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粄食之蘿蔔粄

2021-02-16 客家莊園

蘿蔔粄

       在客家,我們叫蘿蔔粄;在潮汕地區和閩南地區叫菜包粿、菜頭粄,是特色傳統小吃,屬於客家菜。各地做法有所不同,但做法大同小異,都是將蘿蔔切絲和臘肉、香菇、蝦米、蔥等配料做成餡,根據自己的口味與其他材料一起做成各種形狀,可以蒸、水煮和煎。

製作方法

1、準備材料:粘米粉、蘿蔔、蝦米、香菇、瘦肉、洋蔥、青蒜等


2、蘿蔔擦絲,加鹽醃製半小時,擠出水分,將粘米粉加入擠出的蘿蔔水中。(1000g蘿蔔擠完後剩餘約450g,水分550g,恰好用做和米粉的水)

3、加入蘿蔔拌勻,洋蔥切塊,入油鍋炸制洋蔥酥,撈出。鍋中留底油,加入青蒜熗鍋,加入浸泡過夜瀝乾的蝦米,香菇翻炒片刻,加入提前用生抽、胡椒粉、少許糖醃製的五花肉爆炒約5分鐘,趁熱把大部分直接倒入蘿蔔米粉漿中,記住,要留少許最後點綴表面使用。根絕口味再加入適量鹽、糖、洋蔥酥,拌勻,倒入鋪了層布的容器中。

4、蒸鍋中加入水,開鍋後放入蒸屜上,大火1個半小時,放涼後倒扣脫模即可。

5、可直接吃,也可入冰箱稍稍冷藏後,便於切塊,煎制。配以醋油香蔥蘸食。

小貼士

為保持蘿蔔味兒十足,不需炒制,亦不需開水燙,直接用鹽水殺,擠出水分即可,且擠出的水分恰好用做拌米粉;蘿蔔與粘米粉的比例為3:1恰好。只要是新鮮的蘿蔔,水分足夠,不需要另加水;可用五花肉,也可用臘腸、臘肉。具體肉與蝦米還有香菇的量,視自己的口味兒而定,只為搭配,不可喧賓奪主。白砂糖只為調味,北方人不喜甜,不用多放;炒制好得料要趁熱倒入米漿中,可使得米漿因熱而變得粘稠。

掃描下方天貓「臻尚食品專營店」二維碼,關注店鋪,進入商城,購買客家粘米粉,還有更多其他粄粉也等你買回家製作喔~

相關焦點

  • 香甜軟糯的絲苗米製成200多款「粄」食小吃,是客家蕉嶺人兒時的味道
    每逢重大節日,除了雞鴨魚肉,「粄」是必定要登場的,它們是祭祀桌上不可缺少的「主角」,也是盛大宴席上供人們享用的美食之一,「粄」幾乎伴隨客家蕉嶺人的日常生活。「粄」之於客家人,是兒時母親手藝的味道,是縈繞心頭的故鄉味道。「粄」食文化也在蕉嶺釋放出別樣的溫情,這種由最初的米演變而成的「粄」食美味,早已與客家人的生活牢牢地聯繫在一起。
  • 這麼多 ban~「粄」你吃過幾種?
    請在有wifi網絡環境下播放有人說:說粄字吃粄食的人就是客家人。
  • 客家人冬至必備小吃——蘿蔔粄
    在河源的大街小巷,一大早就可以看到凡是賣蘿蔔粄的小店前都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就為了吃上了一個剛出爐的蘿蔔粄。 蒸熟的蘿蔔粄,香氣誘人,蘿蔔絲很鮮甜,而且還有臘肉的香味,尤其是五香粉的那股味道,簡直就是蘿蔔粄不可或缺的。在寒冷的冬至,能吃上一個熱氣騰騰的蘿蔔粄,是一件幸福的事。
  • 河源市圖書館開展「傳承文明·和諧冬至」蘿蔔粄親子DIY活動
    12月20日,我館聯合蓮紀傳統食品(河源)有限公司在市圖書館首層食堂開展了中華文化我傳承之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傳承文明·和諧冬至」蘿蔔粄親子DIY活動。活動開始前,夢想金話筒教育機構的小主持為大家普及了冬至文化知識,何平小朋友朗誦了一篇關於冬至的文章《冬至——寒冷在外,溫暖在心》,拉開了活動帷幕。
  • 「糕粄」文化之婦女學習客家傳統美食製作工作坊
    9月5日上午,江南街道社工站社工組織社區婦女志願者骨幹一行13人到金山街道社工站交流和學習製作客家傳統美食「味酵粄」。活動開始前的破冰遊戲「擊鼓傳花」,阿姨們都玩得很開心,拉近了彼此的距離,促進社區婦女骨幹之間的互動交流。
  • 冬至別忘了家鄉的味道,蘿蔔粄,這樣做鮮香可口,品嘗幸福味道
    冬至別忘了家鄉的味道,蘿蔔粄,這樣做鮮香可口,品嘗幸福味道。大家好,我是歡歡,熱愛下廚,喜歡把最簡單的食材做出最好的味道,祝大家健康快樂每一天。俗話說:「冬至大過年」冬至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
  • 客家人的蘿蔔粄——獨居老人說很好吃
    把我該要買的材料都買好了,歡迎有空的志願者都可以來博心公益辦公室學做蘿蔔粄。。下午做粄的時間開始了,我們開始分工合作,個個都好認真,也很努力地把自己的任務完成!都給你們一個大大的贊,每個人都很有效率!這就是可靠的團隊精神力量!
  • 這些代表梅州的客家美食,你吃過幾種
    市場上鹽焗類的食品有很多,但要說最正宗的鹽焗料理,還得數客家鹽焗雞。它是鹽焗食品的開山之作,味道鮮美,皮薄肉多,幹香而不油膩。「仙人粄」有降溫解暑之功,且無受冷患寒之弊。7釀豆腐「釀」由兩大基本要素組成:一是「表」,二是「裡」,缺一不可。「釀」系列中最經典、客家阿媽拈手而來的菜式,還是首推釀豆腐。據說,客家先民剛來到南方時,非常思念北方故土,尤其是中原的美食——餃子。
  • 舌尖上的客家:客家小吃大全來啦!動動手指收藏起來吧......
    講述客家故事,帶您領略絢麗客家風情本文源自漫心谷,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客家小吃就地取材,具有獨特的風味,往往被遊子們用以寄託思鄉之情。用蘿蔔絲和粘米粉做成的蘿蔔粄 ,是客家人年節特有的小吃之一。蒸好的蘿蔔粄不僅有蘿蔔的清香,更有各配料的醇香,放涼後切成小塊用煎鍋稍為煎一下,更香更好吃!
  • 以客家蘿蔔丸為例,漫談客家美食裡面的中古哲學
    稍帶講講,客家的美食,也是極其有特色的,很多食物及做法,我在其他地方沒有見過,究根溯源,還是因為客家保持了很多來自中古的飲食習慣。有件事很有意思,就是人類的科技可以很發達,但是飲食卻可以和兩千年前一樣,並不需要太多改進。客家人體質比較適合溫性、清淡(少辛辣)的食品,對此我深有體會,不可以亂吃的,所以,客家人做菜有適合環境和自身體質之道。今天我分享一個簡單健康的客家小美食——蘿蔔丸。
  • 客家冬季美食,讓您美美的過冬!
    吃蘿蔔粄是客家人祖先流傳下來的習俗,冬天來臨時,每戶人家都會用糯米粉和蘿蔔絲等做成蘿蔔粄,用蕉葉墊住放在鍋裡蒸。蒸熟後,大家會趁熱品嘗,而且要分給家裡的每一個人吃,慶祝冬至佳節到來。在廣東很多的客家鄉村,都有冬至晾蘿蔔絲的傳統。這習慣由來已久,客家人將這一天曬蘿蔔絲命名為「冬至蘿」。
  • 有一種鬱悶,用客家話講叫「暗谷」
    下面就由小編我跟大家講講新一期的客家畫「系讓邊介」每當有新衣服穿小孩子都會很開心這時候我們經常會說盞盞,盞過蘿蔔粄(小時候覺得蘿蔔粄是最好吃的東西)說起這些真的是回不去的童年今天小編借著OD客家畫又回憶了一遍童年時光無限懷念不知道有沒有引起大家對小時候的回憶呢?如果有趕緊留言說說你的童年故事吧!
  • 試試一款客家傳統的南瓜發粄,簡單營養又好吃
    第九步:南瓜粄蒸好就可以趁熱吃了,軟糯香甜又熱乎乎的,吃著好過癮,帶著南瓜獨有的香氣,讓人聞著都很開胃,而且營養豐富又好吃哦,以前小的時候媽媽最喜歡做這個給我們當早餐或下午點了,現在的孩子也依然愛吃。這一款簡單好吃的客家傳統南瓜發粄做好了,喜歡的朋友可以試一下,咬上兩口滿是小時候的回憶,大家也可以把南瓜換成自己喜歡的食材,比如香芋、胡蘿蔔或土豆等,都可以的哦,一樣好吃哦。
  • 客家九大經典菜色,快來看看有沒有你吃過的吧
    在我們客家有很多傳統美食,味道都很獨特,可能很多朋友是沒有吃過的,今天我來給大家一一盤點一下吧!鹽焗雞這是一道廣東傳統的客家彩色之一,主要的原材料有:雞、鹽、鹽焗粉等。這道菜的製法很獨特,雞的表皮呈金黃色,皮脆肉嫩,一口咬下去,香氣四溢,味道非常獨特。
  • 客家名菜:客家人必備菜譜,色香味俱全好吃極了!
    客家菜講求四時節氣,有「冬羊、夏狗、春雞、秋鴨」之說。 「粄」:粄,就是大米製作的食物,這是客家主食的烹飪方法。米粉、糯米粉或木薯粉和其他時令蔬菜一起製作成粄。客家美食中有200多種粄,常見的有藠粄、艾粄、釀粄、仙人粄等。
  • 舌尖上的上杭 客家正月美食特輯
    上杭客家小吃就地取材,具有獨特的風味,往往被遊子們用以寄託思鄉之情。跟一般地方小吃不太一樣的是,客家小吃其實是主食的延伸,從歷史傳承來看,它的用途首先是充飢,所以大多是米製品。捆板製作簡單、味道鮮美、口味豐富,一般肉餡有:豆乾、韭菜、鹹菜、香芋、蘿蔔、瘦肉、豆角、鮮筍、蘿蔔乾等,還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加入不同的肉餡,變換出不同的口味。
  • 炸豬肉、炒魷魚、蘿蔔粄、角仔,惠陽人過年必吃的美味看到口水滾滾吞
    熱愛工作的小編此刻還在敲著鍵盤,今天的早餐吃到了同事從家裡帶來的蘿蔔粄,簡直是治癒系美食!距離過年的腳步越來越近,這幾天被炸豬肉、炸咕嚕肉、炸角仔、做蘿蔔粄、印粄的圖片誘惑得口水滾滾吞,好東西當然不能自個兒藏著掖著,一起和大家分享分享!
  • 客家小吃,全在這了!
    老鼠粄源自大埔一帶,因為兩端尖,形似老鼠,因此稱為老鼠粄 。後來傳至臺灣,當地客家人稱為米篩目,是指製造時把粉團經過篩子般的擦板,從洞眼(目)中搓出粉條,由於「篩」的閩南語近似「苔」,所以俗寫為米苔目。後來在馬來西亞又有人寫成米臺目。老鼠粄也傳至香港,因「老鼠」之名不雅,當地人以粉條兩端尖,狀似銀針,稱為銀針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