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廚子竟然做出了這麼重口的美食

2021-02-27 九行

日本人為什麼長壽?100種說法裡,有99種都歸功於他們清淡的飲食。

 

比如刺身,純粹是生食,無過多烹飪,壽司也只是生魚片加上一小坨米飯而已;再說發源自寺廟的懷石料理,幾乎不用油,主要以水燉煮。無數名家大廚都說了:日本料理的精髓在於保留原汁原味。聽起來就很養生吧?

▲海鮮刺身蓋飯。  圖/葉醬 

然而對於大多日本人來說,壽司是隆重場合才會去吃的高級貨,懷石料理更是價格高昂,它們都屬於小小奢侈一下的享受,絕非日常。

 

但普通人的一日三餐裡,倒是我們看來最不健康的油炸食品佔據了重要位置。連餃子都被默認了「煎」或「炸」的出廠設置,更別說兇猛的大肉、豐富的海鮮,全都一炸了之。為何日本人會對炸物如此情有獨鍾呢?

▲大阪的炸串。  圖/葉醬 

 

 

去日本之前,我懷揣一個清淡的廣東胃,對於快餐店的炸雞薯條都敬而遠之。卻是隨處可見的可樂餅,改變了我對油炸食品的成見。

 

日式可樂餅,跟可樂一點兒關係都沒有。這個古怪的名字,音譯自法國料理中的炸肉餅(croquette)——將魚肉、雞肉的絞肉混合後油炸製成。可樂餅卻可以自由發揮,一般是在煮熟成泥狀的土豆泥裡,以1:1的比例加入碎肉、洋蔥、蔬菜等,也可做成蟹肉奶油、菌菇、毛豆泥等版本。

▲松阪牛可樂餅。  圖/葉醬 

有記載的可樂餅於1895年登場,很快它就和炸豬排、咖喱飯一起並稱大正時代的三大洋食。到了1917年,當時炸豬排賣13錢、牛排15錢,相比之下,區區一塊可樂餅竟要25錢。後來一些肉鋪將賣不完的邊角料絞碎,做成可樂餅低價出售,才迅速開啟了大眾化之路。

▲超市售賣的可樂餅。  圖/葉醬 

曾經「去肉店買可樂餅」才是日本市民的長期共識,現在為方便主婦,早已淪為速凍櫃裡的廉價半成品。

 

超市新鮮炸出來的可樂餅,只要3塊錢就買到;高檔點的肉鋪,就說神戶的但馬牛專賣店「森谷商店」,可樂餅也就7塊錢一枚。

▲大家都在排隊買可樂餅。 圖/葉醬  

可樂餅的好吃是有秘密的。土豆泥混合肉末後捏成圓餅,先往麵粉裡打個小滾,刷上蛋汁,再裹上一層麵包糠才下鍋油炸。這三層外衣起到了隔離作用,油不容易滲入到內餡,外皮咬起來酥而不脆。

 

關鍵是放冷了也依舊好吃,不會有炸物冷掉後滑膩膩的油腥氣。因為它的廉價,更是成為了「時不時想來上一個」的味蕾記憶。

▲可樂餅。 圖/日劇《孤獨的美食家》

 

 

沒有哪個國家的米其林指南中,會出現那麼多專門以「炸」為主的餐廳,日本是特例。天婦羅、炸串全都榜上有名,甚至還有東京的豬排飯拿到了一星。

▲炸蝦和牡蠣。 圖/葉醬  

日本的炸物為什麼那麼好吃?那要歸功於職人精神。要知道,「炸」並非日本料理的傳統技法,而且因為天皇長期的禁令,日本人食肉歷史很短,直到明治中後期,豬肉才從鹿兒島和衝繩一帶傳到東京周邊。

▲炸豬排和高麗菜絲。 圖/葉醬  

沒想到豬肉這種全新的食材,卻變成了可以作為文化輸出的大IP「日式豬排飯」。

 

它夾在西式豬排和中式豬排之間,特點是厚切,表層炸到金黃,裡面還是七分熟,能充分封住肉的水分和香氣,而上海大排切得薄,稍微炸過頭一點就柴得咬不動。

▲鹿兒島的黑毛豬排飯。 圖/葉醬  

豬排的部位可以選,關鍵還是豬好,肉幾乎不做調味,一口咬進去毫無騷味,只有噴薄而出的脂香和肉汁,緊實而有嚼勁。

▲炸豬排配料。 圖/葉醬   

考究的餐廳還會給一個小碗,讓客人自己動手研磨芝麻,和濃稠的豬排醬汁一同攪拌,而爽脆的高麗菜絲則中和了油膩。對了,一定不能少了白米飯和味增湯,這才是豬排飯最堅固的幸福感來源。

▲自己研磨芝麻。 圖/葉醬 

自從肉類解禁之後,炸物的發展就一發不可收拾了。炸雞炸蝦炸牡蠣就算了,甚至連高級和牛都拿來炸,難道不是暴殄天物嗎?這才考驗廚師的技巧,優秀的炸牛排,從外到內是漸變色,內芯紅潤的三分熟,和酥脆的外皮形成鮮明口感反差。

▲炸牛肉。 圖/葉醬 

精心烤制的牛排,你得正襟危坐、一手刀一手叉來品鑑;而炸豬排炸牛排呢,不需要額外的儀式感,通常高麗菜絲和米飯都可以免費續加,好吃管飽,省時便宜。

 

偷偷說,比起重口味、漂滿油花的拉麵,豬排飯可能還來得更健康一點呢。

 

 

 

真正將「炸」提高到美學層面的食物是——天婦羅。同樣是炸物,天婦羅絕非裹上面衣一炸即可的東西。連蔡瀾先生都信誓旦旦地說,「最能代表日本美食的是天婦羅!」

▲炸白魚。 圖/葉醬 

事實上,連天婦羅這個名字都是舶來品,源自葡萄牙語的Tempura。江戶中期,以江戶灣捕獲魚類為主的天婦羅流行起來,面衣變成小麥粉和雞蛋的混合物,用純芝麻油炸。但當時,天婦羅還是很接地氣的小攤美食,離高級料理還差幾十年。

▲站在油鍋前的料理人。 圖/葉醬 

早乙女哲哉先生被稱為「天婦羅之神」,他在炸過2000多萬個天婦羅之後,終於恍然大悟「天婦羅為什麼好吃,是因為同時進行著烤和蒸的步驟!」

 

「面衣」炸後脫水變脆,迅速升溫到200度,此時狀態接近「烤」。但在「衣」的包裹下,食材自身的水分不易脫水升溫,大多維持在100多度,就像在密閉容器內進行「蒸」。我們其實一直都小看了「油炸」這種充滿玄學的烹飪方式。

▲天婦羅的炸蝦。 圖/葉醬 

既然是整一頓都提供天婦羅的高級料理,必定要變換著不同時令食材,還要想辦法讓客人吃起來不膩才行。為了控油,東京一家二星天婦羅餐廳的主廚做了許多嘗試,他減少了面衣中蛋黃的比例,「因為雞蛋吸油。」

▲切剛炸好的星鰻。 圖/葉醬 

主廚寧可犧牲效率,也堅持一隻一隻油炸,否則油溫迅速降低後會影響食材口感,炸完後,他一定先瀝過油再夾到客人面前的紙上。

▲正在炸天婦羅的主廚。 圖/葉醬 

薄薄一張紙,正是檢驗天婦羅好壞的第一道門檻。普通店不過幾秒鐘,紙就會被油全部浸透;而高級店,好幾枚吃下來紙上滴油不沾,腸胃完全沒有負擔,最後來一碗炸蝦貝柱茶泡飯,落胃舒心。

▲天婦羅茶泡飯。 圖/葉醬  

有些食材天生適合油炸,像蝦、香菇、沙鮻魚、蘆筍,也有些不適合直接拿來炸卻無比美味的食材,比如海膽,該怎麼處理?

 

料理職人會想辦法,他們把新鮮海膽用兩片紫蘇葉包裹起來,再油炸,完美保存了海膽的鮮甜,又有紫蘇濃鬱的香氣,清爽無比。

▲紫蘇葉包海膽。 圖/葉醬  

畢竟,油炸食品就是能帶來瞬間迸發的愉悅感,無論做成高級料理的天婦羅,還是路邊小店的豬排飯。


至於長不長壽,炸豬排表示這個鍋我不背。

▲ 經典的炸物套餐。 圖/葉醬  

今日作者

葉醬

美食旅行專欄作者,曾旅居京都

走過三大洲近30個國家

上路多半為了遠方的美食

仍在世界各地逛吃逛喝

編輯 | 張家明

排版 | 十萬伏特

封面圖 | 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日本廚子嘲諷中國廚師:只會耍菜刀!大廚2道菜讓他說不出話
    日本廚子嘲諷中國廚師:只會耍菜刀!大廚2道菜讓他說不出話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美食文化代代相傳,發展到現在根據各地人口味不同,也衍生出了8大菜系。
  • 「靜如廚子」 完美收官
    後來我通過連續寫了六十篇「靜如廚子」系列美食日記,慢慢分散注意力,走出疫情帶來的精神抑鬱。可以說這些美食日記和我的美食模特(我老爸)以及每天關注我的各位朋友,陪伴著我一起度過了我有生以來,最憋氣、最糾結、最恐懼也是最鬱悶的至暗時刻。
  • 日本普通一家三口的美食照走紅ins:這麼吃,不浪費,養眼又精緻
    日本普通一家三口的美食照走紅ins:這麼吃,不浪費,養眼又精緻她們說,美好的生活,需要學會從柴米油鹽中不斷修煉讓自己幸福的秘笈。長久的自律,堅持好好吃飯,食之精細,不浪費,這本身就是一種美好的飲食方式。
  • 日本妹子做出可以吃的「瓷磚」,你捨得下口嗎?
    日本妹子做出可以吃的「瓷磚」,你捨得下口嗎?真心被驚豔到了不去了解一點也猜不到這竟然是餅乾無論是造型還是創意上都是那麼與眾不同、無與倫比讓人大開眼界、見所未見
  • 【日本美食】日本人絕了,一盒餅乾竟然做出了一百多種口味.....
    今天晴子不是要傳授你們撩妹經驗來的,晴子要跟你們說的是這種格力高餅乾竟然種類多到有100種味道!66.日本拉麵味:聽上去很特別,就像將方便麵裡面的調料粉倒上餅乾棒一樣,如果大家想吃但又買不到,還真的可以這麼做。
  • 日本印象(三)美食
    今天,想跳開朋友山田涼子的故事,先講一講日本的美食來到日本,第一個入本尊之口的是——章魚燒,也叫章魚小丸子。作為第一站大阪,源於此地的國粹小吃是一定要吃個夠的。本人有幸在「等貨入嘴」的同時親眼目睹了它的製作過程。
  • 日本推出重口成人體感遊戲
    日本推出重口成人體感遊戲 時間:2013-02-16 12:55:41 來源:新浪網 作者:liyunfei 編輯:ChunTian
  • 地鐵裡的這家店竟然藏了這麼多網紅美食!
    昨天在鼓樓坐地鐵的時候,竟然發現了有家南京本地及周邊網紅美食集合店,什麼汪家餛飩、芳婆糕團還有最近火得不要不要的豆乳盒子都有!最可怕的是他們家根本不用排隊!不排隊在地鐵站也能拿到網紅美食!這句話在腦海迴響了3遍之後,楠楠趕緊擦擦口水,迫不及待地拉著小D:「這麼神奇的地方,你一定得帶我去看看!
  • 美食歷史—烏龍麵,日本料理中的烏龍麵竟然是「腳踩」出來的!
    美食歷史—烏龍麵, 日本料理中的烏龍麵竟然是「腳踩」出來的!過完幾天大吃大喝,大魚大肉的日子後,想要來點清爽的食物舒緩一下油膩感,突然冒出想吃烏龍麵的念頭,喝上一口清爽的麵湯,大概才是最清爽的。最難得的是那塊超級大的油豆腐,一口下去,滿滿都是湯汁(小心燙嘴哦),味道甜甜的,口感軟綿綿,一吃就停不了口。這款面的湯底中加入了很多提鮮的食材,比如醬油、魚漿製品、魚粉、蔥、昆布萃取物、昆布粉末、海鮮調味油等。油豆腐迷你面是由日清推出的一款速食麵,也屬於兵衛系列拉麵,分量僅有42g,體積小,便於攜帶。
  • 泰國人吃東西,為啥這麼重口呢?
    泰國菜,五花八門,如果非要在上面找出一個統一特色,那就是「重口」。泰國菜色,如果不算潮汕系的「外來基因」,那麼基本都是講究用料新鮮生猛,多以海鮮、生鮮蔬菜、時令瓜果、辣椒香料入菜。無論是生是熟,是幹是溼,都基本沒有什麼「清淡」、「原味」之說,而是一律熱辣刺激,酸爽衝嗆,頗有中國川菜的神韻。
  • 蒙古南宋談判,蒙古:一座城換你1000口鐵鍋,南宋:賠本買賣,不幹
    文\熊貓哥13世紀的蒙古人無敵於世界,除了向西打到歐洲,在整個亞洲,除了南宋和日本(島國,蒙古沒海軍)都成了蒙古人的地盤,但蒙古在南宋的山城下吃了虧,幾十年都攻不下來。雙方也是打打停停,時時坐下來談判,南宋通常是賠錢的一方。
  • 日本年輕人買的第一口鍋,竟然是它!
    其大小類似奶鍋,平底且兩邊有導流口,一般來說,直徑最小的16cm,直徑最大的22cm,直徑18cm的雪平鍋家用最為適合。據傳說,雪平鍋是日本古代用於製鹽的鍋,現代演變成了料理萬能鍋。日本廚師冨田唯介曾專門為雪平鍋撰寫過一本書:《雪平鍋無油料理》,裡面詳細描寫了雪平鍋能做的各類美食,從煮物到甜點,從一人晚餐到全家三餐,用冨田唯介的話說,全部可以「一鍋上菜」。
  • 東北廚子教你,東北特色《豆角燜面》家常做法,麵條勁道入味
    實實在在東北人,本本分分教做菜,大家好我是東北廚子大鵬一鍋出,鐵鍋燉,殺豬菜等一系列的菜品,已提出就讓人想起了,地域遼闊的大東北,這裡的人熱情好客,性格豪爽,為人也特別仗義。這片肥沃的黑土地孕育的東北人這樣的性格,也決定了東北菜的性格,不拘小節,大口吃肉,口味比較重,因為東北的冬天比較冷,很多時候做完主食後等菜做好了,主食就涼了。所以就有了一鍋出,講的就是主食合菜一起出鍋。這說的是以前,現在不會了,家家現在都有暖氣鍋爐了。但是東北人對美食的傳承從來沒變。
  • 中國當「垃圾」丟掉的東西,日本人竟然把它當作美食
    這不,就有一位日本的遊客到了中國旅遊後,直言:看不懂中國,這麼珍貴的美食,竟然被中國當成「垃圾」丟了!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情?讓我們一起來看個究竟吧!原來是因為我們都見過的一種物種,叫做「玉米黑粉菌」!就好像黑白相間的蘑菇,許多農民都非常討厭見到玉米黑粉菌!主要就是因為「玉米黑粉菌」,會讓玉米粒無法生長!
  • 寶藏美食博主的料理秘籍!看完別說你還不會做飯!
    Masa是個普通話說得還不錯的日本大叔,主要分享家常版的日本料理,基本每道菜的步驟都很詳細,時不時還會穿插一些烹飪小技巧,超級實用。正經藍帶畢業的法餐廚子,是不是一聽就很厲害!他做菜非常專業,而且學起來還特別輕鬆,想要在家快速做出一頓豐盛晚餐根本不成問題。
  • 日本美食,日本東京地鐵站竟有這麼些美食,你吃過幾個?
    歡迎來到百家號(小楓A美食)我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東京的日本美食,日本東京的地鐵是全亞洲發展最早,規模最完整的地鐵系統,除了公家經營之外,在東京還有許多私人的地鐵公司在經營,所以日本東京的地鐵猶如蜘蛛網般的籠罩著整個東京,來東京旅遊的吃貨朋友們搭地鐵就對了,今天就讓小編帶領大家了解下東京地鐵周邊的日本美食吧
  • 奉上藝術家廚子的絕密食譜|美術&美食②
    張大千深有體會,常常以畫論吃,以吃論畫:「一個人如果連美食都不懂得欣賞,又哪能學好藝術?」又說:「以藝事而論,我善烹調,更在畫藝之上。」你瞧,這位藝術大家,懷著一顆多麼熱烈的「廚子的心」。  這位超現實主義大師從小就有一個廚子的夢。他對食物的旺盛興趣比對美術開始得還早,食慾是他巨大能量的來源,「我的雄心壯志一直不停增長,就像我對各種偉大食物的狂熱迷戀一樣」。
  • 熱血廚子食戟之靈 藥王高清壁紙圖集
    熱血廚子食戟之靈 藥王高清壁紙圖集 作為一部集色香味齊全的美食熱番 小店男孩挑戰餐飲業大佬 (這劇情這麼有點熟悉)
  • 操盤過氣美食之日本美食界暗黑料理——泡麵炒飯
    終於有好消息傳來,要升溫了,只要再堅持幾天,就能重新感受暖陽普照大地,瞬間對生活又充滿了信心,翻看咱學會的美食技能,發現寒冷也不是一無是處。至少在這段時間裡,咱們也學會了很多種美食的做法,如果一直溫暖如初,想必外面的風花雪月比回家的誘惑更大。
  • 秒殺日本網紅鍋,輕鬆做出各路美食!
    今天想吃火鍋,明天想吃章魚燒,後天想吃牛排,天天都盼著能召喚不一樣的美食。但是家裡又不想要有一大堆的鍋,難道想要一個養眼、功能強、價格又合適的多功能料理鍋,有這麼難嗎?先別放棄太早!韓國大宇就出了一款顏值爆表、逆天好用的多功能料理鍋!今天,我們就是來實名安利給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