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抱怨的孩子,長大很難有出息,父母要及時消除孩子負面情緒

2020-12-13 耿倩倩聊育兒

文丨耿倩倩(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

鄰居周末的時候帶著孩子去郊外野餐,可是剛上路就遭遇了堵車,鄰居擔心孩子會待得不耐煩,於是給孩子準備了玩具和零食,可是沒想到孩子還是抱怨了起來。「媽媽,你看你為什麼要選擇這條路走,咱們被堵在路上真的是太倒黴了。」鄰居趕緊安慰孩子「沒關係的,你先玩玩具,等一會兒就會暢通的。」

可是孩子顯然對於媽媽的安慰不感冒,孩子接著抱怨說「還不如去附近的公園玩呢!在車上呆這麼久真的是太浪費時間了。」鄰居被孩子的抱怨吵得頭疼便默不作聲了,可是孩子卻絲毫沒有收斂,嘟嘟囔囔地沒完沒了。鄰居看著孩子喋喋不休的小樣,心裡鬱悶極了。

一、孩子愛抱怨的原因有哪些?

在綜藝節目中,張亮和天天的出鏡深受網友們的喜愛,大家紛紛稱讚張亮的教育方式很贊。一次,在選房子的環節中,天天選了一個條件不好的「壞房子」,天天心裡很委屈,一路上一直抱怨不停,顯然條件差的房子讓天天很苦惱。看著其他同伴的房子都很漂亮,天天的抱怨更是停不下來。這時候張亮引導孩子說「既然選擇了就要去承擔,壞房子也可以住出樂趣來。」

1.對於眼前的環境無法接受

當孩子所接觸的環境刺激超過了孩子的接受範圍時,孩子便會有抱怨的行為產生。孩子缺乏調整自我心態的能力,面對眼前的情況表現出了無能為力的一面。抱怨成了孩子一種近乎本能的發洩方式。

2.受到父母的影響

如果父母在面對問題時的表現是互相抱怨,那麼孩子也會耳濡目染地學習到。就像心理學家說的那樣,孩子不是出生時的嬰兒模樣,而是受父母影響所長成的模樣。所以父母的言行被孩子默默地看在眼裡,表達在行為上。

3.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問題

如果父母對於孩子過於縱容,孩子便會把事情的失敗歸結於外因,孩子看不到自己身上的問題,更多的時候把原因歸結到他人身上或者是環境因素上。在孩子眼裡自己總是正確的,這使得孩子無法相信是自己把事情搞砸的。

二、孩子愛抱怨,會帶來哪些負面影響?

1.影響孩子的社交發展

臺灣陽明大學的洪蘭教授認為,在抱怨中沉溺,最終只會驅趕朋友遠離。

當孩子總是習慣面對困難時表現出抱怨的一面時,孩子在集體生活中也很容易遭到嫌棄,因為沒有人願意和一個喜歡抱怨的人親近。喜歡抱怨的孩子無法受到團體的歡迎,因為沒有人想要為他人的錯誤背鍋。

2.影響孩子對於自我的認知

當孩子喜歡依靠抱怨來迴避問題的時候,孩子對於自我的認知是存在偏差的,孩子會認為自己的能力是沒有問題的,導致問題發生的原因不在自己身上。孩子對於自我的認知處於過於高估的狀態,中肯的自我評價無從建立。

3.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

孩子喜歡抱怨就會被負能量所裹挾,孩子的性格中多了很多消極的因子。孩子會在抱怨滿懷怨氣,這使得孩子覺得挫敗,並且沉浸在負面情緒中不能自拔。孩子缺少正面看待問題的能力,這讓孩子的性格越發的陰鬱。

看得出來,愛抱怨的孩子總是表現出和能力不相符的壞脾氣。愛抱怨的孩子通常很難做出驕人的成績,那麼,父母應該如何進行幹預呢?

三、父母應該怎麼消除孩子負面情緒呢?

1.教會孩子從自身找問題

作家張德芬說,抱怨只會消耗能量,除此之外毫無意義。

當孩子執著於把問題發生的原因歸結到他人身上時,父母們應該做的是引導孩子從自身去找原因。當孩子可以做到直面地看待問題時,孩子更加有機會發現問題發生的癥結所在。

2.鼓勵孩子做事有擔當

孩子有擔當對於問題的解決會更加積極,孩子之所以愛抱怨其實是一種本能的逃避反應,所以當孩子可以做到「不怕事」的時候,自然更加能夠收起抱怨,主動地動手解決問題。

3.教會孩子積極地看待問題

父母有必要教會孩子積極地看待問題,這關乎著孩子對待生活的態度,關乎著孩子對於自我的認知。所以當孩子可以發現問題中也蘊含著「好處」的時候,孩子對於錯誤的恐懼感就會削弱很多。

馬雲說,不抱怨才是人生態度中最重要的部分。

當孩子抱怨時,父母除了覺得煩惱外,還可以把這當成是教育的契機。大家對於孩子愛抱怨的表現是如何幹預的呢?

本文由耿倩倩聊育兒原創,關注我,每天學習育兒經驗!

相關焦點

  • 越沒本事的爸爸,越愛對孩子說「這幾句話」,孩子長大難有出息
    每一個家庭的父母都應該成為孩子模仿的榜樣,所謂的言傳身教就是說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既要表現在語言上,也需要表現在行為上。 ,導致孩子將來長大之後可能會難有出息。
  • 孩子負面情緒太多,總喜歡抱怨,家長怎麼辦?
    我們都喜歡正能量滿滿的人,但是在生活中我們還是會遇到很多充滿負能量,整天怨天尤人的人,有不少家長發現,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這種負面情緒在孩子身上也開始增多,稍有不如意不順心的事情就喜歡抱怨,甚至會大發雷霆。孩子為什麼會抱怨呢?
  • 媽媽愛抱怨孩子脾氣大?父母學會積極表達,家庭和諧孩子聽話
    相信沒有人願意生活在一個充滿負能量的家庭氛圍當中,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就會發現很多孩子身邊都有一個喜歡抱怨的媽媽存在,那麼有個愛抱怨的媽媽是一種怎樣的體驗?鄰居聞聞媽媽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她總是習慣用消極的眼光去看待身邊的事物。在處理親子關係這方面,她的負能量特別多。總是向我們抱怨孩子越來越不愛與她親近,回到家就關上房門,拒絕與她溝通。
  • 孩子出現負面情緒,父母如何幫助孩子解決?教你三步正確做法
    文/赫媽育兒每個人都有負面情緒,有了負面情緒就要及時的宣洩出來,因為負面情緒對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不僅會影響生活狀態,而且還對身體產生負面影響。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由於年紀過小,不懂得如何處理負面情緒,所以很容易被負面情緒所綁架。所以在生活當中很多父母都會發現孩子的情緒越來越多變了,經常亂發脾氣讓父母非常煩躁。孩子經常亂發脾氣無法控制自己情緒,父母就一定要注重幫助孩子學會正確控制情緒。
  • 擁有這3種特徵的孩子,小時候難帶,長大了會有出息!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真的很羨慕你,生了個乖巧聽話的寶寶,不像我家小寶,一分鐘都安靜不下來,實在是太難帶了!」小穎對閨蜜抱怨道。「說實話,我還羨慕你呢,都說越難帶的孩子越聰明,現在是辛苦點,以後就享福啦!」
  • 可怕的負面情緒,孩子如果出現這些情況,一定要及時處理
    可能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只需要去學校學知識,然後和同學開開心心地玩,沒有什麼可愁的事,也就不會有什麼負面情緒。其實這種想法是錯的,每個人都是有負面情緒的,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比方說孩子最怕的事就是朋友不和他玩了,然後這幾天孩子會產生一些委屈、生氣等負面情緒。但如果是作為家長的你,可能會認為這沒什麼大不了的,轉而安慰孩子:」沒事,我們也不跟他玩,他是個壞孩子「。
  • 孩子長大有沒有出息?和父母這3句話息息相關,越講孩子越窩囊
    可誰知道孩子的反應異常激烈,說自己什麼都不會,出去也不知道能幹什麼,太髒太累的活又不肯幹,鐵了心的似乎要窩在家裡當"啃老族"這可把表嫂急壞了,但也敢過於強硬的趕人出去工作,這好不容易託人找關係問到一份不錯的工作嗎,孩子也在其苦口婆心下勉為其難問到點頭同意,卻又碰上了新冠疫情延遲開工的情況。
  • 4種孩子看起來「鬼靈精」,長大卻難有出息,爸媽別沾沾自喜!
    但有些孩子的"鬼靈精"如果用到了這幾個地方,多半長大後是沒有出息的,希望這裡面沒有你們的孩子。1、欺騙家長:孩子用著自己的小聰明,去欺騙家長是最不好的事情,從欺騙身邊的人開始慢慢就會欺騙更多的人,法律不像是孩子小時候的家長這麼好糊弄,這是會毀了一個人的一生的。
  • 孩子凡事愛抱怨,我能怎麼辦?
    你看,老師和家長都怕聽到孩子的嘆氣和抱怨,甚至可能因此動怒。家長為何最怕聽到孩子抱怨嘆氣和抱怨一樣,都屬於負面情緒,表達了人內心的緊張、擔心、不安……人體承載過多的負面情緒不僅給自己,也會給他人帶來影響。
  • 父母管不住自己的嘴,孩子未來難有出息,真的要糾正!
    也不要總說「你不……媽媽就不喜歡你 了」,父母用愛來威脅孩子,就算一時奏效,也會在孩子的心靈埋下陰影。父母要主動蹲下身子,直視孩子的眼睛,才能收穫孩子的信任和尊重,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朋友犯了一個很明顯的錯誤,就是隨意給孩子貼「負面標籤」。有一些家長,不了解孩子有什麼長處,卻對孩子的缺點如數家珍。類似「成績差」「不愛做學習」「不運動」「挑食」「懶惰」等等的標籤,經常從父母的口中說出,讓別人以為,原來你孩子是這樣的。
  • 心理學家:嘮叨、抱怨、控制欲的父母,是孩子成才路上的最大荊棘
    很多孩子有類似的經歷,父母在嘮叨的過程中,很容易言語偏激,或者用語言的「軟刀子」傷了孩子的心。父母總是以言語刺激孩子,很少有鼓勵,就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從而留下心理陰影,甚至孩子逐漸會成為父母口中的模樣。2、抱怨型父母抱怨型父母總是在不停地抱怨,就會把負能量傳遞給孩子。
  • 這3種性格的媽媽,養出的孩子內心自卑,長大後難有出息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才的基礎,許多心理學家都認為孩子從出生到五六歲是他們人格形成的,最主要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大多數的合同都在家庭中,生活在父母的養育下長大。可見家庭生活對於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而媽媽的性格在家庭的教育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存在。
  • 這3類孩子看似「聰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父母別盲目高興
    但聰明也是有區別的,有的人是「大智慧」,而有的人是「小聰明」,而小聰明的孩子,需要家長及時糾正,下面這3類孩子看似「聰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父母別盲目高興,而是要及時引導。所以,當父母發現孩子只是動嘴不行動時,一定要及時引導孩子,讓他們明白,想要贏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就要做到言行一致。二、佔便宜沒夠,吃虧難受很多孩子從小就古靈精怪,心眼很多,總是愛佔「小便宜」,不願意吃虧,這類孩子看似聰明,其實長大後很難有出息,不僅如此,長此以往,還會讓自己的人緣越混越差。
  • 心理學家表明:孩子從小總愛說這些話,長大後很難有出息
    通過對孩子說話的研究,就曾有心理學家表明: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從小就總愛說這句話。1、「不關我的事,都是他幹的」大東家周末舉辦家庭聚會,邀請了親戚來家裡聚餐,小姨家的孩子皮皮也來了。許久不見的兄弟兩一見面就玩在了一起。大人們都在客廳廚房忙著做飯,無暇顧及兩個「小頑皮」,但是在臨出門前,特意叮囑大東多照顧弟弟。
  • 為什麼房間太亂的家庭,多半難培養有出息的孩子?真相值得反思
    之前,看過一個說法,說一位日本著名的房間整理歸納大師,在去過無數家庭之後,總結出一個現象,那就是:那些有出息的孩子,家裡父母的房間不會顯得特別亂。而那些父母房間特別亂的家庭,多半難培養出有出息的孩子。那麼,為什麼房間太亂的家庭,多半難培養有出息的孩子?真相值得家長反思。
  • 這3種孩子看起來「鬼靈精」,長大後難有出息,不妨對照下自家娃
    平常小明媽媽都覺得小明很出色,與一般小孩不同,現在看來,長大後怕是難有出息了!在生活中遇上小明這樣的小孩,一般人都會誇讚他與同齡人不一樣,十分能說會道,就是一個"鬼靈精"。但是家長們一定要注意了,這種"鬼靈精"不一定是一種好事,有可能隱藏著危機。
  • 孩子身上有這4種跡象,暗示你把孩子養得特別好,長大會很有出息
    中國有句俗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未來是否有出息,是否會大有作為,其實在青春期之前就能看出來。父母和孩子之間親密的關係,可以幫助他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勇於去實現自己的夢想。而且這樣的孩子,性格開朗,凡事都比較樂觀,長大後也會很有出息。如果孩子總是在父母面前隱瞞自己的想法和情緒,那麼父母們就需要注意了。
  • 父母的「情緒地雷」太可怕?對孩子,父母要及時拆除「情緒地雷」
    而孩子對於父母情緒的高敏感度也是求生本能。當父母的「情緒地雷」被孩子的事情引爆,孩子直接面對的就是父母的懲罰。而懲罰有可能給孩子的心靈帶來傷害,讓孩子產生不安全感。正如《家庭塑造孩子》書中所寫:「父母的教育方式決定孩子的未來,因為不同的教育方式讓孩子的感受與產生的認知不同。」而父母情緒失控,被引爆「情緒地雷」,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傷害。
  • 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的負面情緒
    孩子的成長發育過程中,身體各個方面的能力都在增強,家長們往往更注意孩子生理以及智力方面的培養開放,容易忽視心理層面的關注。因此當孩子長大時,就容易出現愛發脾氣,喜歡用哭鬧達成自己的訴求,不善於溝通的問題。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有這6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4、抱怨、推卸責任 經常抱怨、負面情緒多,喜歡推卸責任的孩子,也比較難相處,屬於情商低。 可見情商是要跟隨孩子一輩子的,家長應該及時糾正孩子的一些「低情商」表現,培養孩子的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