼探測器的很多指標都會增加,火箭將無法順利運載。此外我也要說一句,當年美國是人工採樣,如今嫦娥五號是無人採樣,是人類有史以來難度最大的無人採樣項目,需要嚴謹、再嚴謹。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回家,驚心動魄23天回顧-虎嗅網
    12月16日早上,參與嫦娥五號返回器搜索回收任務的直升機分隊就按照計劃飛抵著陸廠區。據央視報導,參加這次搜索回收任務的直升機一共有6架,一架指揮機、一架通信機、四架搜索機。這次落區的面積將近2萬平方公裡,再加上地面有厚達13釐米的地面積雪,更加增加了搜索和飛行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