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中國近代建築大師,一世古建半世情

2020-12-14 騰訊網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梁思成說過:世界上很多城市都長大了,我們不應該走別人走錯的路,早晚有一天你們會看到北京的交通、工業汙染、人口等等,會有很大的問題。

如今一語成讖,曾經的碧瓦朱簷,牌樓林立,古樸雍容,曾經的意匠神工,都已成為這個城市日漸模糊與遠去的記憶。

年輕時的梁思成

世人知曉梁思成,可能更多的是他和林徽因的愛情與婚姻。但梁思成與林徽因他們作為建築大師,更值得被世人關注。

1901年,梁思成在日本東京出生,那時是父親梁啓超因「戊戌政變」失敗後流亡日本的第三年。

童年時代的梁思成在日本華僑學校上學,在父親的影響和督促下,梁思成自幼就攻讀《左傳》、《史記》等古籍,他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良好的基礎。

梁啓超一家

辛亥革命後,他隨父母回國,11歲的梁思成在北京崇德國小及匯文中學讀書。14歲進入清華學校(清華大學前身),這是一所留學美國的預備學校。梁思成在學習期間,不但學業優秀,而且興趣廣泛。

1924年,梁思成赴美國學習,同去的還有林徽因,他們一同入費城賓州大學學習建築。

梁思成在美術學院建築系,由於建築系不收女生,所以林徽因註冊在美術系,但是她仍選修了建築系的主要課程,實現了自己的志願。

留學期間,梁思成刻苦好學,他自己說是用「笨功夫」到圖書館博覽群書,研究古代歷史,參觀古代文物,同時會把著名古建築一個個的畫下來。

1927年,梁思成獲得碩士學位後又去哈佛大學學習,在準備進行「中國宮室史」的博士論文時,他感到研究工作不能光在書本中尋找資料,必須得到實踐中去考察研究,於是梁思成決定離開哈佛。

梁思成(右一)與林徽因(左三)

在與林徽因於加拿大渥太華的中國總領事館舉行婚禮後,梁思成赴歐洲參觀古建築。當他發現國外許多建築都受到妥善的保護,並有學者專門研究時,內心不由心潮起伏,意氣難平。

反觀當時的中國——一個有著幾千年古文明的泱泱大國,留下了璨若星河的古建築遺產,但在江山代際的更迭中,在無數的戰亂和劫難下,早已是滿目瘡痍。

珍貴的龍門石窟、敦煌壁畫,被盜賣被搶劫,無數文物流落異邦,大批古建築危立在風雨飄搖之中。

更諷刺的是,當時國內學者根本無力從事研究,中國人想了解祖先的文化遺產,甚至要求援於國外的書刊及資料。

梁思成深感這是民族的恥辱,奮然下定決心:「中國人一定要研究自己的建築,中國人一定要寫出自己的建築史。」從他立下誓言那刻起,便將畢生的精力傾注到這項事業上。

1928年,梁思成與林徽因回國,同赴東北大學任教,並創立了中國現代教育史上第一個建築學系。一年後,林徽因從東北回到北平,在協和醫院產下一女,取名梁再冰。

營造學社舊址

九一八事變,日本侵佔東北,梁思成舉家遷到北平。

他加入了中國第一個專門研究中國古建築的學術機構——「中國營造學社」,並擔任法式部主任,從此投入了中國古代建築的研究。

期間,梁思成、林徽因與學社同仁開始對中國古建築展開系統的考察與研究。

1930-1945年,梁思成與林徽因共計考察了全國二百多個市、數以千計的古建築,並且對其中大多數建築進行了精細測繪。

他們考察測繪的古建築,囊括了由漢至清的許多重要遺存,梁思成得以在此基礎上大致廓清了中國古代建築的發展脈絡。

唐代山西五臺山佛光寺大殿

很多古建築通過他們的考察得到了世界的認識,並從此加以保護。比如像河北趙州大石橋、武義延福寺、山西的應縣木塔、五臺山佛光寺等。

也正是由於夫婦二人在山西的數次古建築考察,使梁思成破解了中國古建築結構的奧秘,完成了對《營造法式》這部「天書」的解讀。

遼代山西大同縣善化寺大雄寶殿

在那個慌亂的時代,他們的幾乎走遍了所有鐵路能到地方,在鐵路到不了的地方,坐汽車、騾車甚至徒步,執著地找到了每一個目的地,到了以後在那些積滿灰塵甚至住滿蝙蝠的梁間上下測量。

梁思成的腿與脊椎都有車禍留下的殘疾,襯衫裡常常穿著一個用以支撐的鐵架,但這些並沒有成為阻止他考察的理由。

後人只能通過一張張發黃的照片以窺一斑:荒寂的郊野、偏僻的村落;深山古剎,縱橫阡陌,都曾留下過他們風塵僕僕的身影。

抗戰勝利前夕,夫婦二人在李莊這個小村裡,完成了平生第一部著作——《中國建築史》的書稿。

為能更方便地向西方世界介紹中國古代建築的歷史發展與輝煌成就,梁思成在兩年後又完成了英文版《圖像中國建築史》的書稿。

1947年底,第二次赴美深造的梁思成決定回國,很多朋友勸他不要回去,因當時國、共逐鹿中原,中共勝勢已定。梁思成只說了一句話:共產黨也要造房子。

回國後,他在母校清華大學創辦了建築系並任系主任、教授,夫婦二人全心投入「新中國」的建設。他們深得周恩來器重,不久,梁思成出任了國旗設計小組組長,後又出任天安門廣場英雄紀念碑設計組長。

梁思成和國際建築大師們

好景不常,梁思成與中央發生了衝突,起因是拆北京城牆。當時的北京城牆可稱為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城牆,環城長達四十公裡,有七百年歷史,元朝就開工,明初建成,比明末建的八達嶺還早,可謂真磚真牆真古董。

1949年建政之初,市長彭真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對梁思成說:希望將來從這裡望過去,要看到處處都是煙囪。

梁思成大吃一驚,他認為北京是古代文化建築集中的城市,不應該發展工業。最好像華盛頓那樣,成為政治文化中心。

梁思成繪製的北京城牆建築圖樣之一

1950年2月,梁思成與城市規劃專家陳佔祥一起提出的「梁陳方案」,在北京西部近郊月壇以西、公主墳以東的地區,建設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區,同時「留出中南海為中央人民政府」。

「梁陳方案」因為經濟上不可行的原因被否決了,北京城牆最終還是免不了被拆除的命運。

梁思成痛心疾首地對當年的北京市市長彭真說,「50年後,歷史將證明你是錯誤的,我是對的。」50年早已過去,他竟一語成讖。

宣武門城樓

1953年5月,北京市醞釀拆除牌樓,對古建築的大規模拆除亦呈「星火燎原」之勢。

曾固若金湯的城牆,曾巍峨而立的牌樓,在重性機械的衝撞下,碾壓下,頃刻間成為斷瓦殘垣,古老的城池,祖先的遺蹟,就這樣灰飛煙滅。

正陽門城樓

老北京人口中常說的「內九外七皇城四」,除了正陽門(內城)、永定門(外城,復建城樓)、和天安門(皇城)之外,其餘全部被拆除乾淨或僅留遺址供人憑弔!

梁思成因提倡以傳統形式保護北京古城而多次遭到批判。1955年,林徽因逝世。

讓梁思成更加不可理解的事隨之而來——文化大革命鋪天而至,他被打成反動學術權威,遭到批鬥、遊街,最後被趕出清華,下放到江西農場。在以後的7年裡,梁思成孤苦一人。

1962年,61歲的梁思成與比自己小27歲的清華大學建築系資料室的林洙結婚。這段婚姻遇到了來自梁思成親友尤其是女兒梁再冰的極力反對。

在梁思成的堅持下,他們堅定地走在了一起,也一度陷入了親情的「孤島」。眾多姊妹晚輩都疏離了梁思成,只有兒子梁從誡偶爾回來探望。1972年,梁思成於貧病之中撒手人寰。

在中國的建築史上,梁思成、林徽因這對學者伉儷,對於中國古典建築美的了解,也許無人可比。如今,我們可以從梁思成的作品中,去找尋屬於他的風採。

相關焦點

  • 【人物】民國大師 中國近代建築之父:梁思成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籍貫廣東新會,生於日本東京,畢生致力於中國古代建築的研究和保護,是建築歷史學家、建築教育家和建築師,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築之父
  • 營造學社:中國古建大師的「黃埔軍校」,破譯古建築的歷史密碼
    正是90年前成立的中國營造學社,讓這些古建不再只是默默矗立在北方的田野。營造學社奠定了中國建築史研究的基礎,令中國古代建築的基本原則和發展譜系首次擁有了讓人信服的系統解釋。更為重要的是,營造學社歷經內憂外患的洗濯,邁出的每一步都以忠貞的家國情懷作為底色。「天書」現世,中國人要研究自己的建築史營造學社的創立,當然要從《營造法式》這本書說起。
  • 中國建築歷史的宗師,畢生致力於中國古建的研究和教育事業
    這是我國北宋官方頒布的一部建築設計、施工技術書籍《營造法式》的內容,不但我們看不懂這些術語,就連96年前在美國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建築碩士學位的「學霸」梁思成當時也表示看不懂。1925年,在美國上大學的梁思成得到父親梁啓超贈與的宋代建築書《營造法式》,這套印製精美卻看不懂的「天書」使他對中國古建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難懂的建築術語和營造方法激發了他學習研究中國傳統建築歷史的志向。
  • 建築大師梁思成,手繪建築圖紙精美,驚豔!
    梁思成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生於日本東京,籍貫廣東新會,中國著名建築史學家、建築師、城市規劃師、教育家,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
  • 時隔80年,梁思成大量建築手稿曝光!9·18,不忘先輩人!
    近日, 建築大師梁思成大量的建築手稿 在網上曝光, 其精緻嚴謹驚豔無數人, 絲毫不輸電腦製圖。
  • 淺談近代中國建築風格的變遷
    近代中國建築風格受外國的衝擊和各種政治環境影響,不同時期帶著濃重的時代色彩,從模仿借鑑西方的建築風格到逐漸有了自己的鮮明特徵,這是一個不斷完善創新的道路,而中國在這個時期也處於承上啟下,中西交匯,新舊接替的過渡時期。中國在鴉片戰爭以前基本沒有接觸過西方的近代建築文化,中國建築以傳統的東方建築風格為主。但是近代戰爭的爆發,也引起了中國建築行業的急劇變化。
  • 一部宋代手冊《營造法式》,讓梁思成與林徽因坎坷半生,卻稱值得
    此時的梁思成和林徽因正在賓大就讀,他們很驚奇的發現,就在學校的博物館裡卻藏有很多中國古代的東西,字畫、古董什麼都有,自己國家古代的東西竟然出現在了國外。朦朧意識中,梁思成有了研究中國古代建築的想法。最早對中國古代建築投來熱切關注的學者,是18世紀的英國建築學家錢伯斯,他在來到當時的清朝後,寫了《中國建築、家具、服裝和器物的設計》等等一系列研究中國古建、古物的書,刊行後,瞬間點燃了歐洲國家的中國熱。之後,又有多個國家的學者相繼來到中國,他們的足跡遍布了我國大江南北,也都分別對中國的建築、繪畫、陶瓷作了著書發表。
  • 一本無人能懂的天書,梁思成和營造學社,靠它獲得舉世成就
    中國的古代建築是人類歷史上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建築以其獨特結構體系,優美的藝術造型聞名於世,受到各國建築師、藝術家的高度讚賞。但是中國的建築就像它的歷史一樣,呈現非連續性,明清時期很難搞懂宋代建築。到了近代,建築學大師梁思成先生成功破譯了宋代建築天書《營造法式》,為此獲得世界讚譽,專門研究中國科學史的英國學者李約瑟說:梁思成是研究「中國建築歷史的宗師」。
  • 梁思成與鑑真紀念堂
    梁思成(1901—1972),是中國第一代經過系統學習西方建築理論的著名現代建築學家之一,同時又在中國古代建築史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開創性成就。 當我們將探索歷史的目光回望1963年時,會驚喜地發現唐代的佛教大師與現代的建築大師產生了一次跨越時空的歷史性交集,而這次交集的碩果就是由梁思成擔綱設計的「揚州鑑真紀念堂」。2021年,是梁思成先生誕辰120周年。在這個時點回顧鑑真紀念堂的設計建造過程,無疑是對他一生建築文化實踐的特殊紀念。
  • 沿著梁思成、林徽因的足跡,尋找杭州佛塔,探尋林梁與杭州情緣
    杭州在五代十國時期是吳越國的政治中心,也是當時有名的東南佛國,因此留下了很多寺廟和佛塔,有些寺廟和佛塔在歷史的長河中毀滅消失,但是有些留了下來,成了國寶,很多更成為了國家文物保護單位,而就在100多年前,有兩位建築大師梁思成、林徽因來到杭州,考察了六和塔、閘口白塔、靈隱寺石塔。
  • 近代中國史,被尊稱為「先生」的十位著名女性
    把教師、女學者或德高望重具有社會影響力和感召力的女性稱為先生始於中國近代。在中國,有以下幾位被尊稱為先生的著名女性:1.宋慶齡先生(1893年—1981年)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夫人。偉大的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和共產主義戰士,舉世聞名的二十世紀的偉大女性。
  • 著名建築設計師梁思成,他對中國的貢獻數不盡,快來看一下
    我相信大家對梁思成應該也不陌生,因為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劉思誠對中國也是做出了非常多的變革性的影響的。其實梁思成並不是在中國出生的,他是出生於日本東京,大家對日本東京應該有一定的敵意,但是當時的梁啓超因為在國內的環境改變了,所以當時的清政府就要懲戒梁啓超,所以呢,梁啓超為了躲避清政府對他的追捕,就逃到了日本並且在那裡定居了一段時間,梁啓超和他的妻子在日本東京居住期間生下了兒子梁思成。後來呢梁思成就在辛亥革命的期間,跟隨自己的父母回到了中國。
  • 鄭州建築學家李誡編著《營造法式》梁思成贊科學性世所罕見
    □冬夏鄭州自古英才輩出,大師巨匠,代不乏人。北宋李誡,拔乎其萃。李誡,字明仲,北宋嘉祐年間生於鄭州管城,大觀四年(公元1110年)病逝虢州(今靈寶市),歸葬新鄭梅山李氏祖塋。他編著的《營造法式》是「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最重要一部術書」,被譽為「整個中古時期世界上最完備的建築學專著」。
  • 山西長治 古建風韻
    哲學家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藝術家說: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在五千年華夏文明中,中國古代建築承載著歷史的發展脈絡,承載著文化自信,彰顯著文明的無限魅力。縱覽全國,聚焦山西,駐足長治。這裡是全國古代建築遺存數量最多、分布最集中、體系最完整的地區。
  • 歷史上的今天|梁思成先生逝世|他的一生,不該只有愛情被銘記
    在國際上公認「中國沒有建築史」的時候,是他用流亡四川時艱難編寫成的扛鼎之作《圖像中國建築史》駁斥了那些專家言論。梁思成為建築奉獻了一生,他被銘記的,不應只有愛情。梁思成(左四)一切的源頭,要從一本叫《營造法式》的書說起。這是由宋人李誡編寫的,中國歷史上第一本詳細論述建築工程做法的官方論著。
  • 林徽因與梁思成「地老天荒」的愛情!!
    當時梁思成對建築可以說一無所知,所以在戀愛的開始,林徽因就設置了這麼一個前提,所以從這個角度講,林徽因造就了一個我們「中國第一代建築學的大師」。梁思成知道後非常痛苦,他把自己和金嶽霖來比較,他想了一夜,硬咽地告訴林徵因,「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選擇金嶽霖,我祝福你們」,當金嶽霖得知梁思成的態度之後,為梁思成的大愛深深感動,金嶽霖明白,只有梁思成才是最愛也是最適合林徵因的,最後他選擇了退出,一直成為了梁家的「中國好鄰居」。
  • 留學往事:梁思成與林徽因留學賓夕法尼亞大學
    由此可見,梁啓超對林徽因又多了一份舔犢之情。  經受了異國失去親人的深深痛苦,在梁啓超父親般關愛和梁思成親切撫慰下,林徽因愈發成熟起來,她不再僅僅是那個單純、活潑的富家小姐,而更具有了獨立、憂患意識,更渴望學好本領,報效祖國,自立於社會。
  • 建築大師作品手繪分析_2020年建築大師作品手繪分析資料下載_築龍...
    查看詳情 瀏覽數:778
  • 與梁思成齊名營造學社的「南劉」是誰?
    1931 年,朱啟鈐邀請劉敦楨加入營造學社,這個由私人發起和組織的、專門研究中國古代建築的國內唯一學術機構,還邀請了社會知名人士與中外有關學者的加入,包括梁思成、林徽因、陳植等。就這樣,當時中國僅有的兩所大學建築系系主任都被朱啟鈐請到了營造學社。劉敦楨任文獻部主任,梁思成任法式部主任,兩人是營造學社的兩根支柱。
  • 梁思成二婚面無喜色,討厭繼子女,他真有林洙說的那樣愛後妻嗎?
    欲知故事烹酒,敬請關注崔黎黎1955年4月1日,這本該是一個愚人節,可以毫無禁忌的開玩笑、捉弄人,但是一代才女林徽因在這天逝世,卻是上天對中國建築界、對梁家眾人開的最大的一個玩笑。都說天妒紅顏,令無數女人都羨慕、令無數男人都愛慕的林徽因竟然只活了短短51歲。半載人生,只餘無數傳說和流聞供後世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