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為被曝遭遇晶片斷供危機之後,海瀾之家股份有限公司卻傳出了跨行做晶片的猛料。不過事後海瀾之家火速闢謠:媒體報導不實,與公司無關。
作為市值曾超過800億元的服裝龍頭,海瀾之家竟因一場「烏龍」瘋狂了一把,而為此振奮的股民們卻空歡喜了一場。
晶片烏龍未改股價頹勢
9月21日,海瀾之家股價尾盤股價直線拉升了約4%,收報6.67元/股。
至於股價異動原因,據相關媒體報導,系海瀾之家突然多了個全資子公司,名為凱樺康半導體設備南京有限公司,成立於9月18日。
對此,海瀾之家發布澄清公告稱,公司及子公司未在南京設立半導體設備新公司,也不存在計劃設立半導體設備公司的情況。報導中的半導體公司為一家在臺灣註冊的企業,與本公司無任何關係。該公司登記的股東信息為凱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海瀾之家的曾用名恰巧相同。之所以某企業查詢平臺顯示海瀾之家為控股股東,系該平臺自動關聯的原因。
海瀾之家還表示,目前的主營業務為服飾銷售,今後公司仍將圍繞既定的發展戰略,聚焦消費領域。
不過此後,海瀾之家股價便延續了此前的下跌趨勢。截至9月30日收盤,公司市值為269.1億元,較9月21日蒸發了19億元,而與巔峰時的800多億元市值相比,則蒸發了2/3左右。
海瀾之家成立於1997年,是一家主要從事品牌管理、供應鏈管理、營銷網絡管理的大型消費品牌運營平臺公司。之所以鬧出此次烏龍事件,一方面是公司與晶片的淵源由來已久。
早在2015年,海瀾之家的新任總裁周立宸就曾提出用RFID晶片技術提升倉儲物流效率。而彼時,RFID晶片的使用也確實達到了預期。
另一方面,是晶片產業正遭遇熱炒。業內人士認為,半導體企業在一級市場以及二級市場的高估值,一定程度推動了短期投機情緒的產生。
根據公開報導,2020年前8月,全國已有近萬家企業變更經營範圍,加入半導體、集成電路相關業務。其中不乏一些主營業務與半導體風馬牛不相及的企業,包括建築安裝、建材批發、區塊鏈、醫療美容、保健養生等多類企業。
對此,海瀾之家公關部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宣稱,最近一直忙於向媒體澄清此事,正如公告所示,這件事本身是烏龍事件,和公司沒有任何關係。
掌門盛怒之下衰退已現
事實上,令人大跌眼鏡的劇情不止一次在海瀾之家上演。2019年的一次常規年度股東大會上,由於財務問題遭到小股東質疑,海瀾之家董事長周建平曾在公司股東大會上當眾發飆:
「誰都不許質疑海瀾的存貨問題!」、「營收規模沒超過海瀾之家的,就不配質疑海瀾!」、「如果你水平足夠,就是你來當董事長了。」
面對諸多質疑,周建平在含槍夾棍地反駁之餘,並沒有實質性的正面回應。
根據相關中國男裝市場報告,2019 年海瀾之家品牌以 4.7%的市場佔有率位列榜首,連續 6 年市場佔有率第一。同時,公司還是滬深300指數、MSCI中國A股在岸指數成分股、滬股通標的股、央視財經50系列指數樣本股。
但在光環環繞之下,海瀾之家的衰退跡象卻已顯現。2015年至2019年,公司營收一直保持正增長,但淨利潤增速卻由正轉負,從2015年的24.35%降至2019年的-7.07%,而2014年為75.83%。
來源:同花順
海瀾之家發布的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為81.02億元,同比下降24.43%;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9.47億元,同比下降55.42%,超過腰斬。
來源:公司半年報
對此,海瀾之家解釋稱,受新冠疫情及國內外經濟環境的影響,公司所處紡織服裝行業經濟指標同比大幅下降。雖然隨著疫情受控,服裝消費有所回暖,但速度較其他品類相對較慢。
庫存難題至今未解
此外,另一纏繞海瀾之家已久的庫存問題,已是愈發嚴重。2015年至2019年,海瀾之家的存貨餘額已經連續5年超過80億元,佔營收比重幾乎近半。
今年上半年,存貨仍高達82.17億元,在業內遙遙領先,且超越了同期營收。與之相比,同為服裝行業的紅豆股份(3.35 +0.60%,診股)存貨佔營收比約為39%,七匹狼則為16%左右。
與此同時,存貨跌價產生的資產減值損失也直線攀升。今年上半年,海瀾之家因存貨跌價等導致的資產減值損失達3.75億元,同比增長330%。此前5年,該數值分別為1.29億元、1.87億元、1.23億元、3.59億元和4.21億元。
而這其實僅僅計算了不可退的存貨。據其年報披露,其旗下連鎖品牌存貨中附有可退貨條款的商品,可以按照成本原價退還給供應商,此類存貨因此不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只有不可退還的存貨才具有減值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海瀾之家僅對2年以上的產品進行計提:2-3年計提70%,3年以上庫齡產品計提100%。而公司2019年年報顯示,2年以上庫存僅為1.58億元,而2年以內庫存達82.4億元。這恐怕就是海瀾之家巨額存貨最終僅計提幾億損失的原因了。
來源:公司2019年年報
近年來,海瀾之家並非沒有進行積極嘗試。2019年,公司重塑了品牌內核,從「男人的衣櫃」升級為「中國男裝,全球價值」;業務也逐漸覆蓋到了男裝、女裝、童裝等領域。
最終,其還是走上了引發廣泛爭議的「剪標打折」道路。不久前,海瀾之家曾在線下眾多賣場及阿里巴巴、微店等網購平臺,對積壓的庫存進行剪標批量打折處理,折扣價為正品價的1-5折。
「為不影響原有品牌的形象和定位,許多國內外品牌都會對庫存商品進行剪標售賣,這種做法較為普遍。但此舉對號稱不打折的海瀾之家,還是會對品牌產生衝擊。」鞋服行業獨立分析師、上海良棲品牌總經理程偉雄說。
銷售費用遠超研發費用
業內普遍認為,海瀾之家的近百億庫存主要源於其經營模式:生產環節外包、門店開設以加盟模式為主。同其他服裝企業的加盟店不同的是,海瀾之家的加盟商並不參與門店管理。
在這種模式下,加盟商承擔庫存滯銷風險,任何存貨都可以退給海瀾之家。不過也正因此,海瀾之家才一路大舉開店。截至2020年上半年,其直營與加盟的門店累計為7241家,其中絕大部分是加盟店及聯營店,較2016年底的4237家大幅增長。
在大幅擴張的同時,公司關店數量也大幅增加。數據顯示,2019年度海瀾之家全品牌共計新開直營店337家,較2018年度多開91家。2018年,海瀾之家僅僅關閉了兩家直營店,2019年則關閉了18家。
儘管如此,海瀾之家的直營門店的經營狀況卻並未見好。2019年,連續開業12個月以上直營門店的平均營業收入僅為443萬元,而2017年為2199萬元,出現了大幅下滑。
事實上,海瀾之家的問題在於「有問題而不自知」,過於依賴現存的運營模式而未能規避風險,過於重視營銷的手段,卻輕視了消費者的偏好,認為只要廣告打得好,貨一定賣得出去。
《投資者網》翻閱財報數據中發現,海瀾之家在營銷方面的確不惜重金投入。 2020年上半年,海瀾之家銷售費用為10.42億元,是同期研發費用的43倍之多。而2019年該數值高達24.67億元,較2013年的4.86億元翻了5倍多。
對此,公司曾在年報中解釋稱,銷銷售費用的增長主要來自於直營門店的增加。
或為解決線下銷售成本高問題,海瀾之家又開始在線上銷售、網絡直播帶貨等方面發力。今年上半年,公司線上銷售7.55億元,同比增長近30%,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為9.54%,去年同期這一比例為5.59%。
不過,從目前情況來看,海瀾之家線上銷售規模相比線下仍然較小,能否帶動整體業績增長仍然有待考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