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耿倩倩(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
鄰居周末的時候帶著孩子去郊外野餐,可是剛上路就遭遇了堵車,鄰居擔心孩子會待得不耐煩,於是給孩子準備了玩具和零食,可是沒想到孩子還是抱怨了起來。「媽媽,你看你為什麼要選擇這條路走,咱們被堵在路上真的是太倒黴了。」鄰居趕緊安慰孩子「沒關係的,你先玩玩具,等一會兒就會暢通的。」
可是孩子顯然對於媽媽的安慰不感冒,孩子接著抱怨說「還不如去附近的公園玩呢!在車上呆這麼久真的是太浪費時間了。」鄰居被孩子的抱怨吵得頭疼便默不作聲了,可是孩子卻絲毫沒有收斂,嘟嘟囔囔地沒完沒了。鄰居看著孩子喋喋不休的小樣,心裡鬱悶極了。
一、孩子愛抱怨的原因有哪些?
在綜藝節目中,張亮和天天的出鏡深受網友們的喜愛,大家紛紛稱讚張亮的教育方式很贊。一次,在選房子的環節中,天天選了一個條件不好的「壞房子」,天天心裡很委屈,一路上一直抱怨不停,顯然條件差的房子讓天天很苦惱。看著其他同伴的房子都很漂亮,天天的抱怨更是停不下來。這時候張亮引導孩子說「既然選擇了就要去承擔,壞房子也可以住出樂趣來。」
1.對於眼前的環境無法接受
當孩子所接觸的環境刺激超過了孩子的接受範圍時,孩子便會有抱怨的行為產生。孩子缺乏調整自我心態的能力,面對眼前的情況表現出了無能為力的一面。抱怨成了孩子一種近乎本能的發洩方式。
2.受到父母的影響
如果父母在面對問題時的表現是互相抱怨,那麼孩子也會耳濡目染地學習到。就像心理學家說的那樣,孩子不是出生時的嬰兒模樣,而是受父母影響所長成的模樣。所以父母的言行被孩子默默地看在眼裡,表達在行為上。
3.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問題
如果父母對於孩子過於縱容,孩子便會把事情的失敗歸結於外因,孩子看不到自己身上的問題,更多的時候把原因歸結到他人身上或者是環境因素上。在孩子眼裡自己總是正確的,這使得孩子無法相信是自己把事情搞砸的。
二、孩子愛抱怨,會帶來哪些負面影響?
1.影響孩子的社交發展
臺灣陽明大學的洪蘭教授認為,在抱怨中沉溺,最終只會驅趕朋友遠離。
當孩子總是習慣面對困難時表現出抱怨的一面時,孩子在集體生活中也很容易遭到嫌棄,因為沒有人願意和一個喜歡抱怨的人親近。喜歡抱怨的孩子無法受到團體的歡迎,因為沒有人想要為他人的錯誤背鍋。
2.影響孩子對於自我的認知
當孩子喜歡依靠抱怨來迴避問題的時候,孩子對於自我的認知是存在偏差的,孩子會認為自己的能力是沒有問題的,導致問題發生的原因不在自己身上。孩子對於自我的認知處於過於高估的狀態,中肯的自我評價無從建立。
3.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
孩子喜歡抱怨就會被負能量所裹挾,孩子的性格中多了很多消極的因子。孩子會在抱怨滿懷怨氣,這使得孩子覺得挫敗,並且沉浸在負面情緒中不能自拔。孩子缺少正面看待問題的能力,這讓孩子的性格越發的陰鬱。
看得出來,愛抱怨的孩子總是表現出和能力不相符的壞脾氣。愛抱怨的孩子通常很難做出驕人的成績,那麼,父母應該如何進行幹預呢?
三、父母應該怎麼消除孩子負面情緒呢?
1.教會孩子從自身找問題
作家張德芬說,抱怨只會消耗能量,除此之外毫無意義。
當孩子執著於把問題發生的原因歸結到他人身上時,父母們應該做的是引導孩子從自身去找原因。當孩子可以做到直面地看待問題時,孩子更加有機會發現問題發生的癥結所在。
2.鼓勵孩子做事有擔當
孩子有擔當對於問題的解決會更加積極,孩子之所以愛抱怨其實是一種本能的逃避反應,所以當孩子可以做到「不怕事」的時候,自然更加能夠收起抱怨,主動地動手解決問題。
3.教會孩子積極地看待問題
父母有必要教會孩子積極地看待問題,這關乎著孩子對待生活的態度,關乎著孩子對於自我的認知。所以當孩子可以發現問題中也蘊含著「好處」的時候,孩子對於錯誤的恐懼感就會削弱很多。
馬雲說,不抱怨才是人生態度中最重要的部分。
當孩子抱怨時,父母除了覺得煩惱外,還可以把這當成是教育的契機。大家對於孩子愛抱怨的表現是如何幹預的呢?
本文由耿倩倩聊育兒原創,關注我,每天學習育兒經驗!